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澳洲掠影     
澳大利亚步里斯班市钟楼——即市长办公和接待百姓的大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南太平洋的两个较发达国家,人口比较少,资源十分丰富,气候宜人,英国移民长期居住这里,生活十分富足。这里环境保护得非常好,人与人关系非常和谐,自然风光堪称世界一流。因为是岛国,海岸风光独特,南太平洋的气候是深秋的树叶金黄、彤红,与地面常绿的青草相辉映,形成一幅靓丽的图画。世界著名的美丽而独特的建筑——悉尼歌剧院也坐落在这里。澳大利亚是袋鼠王国,还有考拉——世界最珍奇动物,是个考察、学习、拓宽视野的好去处。澳洲掠影@周岩  相似文献   

2.
<正>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约有脊椎动物6266种,约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的10%。我国约有30000多种植物,仅次于世界植物最丰富的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大熊猫、朱鹮、华南虎、藏羚羊和水杉、珙桐等均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和植物。我国天然湿地面积2600多万公顷,其中内陆和海岸湿地堪称亚洲之  相似文献   

3.
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群落及其组成与分布的科学。这门科学还很年青,它的任务范围还没有完全决定。任务之一是研究动植物间的各种关系。这些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例如,动物以植物为食,动物的活动引起了土壤的化学和物理的变化,植物对动物的  相似文献   

4.
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群落及其组成与分布的科学。这门科学还很年青,它的任务范围还没有完全决定。任务之一是研究动植物间的各种关系。这些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例如,动物以植物为食,动物的活动引起了土壤的化学和物理的变化,植物对动物的  相似文献   

5.
自然环境中的生物要素包含植物和动物两方面,但植物和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表现是不同的。植物群落的各种类型像森林、草原、苔原等,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重要的自然景观;动物界除了少数下等动物如珊瑚等外,不能与此比拟。  相似文献   

6.
自然环境中的生物要素包含植物和动物两方面,但植物和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表现是不同的。植物群落的各种类型像森林、草原、苔原等,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重要的自然景观;动物界除了少数下等动物如珊瑚等外,不能与此比拟。  相似文献   

7.
西藏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特征及其保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朱万泽  范建容 《山地学报》2003,21(Z1):31-39
西藏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拥有较多的珍稀濒危植物。综合《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西藏有珍稀濒危植物33科48属54种,在对其区系成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区系成分特点及地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藏珍稀濒危植物具有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温带性质较热带性质明显,特有属少而特有种类较多,水平和垂直分布不均匀等特征。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世界最大的湿地是位于巴西马托格罗索州 的潘塔纳尔(Pantanal)沼泽地,面积达2500万公顷。沼 泽地内分布着大量河流,湖泊和平原,其中的湿地、草 原、亚马逊和大西洋森林都是南美具有代表性的生态 系统。沼泽地不仅有世界上最大的植物群,还栖息着 1000多种动物,包括650种鸟类、230种鱼类、95种  相似文献   

9.
研究的背景近来新西兰第四纪黄土的研究,获得了关于黄土沉积作用和有关土壤发育的有用的报告。新西兰黄土最深入细致的研究,集中于提马鲁城周围,并以里赛德的早期工作为开端。这里已认出至少有五层明显的黄土层,它们各以古土壤相隔。  相似文献   

