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桂北地区金矿划分为石英脉型、石英细脉薄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不同级别剪切带构造控制着矿化集中区、矿床、矿体的分布,以及与矿脉形态、产状和矿化类型有着空间上的密切联系.具有上部石英脉型、中部石英细脉薄脉型、下部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矿化分带模式.桂北地区成矿条件好,与国内外许多大型超大型剪切带型金矿有类似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认为,在桂北地区找矿应转变找矿思路,在老矿山深部及周边地区,具有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
赣西卡林型金矿找矿评价标志及找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球化学,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金矿化及相关矿化,蚀变,找矿矿物学等方面阐明了赣西地区卡林型金矿的区域找矿评价标志及矿床评价标志,建立了赣西地区卡林型金矿“三个有利赋矿层位,三个有利赋矿岩性和三种有利元素组合”的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乌拉山金矿带113含金石英脉的围岩蚀变类型,蚀变分带及各带的常量元素(K、Na、Fe、Si),成矿元素(Au、Cu、Pb、Zn)的分布特征,用聚类分析,R型因子分析讨论了元素组合特征和蚀变与矿化的关系。研究结果在乌拉山地区具有重要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4.
滇西泸水—瑞丽地区南部的上芒岗金矿为该区新发现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金源、构造、热液蚀变是主要的控矿因素。该区分为潞西区和保山区两个成矿构造单元。在潞西区,与上芒岗金矿相似的构造部位,具有很好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招掖地区金矿化类型的确定在找矿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述了石英脉型、蚀变岩型金矿各自的成矿特征,提出是否可以从破碎带蚀变岩型中分列出碎裂岩型或分属蚀变岩型的碎粒岩和碎裂岩两个亚型。  相似文献   

6.
湘西地区岩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湘勤  刘学通 《湖南地质》1991,10(4):300-306
湘西地区的岩金矿,主要有石英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和基性岩蚀变型三类。金的空间分布,表现出层控性、构控性和分带性等规律,形成官庄、黔阳、漠滨等三个金矿化集中区。其中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是湘西地区找金的主攻方向,石英脉型金矿次之。两类金矿,均已建立找矿概念模式,并指出了找金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东至地区金矿类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徽省东至地区位于扬子陆块北缘,跨下扬子前陆带和江南隆起带两个次级构造单元,独特的大地构造环境造就了本区有利的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形成多种类型的金矿床,其成因类型主要包括岩浆热液型和风化壳型,工业类型主要有破碎带蚀变岩型、含金石英脉型、微细粒浸染型及红土型。各类型金矿分类聚集,形成两个主要的金矿成矿带。沿赵家岭断层带以破碎带蚀变岩型为主,伴有含金石英脉型,中畈—戴家一带,赵家岭—杨家山一带均具较大找矿潜力,是本区金矿勘查重点地区,九华庄等地也具一定的找矿潜力;沿高坦断裂以微细粒浸染型为主,伴有破碎带蚀变岩型及红土型,查册桥地区是其重点勘查区,铜锣尖、小河等地找矿潜力也较大。  相似文献   

8.
新疆包古图地区金矿床矿化类型和与围岩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波  朱永峰  安芳 《矿床地质》2014,33(3):558-574
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是新疆北部重要的金铜产地,已发现中型金矿床1处,金矿点20余处,大型斑岩铜(金、钼)矿床1处。金矿床按矿化类型可分为石英脉-蚀变岩型、蚀变岩型、辉锑矿-石英脉型、富硫化物型以及产于斑岩型铜矿中的伴生金。石英脉-蚀变岩型是最主要的矿石类型,构成包古图地区最主要的经济矿体。蚀变岩型是包古图地区近年来发现的新矿化类型,矿体由就位于NW向断裂中的蚀变凝灰质细砂岩和蚀变凝灰岩组成。辉锑矿-石英脉型矿石中含自然砷、自然锑、Paakkonenite、方锑金矿和硫锑金银矿等罕见矿物,这些矿物都与金矿化直接相关。富硫化物型矿石中,自然铋和辉铋矿与金矿化紧密相关。这些金矿化在空间上与中酸性岩体和岩体附近的岩脉关系紧密,成因上金矿化与岩体密切相关,而与岩脉关系不大。成矿元素在岩体中含量最高,其次为岩体附近的火山碎屑沉积岩,同一区域内岩脉的成矿元素含量最低,离岩体越远,成矿元素含量越低。Au与As、Sb、Bi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As、Sb、Bi异常是该区找金的重要化探标志。中酸性岩体是最重要的找矿标志,岩体附近的断裂系统是金矿最有利的就位空间。  相似文献   

