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989年综合学术讨论会于10月10—14日在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召开,历时四天,与会者325人。这次讨论会是地球物理学会近年来组织的一次较大型的综合学术讨论会,许多地球科学家云集一起,对地球物理学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及展望,会议始终在隆重、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大会最突出的特点是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强调了基础,对有关国民经济的重大课题工作做了很好地反映。这次讨论会还首次设立了海洋地球物理和地球物理学进展专题,会议专题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990年年会于10月13—17日在武汉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30多个单位的607名代表。这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自1947年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综合性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夏国治、副理事长曾融生、湖北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  相似文献   

3.
第四届全国古地磁学术会议于1989年11月2日至6日在杭州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磁与高空物理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古地磁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38个单位103名代表,代表中有老一辈科学家、中年科学家,还涌现了一批刚从国内外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青年科学工作者,为会议增添了活力。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名誉理事朱岗崑、谭承泽参加了会议,并在开幕式、闭幕式分别讲话或作总结报告。  相似文献   

4.
《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记事报》1979年1月第131期23—25页刊载一篇报道,介绍在法国施特拉斯堡召开的欧洲地震委员会和欧洲地球物理学会会议期间(1978年8月29日至9月5日),举行了由欧洲地震委员会的“地球动力技术”工作组组织的“在地震带观测地壳动力”的国际会议。会议探讨了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地空技术问题。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990年会于10月13日到17日在武汉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全国130个单位607人,这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自1947年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综合性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夏国治、副理事长曾融生、湖北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许厚泽主持了会议,湖北省、武汉市领导对会议十分关心并到会祝贺。 会上,夏国治副理事长向大会作了《当前工作和今后任务》的报告,曲克信秘书长作了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地球物理各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1989年10月9日到10月14日在安徽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了1989年综合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曾融生教授主持,来自全国104个单位的32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是我国地球物理界近年来一次较大型的综合性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7.
英国第四次地球物理讨论会由皇家天文学会、地质学会及气象学会发起,由伯明翰大学地质科学系负责组织于1980年4月14日至17日分别在该大学艺术系的四个演讲室举行。参加会议的300多位地球物理工作者,包括英国各大学及科研单位的教授、科学家及研究生。每个发言限20分钟,包括听众提问及讨论。讨论会特别鼓励从事研究工作的研究生提交报告。  相似文献   

8.
1992年7月27—31日,曾在莫斯科举办一次国际地球物理勘探与开采博览会与物探技术展览会.会议由国际SEG(地球物理学会)及俄罗斯和独联体其它国家的学会成员共同组织.会上俄罗斯科研生产国营企业(Hпгп)石油地球物理部门的专家ю.M.萨尔基索夫和B.M.库得莫夫合作发展了题为“大陆地壳的新动力模型是提高地球物理方法地质工效的基础”的文章.作者在文中指出:当前地球物理工  相似文献   

9.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及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今天联合在北京举行,是中国地球物理学科的一件重要事情,承企业部门首长,科学院领导同志(艹泣)会,将对我们开好这次会议提供指示,到会科学家们,将在这几天内对于开展学术活动,作出贡献。我谨代表学会及研究所向各位致谢,井请各  相似文献   

10.
2004年3月31日至4月3日,CPS/SEG北京2004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自1978年以来,本次大会是勘探地球物理学界在中国举办的最大的一次国际会议,会议由中国石油学会(CPS)和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联合举办,以地球物理如何满足油气勘探的高难度化、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为本次会议主题,针对具有巨大挑  相似文献   

11.
《欧洲地球物理学会通讯》1980年1月第16期刊登一则消息,介绍了欧洲地震预报研究的概况,译载如下:欧洲地震预报研究活动这则简讯旨在让地球物理学、大地测量学、地球化学和空间技术领域里所有对地震预报研究感兴趣的欧洲科学家们对欧洲航天局及欧洲委员会所探讨的地震预报的研究概况有所了解。首先于1978年在施  相似文献   