10.
山水 《山地学报》2007,25(6):697-697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西藏阿里处于世界屋脊的巅峰区域,是屋脊上的屋脊。 阿里地区位于西藏最西端,境内喜玛拉雅山山脉、冈底斯山山脉、唐古拉山山脉、念青唐古拉山山脉、喀喇昆仑山山脉、昆仑山山脉等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横亘在广阔的土地上,平均海拔在4500m以上;众多的雪山冰川孕育了马泉河、狮泉河、象泉河和孔雀河等,它们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萨特累季河、恒河支流哥格拉河的上游源头。因此,阿里被称为“千山之巅、万水之源”。阿里属高寒荒漠山地,气候寒冷干燥,降水量少,年均降水量50—100mm;地表多呈戈壁和石质山地,山麓地带有沙丘堆积;植物种类十分稀少,以高寒草原为主,生长有耐干旱和高寒的垫状小灌木等;动物种类贫乏,主要野生动物有适应高寒气候及粗糙草场的藏羚羊、野牦牛、野驴、岩羊和藏盘羊等。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中,适时适量的根据教材内容开展游戏活动,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还有利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突破。例如,“世界陆地自然带”一节教材,内容繁杂,难于掌握,教学中我先制作了一些景观道具(画有自然带纬度的面具,各自然带代表植物的面具,各自然带代表动物的面具)做游戏时,把学生分成三组,一组持纬度位置的面具,其他两组分别持代表植物和代表动物的面具,然后做“找家园”的游戏。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湿地恢复应该先从植物恢复着手,因此,在黄河三角洲的盐沼和淡水沼泽中,对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盐沼、光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和明水面中的植物和大型底栖动物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对4种生境的环境因子进行了监测,分析各生境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差异,探索主要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环境因子,从而判断单一植物群落湿地恢复是否为正确的选择。结果表明,共记录24种大型底栖动物物种,隶属于3门7纲11目;在光滩、盐地碱蓬盐沼、芦苇沼泽和明水面中的底栖动物物种数分别为9种、4种、6种和10种,表明无植物的光滩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量并不比单一植物群落沼泽中的少,生境类型、地理位置和环境因子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了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特征;分布在淡水沼泽与盐沼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完全不同;在淡水沼泽和盐沼中,水深、土壤(沉积物)盐度和硬度是决定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关键指标。对滨海湿地进行恢复,生境类型的空间异质性恢复要比单一植物群落恢复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在这篇文章里,我研究了十九世纪世界贸易和殖民扩展中的新西兰农业发展,继而研究了导致农业出口依赖于世界贸易、技术和动力平衡所出现的经济过程。我调查了农业(1963—1984年)近期的竞争,以及转向调整和出现二十世纪经济和剩余农业的含意。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红树林区集约化海鸭养殖对红树植物生长及底栖动物生存的影响,在海南东寨港集约化海鸭养殖区选取以海莲和角果木为优势种的两个调查区域,并分别对以海莲为优势种的海鸭养殖区内圈养地、圈养地外围、弃养2 a、弃养5 a和未圈养地的海莲幼苗存活率、呼吸根密度、成年植株生长状况和底栖动物以及以角果木为优势种的海鸭养殖区内离圈养地不同距离处角果木成年植株死亡率、幼苗存活率、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集约化海鸭养殖阻碍了红树植物幼苗和呼吸根的更新,严重干扰了红树植物的生存,圈养地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显著低于其他林地。海南东寨港集约化海鸭养殖对红树林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今年 1月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 ,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黄季焜研究员和美国的Rozelle与Pray教授等人的研究报告《中国的植物生物技术》。作者的研究表明 ,中国正在成为具有除北美外世界上最强大的植物生物技术研究能力的国家 ,中国政府用于植物生物技术的研究投资按购买力平价计算 ,已占全球植物生物技术政府公共总投资的1 0 %。 2 0 0 1年初中国有关部门宣称 ,到 2 0 0 5年 ,中国在植物生物技术上的投资将增长 4倍。如果这个计划实现的话 ,中国政府在植物生物技术上的投资将占全球公共机构总投资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赵箫宇 《地理教学》2014,(12):173-174
人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植物的影子和芬芳,可以说植物和人们的生活关系是非常亲密的。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中都包含了丰富的植物方面的词汇,这些词汇除了表面指代的植物之外还有着隽永的隐喻意义。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学术界对于英汉语言词汇中植物的隐喻意义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总体来说研究范围较小,提供的文献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7.
1985年7月3—7日,评议卧龙自然保护区会议在世界大熊猫研究中心——四川省卧龙特别行政区核桃坪(海拔1830米)召开。 这次会议由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持。参加会议的有我国动物、植物、林业、生态、气象、水文、土壤、地理和经济等专业的科技工作者30多位,其中有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阳含熙教授、林业  相似文献   

18.
广西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调查统计,广西自然分布有国家珍稀濒危植物121种,是我国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本文论述了广西珍稀濒危植物地理分布、资源特点,系统分析了珍稀濒危植物资源保护现状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珍稀植物资源的战略。  相似文献   

19.
座垫植物是在极端生境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生活型植物,广泛分布于高山、高原、极地和沙漠地区。我国的青藏高原是一个世界上座垫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地区,亦是该生活型植物一个重要的形成中心。西藏座垫植物区系特点和地理分布的究研,对进一步  相似文献   

20.
遗传多样性对植物响应全球气候变化至关重要,研究遗传多样性和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有利于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然而,到目前为止,气候因子对植物遗传多样性影响的范围和程度目前并不清楚。从68篇已发表的文献中,我们收集了79种维管植物的两种常用的种群遗传多样性指标(平均期望杂合度和平均观测杂合度)及种群坐标数据,并从WorldClim提取了19种气候因子数据。然后,利用线性回归分析了遗传多样性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在用平均期望杂合度来度量遗传多样性的75种植物中,58.7%(44种)植物的种群平均期望杂合度与某种气候因子显著相关,而在用平均观测杂合度来度量遗传多样性的63种植物中,65.1%(41种)植物的平均观测杂合度与某种气候因子显著相关。其中,最湿季均温、降水季节性、最干季降水量和温度季节性对平均期望杂合度的影响最为广泛,而平均观测杂合度则与最暖季降水量、最湿季均温、最干季降水量和最干月降水量的相关性最为广泛。木本植物种群遗传多样性与气候因子之间的显著相关比例高于草本植物,不同气候因子对这两种生长型植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不同。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可能在植物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未来气候变化可能改变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不同类型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可能对气候变化有不同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