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宝琦 《华南地震》1989,9(3):86-88
光耀华同志的论文“论水库要素与水库地震的关系”(以下简称“光文”),对笔者提出的水库综合影响参数E与水库地震最大震级M的关系,用几种经验回归方程和灰色系统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证明E与M的关系比其它表示水库要素的参数(最大库深Hmax、相应  相似文献   

2.
贾晋康 《四川地震》1991,(3):63-64,56
刊载在《四川地震》1991年第2期的“孕震能力与构造应力间的一种定量关系”一文(以下简称“孕”文或原文),由于题目的吸引,曾引起本人浓厚兴趣。经认真拜读之后,感到文中可能存在许多值得推敲和请教的问题。“孕”文的作者企图从构造应力场的角度来探讨区域构造的孕震能力,并在大量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预测孕震能力的公式。应该说,全文的基本想法和出发点是新颖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本刊4卷2期发表了“关于修改抗震规范砂土液化判别式的几点意见”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刘颖同志对该文作了讨论(以下简称:“讨论”),笔者对所提问题作了答复(以下简称“答复”), “讨论”与“答复”一起发表在本刊5卷1期。现在刘颖同志又提了商榷(以下简称“再讨论”),笔者在此再一次答复(以下简称“再答复”)。 “再讨论”中提出的问题,不少在“讨沦”中已经提出,在“答复”中已经说明,如无新内容和补充, “再答复”中就不再重复,各自保留自己的意见好了。  相似文献   

4.
《地震地质》第1卷第4期刊登了胡毓良、陈献程同志的“我国的水库地震及有关成因问题的讨论”一文,该文把安徽霍山县佛子岭地区的地震列为水库地震之一,对此,我们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与胡、陈二位同志商榷。佛子岭水库(以下简称佛库)位于大别山北麓,库区绝大部分位于淮阳断褶(北淮阳准地槽)内,这是呈一北西西—近东西向延伸的断裂褶皱带。库区地层主要为元古界大别山群变质杂岩(以片麻岩为主)、佛子岭群片岩系及侏罗系火山岩。佛子岭群是一套经受中、低级区域变质作用的浅海相为主的碎屑岩沉积。本群岩性组合具有类复理石建造特征,自下而上可分为五个组:下部为小溪河组、仙人冲组,在东部较发育,含有火山物质,并有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现象;上部为祥云寨组、潘家岭组、诸佛庵组,在西部较发育。上  相似文献   

5.
这里,向读者简介苏联80年代出版的7本俄文版地震及抗震专著。这几本书都是由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乌兹别克科学院)编著,由乌兹别克“科学院分院”(以下引用原文缩写“ФАН”)出版社出版的。1.《乌兹别克斯坦的实验地震学》(原文书名为此书是本论文集,由乌兹别克科学院地震研究所汇编并由该所所长、乌兹别克科学院院士马夫良诺夫校订,由乌  相似文献   

6.
随着众多大型水利枢纽的建设施工,在水利界逐步出现了“水库触发地震”之说。“水库诱发地震”和“水库触发地震”,虽只是一字之差,但涉及到水库地震的成因机制、水库地震预测等根本问题。统计了中外水库地震(Ms≥4.5)震例的3种地震响应时间△T1(水库蓄水至初震时间)、△T2(水库蓄水至主震时间)和△T3(初震至主震时间)的概率分布;并介绍了近几年现代大地测量学在监测水库蓄水环境变化和数字地震观测在揭示水库地震震源力学状态所取得的新进展。综合研究后认为水库蓄水局部改变了自然环境和地震孕育环境;在自然环境、地震孕育环境和地震之间可能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反馈机制,导致大约数年后具有更高震级的主震发生。因此,“水库诱发地震”是正确的,并非仅存在“触发地震”。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九年第一期《地球物理学报>登载了杨文采同志“二维与三维位场在频率域的等价定理”(以后简称“等价定理”)一文,其中有几处我们认为有问题。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意见如下。(为了精简文字,本文中所用各种符号及公式编号均同“等价定理”一文,因此各项符号的意义请看原文。)  相似文献   

8.
水口水库诱发地震的微震前兆信息与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作馨 《地震》1997,17(1):98-102
福建水口水库地震是我国当前正在发生的一个大型水库诱发地震实例。针对水库地震序列中普遍含有大量微震的特点,探讨微震活动可能包含的前兆信息。研究发现,“微震相对频度”在水口水库地震趋势预测中具有明显的前兆性质,文中还介绍了“微震相对频度”作为一种前兆指标在该水库地震趋势预测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对“微震相对频度”的物理意义以及深入开展“微地震研究”的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谢君斐同志在本刊4卷2期,发表了“关于修改抗震规范砂土液化判别式的几点意见”一文(以下简称谢文)并将所得结果纳进了《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没计规范》(TJ11—85)修订稿。笔者对谢文进行了讨论,题为‘对“关于修改抗震规范砂土液化判别式的几点意见”一文的讨论’(以下简称“讨论”,发表于本刊5卷l期),指出谢文在具体处理这个问题时,有些看法、做法和由此得到的结果是不够妥当的。谢君斐同志对此作了答复,题为‘对“关于修改抗震规范砂土液化判别式的几点意见”一文讨论的答复’ (以下简称“答复”,  相似文献   

