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震后快速获取发震信息和灾区受灾情况,对于降低生命和财产损失、震后灾害评估和救援决策至关重要。得益于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的实施,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建立了国家中心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技术平台。通过该平台汇集并交换全国预警实时波形,分析、判断、加工实时波形数据,及时产出地震预警、烈度速报、地震基本参数和震源参数等信息产品,并将其推送到紧急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秒级地震预警、分钟级参数速报和烈度速报,在泸定 MS6.8 等强震袭来时均成功发布预警信息,为防震减灾及应急救援等提供有力保障。本文详细介绍该平台的整体情况及其所包含的分系统功能,并讨论目前平台的技术特性和需要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家台网地震速报的实际工作需求,针对国家台网在全球地震速报中缺乏专门的地名查询系统,通过对国家台网实时、人机交互处理子系统和全国速报信息交换平台(EQIM系统)的相关协议和数据接口进行研究,并结合地震速报相关规定中对地名的要求,基于地理信息系统Arc GIS提供的Arc GIS Engine(AE)组件技术,采用Visual.Net开发平台和COM组件技术,来实现获取地震地名信息的功能,开发设计一套用于国家台网地震速报的地名查询辅助系统,希望可以有效提高国家台网地震速报的效率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对泰安地震台记录的2010年9月4日新西兰地震波形,进行震相、震源深度等地震参数辨析和分析,以具有代表性的2009年7月15日新西兰南岛西海岸远海地震波形和2010年4月5日墨西哥地震波形分析为辅,提出震中距大于83°、小于105°的类新西兰地震分析方法.根据两个辅震的波形特性,结合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定位结果,对震级误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2020年以来全球5.0级以上地震数据为基础,按季度进行统计分析,重点对2023年10-12月发生的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典型地震开展数据分析整理归纳,对地震造成的灾害及其影响进行分析汇总,分析地震活动特点,进一步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5.
随着地震观测台网的加密,中国地震台网统一地震目录越来越完整。本文以地震资料丰富且研究程度较高的唐山地震为例,尝试利用中国地震台网统一地震目录直接确定断层面参数。将小震确定断层面参数的方法应用于唐山地震序列,对其断层面参数进行分段拟合,其中唐山断裂南段走向和倾角分别为213.4°和81.9°,唐山断裂北段走向和倾角分别为231.4°和89.1°,滦县段走向和倾角分别为125.1°和76.2°,卢龙断裂走向和倾角分别为46.1°和89.3°,宁河断裂走向和倾角分别为246.6°和81.8°。将所得结果与前人研究成果以及现今震源机制解参数研究的误差水平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本研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活跃且地震定位精度较高的地区,中国地震台网统一地震目录可以广泛应用于断层面参数的确定。  相似文献   

6.
吴峥  董翔  李杰飞  曾薇  刘晓京 《中国地震》2024,40(1):251-259
我国地震监测系统历经了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变革。随着地震监测站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作为国家数据中心,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面临数万地震台站观测数据处理和存储压力。本文基于前期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公共安全信息化工程(中国地震局)建设项目等建设经验,总结地震数据分布式存储系统的建设模式,并验证其合理性。同时以历史数据迁移归档业务为例,分析共享存储系统的服务效能,为海量观测数据的高效存储管理、共享数据存储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2021年5月22日02时04分11.3秒(北京时间)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发生M7.4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在震后立即启动余震监测和统计工作,于震后9min发布正式速报结果。同时,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联合多家单位,共产出9类14种数据产品。产品结果显示,本次地震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位于甘德南缘断裂带和玛多甘德地震带之间,推测极震区的烈度达到Ⅸ度;震源机制解显示该地震为一次走滑型事件,余震在震中两侧均有分布,总体呈NW-SE走向;震源破裂过程的结果表明本次地震持续时间约为45s,主要能量在震后30s释放,地震的破裂方式为双侧破裂,最大滑移量达4.5m,地壳浅层滑动位移量较大,推测可能存在地表破裂。  相似文献   

