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现有峰值检测算法适用性较低和深度学习方法算力要求较高的问题,研究和完整阐述了步态规律和数据特征,通过分析步态规律提出了基于天顶轴速度零值的行人步数检测算法。通过将载体坐标系下的加速度计数据转换到地理坐标系下,使用经验模态分解、趋势项剔除等方法提取出每一步中的有效天顶轴速度零点,统计有效零点的个数作为步数。在多种行走状态下的实验表明,相比改进的峰值检测模型,本模型的准确率与可靠性有明显提升,在行人过快或过慢行走时提升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经纬度坐标与QTM编码的三向互化算法及其精度评价标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总结现有的经纬度和QTM编码转换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辅助地心坐标系的经纬度坐标与QTM编码的三向互化算法,算法以三向地理格网坐标系为出发点,从三个方向递归逼近QTM地址码。同时,提出了QTM编码精度的评价标准转化误码率。实验证明,三向互化算法在保证速度和绝对精度的情况下,等积转换误码率为0。  相似文献   

3.
叶建平 《测绘通报》2012,(12):70-74
提出一种使用ArcGIS自定义坐标系实现地方独立坐标系与其他坐标系自动转换的方法,并应用该方法结合ArcMap的动态投影特性,实现基于地方独立坐标系的基础地理数据与其他坐标系下的地理数据的数据集成或地图融合。  相似文献   

4.
基于Arc/Info ODE的高斯投影批量换带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Arc/InfoODE(Ope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二次开发环境,提出了任意图幅高斯投影3°带坐标系向6°带坐标系的自动批量转换的算法,并成功应用于国家1:5万基础地理数据缩编更新软件中,解决了目前许多GIS软件不能实现投影坐标系自动批量转换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不同数据格式及坐标系间的转换是当前地理信息产业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本文结合《城市防灾应急指挥系统》项目 ,实现了在商用软件支持下 ,专用电子地图数据格式和坐标系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应用计算机自动识别分类技术在航天遥感图像中对森林资源进行分类的一些探索研究。本文介绍了采用自编程序“地理坐标系和图像坐标系的精密仿射变换”、“识别型增强技术”、“多光谱信息的特征提取”、“多光谱模糊算法聚类分析”等一系列算法后所取得的分类图像结果,与实地及目视解译相比较,森林分类相对精度达90%。  相似文献   

7.
监控视频中动态目标的精准定位与跟踪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已成为监控领域的研究热点。传统视频动态目标检测仅依赖图像特征数据,忽略了与地理坐标系精准匹配,特别是对于多个摄像机覆盖的区域,拍摄的角度不同,投影后形成的图像空间分辨率也不同,因此,难以满足智能监控在复杂的地理场景中全方位时空信息感知。本文提出一种多摄像头协同的视频监控图像与地理空间数据互映射模型构建方法来获取动态目标的轮廓和地理位置等时空信息,首先建立监控图像信息与地理空间数据的互映射关系,将观测角度不同、尺度不同和空间分辨率的监控图像置于同一坐标系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融合Canny算子与背景减法来检测目标的边缘信息;然后采用质心偏移算法还原目标在该场景的实际位置,从而实现多角度下连续跟踪,提升地理场景的时空理解力和分析力,提高动态目标的精准定位与跟踪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沙特阿拉伯某研究区的背景下利用WorldView-2高分辨卫星影像制作1∶10 000数字化地形图。详细论述了WGS84转换成UTM坐标系的算法与实现过程以及利用WorldView-2高分辨卫星影像生产1∶10 000数字化地形图的过程。通过成图的精度对比,验证了利用WorldView-2高分辨卫星影像制作1∶10 000数字化地形图的可靠性,能满足1∶10 000数字化地形图生产的精度要求,甚至可达到1∶5 000数字化地形图的要求。利用高分辨卫星影像制作数字化地形图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内外业测绘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能为同类项目的测绘与地勘技术人员提供测量经验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分幅地理空间数据坐标转换后,还需在新坐标系下重新分幅。对于其中的批量数据,在新旧图幅重叠判断时需要大量的检索操作,快速查找算法能够提高查找效率。本文在建立新旧图幅关联关系、确定重叠判断方法和分割要素的文件存储方式后,提出了一种以新图幅中心点坐标为关键字的二维哈希表索引构建和重叠图幅查找的算法;给出了算法设计思路,并以实际案例验证分析了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与传统方法相比,该算法具有更高的执行效率,是一种较好的替代算法。  相似文献   

