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锆—槲皮素—EDTA三元混配络合荧光体系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弱碱性条件下,EDTA与Zr(Ⅳ),槲皮素发生三元混配络合反应,形成组成比为2:1:3的锆-槲皮素-EDTA混配荧光络合物,由此建立了锆的选择性较好,灵敏度较高的荧光测定方法。该法测定Zr(Ⅳ)的线性范围为0.18-3.65μg/ml,方法检测限达3.5ng/ml。将此法用于直接测定合金样中的锆,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与锆显色反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付佩玉  王正祥 《岩矿测试》1997,16(3):238-240
在0.08 ̄0.10mol/L HCl介质中,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Zr(Ⅳ)与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5'-NSF)发生显色反应,形成1:4的桔红色络合物,λmax=540nm,ε为1.46×10^5L·mol^-1·cm^-1,Zr(Ⅳ)含量在0 ̄0.5mg/L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氧化铝及陶瓷釉料中锆的测定,结果与ICP-AES法相符,RSD(n=5)在1.3% ̄3.7%。  相似文献   

3.
李文霞  周世栋 《矿物岩石》1991,11(4):112-116
本文研究4,5-二溴苯基荧光酮(Br-PF)在表面活性剂(TMAB和Tween-80存在下,与Zr(Ⅳ)显色的反应条件。解决了该试剂应用于岩石中锆分析时钛的严重干扰。拟定出Br-PF—CTMAB—Tween-80胶束增溶光度法测定岩石、土壤中微量锆的分析方法。方法选择性较好,灵敏度高,ε=6.62×10~4L·mol~(-1)·cm~(-1),含锆0—16μg/25ml,遵从比尔定律,配合物中Zr(Ⅳ)与Br-PF的组成比为1:4。经初步用于水系沉积物标样中锆的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王茀孔 《岩矿测试》1994,13(4):277-279
在0.18-0.32mol/LHCl介质中,Mo(Ⅵ)与3,4-二甲氧基苯基荧光酮和Tween-80形成三元胶束配合物,最大吸收峰在526nm处,摩尔吸光系数为1.16×10^5L.mol^-1.cm^-1,Mo(Ⅵ)含量在0-0.53μ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所建立的方法用于矿样中Mo的测定,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5.
陈小金 《矿产与地质》2003,17(6):723-724
在1.1~1.3mol/L盐酸酸度和加热条件下,锆英粉中锆(铪)氧离子与EDTA形成无色稳定络合物,在同一溶液中,加入过量的EDTA,调节PH值,用醋酸锌标准溶液回滴过量的EDTA,实现二氧化锆和三氧化二铝的连续测定。  相似文献   

6.
对氟代苯基荧光酮—CTMAB体系测定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光惠  王振清 《岩矿测试》1989,8(4):254-257
本文研究了在CTMAB存在下,对氟代苯基荧光酮与锗的反应。制定了一种简单,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测定锗的方法。本反应在强酸性介质中进行(1.2mol/L H_2SO_4 0.6mol/LH_3PO_4),络合物的最大吸收位于50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5×10~5L·mol~(-1)·cm~(-1)。在25ml溶液中,锗量在0~7μg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绝大多数金属离子不干扰锗的测定。本法可不经分离而应用于矿物岩石中锗的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7.
张永盛 《岩矿测试》1994,13(2):121-124
研究了感耦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锆英石中31种元素的方法,样品碱熔后不经分离富集直接测定;对共存元素间的谱线干扰及其消除进行了试验;设置了4个测定程序,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1%-114%,样品测定的RSD(n=7)在0.7%-18%范围。  相似文献   

8.
苯基荧光酮—CTMAB荧光熄灭法测定天然水中痕量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荧光熄灭法研究了苯基荧光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u体系的最佳测定条件。在pH5.4的HAc-NaAc介质中,检出限为0.2ng/ml,RSD为1.06%。已应用于湖水中痕量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在CPB存在下,用2,4-二甲氧基苯基荧光酮(DM-PF)以荧光熄灭法测定岩矿样中铝,方法灵敏,简便。检出限为0.26ng/ml,线性范围0-10ng/ml。试验了30多种共存离子的干扰情况,方法的选择性欠佳。采用适当的分离手段后,可用于地质样品中铝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王万美  郑民奇 《岩矿测试》1994,13(2):125-127
样品经HNO3-HF-HCLO4分解发,在5.4mol/L的HCl介质中,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用甲基异丁基甲酮同时萃取样品中的Se,Te.c Pd和Ni作混合基体改进剂,使用自制的涂锆石墨平台直接测定有机相中的Se,Te。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21×10^-9gSe,0.13×10^-9gTe;测定0.06μgSE、0.03μgTe的RSD(n=11)分别为7.0%和8.9%。  相似文献   