8.
北京时间2024年1月23日2时9分,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41.26°N,78.63°E)发生7.1级地震。中国地震预警网于震后12.2 s产出首报预警信息,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于震后3 min发布自动速报结果,震后13 min发布正式速报结果,同时联合多家单位启动地震应急产品产出工作,产出震源参数、地震构造、历史地震、余震精定位、震源机制和震源破裂过程等应急产品。结果显示,本次地震是一次发生在青藏高原西缘的逆冲型地震事件,余震展布呈NEE向; 主震破裂持续时间约15 s,主要能量约在震后8 s释放,最大位移量约2.3 m,破裂长度约32 km; 极震区推测烈度达Ⅷ度,区域涉及乌什县、阿合奇县,面积约4614 km2; 震中附近多个台站峰值加速度值大于该区设防标准,存在造成部分房屋和道路损坏的可能,经对比,与实际震害调查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为增强地震专题图发布的时效性,提升地震专题图服务能力,设计了一套基于MQTT协议的地震专题图自动生成和推送系统。该系统通过移动互联网与地震速报系统之间保持长连接,利用MQTT协议实时接收地震速报信息,根据地震烈度衰减模型生成地震影响场,然后运用ArcPy站点包进行相关空间分析和自动出图,最后利用企业微信的开发接口,实现了地震专题图的快速发布。地震专题图自动生成和推送系统已向福建省地震局和各地级市地震局相关人员提供服务,并在数次中国台湾的地震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地震自动速报信息的汇集和共享,国家测震台网开发了地震自动速报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该系统利用简易信息聚合(RSS)技术实现了全球地震自动速报信息的汇集,速报过程、地震参数综合展示及地震速报信息的共享与发布。可利用这些数据开展进一步分析处理,从而提高地震自动速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1.
何霆  陈修吾 《华南地震》2019,39(3):109-113
以广东省地震局现有技术系统为基础,开展地震应急信息的多渠道自动发布技术研究。研究面向对象型地震应急信息多渠道发布机制,研究如何综合现有的数据和资源更全面、更有效、更精准地向决策者、应急技术人员、媒体和公众提供更贴近实际需求的定向服务,从而提升地震应急信息的发布和展示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选取格尔木地震台2000年7月到2013年5月的680个地震,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国家台网大震速报目录》进行面波震级的对比,得出格尔木地震台的台基校正值、标准误差;通过计算分析,总结出不同方位、震中距、震级大小的地震震级差异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魏本勇  谭庆全  李晓丽 《地震研究》2019,(2):295-303,I0003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实际调查数据,通过构建避难场所综合服务效能指数,对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服务效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不均匀性,其综合服务效能大体可以分为4个层级,综合服务效能最低的地区主要集中于北京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北京市避难场所总体分布与人口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但其总体设计容量远低于需求容量,且区域间差异明显。北京市主城区基本都是避难场所服务配置缺口面积较高的区域。综合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加强避难场所布局与人口避难需求之间的协调统一,是提高应急避难场所服务效能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相关新闻报道及EM-DAT (OFDA/CRED)国际灾害数据库等不同信息源给出的数据,提取全球2020年地震灾害的相关信息,对2020年国外地震活动情况进行汇总,并对主要受灾国家的地震灾害及其影响和国外地震灾害损失特点进行概括与阐述,为后续国际地震动态分析、地震灾害研究、应急救援探索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北京时间)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发生MS6.4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在震后8min发布正式速报结果,随后联合多家单位启动地震相关产品的应急产出工作,共产出地震基本参数、历史地震、地震构造、震源机制、仪器地震烈度和余震精定位等9类14种数据产品。产品结果显示,本次地震发生在川滇地块滇西地区,位于维西-乔后-巍山断裂地震带附近,震源机制解表明该地震为一次走滑型事件,断层呈SE走向,余震主要沿主震SE方向拓展约20km,深度主要集中在10km及以浅范围。该地震极震区推测烈度达到Ⅷ度,区域涉及太平乡、富恒乡、漾江镇和苍山西镇4个乡镇,面积约227km2。距震中9km处的强震台站记录到的三分量峰值加速度值均大于该地区的设防标准,表示该地震可能造成震中附近漾濞县的人员伤亡以及房屋破损,与灾情调查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6.
地震速报信息准确快速的发布是衡量地震行业信息服务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的标准,同时也是地震系统社会服务能力的体现。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各省地震局基于JOPENS系统和EQIM系统开发的地震速报信息软件产品及其地震辅助产品,对地震速报信息软件产品开发技术进行介绍,为开发者实现地震速报及相关信息快速发布,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系统数据进行二次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国家地震速报备份系统的部署与运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地震速报备份系统是由中国地震局出资,在广东省地震台网中心建设的一套全自动地震速报系统.本文介绍了国家地震速报备份系统的职责、系统架构、主要功能模块、系统工作原理、部署情况与台网规模,分析了系统2009-2010年运行两年来的工作情况,并对系统自动产出的地震定位结果进行初步的统计与比较,对系统运行的总体效果给予了初步...  相似文献   

18.
吴琼 《国际地震动态》2012,(8):13-16,26
以科学引文数据库为资料来源,分析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04-2010年科研论文的产出状况.结果显示,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自2004年10月成立以来,科技人员在科研活动中的主导地位逐步增强,发表论文的质量提高较快,论文的被引用量及下载量均大幅增加,不同研究领域发表论文的情况差别较大,地震预测预报、震灾应急救援等方面的论文科研影响力较大.  相似文献   

19.
北京时间2022年6月1日17时0分四川雅安市芦山县(30.37°N,102.94°E)发生6.1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于震后3min发布自动速报结果、震后9min发布正式速报结果,同时联合多家单位启动地震应急产品产出工作,共产出震源参数、历史地震、地震构造、震源机制、余震精定位、推测烈度和震源破裂过程等9类应急产品。结果显示,本次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地块、岷山构造带、川滇构造带的交汇处;震源机制解表明该地震为一次逆冲型事件;余震精定位结果显示余震展布呈近NE向,与震中区域断裂走向基本一致;烈度速报推测极震区烈度达Ⅸ度,区域面积约2km2,Ⅷ度及以上区域总面积约197km2,涉及四镇一乡。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地震局核心机房拥有震情速报、地震预报等业务。本文分析了旧核心机房的现状,指出机房搬迁应以业务影响最小化为总体原则,通过新核心机房准备与检查、数据备份与系统检测、设备分类梳理统计与检查、运营商光缆熔纤与链路割接、设备搬迁与除尘、设备加电测试与验收等步骤,完成搬迁工作,这为今后河北省地震局测震、预警、应急等各项业务运行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有力支撑。针对此次搬迁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思考,为其他省局机房搬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