9.
夏河地区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夏河地区金矿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 ,认为该地区存在着巨大的金矿找矿优势和银、锑矿潜力。提出该区找金以浅成低温热液型为主 ,以构造蚀变型、石英闪长岩型为远景矿化主要类型。指出下三叠统是有利的成矿部位 ,中酸性岩体、构造蚀变破碎带是富金的场所。明确了异常 +构造 +岩脉 +蚀变的综合找矿标志。确定了 3个异常带是寻找金矿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和安河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矿体呈脉状、细脉状赋存于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中,主要受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类型以含金蚀变岩型为主,其次为含金石英脉型.矿石结构以半自形晶—他形晶粒状结构为主;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构造.矿床属于中高温热液蚀变矿床,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是蚀变矿物找矿标志,土壤测量Au元素异常是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
粤西金、银矿床成矿规律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粤西是我国华南的主要金、银矿床集中区,区内金矿床与银(金)多金属矿床具有相间排列的分布规律,即从南到北分为以下5个矿带:廉江地区银(金)多金属矿带、高州—信宜金矿带、罗宁—云浮银(金)多金属矿带、德庆—清远金矿带、连山地区银(金)多金属矿带。本文从区域地层、岩浆岩及成矿作用等方面对粤西金、银矿床区域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影响金、银矿床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不同区域地层、岩浆岩Au、Ag含量的差异及金矿床与银(金)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归来庄金矿床w(Au)/w(Ag)异常的地质统计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斌  赵鹏大 《地球科学》2000,25(1):79-82
w (Au) /w (Ag) 比值在金矿床评价方面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也可以提供金矿成因的重要信息.对归来庄金矿床的w (Au) /w (Ag) 异常进行地质统计学研究, 利用指示克立格法研究w (Au) /w (Ag) 的分布规律, 查明Au的赋存部位, 并对该区今后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金、铜、铅、锌(银)矿是辽宁地区的优势矿种,过去和现在都曾从多个不同角度或多个方面予以研究论述,但从成矿系列理论研究则是作者(1994)在Ⅱ轮区划工作中所做的一种新的尝试。根据程裕淇先生的成矿系列理论,辽宁地区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的金、铜、铅、锌(银)矿床属变质成矿系列组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成矿系列,六个成矿亚系列,九个矿床(种)类型和十二个矿床式。成矿系列特征表明成矿物质与原岩的含矿性关系非常密切,成矿物质或元素具有随原岩建造时空演化而演化的特点,成矿具有鲜明的专属性和层控性,是典型或比较典型的层控变质矿床。金矿床的形成和分布均与韧性剪切带及其糜棱岩有关,表明辽宁前寒武纪金矿床的形成不仅与变质作用有关,而且韧性剪切作用也是极其重要的成矿条件;铜、锌(银)和铅、锌(银)矿床以块状硫化物型为主,其成矿多与火山作用关系十分密切,变质作用过程中,发生重就位或再富集,或热液交代富集成矿。由太古宙至早元古代不同成矿系列或成矿亚系列中的矿床具有自下而上有序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西藏主要金矿成矿带与板块缝合带或开裂-闭合带相对应,矿带的形成与特提斯海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矿带内矿床的形成是矿源、水源、热源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成因的含矿热液由封闭体系进入开放体系时(物理体系发生突变),热液沸腾、围岩蚀变、矿质卸载并赋存于受特定地层层位控制的韧性剪切带内。“黑色”岩系地层不仅是岩金成矿的重要矿源层,同时也是砂金成矿的主要物源。“红”“黑”岩系并存是砂金成矿的有利区段(水化学体系发生突变),也是寻找砂金矿的找矿标志之一。岩金(包括矿源层、矿体等)的贫化是砂金成矿的主因,二者互为消长关系。  相似文献   