10.
栅格目录具有保持单幅栅格数据参考坐标系独立性、无缝管理数据、独立存储等特点。这些特性正好符合历史地图信息化的需要,也有利于实现统一管理和与现势地理信息的集成。历史数字栅格数据建库工作是在完成了数字化扫描、坐标配赋以及元数据采集等准备工作,利用自主研制的软件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
二维圆周综合孔径阵列优化及其毫米波成像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模拟退火算法对由20-30根天线组成的二维圆周综合孔径阵列进行优化排列,得到优化排布结果。在此基础上依据综合孔径成像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毫米波的成像算法,在u-v域运用了栅格化处理(Gridding方法)和线性插值方法。运用该成像算法对已优化排布的阵列进行了仿真,并进一步讨论了天线数目、插值方法等因素对成像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SIMO-MIMO模式城市建筑群下视阵列SAR三维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实下视阵列SAR系统的缺失,给该技术数据获取及进一步技术研究带来了困难,下视阵列SAR三维仿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反映下视阵列SAR技术在建筑物耸立的城市区域的三维成像优势,本文采用单输入多输出(SIMO)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两种模式仿真了城市建筑群下视阵列SAR回波数据,并对两种模式的回波数据进行了三维距离多普勒成像处理,通过SIMO模式成像结果、MIMO模式成像结果分别与原始地形的差分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及两种模式的优劣性。  相似文献   

13.
在缺少真实下视阵列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系统而带来数据获取和成像算法研究等困难的当下,下视阵列SAR三维仿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还原载机平台真实的飞行航迹,验证阵列SAR技术在高层建筑物密集城区的地形测绘能力,摒弃传统仿真研究基于匀速直线运动的假设,以高度骤变的城市建筑物为对象,分析构建了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下视阵列SAR非理想航迹运动误差模型,提出了非理想航迹城市建筑群MIMO下视阵列SAR三维距离多谱勒成像算法。利用航空平台的航迹与姿态建模仿真技术,以及快速高效的回波仿真技术对成像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线阵影像的核线关系,提出了有理函数模型下线阵扫描影像的基础矩阵求解方法,验证了线阵影像中精确共轭核线对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基于C++语言实现了矩阵类,避免了用二维数组来处理矩阵运算时遇到的大量繁琐问题。同时,在矩阵类的基础上实现了线性方程组类,对几种常用的求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进行了封装,便于进行频繁的调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AR技术的发展需求,提出适合于AR智能导航的姿态、位置综合测量系统.该系统由双频GPS接收机、陀螺仪和车辆里程计组合,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实现位置姿态测量.文章估计了滤波器实时为动态AR智能导航系统输出的位置姿态信息的精度.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适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本论文面向"数字城市"的多源数据整合和分析,定义了空间数据立方体地理空间维、专题维和时间维分别包含的数据种类和内容,设计了它们的维和维层次数据结构;表述了维构成空间数据立方体的方法;确定了维的多维数组组织及存储策略;描述了空间度量的聚集概念,结合具体的图例讲述了点状、线状、面状空间度量的聚集过程。  相似文献   

18.
利用数字模拟方法,进一步探讨了类似MOMS-02参数的卫星三线阵CCD影像单航线、航线首末4角隅设一个控制点(以下简写为单航线4控点)的空中三角测量高程精度低的问题。研究得出,宽高比特别小(1:9)只是原因之一,更主要的因素还在于平差整过程数学关系带有近似性(包括EFP法和定向片法)。提出了改善精度的措施,并拟订了提高卫星三线阵CCD影像空中三角测量精度及摄影测量覆盖效能的系统。模拟计算表明,航线长度可以≥2B,在有外方位元素或无外方位元素少量控制点条件下,不论二线交会区,还是三线交会区均可达到高程精度为6m的摄影测量成果。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中存在欺骗干扰的场景下调零抗干扰天线的反欺骗性能,推导出在快拍数有限的情况下,功率倒置(PI)算法利用调零天线处理后输出真实信号和欺骗信号功率的理论公式. 详细分析了欺骗信号到达天线阵口面的功率对真实信号和欺骗信号输出功率的影响,通过欺骗抑制比这一指标来衡量PI自适应调零天线的反欺骗性能. 分析得出:即使欺骗信号功率在噪声水平之下,使用PI算法的自适应调零抗干扰接收机依然能对欺骗干扰进行抑制,在欺骗信噪比高时,抑制效果更加明显. 最后通过仿真和硬件平台实测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型拖曳浮体进行水下目标卫星导航的原理模型,给出了模型的基本体系架构.为了从水面导航定位结果推算水下目标高精度位置信息,推导了两种定位修正算法,并基于数据融合技术提高了水下目标卫星定位修正的精度.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可以较好地满足水下导航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