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70云南通海大地震造成15 621人丧生,是1949年建国以来仅次于唐山地震与汶川地震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由于在特定历史时期发生的地震,因而在社会上对这个地震的情况产生了质疑,质疑最终的结果是贬低本次地震的部分工作,这与过去所做的结论有冲突,就此,本文就质疑的地名、震级、伤亡人数及公布方式等相关问题,从文献与档案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回复质疑并对历史真实情况及事件发生的原委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2.
选用云南通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地震烈度资料,研究了该区地震震源深度对烈度衰减的影响;通过在烈度衰减模型中加入震源深度参数,计算了通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同时,研究了1970年通海7.8级地震的等震线图,给出等震线长、短轴数据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强震的地质背景——发震构造特征和破裂性质——出发,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例,分析了强震的时空分布图象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及强震序列的多种现象,将强震分为A、B两种地震地质类型。A型:是继承性破裂,发震构造是强烈活动的深大断裂,地震能量集中释放;多为主-余震型序列。B型:是新生性破裂,多发生在断块内部的多组构造交织地区,地震能量分散释放,多为强震群序列  相似文献   

4.
利用云南11个地磁台站的秒采样观测数据,计算和分析了地磁垂直强度极化值Yzh在2019年8月13日、14日通海MS5.0地震前及2019年9月8日墨江MS5.9地震前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地磁台站Yzh值的幅度在震前会出现同步增强现象。而与以往的极化震例研究相比,Yzh值的高值异常在震前出现时间要更早些,可能会在震前2~5个月出现,距发震时间越近,产生的异常幅值可能越大,异常持续时间也越长。同时,研究还发现2次地震主要发生在异常空间等值线的高值区内,尤其在零值阈值线附近,这可能对今后发震地点的预测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对比异常产生时段内的Dst指数,认为该高值异常并非由空间电流体系所引起。  相似文献   

5.
邓瑞生 《地震研究》2001,24(1):92-93
世纪之交 ,应《地震研究》编辑部之邀写此短文以填补本期编余之空页。吾事地震研究 30余年 ,在本刊发表文章不多 ,适当填空或许不是多余的。世界的地震研究始于 2 0世纪初 ,我国地震研究始于三十年代末、发展于新中国建立以后 ,而云贵川地区的地震工作则展开于六十年代中期“三线”建设 ,以任务带学科 ,系统开始了地震及其灾害的研究。 2 0世纪人类已“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 ,基因工程、纳米技术 ,将改变人类的生活空间。然而我们对地球的认识 ,进展缓慢。地震成因有板块运动之理念所支撑。历史上发生强震的地区还有重复发生的危险 …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国内地震系统应急视频会议建设、组网和应用的基础上,根据云南地震应急视频会议部署现状,提出日常、演练和应急3种视频会议组网模式,并在2018年8月13日、14日2次通海5.0级地震和2018年9月8日墨江5.9级地震应急视频会议组网中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符合云南省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8.
通海地震震后地形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已搜集到的通海地震震后地形变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曲江断裂的震后活动呈指数衰减,和余震衰减规律相似。形变特征以单元滑动频度方式表现出来,与强度(变化幅度) 似无明显关系。断裂滑动和余震的关系表现为如下三种情况:(1)滑动诱发地震;(2)滑动是地震的续发现象;(3)滑动和余震是大震之后断裂活动的共生现象。最后,本文还讨论了动态滑动、静态滑动和稳态滑动特征,及其它们和地震发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通海地震的震源体过程、空间分布的时序特征及其对周边三角形构造块体内的地震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探讨了通海地震迄今30年来通海地震震源影响区内以该震开始而以武定地震结束的地震活动过程,指出未来几年内本区的地震活动可能会呈逐渐减弱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收集整理了2018年云南省通海县2次5.0级地震造成的31名受伤人员详细资料,对受伤人员空间分布、年龄分布、性别分布、伤情特征进行分析,得出通海地震受伤人员具有震感较强区域和人口稠密区受伤人数多、女性和老年人受伤率较高、骨折和软组织损伤居多等特征;同时,从致伤直接原因、地震强度、发震时间、人口密度、余震序列等方面对本次地震受伤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震害叠加、震区人口密度高、发震时间在深夜、灾区群众对地震反应较为敏感等因素是造成此次地震人员受伤较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历史地震资料总结的基础上,介绍了云南地震中人员伤亡区域分布的主要特点。对地震的人员伤亡与震级、死亡率与烈度等关系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并获得相应的经验关系。  相似文献   

