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烫熨结合针刺及药氧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升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肌张力升高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加药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烫熨治疗。2组均以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6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烫熨结合针刺及药氧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升高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抗痉挛体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 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 例。对照1组采用普通头针治疗,对照2组采用靳三针头针治疗,治疗组采用靳三针头针加抗痉挛体针治疗,每组同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3组患儿下肢肌张力与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儿治疗后的腓肠肌、腘绳肌以及内收肌的肌张力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患儿的下肢肌张力改善优于对照1、2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患儿的下肢髋关节(内收度、外展度以及屈伸ROM)、膝关节(屈曲度、伸展度以及屈伸ROM)、踝关节(背伸度、跖曲度以及屈伸ROM)的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儿的下肢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1、2组(P<0.05或P<0.01)。结论:靳三针头针加抗痉挛体针能较好改善痉挛型患儿下肢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悬吊技术(SET)结合原始点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方法:将9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治疗组(A组)、对照1组(B组)、对照2组(C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悬吊技术结合腰骶部原始点疗法治疗,B组采用原始点疗法治疗,C组采用常规治疗。3组以3d为1个疗程,于2个疗程之间休息1d,共治疗21d,分别在治疗3、6、21d后比较3组的综合疗效,并记录治疗结束后3个月的复发率。结果:治疗3、6d后,A、B组疗效相当(P>0.05),但均优于C组(P<0.01);治疗21d后,A、B组疗效均优于C组(P<0.01),且A组疗效优于B组(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A组复发率低于B、C组(P<0.05,P<0.01),而B、C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始点疗法初期疗效显著,可节约成本,但易复发;而SET结合原始点疗法具有治疗协同作用,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松筋正骨推拿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纳入时间的先后顺序编号并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松筋正骨推拿治疗结合运动疗法,对照1组采用松筋正骨推拿治疗,对照2组进行运动疗法,观察3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0%(28/30),优于对照1组的86.60%(26/30)、对照2组的83.30%(25/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及WOMAC评分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1组优于对照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松筋正骨推拿手法结合运动疗法在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及功能方面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息痛贴剂对瘀血阻络证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经由随机途径将135 例患者分为3组,每组各45 例。对照1组采用息痛贴剂治疗,对照2组采用苯甲酸利扎曲普坦治疗,治疗组采用息痛贴剂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治疗,疗程均为1周。比较3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采用疼痛数字分级法(NPIS)进行评价]及血清CGRP、NO水平,比较3组止痛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评价综合疗效。结果:观察过程中脱落14例,其中治疗组4 例、对照1组5 例、对照2组5 例,最终完成研究方案者121 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80%(36/41),对照1组为82.50%(33/40),对照2组为62.50%(25/40),治疗组及对照1组均高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1组血清CGRP、NO水平及止痛起效时间、止痛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1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息痛贴剂对偏头痛患者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可缩短止痛起效时间、延长止痛持续时间,其镇痛机制可能与其能降低 CGRP、NO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3D复位配合接骨散加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将90 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 例。对照1组采用3D复位法合PVP术式治疗;对照组2采用保守治疗;治疗组采用3D复位配合中药外敷接骨散加PVP术式治疗。观察3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椎体高度丢失率及Cobb氏角恢复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对照1组为96.67%(29/30),对照2组为13.33%(4/30)。VAS评分治疗组、对照1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体高度丢失率、Cobb氏角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D复位配合接骨散加PVP能取得更好的骨折复位,效果可能要优于单用PVP及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少腹逐瘀丸联合扶阳罐治疗月经不调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月经不调寒凝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30 例。对照1组采用少腹逐瘀丸治疗,对照2组采用扶阳罐治疗,治疗组采用少腹逐瘀丸联合扶阳罐治疗,3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3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性激素[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中、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水平),评价临床疗效,并比较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1组脱落3 例,对照2组脱落2 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1组为88.89%(24/27),对照2组为82.14%(23/28),治疗组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性激素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1组,小腹刺痛、痛经、舌脉积分,血清性激素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对照1组痛经、舌脉积分,FSH、LH、P、E2含量,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2组(P<0.01或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3.33%(1/30),对照1组为7.41%(2/27),对照2组为0,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腹逐瘀丸联合扶阳罐治疗月经不调寒凝血瘀证疗效较佳,可促进月经恢复正常,调节性激素水平,改善血液流变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术治疗老年Ⅱ、Ⅲ期内痔合并直肠内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Ⅱ、Ⅲ期内痔合并直肠内脱垂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RPH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术治疗,对照1组采用RPH术治疗,对照2组采用硬化剂注射术治疗,观察3组综合疗效及肛管直肠压力变化等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治愈率治疗组为93.33%,优于对照2组的83.33%;术后2个月,治愈率治疗组为96.67%,优于对照1组的80.00%与对照2组的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肛管舒张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术前术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肛管直肠压力各项指标治疗组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H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术治疗老年患者Ⅱ、Ⅲ期内痔合并直肠内脱垂具有安全无痛苦、并发症少、疗效确切、临床操作简便、可重复操作和费用低廉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散结镇痛方中药封包对轻中度癌痛的干预效果。方法:将轻中度癌痛患者9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30 例。3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予以散结镇痛方中药封包联合三阶梯镇痛疗法干预,对照1组仅予散结镇痛方中药封包干预,对照2组仅予以三阶梯镇痛疗法干预,观察3组疼痛总缓解率以及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结果:疼痛总缓解率方面,观察组为93.33%(28/30),对照1组为53.33%(16/30),对照2组为80.00%(24/30),观察组优于对照1、2组,对照2组优于对照1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NRS评分、QOL评分方面,3组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优于对照1、2组,对照2组优于对照1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散结镇痛方中药封包联合三阶梯镇痛疗法是一种镇痛效果显著的联合治疗方法,在缓解轻中度癌痛及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单用中药封包或三阶梯镇痛疗法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能量激光联合微针治疗雄性激素脱发(AG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AG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30人。治疗组予以低能量激光联合微针治疗,对照1组予以微针治疗,对照2组予以低能量激光治疗。