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地质》2017,44(6):封三-封三
<正>国际地球科学计划(简称国际地学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自然科学计划之一,也是联合国系统唯一的国际地球科学发展计划。于1974年正式实施,2003年前称国际地质对比计划。截至2017年,IGCP计划从全球科学家倡议、申请的600余个项目中,择优资助支持了356项国际地学合作项目,全球有150  相似文献   

2.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与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共同组织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nternational Geolo-gioal Correlation Programme,简称IG-CP),自1973年来已先后实施百余地学科学项目(现正实施的64项),获得各国政府与地学科学家及有关国际科学组织等广泛重视和积极参与,87个国家成立相应的国家委员会,  相似文献   

3.
刘敦一  董树文 《地质论评》2006,52(3):431-432
国际地学计划(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Programme,IGCP),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五大科学计划之一,亦是联合国系统(the United Nations system)唯一的国际地学计划。该计划由UNESSO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于1972年共同发起,并于1974年正式实施至今,全球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地球科学家积极参与,其主要优势在于拥有一个覆盖基础研究设施和高水平人力资源的世界网络。截止到2005年底,已批准实施了295个项目,其中254个区域性与全球性的地球科学研究项目已先后完成。国际地球科学界普遍认为IGCP是对各国科学家开放的固体地球科学领域内一项最为成功的计划,为地球科学家进行项目合作提供了一个国际平台,是最为引人关注的UNESCO科学计划之一。  相似文献   

4.
王学求 《中国地质》2017,44(1):201-202
<正>2016年5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上,国土资源部成功启动了"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该计划是中国地质调查局通过地球化学国际中心实施的重大国际科学研究计划。大科学计划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科学组织及众多国家地学调查机构的积极响应与支持,发布时得到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南非、伊朗、土尔其等22个国家的68名科学家代表在倡议书上签字表示支持,目前参与该计划的有60余个国家300余位科学家,初步搭建了大科学计划国际合作网络。  相似文献   

5.
地球系统科学—一门新的综合学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道一 《地质论评》1989,35(6):574-577
80年代初期,由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SCU)提出筹组90年代新的国际科学规划: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该计划主要研究全球变化。世界各地科技组织都在积极筹备和提出计划方案。美国和加拿大是这一计划的主要发起国家,并在国内从组织上、经济上积极推行和实施这一计划。最近,美国的科学家正式提出了“地球系统科学”并对它作了较系统的  相似文献   

6.
本指南所涉及的地球科学的范围,包括地理学和土壤学,地质科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环境地学。 近三十年来人类的地球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的代表是以“活动论”为特征的板块构造学说的出现,引起了固体地球科学的革命性变化。当前,国际岩石圈计划正在组织实施全球地球科学断面计划、大陆深钻计划和大洋钻探计划。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已决定开展统观地圈、生物圈,水圈和大气圈的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即全球变化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7.
本指南所涉及的地球科学的范围,包括地理学、土壤学、地质科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环境地学。 近三十年来人类的地球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的代表是以“活动论”为特征的板块构造学说的出现,引起了固体地球科学的革命性变化。当前,国际岩石圈计划正在组织实施全球地球科学断面计划、大陆深钻计划和大洋钻探计划。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已决定开展统观地圈、生物圈、水圈和大气圈的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即全球变化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8.
联合会际岩石圈委员会(ICL)于1985年8月在东京提出了全球地学大剖面计划(GGT)的设想。这是国际岩石圈计划(ILP)的一项新活动,它大体上仿照“北美地质学十年”的陆一洋大断面计划,但是,这个计划偏重于陆壳,而不是海洋和大陆的过渡带。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世界上不同地方的地壳进行直接的对比。  相似文献   

9.
据“中国矿业报”报道,一项跨世纪的大科学工程——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有望在本世纪末至下世纪初在中国东部的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UHPMB)的江苏东海县境内付诸实施,这是8月18日至20日在山东青岛市由地矿部主办并得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资助的“大别—苏鲁地区大陆科学钻探选址国际讨论会”上国内外地学专家经过3天热烈认真讨论后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全球地学断面计划(GGT)是80年代国际岩石圈计划后五年的主要任务.中国岩石圈计划全国委员会下设了GGT协调组,由地矿部牵头(赵文津研究员任组长)与石油部、中科院、国家地震局等四个部门共同设置了11条一级地学大断面,它们跨越和控制了我国主要构造(见图).全部完成后将为研究我国岩石圈格架打下基础,为研究矿产分布规律和减灾提供深部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4年项目申报评审工作于近日结束。9个领域91个项目、6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40个项目以及青年科学家专题32个项目立项。其中,瞄准能源、资源、全球变化等领域的17项地学项目获立项。  相似文献   