12.
汶川M_S 8.0特大地震破坏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震现场考察认为:极震区烈度为Ⅺ度,表现为强烈的带状分布,且破坏很重,地震破坏在垂直于断裂的方向上衰减非常快;Ⅹ度区和Ⅸ度区垂直于断裂的方向上极窄,Ⅹ度区和Ⅸ度区偏小;烈度在断层两侧迅速衰减,但Ⅵ度、Ⅶ度区的影响范围非常大,Ⅵ度区的影响范围约24万km2。垂直于断裂的方向上南部破坏范围在Ⅵ度区远大于北部地区。在不同烈度区均出现了大量的烈度异常点。对各类建(构)筑物、地貌、地形的破坏类型、破坏方式均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多层砌体房屋震害预测专家系统,对山东潍坊地区182栋多层砖房逐栋进行了单体房屋的震害预测,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该地区多层砖房的地震易损性特征,并进行了初步震害预测研究,给出了该类房屋的易损性矩阵,各破坏等级的损失参数矩阵和对应不同地震烈度的相对损失预测,为进一步开展震害预测和采取地对性的防震减灾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灾害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7月22日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地区(34.5°N,104.2°E)发生MS6.6地震,造成95人死亡,中国地震局启动地震应急Ⅱ级响应.根据现场调查,这次地震最高烈度为Ⅷ度.震区建筑90%以上为土木结构和木结构,且多为老旧房屋,抗震性能差.加之震前灾区持续降雨,造成房屋地基和生土墙体支撑强度降低.与其他地震区相比,相同烈度下土木结构和木结构破坏比例偏大,砖结构和砖混结构破坏明显偏轻.降雨加上巨厚的黄土沉积,导致地震滑坡比较严重.由于这些原因,Ⅷ度区范围偏大,Ⅵ区也相对较大.甘肃定西是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土木结构和抗震性能较差的木结构房屋比例过大.震后重建中,建议以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为主重建灾区.  相似文献   

15.
龙陵-澜沧新生断裂带地震破裂分段与地震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龙陵 -澜沧新生断裂带的地震活动具频度高、强度大、周期短等特征 ,并以双震或震群型为主。断裂带由多条次级新生断层组成 ,呈斜列或共轭式展布 ,根据结构、规模、地震活动差异等因素把断裂带划分为 4个一级段、13个二级段 ,其中有 4个二级段又可划分出 8个三级段。历史上发生过大震、强震并有地震断层伴生的断层段为地震破裂单元 ;断裂带上晚第四纪有活动并有古地震事件 ,但无历史地震记载的地段为断层闭锁单元 ;次级断层之间的阶区或连接点为障碍体单元。从地震破裂特征分析 ,断裂带由破裂、闭锁、障碍体单元组成 ,根据地震、古地震、活断层、断层阶区的活动规律 ,断裂带可划分出 9个破裂单元、8个闭锁单元、10个障碍体单元。三者之间呈迁移、触发和转换能量的关系。根据这些关系和地震构造标志 ,对断裂带上未来可能发生大震、强震、中强震的地区分别作了预测。预测的危险区有 9个 ,其中大震区 1个 (永康 -永德地区 ) ,强震区 3个 (马站、石灰窑、酒房-勐混 ) ,中强震区 5个 (下顺江、里仁、大岗山、南明 -澜沧、勐遮  相似文献   

16.
赵晋明  阚荣举 《地震研究》1992,15(4):392-400
本文以澜沧耿马地震时昆明震害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地震史料,研究了昆明市区震害的不均匀分布,烈度有两度的差别。相对高烈度区与历史强震破坏的重震害点大部分重合。据此分析了震害重复特点及其与地质构造和沉积盖层的关系。本文可用于研究昆明市区及邻区强震对市区可能造成震害的大致分布,为震害预测、防震抗震和城市规划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场地震害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场地震害是随空间和时间而变化的多因子影响的综合体。本文根据这一观点分析影响珠江三角洲场地震害的环境因子及岩土特征,探讨该区砂土液化、软土震陷、活动断裂、滑坡、崩塌、岩溶和孤立地形等场地震害,指出本区未来场地震害的主要形式是砂土液化和软土震陷,但也不可忽视活动断裂和水下场地震害,以及特殊地形地貌引致的共振、驻波破坏。  相似文献   

