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电磁辐射数据的小波变换理论,对青海玉树7.1级地震前后四川都江堰、剑阁、江油及郑州二砂电磁波台站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小波分析,研究发现玉树地震前有异常信息存在,表现为:地震前电磁辐射异常信号低频部分出现的时间较早;距震中较近的台站,异常信息出现的频率段较高;距震中稍远的台站,异常信息的频率段较低;震中距越大,异常出现的时间越晚。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分布在天津市宝坻区和廊坊市永清县的2个观测台站在2021-04-16河北滦州MS4.3地震前均观测到大气电场异常。宝坻站监测到过境云与地质活动混合型电场异常信号;永清站监测到湾型持续电场异常信号,属于典型的临震前小时尺度先兆信号,其幅度和持续时间均明显高于宝坻站的异常电场信号。对比电场异常期间2个台站的气象活动和空间天气活动发现,虽然2台站电场异常信号的表现方式不同,但背景变化中均隐含大型地质活动信号。分析结果表明,未来可通过分析多源活动导致的空间静电演变过程,形成有效的识别方法,在一定的气象活动范围内,从大气静电监测数据中提取中等以上强度地震的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3.
潮汐形变资料中地震前兆信息的识别与提取   总被引:30,自引:17,他引:13  
将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分析引入潮汐形变资料处理中,对近年来云南地区的3次强震前的潮汐形变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与分析,发现在地震前2~5个月,震中附近的形变台站都接收到一个频段相同的异常信号,且它们之间是相关的,相关系数达80%以上,由此可以确定信号是由同一个源发出来的。出现在多个台站的相同频段的异常信号很可能就是我们想要得到的地震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4.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为准确检测地下输油、输气、输水管线及光缆、电缆的分布和走向,提出基于OpenGL的地下管线三维成像系统:首先,利用磁异常信号探测系统对地下管线磁异常信号进行采集;其次,将采集到的磁异常信号进行处理并提取有效数据;最后,利用Visual C++和OpenGL平台对油田地下管线探测数据进行可视化成像,并通...  相似文献   

5.
用超限率分析法提取钻孔倾斜地震前兆异常信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钻孔倾斜观测资料,结合运用高通滤波与超限率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取波动、阶跃、突跳等高频信号,并定量描述这些信号的特征,检验此类信号与地震的关系。为确认信号的可靠性,排除气压、水位及仪器等因素影响。结果显示,中强地震前高频信号的数量和强度出现显著增大现象,多集中在3个月内,属短期异常,发震时间多为异常过程中或异常结束后3个月内。  相似文献   

6.
该文基于胶东地区丰富的地质、物化探资料,通过建立GIS地质数据库,实现对各类地质空间数据综合分析,了解地质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各种地质异常与金矿分布的关系。运用Map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对金矿成矿与找矿密切相关的地质异常信息进行提取、叠加,形成组合地质异常,并运用组合地质异常进行金矿成矿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7.
该文基于胶东地区丰富的地质、物化探资料,通过建立GIS地质数据库,实现对各类地质空间数据综合分析,了解地质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各种地质异常与金矿分布的关系.运用Map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对金矿成矿与找矿密切相关的地质异常信息进行提取、叠加,形成组合地质异常,并运用组合地质异常进行金矿成矿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8.
针对南海区域,使用3种重力信号(垂线偏差、重力异常、垂直重力梯度异常)训练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并将预测结果与船测数据和国外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将3种重力信号分成4组数据:重力异常,重力异常与垂直重力梯度异常,重力异常与垂线偏差,以及重力异常、垂线偏差和垂直重力梯度异常。4种组合方式的反演结果与船测水深之间的标准差分别为104.780 m、102.778 m、93.788 m、88.289 m,表明随着不同类型重力数据的加入,水深预测精度明显提高,并且在深度大于2 000 m时,反演结果精度提升效果更为显著。将训练集占总数据集的比例分别设置为80%、70%、60%和50%,反演结果与船测水深之间的标准差分别为88.289 m、91.256 m、92.833 m、96.022 m,表明数据量的增多可以有效提高模型学习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BDS广播星历提出一种实时异常探测方法。首先通过检查广播星历参数是否超限来判断异常广播星历;然后计算相邻历元广播星历在中间时刻的空间信号测距差SISRD,基于广播星历的一致性进行异常值探测;最后对ALIC、AREG、ABMF、GENO测站的BDS广播星历数据进行异常探测,以最终精密星历探测结果作为参考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探测出异常广播星历。  相似文献   

