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青藏高原重力场特征和地壳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秀华  冯华 《物探与化探》1998,22(6):440-445
本文利用布格重力异常图,结合其它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探讨了青藏高原区域重力场和剩余重力场特征及所反映的地壳构造。  相似文献   

2.
以老茫崖—阿尔干和格尔木—额济纳旗 2条 1∶5 0万实测重力剖面数据为基础 ,研究了青藏高原北缘的重力场特征 ,划分了 5个地质构造单元 ,计算并分析了研究区Airry均衡异常 ,推测阿尔金断裂带和北祁连断裂带为青藏高原北缘的动力边界。  相似文献   

3.
川滇地区重力场特征与地壳变形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川滇地区重力场特征进行了研究,获得了研究区内地壳厚度分布及变形特征。总体上,研究区内地壳厚度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川滇菱形块体中内部出现了广泛的地壳增厚现象,并可能一直延伸至菱形块体的最南端。丽江-小金河断裂带在重力场特征上表现为龙门山断裂带向西南的延伸,其东侧主体构造走向等特征与扬子地块一致,推测丽江-小金河断裂带与龙门山断裂、红河断裂带一起构成了扬子地块的西边界。滇西地区布格重力一阶导数与现今地壳变形格局总体一致,主体构造方向为北北西-近南北向,代表了“新”构造主体构造线的方向;上延至45km后,主体构造上转变为以近东西向为主。  相似文献   

4.
地壳的构造     
地壳几乎到处都在发生垂直运动。某些地方它的上层上升(有的地方每年上升几公分),另一些地方下降。所有高地都受到冲刷作用,即所谓侵蚀作用。从高地上带下来的碎屑物质,随同河水一起被搬运到盆地里去。如果某地的上升运动快于侵蚀作用,则地面上升。这样,就逐渐形成大型的高地。而在地壳下降的地方则形成盆地。盆地中逐渐堆積着碎屑物质(砂  相似文献   

5.
鞍山地区太古宙地壳的构造演化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鞍山地区的太古宙变质岩,主要由花岗质岩石(约占90%)和表壳岩(含铁岩系)组成。其中花岗岩包括铁架山花岗岩和弓长岭花岗岩,表壳岩由磁铁石英岩和绢云绿泥石石英片岩组成。表壳岩沉积年龄大于3000Ma,铁架山花岗岩侵位于2900Ma,稍后即发生第一幕韧性变形,在铁架山花岗岩中发育了NE走向片麻理,在表壳岩中形成同斜褶皱及轴面片理S_1。2600Ma左右弓长岭花岗岩侵位,稍后又发生第二幕韧性变形,产生了NNW逆向剪切带和NEE走滑剪切带,这时含铁岩系中形成平行韧性剪切带的片理S_2。2000Ma发生第三幕韧性变形,其中NEE和NNW向剪切性质与第二幕恰好相反。以上三幕韧性剪切序次,相对应的形成了片麻岩、糜棱岩和构造片岩。  相似文献   

6.
鞍山地区太古宙地壳地构造演化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鞍山地区的太古宙变质岩,主要由花岗质岩石(约占90%)和表壳岩(含铁岩系)组成。其中花岗岩包括铁加山花岗岩和弓长岭花岗岩,表壳岩由磁铁石英岩和绢云绿泥石石英片岩组成。表壳岩沉积年龄大于3000Ma,铁架山花岗岩侵位于2900Ma,稍后却发生第一幕韧性变形,在铁架山花岗岩中发育了NE走向片麻理,在表壳岩中形成同斜被迫褶皱及轴面片理S1。2600Ma左右弓长岭花岗岩侵位,稍后又发生第二幕韧性变形,产生  相似文献   

7.
阴山地区印支期地壳构造变形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阴山地区位于阴山-燕山中生代板内造山带西部。印支期地壳活动以南北向水平挤压变形为主,形成一系列东西方向展布的大型褶皱构造和逆冲推覆构造,构成阴山地区中生代造山带主体构造格架。根据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和不同构造要素之间叠加改造关系,把阴山地区印支期地壳构造演化划分为三同阶段:早期以小型山间盆地沉积作用为主,其内堆积了一套陆相粗碎屑沉积建造和火山沉积建造;中期以褶皱作用为主,形成了大青山复式向斜和一些紧闭同斜褶皱构造;晚期以逆冲作用为主,并伴随有强烈的岩浆活动,形成了大型逆冲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8.
大地构造学是地质学中最富兴趣的分支之一,同时也是最艰深的分支之一。它的课题是研究岩层矿床的形式、地壳运动及其历史,确定地球构造发展的规律性,企图解决地壳变动原因的问题。大地构造学所面对着的问题具有很大实际和理论的价值。关于岩层形式以及它们在地壳中分布规律的知识,为了正确地组织  相似文献   

9.
10.
11.
北秦岭天水东部地区地壳构造演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志亮 《甘肃地质》1996,5(2):57-64
从构造体制的转化出发探讨了处于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的天水东部地区地壳构造演化史。研究区地壳构造演化大致经历了8个大的构造旋回、7次构造体制的转变和15个世代的构造演化变形序列  相似文献   