18.
2013年4月20日8点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0km,造成了196人死亡,中国地震局启动地震应急一级响应.在芦山地震中,人员伤亡损失远低于同等规模但人口远少于芦山的玉树地震.全部地震灾区都处于汶川地震的老震区,汶川地震震后受损房屋多数采取了加固或拆除措施,新建农村民居普遍采用多种抗震措施,当地新建房屋比例很高,很好地提高了房屋的抗震性能.在地震中,新建民居极少完全倒塌,这是此次地震伤亡较少的重要原因.但是,由于新建民居多数没有严格按照汶川地震后国家下发的抗震设防民居建设要求进行建设,因此破坏依然十分严重.芦山地震人员伤亡少是防震减灾第1阶段减少人员伤亡目标的体现.然而,芦山地震中抗震措施不达标的农居破坏十分严重,防震减灾实现减轻人民财产损失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9.
腾冲火山地震群的活动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 1998 ,1999和 2 0 0 2年腾冲火山区流动数字地震台网的 3期观测资料 ,从中选择出 30个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地震事件 ,这些事件主要以地震群的形式出现。从地震群的时空强分布特征、各观测台的地震波记录特征、震源参数和震源机制等方面 ,分析研究区内火山地震群的活动与岩浆囊体位置的关系。结果表明 ,腾冲火山区存在 2个岩浆囊体 ,一个位于北纬 2 5 0°~ 2 5 1° ,东经 98 4 2°~98 4 8° ,深度约 4~ 6km ;另一个位于北纬 2 4 9°~ 2 5 0 5° ,东经 98 4 5°~ 98 5 5°,深度约 8~ 14km以下。地震群活动主要围绕在岩浆囊体的周围 ,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岩浆囊体的存在主要控制了腾冲南部火山区的地热活动及微小构造破裂  相似文献   

20.
LI Tong  GUO Zhi  GAO Xing 《地震地质》1979,42(4):881-892
The August 2018 Tonghai earthquake sequence and focal mechanisms of the two main shocks about MS5.0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relocation of catalog data and inversion of event waveform recordings downloaded from the China National Seismic Network. The epicenter of 2018 Tonghai earthquake locates in the southern edge of Chuandian block, where the Xiaojiang Fault separates the Chuandian block from South China block in the east, and the Red River Fault separates the Chuandian block from the Indo-China in the southwest. These two faults blocked and absorbed the continuous southward movement of Chuandian block, significant tectonic stress has been built up in the southern tip of Chuandian block. As a seismicity active zone, Tonghai has been struck by a M7.0 strong earthquake in 1970. The August 2018 Tonghai earthquake is the major earthquake occurring in Tonghai and surrounding areas since the 1970 strong earthquake. Therefore, detailed focal mechanism study for 2018 Tonghai earthquake sequence is crucial for the earthquake relief effect for the Tonghai and surrounding area. In this study, we first relocate the epicenter of earthquake sequence by using the double difference relocation method, then we inverted focal mechanism for two main earthquakes with magnitude of ~5.0 by using the W-phase method. The relocated epicentral locations of Tonghai earthquake sequence show a NE-SW trend narrow band, predominant depth range of 5~10km and near vertical seismogenic fault. The focal parameters for the August 13 earthquake are: strike of 298.2°, a dip of 45.2°, a rake of -172.9° and strike of 203.2°, a dip of 84.9°, a rake of -45.0°, respectively, and magnitude of MW=5.07; Focal parameters for the August 14 earthquake are: strike of 297.0°, a dip of 63.6°, a rake of -161.5° and strike of 198.5°, a dip of 73.5°, a rake of -27.7°, respectively, and magnitude of MW=4.89. Combined analysis of the relocated epicentral locations and obtained focal mechanisms suggest that the seismogenic fault of the August 2018 Tonghai earthquake sequences could be related to the NE-striking Mingxing-Erjie Fault, an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quake sequenc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gional seismotectonic backgrou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