12.
《地球科学进展》1989,4(1):2-11
本指南所涉及的地球科学的范围,包括地理学和土壤学,地质科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环境地学。 近三十年来人类的地球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的代表是以“活动论”为特征的板块构造学说的出现,引起了固体地球科学的革命性变化。当前,国际岩石圈计划正在组织实施全球地球科学断面计划、大陆深钻计划和大洋钻探计划。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已决定开展统观地圈、生物圈、水圈和大气圈的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即全球变化研究计划。其目的在于改善预测全球变化的能力。这些都是八十年代下半期和九十年代国际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探矿工程》2009,(11):59-59
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消息 近日,从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总部——德国地学中心(GFZ)传出喜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王成善等人联合美国、奥地利等国科学家申请的“白垩纪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项目”获得批准。这是我国继东海和青海湖大陆科学钻探之后,第三个获得国际大陆科钻计划支持的项目。  相似文献   

14.
《探矿工程》2009,(6):39-39
为交流国际探月及行星科学研究最新成果资讯,推动我国探月地学研究的深入开展。2009年6月16~18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京主办“探月与地学科学国际研讨会”。围绕国际探月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及中国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动态,中外科学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研讨。科学家的学术报告主要涉及行星探测与行星科学、月球遥感与月球地质、月球地球化学与月岩样品研究、月球地球物理、当前月球探测动态、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计划等多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实施了20年之久的国际岩石圈计划是全球固体地球科学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国际合作计划。它是20世纪地学革命的产物和延伸,也是新世纪大陆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基础和先导。在这一国际大背景下。我国东部大陆岩石圈因其在不同地质时代发育有各类大陆岩石圈地幔的罕见特点,受到了学术界强烈的关注,从而构成了80年代以来我国地球科学前沿领域一个突出的研究热点,吸引了众多的科学家投身其中。  相似文献   

16.
张建平  金小赤 《地质论评》2023,69(3):1075-1084
2022年10月25至28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在西班牙Zumaia召开的“庆祝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正式向全球公布了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国际地球遗产委员会承担的国际地学计划(IGCP)731项目的成果之一:首批100个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地质遗产地名录,并发布了“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Zumaia宣言”,呼吁国际社会重视和关注地质遗产地的科学研究和保护管理,引起国际地学界和公众极大的关注。基于全程参与该项工作,本文系统介绍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地质遗产地名录的由来、发展、遴选程序和过程、地质遗产地的定义和标准,指出建立地质遗产地名录对科学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并对今后地质遗产地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是当前地学领域最重要的科学活动之一,其核心项目“古全球变化”的主要目标是研究的全球变化问题。而PANASH计划是当前PAGES活动的焦点。其主要目标是通过三个PEP大断面,建立气候变化的序列和相位关系。文章对PANASH及其三个PEP项目的主要科学目标和科学问题进行介绍,并对它们共同的科学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前言     
《地球学报》1990,11(2)
<正> 第2号中国地学大断面西藏亚东至青海格尔木线的工作,以地质矿产部为主,有地质矿产部和中国科学院所属的8个研究及教学单位65位研究人员参加,自1987年开始,按照计划中的12个研究课题(专题)分别进行工作,现已进入编写说明书和专题研究报告阶段。为了使阶段性成果能及时广为交流,现由第2号大断面负责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将12个专题组已完成的27篇文章,连同全球大断面协调委员会主席蒙格尔教授编写的“全球地学大断面编图指南”汇编出版。  相似文献   

19.
1986年9月,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ICSU),决定实施一项新的跨学科研究计划,这个计划叫做“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全球变化研究”(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agramme——Astrdy of Globle Change”,简称IGBP)。1987年元月,ICSU执行委员会任命了一个特别季员会负责IGBP的组织,协调工作。早在1983年,就组成了以全球变化为目的的四个小组,并提出了各自的大  相似文献   

20.
《同一个地质计划》的进展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刘凤山 《地质通报》2008,27(3):430-432
《同一个地质计划(OneGeology)》最初由英国地质调查局于2006年2月提出,已得到全球地学组织的支持。到2007年底,国际地球科学联合会等10个全球学术团体与国际地学组织、2个跨国公司、2位知名人士和67个国家的地质调查局参加了该计划。《同一个地质计划》是各个国家的地质调查局贡献给国际行星地球年的、约1:100万比例尺的、可在网络上很容易取得最好世界地质图数据的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使可用的地质图数据能被更多的人使用,使需要的人受益,促进互操作能力的增强。《同一个地质计划》的实施,可以提升全球、大陆、行星、海洋地球科学图的编制和出版的合作能力。深化对一些地区地质问题的研究,并可作为国际地球行星年一个切实可用的成果,提升国家地质调查局的形象;运用管理地学知识的领导能力和经验,通过教育、科学、文化和交流。能够处理全球污染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问题。促进全球环境保护公约的执行,减缓自然灾害,使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安全、更繁荣。精神生活更丰富、更快乐。因此,实施该计划不仅有现实意义,更有重要而深远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