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龙川江盆地上第三系芒棒组沉积体系与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泽轩  姚毅锋  陈勇  李国新 《铀矿地质》2004,20(5):286-293,298
龙川江盆地是造山带内部发育的新生代小型山间断陷盆地。本文结合该盆地晚新世构造、火山活动与沉积作用,对盆地盖层芒棒组沉积体系与层序地层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建立了龙川江盆地晚新世沉积模式,认为晚新世早期断陷带内快速堆积,主要以发育冲积扇沉积体系为特征,中、晚期冲积扇快速人湖,由此而形成冲积扇一扇三角洲一湖泊沉积体系组合;提出了龙川江盆地芒棒组层序的形成受多期构造活动控制的观点,并建立了3个构造层序,划分了体系域。  相似文献   

2.
以卫星遥感技术为主要手段,结合适量野外调查验证,综合分析了腾冲芒棒盆地聚煤作用及聚煤期后构造对煤层的改造作用,最终在盆地内圈定了两个遥感含煤远景区即橄榄寨——大崩嘎含煤远景区和弄岗——团田含煤远景区,为该区今后进一步煤炭资源勘探工作提供了靶区和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运用露头层序地层学原理与方法,将宜昌地区奥陶系划分为三个Ⅱ型层序,并阐述了各层序的体系域特征和形成的沉积动力学机制以及海平面变化对沉积、生物迁移及环境的控制作用。认为研究区奥陶纪存在三个海平面变化旋回,第一个旋回发生于两河口期早期至晚期;第二个旋回发生于两河口期末期至大湾期初期;第三个旋回发生于大湾期早期至五峰期末期,并识别出两个平衡型碳酸盐岩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宜昌地区下奥陶统生物礁均形成了高峰  相似文献   

4.
吉林市上二叠统杨家沟组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市杨家沟组剖面位于吉林市二道沟附近,出露良好,属于人工露头。杨家沟组按照岩性分为上下两段,底部为构造角砾岩;下段主要为砾岩,砾石为近源的碳酸盐岩,发育有冲刷面构造和正粒序层理;上段主要为黑色、灰黑色泥岩和页岩,发育有水平层理,夹有粉砂岩薄层。杨家沟发育淡水双壳类化石和植物化石,为湖泊沉积环境,粗碎屑岩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浊积扇砂体,泥岩主要为半深湖、深湖相沉积。采集8块泥岩样品,进行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采用元素绝对数量、个别元素比值数量、个别元素经标准化后的比值数量及个别元素的组合关系,通过判别图表等判断上二叠统杨家沟组为陆相还原环境,物源主要为大陆岛弧环境,Th/U介于4.45~5.38,属于咸水沉积,可能反映杨家沟组沉积时期偶尔有海侵现象。杨家沟组为典型的陆相沉积,代表东北地区晚二叠世海水退出,华北板块与佳蒙地块的拼接,杨家沟组底部的底砾岩,是这次构造运动的沉积响应,而近源沉积的碳酸盐岩砾石,可能来自于附近的哲斯组或者磨盘山组、鹿圈屯组。  相似文献   

5.
6.
7.
于炳松 《现代地质》1995,9(3):293-299
摘要:皖西中、下三叠统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从下往上,其沉积环境经历了从盆地-开阔陆棚-开阔台地-局限台地-潮上蒸发台地这样一个海水逐渐变浅、盐度不断增高的环境演化序列.据露头剖面分析,这套碳酸盐岩地层可分成3个层序。层序均由低水位、海进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特征明显。据其岩性特征及准层序的叠置方式,识别出了追赶碳酸盐体系(catchupcarbonatesystem)和并进碳酸盐体系(keepupcarbonatesystem)。  相似文献   

8.
辽宁北票地区义县组含鸟化石层沉积环境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票四合屯地区义县组含鸟化石层沉积形成于火山活动的间歇期,沉积产物以水平纹理泥岩等细碎屑岩为主。普遍含有火山碎屑物质岩层以流水构造不发育为特征。总体沉积环境主要为滨湖-浅湖,并伴有小规模的阵发性浊流沉积注入。湖盆类型为南东缘发育同沉积断裂,北西侧呈缓坡的半地暂盆地。  相似文献   

9.
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地层和沉积环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瓮安磷矿当时位于川黔滇台地东南边缘,是我国晚震旦世陡山沱期主要的磷矿之一。该区陡山沱组含磷地层中发现大量低等蓝藻和真菌、红藻、大型球状绿藻、疑源类及可能的后生动物化石,引起国内外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关注,尤其是最近报道从该地层中发现具细胞结构的海绵和动物胚胎化石,震动了各国古生物学界。瓮安磷矿的陡山沱组不整合于南沱组或板溪群之上,为灯影组浅灰白色白云岩层整合覆盖,以中部的古喀斯特侵蚀面为界而分为下、上两个岩性段,构成下段的白云岩—磷块岩—白云岩序列和上段的磷块岩—白云质生屑磷块岩—磷质白云岩序列。化石产于陡山沱组上段。  相似文献   