12.
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是地球科学的世界性学术团体,这个组织的宗旨是促进和协调关于地球及其空间环境的物理、化学和数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用于社会需要。IUGG全体大会每四年举行一次,1987年8月9日至22日在加拿大温哥华市举行了第十九届大会。来自世界各国的4000多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我国派出了以叶笃正为团长,包括大地测量、固体地球物理、大气科学、地磁与高空物理、海洋科学等学科的多名科学家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大会的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13.
2004年3月31日至4月3日,中国石油学会(CPS)和美国勘探物理学家协会(SEG)联合主办的2004年第六届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SEG年会是全球地球物理界的顶级专业学术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小范围的会议,每4年召开一次大会.会议主要交流、展示各国在地球物理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新仪器.本次会议共有国内外地球物理方面的专家、代表1200余名参加.会议共设立了5个分会场和软件、仪器展区,同时举办了由全球各大石油公司总裁参加的高峰论坛.  相似文献   

14.
国际大地测量及地球物理联合会第21次大会在Boulder召开国际大地测量及地球物理联合会第21次大会于1995年7月2日到1995年7月14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Boulder市召开。正式注册参加会议各国科学家有4500多人,中国科学家有百余人。这次大会...  相似文献   

15.
《国际地震动态》2010,(11):42-44
1会议概况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首次联合举办的学术大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13次学术大会)于2010年10月17日至20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10月12日)2015年10月11—14日,第二届"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暨"第三十一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12日晚8点在会议中心会议室召开了每年一次的《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会议.常务副主编刘洪主持了会议,陈颙、黄清华、汪毓明、杨元喜、朱日祥副主编和20余位编委参加了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出席了会议.编辑部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刘光鼎主编因身体原因未出席会议,但给出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际上与地学有关的国际会议相当多 ,内容涉及地质、环境、灾害、地球物理、勘探等各个方面。近几年中国地震局组团参加的国际会议主要有 :西太平洋地球物理学会、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 ( IUGG)、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 ( IASPEI)等举办的学术会议。本文着重介绍近期与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研究有关的一些主要国际会议的召开情况。1 西太平洋地球物理会议西太平洋地球物理会议由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主办 ,旨在召集来自西太平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地球科学家进行学术交流 ,促进该地区的地球科学研究 ,同时 ,亦欢迎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1983年11月13日至19日在天津市举行了勘探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这是继1978年第一次勘探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以来又一次规模较大的综合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个产业部门和科研单位以及大专院校的27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田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顾功叙到会作了讲话。  相似文献   

19.
会议 名 称会议地点联 系 人 及通讯地址1985.21985.51985.61985.6.26—281985.7.29—8.9阿拉伯和东北非泛菲地壳演变讨论会(第二届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164项目会议)海洋地质学会议国际中、南美洲近代地壳运动讨论会国际非洲大地测量学讨论会月球与行星科学会议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会议(两年一次会议)欧洲岩石圈演变会议大陆扩张构造学会议国际地球化学勘探会议(地球化学勘探协会第八届国际会议)国际数学大地测量学讨论会海洋断裂带会议欧洲科学编辑协会第二次会议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春季会议第二届国际土壤力学和地震工程会议欧洲勘探地球物…  相似文献   

20.
方熠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4,19(2):295-295,310
2004年6月7日至6月11日,第一届《国际环境和工程地球物理会议》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隆重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会议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长江水利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美国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学会和长江大学协办.大会主席为中国地质大学王家映教授,执行主席为来自美国的XIA Jiang—hai博士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于晟教授.大会名誉主席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刘光鼎院士.这是近年来在中国召开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际环境和工程地球物理学术会议.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法国、日本、韩国、瑞典、泰国和中国及香港、台湾等共16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名科学家和学者出席了会议,并向大会提交了110多篇论文和摘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