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华蓥市山地灾害现状及治理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蓥市山地灾害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其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滑坡、泥石流、山体变形、崩塌、危岩和洪涝等,这些灾害严重威胁着区域内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针对华蓥市山地灾害的主要类型、分布现状及灾害成因等进行综合调查和分析,是根本解决境内山地灾害问题的前提和关键.在对山地灾害治理的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对不同的治理对策进行分析,以利于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山地灾害综合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西藏墨脱公路已历经50多年的调查研究,并在20世纪70年代一度实施,均无功而返。墨脱县至今仍然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墨脱公路的艰巨性在于当地地貌环境特殊,气候条件恶劣,地质背景复杂,尤其是山地灾害广泛发育,且灾害种类齐全,大多具有相当规模。文章介绍山地灾害发育的环境,论述山地灾害的种类及特点,并根据地质条件提出公路选线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四川康定炉城镇山地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自然条件、地质条件、人类经济活动是山地灾害发生及危害程度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以炉城镇为例分析了山地灾害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防灾减灾的工程及非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次生山地灾害的实地考察、遥感调查和综合分析,阐述了次生山地灾害类型与特征,分析了次生山地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并结合灾害活动特性,探讨了次生山地灾害的发育趋势,提出了灾区防灾减灾和恢复重建的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汶川地震在极重灾区诱发次生山地灾害逾万处,其分布具有点多面广、类型多样、成灾迅速、危害严重、监测预报困难等特点;(2)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受地震烈度、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的制约,并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和延续性;(3)利用GIS和遥感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动态监测与灾情评估,从而为防灾减灾管理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4·20芦山地震不仅造成了特大地震灾害,同时还诱发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主要类型包括崩塌、滑坡、滚石、落石、堰塞湖和泥石流等。这些次生灾害不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还阻塞救援道路,延缓了救援进度。地震诱发的大量崩塌、滑坡为泥石流活动提供丰富物源,将促进泥石流活跃,在后期暴雨作用下产生严重的泥石流灾害。通过初步分析,提出了地震区山地灾害应急减灾对策,包括应急排查、监测预警、临时安置场所危险性评估、省道210线应急防护;并提出了地震区恢复重建中的减灾对策,包括提高山区城镇的防护能力,加强村寨聚落防灾能力,加强山地灾害监测预警,道路恢复重建中的减灾措施以及加强对流域漂木防治。  相似文献   

6.
全面介绍了华蓥山地区的山地重力灾害情况及重力灾害类型,从地质因素、水体因素、人为因素等三方面分析了华蓥山山地重力灾害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基于遥感技术的都汶公路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分布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汶川县境内的都汶公路(漩口-汶川路段)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技术提取公路沿线的各类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信息,将灾害点分布与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等要素进行叠加分析,获得了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规律,其特点为:①地震次生山地灾害集中分布在映秀-北川断裂与汶川-茂汶断裂之间;②次生山地灾害主要发生在海拔高度1 000~2 000 m的地带;③次生山地灾害主要分布在30~60°的边坡;④地震及余震期间以崩塌、滑坡、滚石为主,后期以泥石流、滑坡为主;⑤次生山地灾害具有沿岷江河谷发育且在河流左右两岸呈不对称分布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河岸阶地的沉积组成序列分析对于认识研究区演化历史意义重大[1~7].帕隆藏布江为雅鲁藏布江北侧最大的支流,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质构造区的东端,新构造活跃[8,9].受到沿雅鲁藏布江北上西南季风气流的影响,降水丰富,海洋性冰川发育.地质气候条件造就了帕隆藏布的深切峡谷的地貌,并且泥石流、滑坡和溜砂坡等多种山地灾害频发[10].河谷两岸的巨厚沉积物除了冰碛物、冲洪积物之外,泥石流堆积体、崩滑堆积物、溜砂坡堆积物等随处可见[11,12],这些沉积物不仅是历史时期灾害的忠实记录,而且由于较为松散还容易引发新的山地灾害.特别是该段溜砂坡灾害广泛发育,因此,分析这些沉积物的形成时代及其与气候之间的关系,对于认识研究区山地灾害形成机理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岷江上游松坪沟地震山地灾害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对岷江上游主干支流松坪沟河谷地震诱发山地灾害的最新调研资料,在阐述1933年8月叠溪7.5级地震在松坪沟河谷诱发的山地灾害类型及其特基础上,总结分析其发育分布规律,叙述了诱发的崩塌、滑坡和碎屑流等山地灾害及对松坪沟造成的堰塞,形成一系列景观独特的堰塞湖(海子)。文章重点对公棚海子崩塌堰塞湖、下白蜡寨滑坡堰塞湖、上白蜡寨碎屑流堰塞湖等典型实例的形成演化机制进行剖析,最后,提出了恢复和保护松平沟生态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础性研究成果的水平评估赵永涛(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610041)(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610041)科研成果的水平评估是基金项目期后管理工作。对研究课题全面系统的评价,目的是要确定出各项成果的学术水平。按照我国现阶段科技体制...  相似文献   