10.
四海地区铁岭组生物地层特征沉积环境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参加1∶5万四海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发现并实测了该剖面。通过对铁岭组岩性、岩相、生物、岩石化学的初步研究,恢复了铁岭期沉积环境的演变,指出了在该区研究铁岭组的地层学及矿床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依据走滑断裂的运动学和年代学,确认滇西腾冲地区新生代大型走滑断裂带变形作用的三个阶段:1)始新世初(54-56Ma),在槟榔江两岸出露的与新特提斯俯冲和两大陆碰撞相关的左旋走滑-逆冲断裂,由此推断腾冲地块西缘南北向展布格局是两大陆碰撞后发生顺时针旋转达90°的结果.2)渐新世-中新世,腾冲地块东缘的高黎贡右旋走滑断裂和西缘的那邦右旋走滑断裂存在两个走滑活动的峰期:24-19Ma和11-14Ma,早期与Tapponnier模式中挤出块体东边界红河-哀牢山左旋走滑断裂活动的时限相一致,指示高黎贡和那邦右旋走滑断裂在此时期是挤出的印支地块的西边界;晚期与安达曼海的扩张、缅甸境内实皆断裂的右旋活动相一致,可能是此期地块再次发生挤出的结果.3)中新世末,约5-8Ma间两大陆的进一步会聚,引起了腾冲地区岩石圈结构的重要变化,腾冲地块发生了向南的挤出和顺时针的旋转,促成了一系列与此前右旋走滑相关的盆地的折返和南北向凹陷盆地的形成,制约了腾冲火山岩的喷发和整个地区的快速抬升.腾冲地块及其周缘新生代断裂带多阶段运动的转换对揭示青藏高原东南部块体运动型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晔  秦辉  张春波 《云南地质》2014,(2):172-179
会泽地区早三叠世飞仙关组地层中动植物化石比较丰富,并赋存铜多金属矿产.经实测剖面对比,飞仙关组的岩性特征总体变化不大,横向上从西到东,岩石粒度变小,成熟度增高,并出现海相沉积,因此会泽地区在早三叠世时为一相对稳定的陆棚环境,随后发生一系列沉降作用,沉积环境为海陆过渡环境.  相似文献   

13.
峡东莲沱组与湖南板溪群五强溪组或漠滨组之间的关系素有争议,湖南省地矿局区调队将峡东莲沱组与湖南五强溪组对比是值得商榷的问题。本文提出峡东莲沱组沉积时代应晚于长安亚冰期,应与富禄间冰期早期地层即石门县杨家坪渫水河组,湘北、湘西莲沱组及湘中江口组含铁砂岩段相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川滇震旦系灯影组葡萄石的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仁关 《云南地质》2002,21(2):208-213
川镇地区震旦系地层发育,其中,灯影组含葡萄石。本文记述云南宜良九乡震旦系剖面以及川滇地区震旦系葡萄石,并探讨其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5.
云南腾冲地区含锡花岗岩及其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本文讨论了云南腾冲地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正长)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矿物学和稀土元素的基本特征。并判别了这些岩石的分异程度和含锡性;进而确定了从花岗闪长岩到二长(正长)花岗岩的演化关系,二者属于同期两次成岩作用的产物。通过同位素(Rb-Sr,Sm-Nd和O)地质研究,揭示了锡花岗岩的成岩物质来源于地壳本身,前寒武系高黎贡群为成岩成矿的母源。  相似文献   

16.
李志明 《云南地质》2010,29(2):182-184
孟连地区位于三江褶皱系西南部分,晚古生代冈瓦纳与扬子板块碰撞缝合带。该带发育一套由超基性-中基性熔岩、火山碎屑岩和砂岩、泥岩与硅质岩组成的岩石组合。首次在硅质岩中发现早二叠世放射虫,新建火居组,属次深海相环境。讨论其时代及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7.
王冠民 《矿物岩石》2000,20(4):37-41
西藏它日错地区是中特提斯的一个重要深坳陷区,发育了巨厚的下白垩统海陆交互相和浅海碳酸盐岩沉积,其中多巴组厚度超过了地500m,主要沉积相类型包括陆源碎屑湖坪相、碳酸盐浅海、水下浅滩,混合沉积过渡带等,在它日错一带形成坳陷中心,主要物源从南、西南方向进积,多巴组的烃源岩主要为浅海相地,向它划方向增多、加厚、有机质类型为混合型,可能的集集岩是浅滩相介壳灰岩、浅海相泥晶灰岩及潮坪相砂岩,裂隙是其主要的储集空间,而潮下带泥岩则可成为有利盖层,垂向上由于多旋回叠加,具有较好的生储盖盖组合,但所发现的烃源岩厚度较薄是其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腾总地区泥炭资源丰富,且与硅藻土层(上)形影相随,关系密切,属第四纪火山断块盆地、封闭-半封闭,河湖相沉积,有其独特的演变历史。  相似文献   

19.
白岩子锡、铅、锌多金属矿床主要赋存于二叠系下统大东厂组下段(P1dn1)地层中,矿体与南北向构造和岩浆岩关系密切,本文通过对云南腾冲白岩子锡、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成矿物质来源、控矿条件等多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认为白岩子锡、铅、锌多金属矿床属中~高温气成热液形成的锡石~多金属硫化物型矿床.  相似文献   

20.
滇西昌宁-孟连带南段组沉积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段组是一套厚度巨大的砂岩与泥岩的互层沉积,沉积构造主要是块状层理、水平层理和少量的小型滑动变形构造、小型斜层理和粒序层理以及浪成波痕。砂岩粒度概率累积曲线显示牵引流与重力流的过渡特征,砂岩的C-M图显示重力流沉积特征。砂岩成分成熟度高(石英>90%),结构成熟度中等(杂质为0-16%),有时出现沉积石英岩。砂岩和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是被动大陆边缘背景下的沉积。在南段组中新发现的Chondrites sp.,Scalarituba sp.,Phanolites sp.3种遗迹化石和一些原地埋藏的浅海底栖双壳类化石等,则代表了一个深陆棚沉积环境。以上特征表明南段组是一套浪控三角洲前缘斜坡-深陆棚环境的近源片泛性(非扇模式)重力流和正常陆棚的复合沉积,并非深海复理石建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