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宜兴 《海洋科学》1984,8(1):36-39
能产生名贵珍珠的合浦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Dunker)是一种栖息在近岸内湾的暖水性双壳类,是国内外珍珠养殖的主要母贝。 珍珠养殖包括母贝养成和植核育珠两大部分。从母贝育种至养成可供植核的大贝,不论从珍珠养殖的生物学考虑还是从企业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2.
加大技术革新力度提高珍珠产业科技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人工养殖技术的突破,才使珍珠产业实现了由天然珍珠的采捕向人工养殖的大转变,才促进了世界珍珠产业和中国珍珠产业的大发展,由于科学技术不断提高,20世纪末,中国崛起为世界第一珍珠养殖大国,珍珠产量占世界珍珠总产量的96%。但目前珍珠养殖业面临的问题,说明技术已成为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何加大技术革新力度,提高珍珠产业科技含量,文章提出了若干对策,以供珍珠行业的干部、专家、企业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三角帆蚌人工育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角帆蚌造型珍珠、外套膜无核珍珠、外套膜有核珍珠和内脏团有核珍珠培育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造型珍珠培育的模核种类及其特点、手术蚌的选择、植核手术操作要求等,外套膜无核珍珠、有核珍珠培育制片蚌和育珠蚌的选择、手术操作等,以及内脏团珍珠培育的制片蚌、手术蚌选择、植核部位和存在的技术问题等,提出了开展内脏团植核培育优质大型高档珍珠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市场角度探讨养殖有核珍珠的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殖有核珍珠是指珍珠贝在人工养殖(含插核)下形成的珍珠。这类珍珠 ,大多数用于装饰品 ,只有少数供医药用。随着养殖珍珠饰品业的大发展 ,珍珠及其饰品的质量问题也凸现出来了。具体地说 ,在珍珠饰品市场上 ,一些商人为了追求眼前利益 ,把一些劣珠或下等珍珠 ,通过加工变色、抛光和修饰后流入珍珠市场 ,蒙骗顾客当作好珠或上等项链出售。一些顾客 ,买了这些项链佩戴不久 ,珍珠层很快磨损 ,色彩很快消失。这种情况发生后 ,给整个珍珠市场以极大的冲击 ,所造成的影响也是难以估量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抓好珍珠质量关。要抓好珍珠质量关…  相似文献   

5.
劳赞  梁盛 《海洋科学》2003,27(9):12-15
为探索珍珠培育的新途径 ,提高珍珠养殖的经济效益 ,利用马氏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iDunker)进行第二次插核育珠 ,结果表明 :二次插核珠的珍珠层6个月就达418μm±105μm ,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优质珍珠的产生率达40% ,育珠贝的存活率达95% ,在每只贝插一珠核的情况下留核率仍高达0.95 ,二次插核对马氏珠母贝的重复利用率为34%。因此 ,马氏珠母贝二次插核培育珍珠技术 ,能重复利用贝体 ,缩短育珠期 ,提高珍珠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用紫色蚌和非紫色蚌制取细胞小片,分别插入紫色蚌和非紫色蚌外套膜内,探究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无核珍珠颜色与制片蚌、育珠蚌的关系;用不同类型制片蚌的不同部位制取细胞小片,分别插入育珠蚌外套膜内,进一步探究珍珠颜色与制片蚌珍珠质颜色的关系。结果表明,以紫色蚌为制片蚌,所产的珍珠为紫色系,珍珠紫色深浅与细胞小片所对应部位的制片蚌珍珠质紫色深浅呈正相关。以非紫色蚌为制片蚌,所产的珍珠有白色系和黄色系,珍珠黄色深浅与细胞小片所对应部位的制片蚌珍珠质黄色深浅呈正相关。三角帆蚌外套膜无核珍珠颜色是由提供细胞小片的制片蚌珍珠质颜色所决定,而与育珠蚌无关。该结论支持珍珠囊表皮细胞来自于移植细胞小片的观点。该结果表明,通过定向选育纯紫、纯白色贝壳珍珠质三角帆蚌新品系,即可培育出纯紫、纯白色无核珍珠。  相似文献   