10.
为对混沌信号进行降噪,提出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的混合去噪(VMD-SG-WT)方法,首先基于各分量间的最小巴氏距离确定VMD分解模态参数,通过VMD将混沌信号分解成多个本征模态函数(IMFs);然后分别计算各个IMF分量与原始信号间的相关因数,根据相关关系指标确定IMF分量的含噪程度,对有效成分主导的信息分量重构进行Savitzky-Golay平滑滤波,对噪声主导的噪声分量重构进行小波降噪处理;最后利用平滑的信息分量与小波去噪的噪声分量进行重构,得到最终去噪的信号。采用VMD-SG-WT去噪法对Lorenz系统产生的仿真信号和实测的太阳黑子数序列进行降噪处理,并与局部投影去噪法、小波去噪法、经验模态分解(EMD)去噪法和单一VMD去噪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VMD-SG-WT去噪法能够有效对混沌信号进行降噪,去噪效果相对优于其他去噪方法的去噪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该文基于胶东地区丰富的地质、物化探资料,通过建立GIS地质数据库,实现对各类地质空间数据综合分析,了解地质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各种地质异常与金矿分布的关系。运用Map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对金矿成矿与找矿密切相关的地质异常信息进行提取、叠加,形成组合地质异常,并运用组合地质异常进行金矿成矿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水下重力匹配导航SITAN算法中动力学模型误差以及重力异常观测数据存在粗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抗差自适应匹配算法。通过构建自适应因子和抗差因子来调节状态预测信息与量测信息对滤波贡献的权重,有效抑制粗差和预测信息异常的影响,提高匹配算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南海选取一块重力异常特征变化丰富的海域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SITAN算法相比,该算法能够显著降低异常观测值的影响,系统的定位精度和鲁棒性均有提升。  相似文献   

13.
高(多)光谱数据的背景-异常子空间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引用独立成分分析与盲信号分离的理论,从遥感高(多)光谱数据的基本统计特征出发,对其概率密度分布作出了分类与解释,并同图像数据的背景与异常建立了联系。在此基础上,对高(多)光谱数据点阵分布的空间几何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推断出遥感高(多)光谱数据集合的高维空间属于低维几何结构-"超平面"形态,而包含蚀变信息在内的异常点群通常会游离在"超平面"之外。然后,对主成分分析(PCA)的信号-噪声模型加以引申,提出了遥感图像多元数据集合高维空间的背景-异常信号子空间可划分的概念,并给出了子空间划分的阈值估计方法。同时,探讨了遥感图像的端元数目、多波段数据集合的本征维数、主要背景地物数目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西藏驱龙地区两种类型遥感数据的实例分析,说明了本文所讨论的光谱数据空间的低维结构以及背景-异常子空间模型在遥感高(多)光谱数据分析应用中的正确性与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不同自然景观区的遥感图像的光谱变化复杂,而它们的光谱数据空间属于低维几何结构,以及背景-异常(含噪声)子空间的可分性是其具有共性的本质特征。在统计意义上蚀变异常在遥感高(多)光谱数据集合中是可识别的。  相似文献   

14.
以汶川地震震中距800 km范围内169个地震台站在震前40 d的连续波形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记录的可能异常信号,得到了两类比较明显、影响范围较大的震前异常信号,按照信号波形形态称之为:1)纺锤状异常。在约63%的台站中出现,持续时间1.5~2 d,振幅绝对值大多为1 700 count,优势频率约为0.2 ~0.3 Hz。 2)突跳异常。在约15%的台站出现,在南北分量出现较多,持续时间大多在2 000 s左右,振幅大多±2 000 count,优势频率约为0.1 ~0.2 Hz。分析异常机制认为,纺锤状异常可能与台风影响有关,突跳异常可能符合较新的孤立波前兆解释。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地震孕震过程和地震前兆异常信号的捕捉。  相似文献   

