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云南天文台射电四频率(1.42,2.13,2.84和4.26GHz)同步观测系统于1989.12~1994.1和北京天文台射电频谱仪(2.6~3.8GHz)于1996.11~1998.5的观测资料,仅对太阳和射电爆发中40个事件作了一个初步的统计分析,就微波低频段的快速精细结构在耀斑中产生的相位作了一个探索,期望找出太阳射电在此频段内快速活动产生相位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太阳22周峰年期间云南天文台米波射电频谱仪的观测结果。主要对1557个单个Spike的时间和频率分布作了统计分析,着重指出太阳快速精细结构的观测特征并定性地指出其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3.
日食为射电天文提供了一维高空间分辨率太阳射电观测机会,日食射电观测在太阳射电物理的发展上起过重要的作用,文中对日食射电观测的若干重要因素作了介绍和分析,日食射电观测在我国太阳射电天文台发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文中简要介绍了在我国组织观测的1958年,1968年,1980年及1987年太阳射电日食观测及其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4.
国家天文台分米波太阳射电频谱仪用新的观测模式获得太阳射电频谱的一些新的观测现象。新的观测模式频率在1.1—1.34GHz范围,时间分辨率是1.25ms;正常的观测模式下频率在1.1—2.06GHz范围,时间分辨率是5ms。在两种模式下频率分辨率为4MHz。发现窄带Ⅲ型爆发(“blips”)斑马纹(Zebra)和纤维结构(Fiber)中的超精细结构和一些新的精细结构。这些新的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在太阳耀斑期间低日冕中能量的释放和转移,也为拟建中的太阳射电频谱日像仪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日食为射电天文提供了一维高空间分辨率太阳射电观测机会.日食射电观测在太阳射电物理的发展上起过重要的作用.文中对日食射电观测的若干重要因素作了介绍和分析.日食射电观测在我国太阳射电天文发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文中简要介绍了在我国组织观测的1958年、1968年、1980年及1987年的太阳射电日食观测及其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6.
一个含有丰富快速精细结构的射电大爆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对1990年7月30日云南天文台四波段太阳射电高时间分辨率同步观测系统^「1,2」所观测到的太阳射电大爆发进行了分析,对在1.42GHz,2.00GHz,2.84GHz三个波段上观测到的大量尖峰辐射作了关于寿命和强度的统计,最后,针对本次爆发中的ms-spikes的特点做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太阳22周峰年期间云南天文台米波射电频谱仪的观测结果。主要对1557个单个Spike的时间和频率作了统计分析,着重指出太阳快速精细结构的观测特征并定性地指出其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太阳射电宽带频谱仪(0.7~7.6GHz)”于2001年10月19日观测到的复杂太阳射电大爆发,呈现许多有趣的特征。本文结合NoRH的高空分辨率成像观测资料,分析了该爆发的微波射电源区的演化特征及与射电辐射特征的关系。还发现微波源的缓慢运动,这可能与爆发所伴随的CME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Mingantu Spectral Radioheliograph, MUSER)能够在0.4--15GHz超宽频带内实现高时间、高空间、高频率分辨率的太阳射电成像. 而射电亮温度是描述太阳物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的参数, 在研究不同射电辐射机制、太阳磁场以及太阳爆发过程中非热粒子加速等问题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必须对MUSER观测的图像进行亮温度定标. 将介绍一种适用于射电日像仪图像强度定标的方法. 太阳射电图像中包含着太阳圆盘的结构信息, 利用射电日像仪短基线的可视度函数拟合第一类贝塞尔函数, 可以得到图像中宁静太阳圆盘的射电半径和强度, 再利用瑞利-金斯定律和每天的太阳射电流量可以计算得到每天图像的定标因子$G_c$, 从而实现对MUSER图像强度的定标. 将该方法应用到MUSER的实际观测数据中, 包括宁静太阳和有太阳射电爆发等不同的情况, $G_c$的误差基本不超过10%, 得到的宁静太阳亮温度与其他宁静太阳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表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吴洪敖 《天文学进展》1996,14(2):105-113
综述了毫米波太阳射电的观测研究概况,着重介绍一些中,大型的毫米波太阳射电观测设备最新的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11.
马兵  陈玲  吴德金 《天文学报》2023,(3):35-233
与太阳射电爆发相比,通常认为频率较低的行星际射电爆发产生于远离低日冕的行星际空间.地球电离层的截止导致地基设备无法对其进行观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发射的帕克太阳探测器(Parker Solar Probe, PSP)是迄今为止距离太阳最近的空间探测器.其搭载的射电频谱仪能够对10 k Hz–19.17 MHz频段范围内的射电辐射进行观测. PSP能够靠近甚至可能穿越行星际III型射电爆发的辐射源区,因此使用PSP对行星际射电爆发进行观测具有前所未有的优势.简要介绍了目前为止使用PSP的射电观测数据对行星际III型射电爆发的多方面研究,包括爆发的发生率、偏振、散射、截止频率、可能的辐射机制和相关的辐射源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其未来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2.