7.
张莉  罗鹏 《海洋科学》2009,33(10):59-62
为了准确地研判日本珍珠产业发展势态,科学地确立中国珍珠产业发展目标,有效地制定中国珍珠产业发展政策,采用EVIEWS5.0软件构建了指数平滑模型,并对日本2008~2015年的珍珠产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日本的珍珠产量持续下降,到2015年日本的珍珠产量达到12.35 t.  相似文献   

8.
据有关资料显示,随着欧洲珍珠市场的发展速度加快,珍珠消费大国美国的珍珠市场也在平稳发展,世界珍珠市场总需求量增加,销售形势看好。据介绍,1999年世界珍珠市场的零售总额约达40亿~50亿美元。其中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的  相似文献   

9.
大珠母贝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珍珠是家喻户晓的高级名贵装饰品,而大型优质珍珠在世界上非常稀省,价格极基昂贵,它主要产自一种大型海产双壳贝类--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 Jameson).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态调查和生理生化方法,对植片后的1龄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研究,拟探讨珍珠形成和钙代谢的相关性。定期测定珍珠囊和珍珠的重量、直径及水温,同时取其鳃、围心腔和外套膜组织进行酸、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及钙含量等测定。结果表明,1龄植片后的三角帆其蚌珍珠囊和珍珠在一周年之中出现三次快速生长期。外套膜中的酸、碱性磷酸酶均在165d时升至最高。鳃组织中钙含量显著高于围心腔和外套膜。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珍珠囊和珍珠的重量、直径分别与三种组织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外套膜中的钙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同时,外套膜中的钙含量与三种组织中的碱性磷酸酶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水温与外套膜、围心腔中的钙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与三种组织中的酸性磷酸酶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提示:鳃是三角帆蚌钙吸收、贮存和钙调节的重要器官,形成珍珠的钙一部分来源于循环系统,另一部分可由外套膜直接从环境中吸收,碱性磷酸酶对珍珠生长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海水珍珠漂白中发生斑点腐蚀原因及其抑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小丽 《海洋科学》2001,25(11):44-48
初步研究了海水珍珠漂白中引起珍珠产生斑点腐蚀的外因和内因。通过漂白剂浓度,配方pH值,漂白配方及漂白温度等因素对珍珠长麻的影响,阐述了珍珠发生斑点腐蚀的主要原因;解释了珍珠轻度腐蚀后斑点自然消失的现象;提出了抑制珍珠发生斑点腐蚀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位于北部湾畔的广西北海市,是我国名闻遐迩的“合浦珍珠”、也称“南珠”的故乡,全国50%左右的海水珍珠就产自此地。从1993年起,北海的珍珠养殖业迅猛发展,曾经有过辉煌的记录。然而,近几年来,由于珍珠单产和质量急剧下降,使许多珍珠生产者连年亏损,陷入困境。生产难以为继。分析了北海珍珠养殖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并对政府如何加强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珍珠形成初期钙代谢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刚植片的三角帆蚌进行了为期57天的研究,探讨三角帆蚌珍珠形成初期钙的代谢特征。实验每周取样一次,分别测定了珍珠囊和珍珠的直径,珍珠囊和珍珠的重量及水温,外套膜、鳃、围心腔三种组织的钙含量,酸、碱性磷酸酶的比活力,以及外套膜中钙调素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植片后三角帆蚌的珍珠囊及珍珠在第22天和43天各出现一个快速生长期。其外套膜和鳃中的酸性磷酸酶比活力第8天升到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外套膜中的碱性磷酸酶比活力第15天达到最高,第29天后开始快速下降;鳃和围心腔中的碱性磷酸酶比活力第15天后才开始上升,第29天达到最高。三种组织的钙含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鳃的钙含量最高并在第43天达到最高值。植片后三角帆蚌外套膜中的钙调素RNA表达量明显增强,第8天和43天的表达量尤其显著。三角帆蚌珍珠的形成主要依赖于鳃和外套膜对钙的代谢,在此过程中酸、碱性磷酸酶以及钙调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能依照钙调素基因上调表达、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激活、鳃和外套膜钙含量升高、珍珠生长的顺序来进行,植片后的第8天、15天和43天是珍珠形成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在澳大利亚,珍珠蚌肉已经成为一种名贵珍馔,并越来越受欢迎。众所周知,珍珠除作装饰外,还具有美容养颜之功能。那么,孕育珍珠的蚌肉,是不是也同样有美容护肤之效呢?澳大利亚最大的一家珍珠养殖公司,对此进行了研究,认为珍珠蚌肉,不但味道鲜美,而且可以强身健体和美容。因此,他们首先推出了珍珠蚌肉的新馔,而最初食用这种新馔肴的是受聘于该公司的日本专家。由于日本人爱吃生鱼,故这些用来养育名贵珍珠的蚌肉,便成为令他们垂  相似文献   