3组连续治疗24周,治疗结束后第5周,采用毛发镜观察治疗区域毛发的平均密度与直径,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优于对照1组的90.00%(27/30)、对照2组的86.67%(26/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3组毛发的平均密度及直径均较治疗前增加,且治疗组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能量激光联合微针治疗AGA可明显改善患者脱发症状以及毛发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刃针整体松解术治疗肩胛提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肩胛提肌劳损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A组、对照B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刃针整体松解术治疗,对照A组采用常规"以痛为腧"刃针治疗,对照B组采用常规针刺结合推拿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A组为93.3%,对照B组为89.7%,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治疗组为73.4%,对照A组为46.7%,对照B组为41.5%,治疗组与对照A组、对照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A组与对照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VAS评分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VAS评分治疗组、对照A组均优于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刃针整体松解术治疗肩胛提肌劳损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即时止痛效果好,远期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背俞穴埋线法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月经先后无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采用背俞穴埋线治疗,对照1组采用常规腹部腧穴埋线治疗,对照组2采用背俞穴针刺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4个月经周期,比较3组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厚度,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为93.33%(14/15)、73.33%(11/15)、66.67%(10/15),治疗组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采用背俞穴埋线法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厚度,临床疗效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苍附导痰汤联合中医保健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有胰岛素抵抗(PCOS-I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PCOS-IR患者90 例,按随机数字表非盲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30 例。3组均予以中医保健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苍附导痰汤口服,对照1组予盐酸二甲双胍口服,对照2组予盐酸黄连素片口服,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3组临床有效率、排卵率、妊娠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参照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Ferriman-Gallwey(F-G)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痤疮、多毛进行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0%(24/30),高于对照1组的66.67%(20/30)及对照2组的63.33%(19/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3组治疗后GAGS、F-G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GAGS、F-G积分低于对照1、2组(P<0.01)。治疗组周期排卵率为76.56%,明显高于对照1组的46.88%及对照2组的45.31%(均P<0.05)。妊娠率治疗组为50.00%,高于对照1组的30.00%及对照2组的20.00%(均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苍附导痰汤联合中医保健治疗PCOS-IR患者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血栓通对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将70 例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 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穴位注射血栓通注射液(取穴为环跳、殷门、足三里、丰隆)治疗,隔天1次,1周3次。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改良 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并检测2组股四头肌、腓肠肌及胫骨前肌的表面肌电图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2组CSI、FMA、MBI评分及各项iEMG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血栓通注射液能减轻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痉挛程度,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表面肌电信号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提拉针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4 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 例。治疗组采用“提拉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以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30/32),对照组为71.9%(23/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量化评分、H-B面部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拉针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虚寒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30 例。对照1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2组采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治疗组采用温针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3组均隔天治疗1次,1周治疗3次,治疗5周后,根据WOMAC量表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WOMAC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且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2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虚寒型膝关节炎疗效明确,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中药蜡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90 例KOA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蜡疗配合推拿治疗,对照1组采用单纯推拿治疗,对照2组采用中药湿敷配合推拿治疗,均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治疗结束后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膝关节WOMAC(关节疼痛、僵硬和日常生活难度)评分,评定3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优于对照1组的83.33%(25/30)、对照2组的86.67%(2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组关节疼痛、僵硬和日常生活难度评分以及WOMAC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于对照1、2组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中药蜡疗结合推拿手法可改善风寒湿痹型KOA患者的疼痛及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双柏散冷敷对湿热痹阻型膝骨关节炎(KOA)的镇痛效果。方法:将70例湿热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双柏散冷敷患处,每天2次,每次4h;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二乙胺凝胶外涂患处,每天3次。2组均连续治疗1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现时疼痛程度(PPI)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29%(33/35),优于对照组的74.28%(26/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PP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柏散冷敷能有效缓解湿热痹阻型KOA患者膝关节疼痛,其镇痛效应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双氯芬酸二乙胺凝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改良外贴式药灸结合饮食调护对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7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各90例。对照1组采用饮食调护干预,对照2组采用改良外贴式药灸干预,观察组采用改良外贴式药灸联用饮食调护干预。3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干预3个疗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质量、腰围、身体质量指数(BMI)、瘦素(LEP)、脂联素(ADP)、胰岛素(Ins)和中医证候总积分,评价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44%(85/90),对照1组为71.11%(64/90),对照2组为84.44%(76/90),其中观察组与对照1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体质量、腰围、BMI、LEP、ADP、Ins以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1、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外贴式药灸结合饮食调护能够有效降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BMI,改善其糖脂代谢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阳生气汤联合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 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40 例。对照1组单纯行PPH手术以及术后西医常规治疗,对照2组在对照1组的基础上联合补中益气汤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1组的基础上联合温阳生气汤口服治疗。比较3组术后1、3个月的临床疗效、Longo-排便梗阻综合征(ODS)评分、肛门坠胀评分。结果:术后1个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39/40),高于对照1组的90.0%(36/40)、对照2组的95.0%(38/40),但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37/40),对照1组为72.5%(29/40),对照2组为75.0%(30/40),治疗组高于对照1、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3组Longo-ODS评分及肛门坠胀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1、2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生气汤联合PPH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远期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