10.
《关于创建川滇水库地震监测预报研究实验场的建议》一文作者牟雅元,在2005年第5期(39~45页)本刊上发表后,同年入选《中国科技发展精典文库》(第五辑)第一卷·科教兴国卷·第七章·科技开发与应用(第987页).  相似文献   

11.
安欧同志在《地震战线》1980年第6期中发表了“台站压磁应力仪原理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一文。该文对于提醒人们注意安装应力仪时的岩石完整性来说是有意义的。事实上,大部份台站在安装应力仪时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而且,由于安装深度一般在100米左右,所以围压很小,也不存在安欧同志在“岩石在不同温度下的形变蠕变和滞后”[《地震地质》2(4),1980,21—26]一文中所说的温度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经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由中国地震学会和台湾中央大学地球科学系共同组织的“第四届海峡两岸地球科学夏令营”(以下简称“夏令营”),于2005年7月25日至8月21日分别在大陆和台湾地区举办。本届“夏令营”从时间上分两期举行。  相似文献   

13.
关于水库诱发地震概率预测的临界概率P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1,2,3,〕中,笔者提出了水库诱发地震的概率预测法,并在〔2〕中说明用此法预测新建水库在蓄水后是否产生诱发地震时如果取临界概率Pc=0.5,则预报的成功率较低。本文,在补充一部分大水库的资料后,证明水库地震概率预测的临界概率宜取为0.3。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初, 在中国西南及周边地区(本文称为“泛西南”)开始出现大面积的加卸载响应比(以下简称LURR)异常, 根据LURR异常演化, 我们于2008年首次提出该地区正在孕育着“超大地震”。 追踪研究结果显示, 孕震积分It于2012年7月达到峰值。 根据LURR与量纲分析方法结合得到的预测地震时空强的新方法, 我们预测: 2015年7月前后(±25月), 在“泛西南”地区将发生8级左右“超大地震”。 我们在2014年参加的两次会议上交流了这一预测结果,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S8.1强震发生在预测范围内。 尼泊尔MS8.1地震后, “泛西南”地区的加卸载响应比大尺度异常不仅没有消退, 反而更加增强。 It于2015年7月达到新峰值, 超过了尼泊尔地震前的水平, 因此, “泛西南”地区可能仍面临非常严重的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上存水库库区地质背景、构造应力场、地震活动背景等诱发地震条件。应用诱发地震条件类比与概率预测法,对上存水库进行诱发地震可能性分析。结果表明:①根据水库诱发条件类比分析认为上存水库发生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小。②从概率预测和最大诱发地震估算看,上存水库存在发生4级以下诱发地震的可能。极震区地震烈度可能会达到Ⅵ度,尚未达到当地地震基本烈度。水库建设可不用考虑水库诱发地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英国杂志《灾害》1979年第3卷第1期刊载了英国伦敦大学切尔西学院环境地质系主任布伦德尔(Derek Blundell)教授撰写的《地质预报》一文。文中涉及从地质学角度预报地震等问题,摘译如下:地震是一种地质事件,地震预报也是一种地质上的预报。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估计和预测未来的地震灾害。一种是调查过去和目前的地震活动的类型和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为了提高地震记录的时间服务质量,各类石英钟陆续问世,对钟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发播的“BPM 标准时间、标准频率”授时信号,系国家确认的高精度时间基准。我国地震系统就是采用这个标准来测定时钟的“钟差”。测量钟差的仪器是“毫秒计”、“钟差计”等时间间隔测定器(基本原理见《地震》1981年第4期、第5期刊载的“数字对钟技术”一文)。测定器所采用的是一种基本的测定时间差的方法。但是,它不具备有分辨相关秒脉冲的能力,在使用中,仪器可能记录的是非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与地震预报     
马胜云 《地球》2009,(5):37-43
1924年3月10日,我国已故的卓越科学家李四光教授曾在《太平洋》第四卷第六期上发表了“辟美博士造谣并浅说地震”一文。文章说:“地震发生之原因,至今其说不一。……;又有为地盘构造变更激烈之处为地震发源之地者。从理想上推测,此说似最为近是,争诸事实,此说亦觉信有可凭。……”  相似文献   

19.
美国《地震情报通报》1977年第9卷第3期刊登《地光》一文,论述了地光机制,现将该文的“理论”及“结论”部份译载如下:理论 1968年麦克唐纳(J.E.Me Donald)对产生地下电位梯度的几种机制进行了研究。他曾研究过的问题之一是流动电位,它是由水通过孔隙岩石产生的。  相似文献   

20.
《地震》1983年第五期刊登了《台站水准测量精度及精度公式讨论》(下简称《讨论》)一文,文中对现行台站水准规范有关的精度评定公式及限差进行了讨论,认为现行台站规范关于水准测站高差中数中误差的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