12.
从重力异常看三江地区的地壳构造轮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布格重力异常资料计算了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地区的地壳厚度。本区地壳厚度由北而南逐渐变薄,北部最厚达67公里,南部最薄为41公里;横断山中段,有向东西两侧变薄的趋势。根据本区地壳厚度的变化,划分出哀牢山、丽江——木里、建水——师宗三大地壳构造带;滇西、滇中、松(潘)甘(孜)、滇桂四大地壳构造区。文中对各区、带作了简要论述,并指出本文的地壳构造区与大地构造的二级构造单元具有一致性;而其中的地壳构造与三级大地构造单元又相吻合。本文从中生代以来海陆变迁关系,指出本区地壳厚度在新生代有剧烈的增加。并根据本区新生代区域性地壳褶皱运动,指出印度和欧亚两大板块在这一期间的碰撞,是本区新生代地壳形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北亚造山区南部及其毗邻地区地壳构造分区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基于板块构造理论和已有资料的综合研究,建议把北亚造山区南部及其毗邻地区地壳构造单元划分为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布列亚-佳木斯、塔里木和中朝等5个古板块,每个古板块再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古陆和古陆缘区,并简要讨论了各个古板块的组成和演化以及蒙古弧、准噶尔盆地基底和北山与毗邻地区关系等几个重大地质构造问题;提出了蒙古-鄂霍茨克碰撞带不是古板块缝合带、华北北缘是一条复合造山带而不是克拉通、在晚古生代存在一个大华北古陆、北亚造山区前身洋盆包括中元古代大陆裂解形成的古太平洋和新元古代大陆裂解形成的古亚洲洋等新认识。  相似文献   

14.
基于长江经济带地区活动断裂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总结,结合新的遥感解译与地表调查结果,初步归纳了该区的活动构造基本特征,梳理出直接或间接威胁重要城市群、国家级新区和区域重要交通过江通道地壳稳定性的主要活动断裂及应对建议或对策,并进一步重点指出长江中下游成都-上海沿江地区的32条重要活动断裂带及其穿越或影响到的主要城市群和重大工程。在活动断裂梳理结果基础上,总结提出长江经济带西部的强烈地壳变形与地震活动主要由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作用下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形成的“川滇弧形旋扭活动构造体系”所控制,而中-东部地区属于印度板块与西太平洋板块共同作用下区域性挤压-剪切变形导致的具有共轭走滑断裂系统特征的“棋盘格子式”活动构造体系格局,其中需要特别关注7条典型活动断裂带的活动性及其对城市群地壳稳定性的影响。根据区域的活动构造体系、活动断裂与历史地震活动性等特点,初步归纳了该区的未来地震危险性问题及应重点关注的潜在强震危险区段,指出了典型的区域古地震地质遗迹特征及开展古地震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依据长江经济带地区初步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结果,认为次不稳定区和不稳定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而中-东部地区以次稳定区与相对稳定区为主,仅郯庐断裂带及其周边存在较明显的次不稳定区。最后,指出了长江经济带活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评价工作在活动断裂地质调查研究和城市活断层鉴别与地震危险性评价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5.
秦巴地区重磁异常特征与地壳构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青藏高原的地下地质结构和断裂,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于2003年~2006年在定日—木孜塔格峰区进行了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作者等对获得的重力资料进行了处理和分析,结合地质及其他地球物理资料,将该区布格重力场分成七个区域,描述了其主要特征并分析了其地质意义。进行了定日—木孜塔格峰剖面的重力曲线拟合计算及地质解释,获得了该区地壳结构的定量模型。识别出30条断裂,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对其中的重要断裂进行了详细解释。结果表明:重力场分区特征与地质构造分区特征对应得较好;高原边缘及内部各块体间重要的边界断裂都在重力场上有明显的显示;断裂按走向分为近东西向、北东向、近南北向等3组,其中近东西向断裂为主干断裂。  相似文献   

17.
重力和构造力在地壳中的作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文对于“上覆岩石重力数值等同于静水压力数值”的认识提出了新的看法,地壳中应力场T可以看成是一个静水压力P和一个差应力σ的复合、则静水压力P是由重力附加静水压力PR和构造力附加静水压力PS两者叠合而成,而不仅仅是来自上覆岩石的总重量,有限元模型计算表明,在同样外力条件下,从挤压变形带,剪切变形带到引张变形带中的各带构造附加静水压力值呈降低变化,即PC〉PZh〉Pt,因而构造附加静水压力得造成局部静  相似文献   

18.
19.
浙江省地壳构造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地区基岩为大面积的中生代火山岩覆盖,对了解地壳深部的组成结构造成困难。本文通过对布格重力异常和航磁异常数据进行小波多尺度分解,深入地了解浙江省不同深度的地壳结构,结合地震和大地电磁资料,取得地壳构造的三维信息。根据浙江地区位场的多尺度分解结果,可以将浙江省上地壳细分为六个构造单元:下扬子南部浙北陆沿带、江山- 绍兴古陆块碰撞拼合带、古华夏陆块北沿带、丽水- 余姚早古生代陆缘俯冲带、浙东侏罗纪白垩纪火山岩带和杭嘉地块。在上地壳的六个构造单元中,江山- 绍兴古陆块碰撞拼合带、浙东火山岩带和杭嘉地块具有高密度强磁性的属性;而下扬子南部浙北陆沿带、古华夏陆块北沿带和丽水- 余姚早古生代陆缘俯冲带具有低密度的属性,与它们在古生代受安第斯型大洋俯冲作用有关。浙江省下地壳只有西—西南部低密度区、中部杭州- 嵊州- 苍南中密度带和杭嘉- 舟山群岛- 滨海高密度带三个构造区。东部的中生代陆缘火山弧和杭嘉地块在中下地壳连为一体;江山- 绍兴古陆块碰撞拼合带和古华夏陆块北沿带也连为一体。浙江省中下地壳的格局主要受西太平洋俯冲带向东后撤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东海地壳结构构造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