15.
薛步高 《地质论评》1993,39(5):450-458
云南省金及伴(共)生金矿,可划分10个成矿带(区),含7个成矿亚带(区),主要分布在大地构造单元的活动区及稳定区的边缘,多沿深大断裂两侧分布。伴(共)生金矿划分8大成因—工业类型,占储量比例大的为火山岩型、沉积变质型、沉积改造型,其中火山岩型、热液型、斑岩型、岩浆型,通过深入工作,往往有发展为独立金矿的可能、而沉积改造型一般只能综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6.
张强 《地质与资源》2009,18(1):31-36
冀北(京津)地区金(银)矿的成矿主要受古隆起及长期活动的东西向深大断裂带控制.在古隆起内部及边缘发育的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深断裂的交汇部位,形成了多个金(银)等多金属矿化集中区.与金(银)矿成矿关系密切的岩浆活动主要为燕山期,其次为海西期.金(银)矿化多位于岩浆作用形成的中酸性岩体附近或岩体之间.太古宙变质岩系中的“角闪质”岩石的金(银)元素背景值普遍较高,为本区的主要矿源层,角闪岩相是含金(银)的主要岩相.金矿成矿为多期、多次叠加,主要成矿时代为海西期和燕山期,其中燕山期较为重要,是区域金、银、铜、铅、锌成矿的主要时期.  相似文献   

17.
粤西是我国华南的主要金、银矿床集中医,医内金矿床与银(金)多金属矿床具有相间排列的分布规律,即从南到北分为以下5个矿带:廉江地区银(金)多金属矿带、高州-信宜金矿带、罗宁-云浮银(金)多金属矿带、德庆-清远金矿带、连山地区银(金)多金属矿带。本文从区域地层、岩浆岩及成矿作用等方面对粤西金、银矿床区域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影响金、银矿床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不同区域地层、岩浆岩Au、Ag含量的差异及金矿床与银(金)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古铜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中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有着独特的多位一体、"层".带"结合、多矿种、多种成因类型复合的成矿地质环境,产生了丰富的接触交代与层控式夕卡岩-热液充填交代的块状硫化物型的铜、金、银、硫等内生矿产,成为国内外地学研究的热点地区.本文从铊元素的地球化学研究探寻其作为金(铜)矿床的探途元素的可能,从本区一些主要矿床中过铊与金(铜)相关性的研究,得出铊与金(铜)密切正相关的结论,并进行了微量元素铊在找矿方面应用的一些初步探读者论坛,指出下一步找矿方向及预测靶区.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对小青山地区的钠长岩进行了初步探讨。该区的钠长岩主要受构造控制,分布于破碎带及其两侧,具有从中心到围岩的对称分带性特征。钠长岩中存在大量的交代残余结构。通过岩石化学成分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尤其是通过Q型群分析表明:该区的钠长岩化学成分复杂,且与干枚岩/板岩有一定的相关性。笔者认为该区的钠长岩为热液交代的产物,其被交代的原岩主要为古元古界的一套富含Si和Al的浅变质岩系。区内的铜(金)矿床与钠长岩的形成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湘西金(锑)矿带壳体演化与内生金成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壳体演化的角度,探讨湘西金(锑)矿带内的壳体由前地槽阶段形成陆元,经槽、台、洼各大地构造阶段的壳体演化过程及其与带内内生金成矿的关系。并从这个角度得出带内的金成矿主要发生在中一新生代和属于多阶段、多生因类型的看法,还对其内生金矿的分布进行了概略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