11.
锆-槲皮素-EDTA三元混配络合荧光体系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弱碱性条件下,EDTA与Zr(Ⅳ)、槲皮素发生三元混配络合反应,形成组成比为2:1:3的锆-槲皮素-EDTA混配荧光络合物,由此建立了锆的选择性较好、灵敏度较高的荧光测定方法。该法测定Zr(Ⅳ)的线性范围为0.18~3.65μg/ml,方法检测限达3.5ng/ml。将此法用于直接测定合金样中的锆,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ICP-AES 法测定地质样品中微量锆、 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英滨 《现代地质》1997,11(3):358-362
摘 要  在2%酒石酸介质中‚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干扰元素‚以 ICP-AES 法分别在 343∙823nm 和264∙141nm 直接测定地质样品中的微量锆和铪。锆的检出限为0∙5×10 -6 ‚铪 为0∙4×10 -6 。此方法简单、快速‚应用于地球化学标准样品中锆和铪的分析‚取得了满意 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侯安新  王荔 《地质实验室》1994,10(4):274-276
2,6,7-三羟基-9-[4-二甲氨基-3-(4-磺酸基苯偶氮)苯基]荧光酮,是一种新的显色剂,简称DMASAPF,该试剂在微碱性介质中,有CPB存在下与镓形成红紫色三元配合物,配合物λmax=56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60=5.3×10^5L.mol^-1.cm^-1,用双波倍增法测得ε560-520=9.58×10^5L.mol^-1,cm^-1,属于超高灵敏度显色反应,用拟定的方法,进行了地质样品中痕量镓的测定,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与锆显色反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008~010mol/LHCl介质中,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Zr(Ⅳ)与5′_硝基水杨基荧光酮(5′_NSF)发生显色反应,形成1∶4的桔红色络合物,λmax=540nm,ε为146×105L·mol-1·cm-1,Zr(Ⅳ)含量在0~05mg/L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氧化铝及陶瓷釉料中锆的测定,结果与ICP_AES法相符,RSD(n=5)在13%~37%。  相似文献   

15.
用荧光熄灭法研究了苯基萤光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Mn(Ⅱ)体系的最佳测定条件。在PH=5.2的HAc-NaAc介质中,检测限为0.3ng/mL,相对标准偏差为2.3%。应用于江湖水中微量锰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的情况下,邻氯苯基荧光酮(O-Cl-PF)与钛的显色反应。试验表明,在0.10~0.14mol·L ̄(-1)H_2SO_4介质中,O-Cl-PF与钛形成灵敏度极高的红紫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40nm处,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1.8×10 ̄5L·mol ̄(-1)·cm ̄(-1),钛含量在0~3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该方法用样少,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适于测定地质样品中的微量钛。  相似文献   

17.
用荧光熄灭法研究了邻氯苯基荧光酮-CTMAB-Mn体系的最佳测定条件。在pH=9.5的NH3.H2O-NH4Cl介质中,检测限为0.3ng/ml,RSD为2.29%。可用于江湖水中微量Mn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巯基棉吸附富集—硫代米蚩酮光度法测定铁矿石中痕量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杰  彭桃青 《地质实验室》1996,12(5):362-363
试验了在1mol/LHCl介质中,巯基棉吸附富集Au,10g/L硫脲-0.5%HCl溶液洗脱,硫代米蚩酮显色,分光光度法Au的方法,方法精密度,准确度均较好,已用于Au〈10^-6的铁矿原矿及选矿尾矿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目前测一痕量铍的分光光度法[1][2]已有介绍,早在1928年就有人[3]研究了Be与醌茜素(1,2,5,8-四羟基蒽醌0的显色反应,但灵敏度低,稳定性差,近近所研究的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有Be-CAS-CTMAB法测定矿石中铍[4]和Be-CER-CPB测定天然水中铍^[5],前者的干扰严重复 ,后者的测定范围窄,本文研究了在NaOH的碱性介质中,在CTM-AB存在下Be与醌茜素的显色条件,该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26nm,铍的含量在1-5ug/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显色10min后形成稳定的配合物,至少可稳定4h,采用萃取分离方法可以消除干扰物质,试验证明,方法对地质样品中痕量铍的测定,可以获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胶束增敏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忠先  陈华明 《岩矿测试》1997,16(3):235-237
于pH6.7 ̄7.6的磷酸盐缓冲介质中,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存在下,Pd(Ⅱ)与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30min内反应完全,生成组成比1:2的紫红色配合物。λmax=582nm,Δλ=56nm,表观ε为1.04×10^5L·mol^-1·cm^-1,配合物至少稳定36h。测Pd(Ⅱ)的线性范围在0 ̄0.80mg/L。结合丁二酮肟-氯仿萃取分离,方法可用于试样中微量钯的测定,结果与5-Br-PAD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