15.
广西沿海养殖海水珍珠已有30多年的历史,目前是我国海水珍珠的主要产地之一。为了充分发挥广西南珠资源的优势,提高南珠质量,使现在已初具规模的南珠产业尽快发展成为亿元以上产值的规模产业,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如下规划设想。 1.规划的依据 1.1 合浦珍珠的历史悠久、颇负盛名据史书记载,合浦采珠始于周王桓姬,后汉已盛产珍珠。历代皇帝均派内监到合浦廉州监守珠池,收采珍珠,进贡皇帝。合浦珍珠素以其细腻凝重,光润晶莹,圆滑多彩而  相似文献   

16.
马氏珠母贝微卫星快速分离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又称合浦珠母贝,是世界上用于生产海水珍珠的最主要贝类之一.自60年代我国成功地开展马氏珠母贝的人工育苗以来,海水珍珠养殖业发展迅速,至20世纪90年代,海水珍珠养殖已成为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部分地区的支柱产业,海水珍珠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海水珍珠产业的发展仅靠采捕天然野生的亲贝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越来越多地用人工养殖的亲贝进行人工繁殖.而采用少数亲贝(尤其是养殖亲贝)的育苗导致近亲繁殖,使马氏珠母贝种质资源出现了退化,在海水珍珠养殖上产生的直接后果是珍珠的质量和产量(单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珍珠及若干有关贝类贝壳的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俊豪  陈贵卿 《海洋学报》1987,9(6):753-759
本文研究淡水褶纹冠蚌的珍珠和壳、三角帆蚌的珍珠和壳、背角无齿蚌壳;海水马氏珍珠贝的天然珍珠和壳、大珠母贝的天然珍珠和壳,及紫色裂江瑶壳等的晶体结构.发现所有珍珠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CaCO3),正交晶系,霰石结构,晶格常数都一致,淡水产的或海水产的都同样.贝壳的白色部分也都具同珍珠一样的成分结构和晶格常数、淡水产的和海水产的也都一样.淡水蚌壳的色泽表层也是碳酸钙的霰石结构,海水珍珠贝壳的色泽表层,紫色裂江瑶壳的色泽中、表层是碳酸钙,三方晶系、方解石结构.  相似文献   

18.
位于北部湾畔的广西北海市,是我国名闻遐尔的“合浦珍珠”,也称“南珠”的故乡,全国50%左右的海水珍珠就产自此地。从1993年起,北海的珍珠养殖业迅猛发展,曾经有过辉煌的记录。然而,近几年来,由于珍珠单产和质量急剧下降,使许多珍珠生产者连年亏损,陷入困境,生产难以为继。分析了北海珍珠养殖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并对政府如何加强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海水珍珠产业的现状;然后分析了海水珍珠产业养殖的高产低值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海水珍珠高产低值困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珍珠产业技术创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莉  李世敏 《海洋科学》2008,32(4):19-23
运用熊彼特创新理论,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分析了中国珍珠产业目前存在的"高产低值"困境.分析结果得出的结论是:要使中国珍珠产业走出困境,必须进行技术创新的发展战略.即采用国家扶持并创建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制定技术创新的配套政策,健全珍珠产业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强化中介服务功能,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珍珠养殖和深加工技术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