15.
在形变资料的分析处理中,如何分辨干扰与信息始终是一个难题。本文利用非线性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对一些异常资料重新进行了剖析,得出了一些新的认识,某些以往认为属于干扰所致的变化从理论上很可能就是我们想要捕捉的形变异常信息。本文的结论对用形变资料进行地震预报可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过程的线性与非线性、平稳与非平稳、确定与随机等特征,讨论了非潮汐变形的非稳态模型和异常的幅度与频度特征,运用F检验和动态场分析系统理论,对异常的合成、定量化及识别准则进行了研究。所提出的新的“异常”概念包含了动态过程的幅度和频度信息。结果表明,异常出现后,在一定区域范围和时间段,绝大多数情况下伴有地震或震群发生。  相似文献   

17.
摘 要:通过对新疆鄯善县地质及大平梁典型矿床的研究,综合地质、地球化学及遥感多元信息的融合信息,建立了大平梁地区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运用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研究区的ASTER遥感数据进行了蚀变信息提取,运用衬值异常法提取了研究区的1:5万化探异常信息。在此基础上运用基于套合的RGB彩色合成、基于数据层的彩色空间变换(HIS变换) 和二维相关编码对研究区的遥感蚀变信息与化探信息进行了融合处理,提取了综合的找矿信息,结合异常区的基础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圈定了1个A级、1个B级、1个C级靶区,为该区后期地质工作及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应用地震连续形变观测技术有效监测地震前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地震观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大量观测事实,给出统一的地震连续形变观测技术仪器的特性曲线,分析和解释其对“前兆”信息响应差异的根本原因。地震连续形变前兆仪器对地震及其前兆响应的差异是因为仪器的传递函数不同和特性所致;其前兆观测中的分钟值采样数据中发现的震颤异常波,只是真实信号的一种“混叠”或映射,难以反映真实的地面运动。强震前的震颤异常波是否与地震有关?是否是震兆?尚需做更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大姚6级双震前的地震前兆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连续形变观测资料中除了存在于整个时间域的短周期潮汐信息(固体潮)外,还有出现在某个时间段的长周期非潮汐信息.如何从时间或空间上认识和提取这些信息.成为认识地震过程和进行地震预报关键和迫切的问题之一。利用小波分析的时一频特性和奇异性检测特性,对大姚6级双震前的连续形变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提取潮汐资料中的非潮汐信息。发现在地震前震中附近的形变台站都接收到了相同频段的异常信号.周期为几天到十几天,出现在各个台站的时间也大致相同。这些在震前具有一定时、空分布的信息有可能是地震前兆。  相似文献   

20.
青海都兰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铅锌矿集区之一。对该区域化探数据使用多重分形滤波(S A)和衬值累加法提取了与铅锌矿化有关的异常信息并进行了评价,以进一步指导该地区找矿工作,首先使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与铅锌矿化有关的元素组合,然后使用多重分形反距离加权插值方法(MIDW)获取了Pb,Zn,Ag,Cd的栅格图像,最后运用S-A法和衬值累加法对组合元素矿化信息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①主成分分析确定与铅锌矿化相关的组合元素为:Pb-Zn-Ag-Cd。MIDW得到的栅格图像表明异常分布具有相似性,结合区域地质概况得到Pb、Zn矿化类型为热液交代(充填)型和接触交代型。②S A法能够提取不同层次的致矿异常信息,包括区域异常信息和局部异常信息,揭示的局部铅锌异常突出了某些低背景中受断层控制的弱异常,衬值累加法进一步突出了Pb、Zn矿化相关的致矿异常,削弱了背景异常,但其异常面积相对较大,不利于靶区的优选。③综合对比2种方法得出热液交代(充填)型铅锌矿床受断层发育的滩间山群地层控制,在研究区中部断层较发育的高异常区有进一步寻找热液交代(充填)型铅锌矿床的潜力;接触交代型铅锌矿化受碳酸盐岩地层和岩体接触带构造控制,在研究区南部高异常区中的接触带构造中有进一步寻找这类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