详细介绍了北京天文台2.6-3.8GHz太阳射电频谱仪在1998年4月15日观测到的一群微波Ⅲ型爆发。它们具有宽频带(>100MHz)、短时标(<100ms)、高偏振(100%)、短周期脉动(百毫秒)、内向快速频率漂移(高于1GHz/s)等显著特征。讨论了它的观测特征、时间轮廓和脉动现象,认为该群微波Ⅲ型爆发起源于等离子体基波辐射,阐述了在高频范围Ⅲ型爆发起源于等离子体基波辐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本介绍了云南天台四波段(1.42,2.13,2.84和4.26GHz)太阳射电高时间分辨率同步观测得到的五个微波III爆发事件,它们具有宽频带,长和短寿命,内向和外向快速频漂等特征,观测事例表明,非热电子束引起的等离子体辐射和电子回旋脉泽辐射两种机制都可能发生,这些观测特征即可不完全同于米波-分米波III型爆发,也不完全同于微波高频段III型爆发,说明在微波低频段可能存在二重性或过渡现象。  相似文献   

14.
北京天文台对FFS事件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观测手段和取得的资料两个方面,评价了两个太阳峰年中北京天文台所观测到的太阳射电爆发中毫秒级快速精细结构(FFS)的观测结果.估计了新的观测仪器在第23周峰年将取得的观测结果.也讨论了在观测研究中值得重视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云南天文台射电频谱仪的频率设置,第23 周太阳峰年期,我们作了下列观测研究选题:(1) 质子耀斑的初始能量释放过程及粒子加速研究。(2) 通过微波———分米波运动Ⅳ型爆发观测,开展日冕物质抛射研究。(3) 射电快速精细结构及微耀斑研究。(4) 通过频谱观测发展日冕磁场的诊断方法、反演磁场的拓朴结构。(5) 开展太阳灾变事件中的射电先兆研究,为日地空间环境警报提供射电观测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太阳射电精细结构这一领域进行了较为详尽深入的调研,发现由于观测仪器技术指标(时间、频率、频率覆盖、偏振、灵敏度等)相对不高,有很多的精细结构,在时间上、在频率上并没有被完全分解开来,或是没有被检测到。对FFS的研究,还处于发现-认识-逐步深化的阶段。观测资料还很单薄。在微波高端(厘米波段),精细结构的观测资料更是很少。另外,对FFS也只是有一个侧重频谱形态的分类。本文利用我国的“太阳射电宽带快速频谱仪”的观测资料,几年来,对微波频段的射电快速精细结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有:发现了弱偏振微波尖峰辐射中两个偏振分量之间的时间延迟和偏振反转现象;首次发现了微波(短分米波段)高偏振U型爆发并给出解释;首次发现了厘米波N型和M型爆发并给出解释;首次发现了高偏振微波斑点并给出解释;首次利用甚高频率分辨率频谱仪,通过对大样本的分米波尖峰辐射的统计,给出了更为可靠的、更小的相对带宽的下限;结合高空间分辨率的观测资料,对运动Ⅳ型爆发及其伴生的精细结构作了探讨;对双向电子束的起源及其加速位置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云南天文台射频谱仪的频率设置,第23周太阳峰年期,我们作了下列观测研究选题;(1)质子耀斑的初始能量释放过程及粒子加速研究。(2)通过微波-分米波运动Ⅳ型爆发观测,开展日冕物质抛射研究。(3)射电快速精细结构及微耀斑研究。(4)通过频谱观测发展日冕磁场的诊断方法、反演磁场的拓扑结构。(5)开展太阳突变事件中的射电先兆研究,为日地空间环境警报提供射电观测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太阳射电高时间分辨率观测中的一些干扰问题作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区分太阳射电精细结构事件与雷达干扰的相应办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我国的太阳射电宽带频谱仪(0.625~7.600GHz)在2003年10月22日~11月3日观测到8个伴生日冕物质抛射(CME)的太阳射电爆发,结合Nobeyama Radio Polarimeter(NORP)的单频观测、Nobeyama Radioheliograph (NORH)、Siberian Solar Radio Telescope(SSRT)的成像观测以及Culgoora和WAVE/WIND的低频射电频谱观测,对8个射电爆发的射电辐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试图从中寻找与CME伴生的射电爆发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姚骑均  秦志海 《天文学报》1995,36(2):188-192
本文主要讨论了太阳射电快速观测记录中可能存在的几种非太阳因素,分析或定量估计了它们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来自天线跟踪效应、接收机增益起伏效应以及地球大气吸收、折射等,估计、分析这些效应对确认太阳射电爆发中的精细结构现象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