11.
西南地区泥石流灾害及防灾预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南地区山地分布广泛,地质条件复杂,构造运动剧烈,是山地灾害严重地区之一,其中泥石流灾害尤为突出。它们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为此,加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和研究极为必要。文章论述了西南地区泥石流的特征、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总结当前泥石流的防治及其预测预报的方法和经验,详细地论述了西南地区泥石流灾害仿治应以预防为主,指出今后防治泥石流灾害的发展方向是成灾信息采集和传输的网络化、实时化、自动化、数字化(可视化)等,使其成灾信息能够实现实时更新,便于科学管理及信息可视,从而准确、实时地预报、预警,为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四川山地灾害及防治概况一、山地灾害概况四川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地势西高东低,高差悬殊,最大高差达7000余米。四川又是“千水之省”,河流纵横,而域面积大于100km ̄2的河流有1419条。由于四川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极为复杂,滑坡、岩崩、...  相似文献   

13.
危岩属于山地灾害之一.其发育特征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如地形、地貌、物质组成、结构面组合及温差效应等有关.通过对该类危岩模式、发育机制及形成条件的探讨,目的在于对其正确认识,以利于防治.  相似文献   

14.
云南西部羊邑和龙陵地区晚上新世植被和古气候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西部羊邑和龙陵地区晚上新世孢粉组合均以被子植物占优势,蕨类和裸子植物次之,藻类类群少。龙陵孢粉组合比羊邑孢粉组合含有更丰富的亚热带被子植物成分;裸子植物类群相对较少;蕨类类群较多,但孢子含量低。与研究地区现生植被对比研究的结果显示羊邑孢粉组合的大部分类群来自常绿针阔叶混交林,现在分布于羊邑地区海拔2800-3100m的地带,其余部分来自海拔3200m以上的云冷杉林;而龙陵孢粉组合的大部分类群来自山地湿润常绿阔叶林,分布于今日龙陵地区海拔1600-2500m的地带,其余部分来自海拔2300-2900m的常绿针阔叶混交林。这些云南西部晚上新世植被反映了湿润的亚热带山地立体气候。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康定县滑坡灾害发育特征与形成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定县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及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县域内地势险峻,地形切割强烈,地层与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加之降水充沛,致使山地灾害十分发育,其中滑坡灾害占山地灾害的38.32%。通过搜集资料及现场调查,概述了该县县域内滑坡灾害的分布;从行政区划、自然地理及灾害规模等3方面统计分析了滑坡灾害的发育现状;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降雨、地震活动、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总结了滑坡灾害的形成条件,并提出防治对策与措施,力求有效地预防与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5.12汶川地震及其次生山地灾害对灾区的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损失巨大.以重灾区都汶公路沿线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际调查,利用遥感影像解译和土地利用资料,探讨了地震引起的崩塌、滑坡等次生山地灾害对土地利用的破坏方式和特征,次生山地灾害以移动破坏、淤埋破坏和拉裂破坏3种形式破坏土地资源,并对土地利用损失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①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淤埋破坏是最主要的破坏形式,占总破坏面积的77.23%,移动破坏面积占总破坏面积的22.77%;②林地和草地破坏呈现出在缓坡地带和陡坡地带破坏比例高,在中间地带破坏比例低的规律,旱地破坏具有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加剧的趋势;③研究区内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总损失价值达76 577.26万元,其中林地损失量最大,占总损失价值的87.18%,是地震引起崩塌、滑坡灾害损失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7.
灾害地貌危险度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以四川省高县为例,探讨了灾害地貌危险综合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首先选择影响灾害地貌地险度的因素和因子,并作了四级划分;然后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因素和因子的权重,以此为基础,对高县山地灾害地貌危险度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南地区山地灾害灾情年际综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西南地区1994—2004年山地灾害灾情统计资料为研究对象,在灾情指标数据标准化的基础上建立了西南地区山地灾害灾情年际综合评估模型,并进行了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地质灾害、山地灾害、山洪灾害等与水文气象和地质因素相关的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分类,比较三者内涵与外延的差异,对三种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一些共性问题作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地质灾害、山地灾害和山洪灾害三者在概念、内涵及研究对象等方面有所不同,但主要内容是相同的。在三种灾害的研究与防治上,由各个部门管理模式不利于此类灾害的跨行业、跨部门协同研究及防灾救灾。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发挥研究所的学术特长,加强与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密切相关的山地环境研究工作,同时扩大与国外相关研究单位的联系交往,最近,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所正式改名为“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简称“中国科学院山地所”。 原成都地理所自1966年成立以来,一直围绕山地环境进行研究。在1979年就确定了“以泥石流、滑波为为主的山地灾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