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甘肃地区的"十五"数字化观测台网水位资料的年、月、日动态特征以及主要影响数字化水位资料的干扰因素等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井点的资料连续可靠,特大地震的震后效应明显。目前数字化水位观测中存在的问题是个别井点的水位动态存在一些明显的突变和缺数。根据以往的震例总结,年变规律明显的井点,有可能在地震中期或中短期前兆异常监测中发挥一定的效能;观测资料日均值月动态和时均值日动态规律明显的井点,在地震短期或短临前兆监测中有可能发挥一定的效能。潮汐理论用于模拟观测资料的处理方法,也可以在数字化观测资料中应用。总体来说,甘肃地区"十五"数字化水位观测质量明显要高于"九五"台网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地下流体水位观测地震前兆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研究锦州沈家台汤池子观测站地下流体数字化水位的年、月、日动态特征及数字化资料映震性能分析。检验理论固体潮与实际观测水位的潮汐因子、相对误差,排除气压对水位观测的干扰因素,识别水位观测水动态中较大幅度的脉冲和突变、阶变、潮汐畸变,水位上升打破年变等因素,提高利用地下流体观测地震前兆的监测效能。  相似文献   

3.
海南省井水位的数字化观测在地震前兆监测中的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海南省在运行中的7口数字化观测井井水位的年、月、日正常动态特征,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得出异常动态特征,以及各井对大震远震的响应特征,并根据以往的震例及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研究了数字化观测井水位在地震前兆监测中的效能情况。结果表明:海南省部分井水位在地震中期和短期前兆异常监测中可发挥效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后的观测中应加强管理台站周边环境、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干扰等,保证各井水位的观测在地震前兆监测中的效能发挥。  相似文献   

4.
车用太  赵文忠  鱼金子  刘成龙 《地震》2006,26(4):103-112
在较为系统地调查北京、 天津、 河北地区井水位数字化观测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了各井水位的年、 月、 日动态特征, 并根据以往的震例评估了地震前兆监测的效能。 研究结果表明, 约90%井的水位年动态有一定规律性, 可在地震中期前兆监测中发挥效能, 约50%井的水位日、 月动态有一定规律性, 无阶变与超3倍均方差的脉冲, 可在地震短期和短临前兆监测中发挥一定效能。 研究结果还表明, 数字化井水位观测中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是, 约一半的井水位动态中存在较大幅度的脉冲状"异常"变化, 严重影响地震前兆监测效能。  相似文献   

5.
较为系统的分析了青海地区"十五"期间架设的12个数字化水温(地温)井的观测现状,及年、月、日不同层次上的动态特征,对其在相关的地震前兆观测中发挥效能的可能性作了宏观的评估。结果表明,有10个井孔可在地震中期前兆监测中发挥效能,有7个井孔可在地震短期的前兆监测中发挥效能,有7个井孔可在地震短临前兆监测中发挥效能。文中还介绍了主要影响数字化水温(地温)资料的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6.
对岫岩地震台1号井模拟、数字化水位观测精度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水位资料观测精度在我台有明显提高,仪器自身运行稳定。为了进一步提高水位观测内在质量,总结了影响数字化水位观测精度的几个因素,提出了数字化水位在日常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渭南双王井已经积累了大量准确可靠的流体观测资料,但并未对该资料进行过系统的清理和分析。本文对双王井自数字化观测之日起至2021年底(2007年6月1日—2021年12月31日)的地下流体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以双王井水位及水温观测的干扰及震前异常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数字化观测资料的变化情况,通过其干扰和震前异常下曲线的形态,从水位、水温的趋势变化特征、固体潮特征、同震变化、地震前兆异常与典型干扰异常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双王井地下流体资料的变化特征,对观测数据反映的信息进行总结和应用,为今后渭南及周边地区水温、水位异常落实和地震预测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主要研究沈阳地震台SSQ-2型水平摆倾斜仪的年、月、日形态特征及数字化资料映震性能分析。检验理论固体潮与实际观测的潮汐因子、相对误差,排除气压、天气等对形变观测的干扰因素,识别形变观测中异常特征,提高利用形变观测的监测效能。  相似文献   

9.
赵文忠  车用太  刘成龙  牟凤香 《地震》2006,26(4):121-128
较为系统的分析了北京、 天津、 河北地区井水温度观测现状及年、 月、 日不同层次上的动态特征, 及其在相关的地震前兆监测中发挥效能的可能性做了宏观的评估。 评估结果表明, 74.7%井的水温观测正常运行, 58.6%的井在地震中期或中短期的前兆监测发挥效能, 67.8%的井在地震短期前兆监测发挥效能, 41.2%的井在地震短临前兆监测中有可能发挥一定效能。 文中还提出了进一步发挥井水温度观测监测效能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青海省水氡共7个台项观测资料及4个前兆数字化观测点的12个测项(水氡、水位、水温或地热)观测资料的分析,初步2001年11月14日青海省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存在部分异常,但异常的比例不高,未见明显趋势性异常。格尔木新建数字化地热仪观测到了较突出的同震效应。  相似文献   

11.
20 0 1年 1 2月 1 3日由中国地震局组成的验收专家组 ,对新疆地震局地震前兆台站 (网 )技术改造项目进行了验收。地震前兆台站 (网 )技术改造项目是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的内容之一。通过对新疆地震前兆台站数字化改造项目的实施 ,使部分前兆台站的观测环境、工作条件、观测项目综合化、数字化、自动化和标准化程度大为改善。该项目按期完成了 5个台站 2 5个测项的数字化改造及 1个前兆台网中心的建设。在验收过程中专家组对乌鲁木齐基准台、库尔勒台及局台网中心分别进行了技术指标测试。测试结果表明 5个台 2 5个测项及前兆台网中心…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中国地震局实施的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区系统工程中, 河北地区安装了21台套水位数字记录仪, 并于2001年10月1日开始与模拟观测并行运转。与模拟观测相比, 数字化观测具有数据信息量大, 传输速度快, 人为误差小的优点, 从而增加了水位高频、短周期的信息量, 为捕捉地震短临异常信息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对河北地区数字化观测与模拟观测进行对比分析认为, 静水位井的数字化观测与模拟观测资料变化特征一致。并着重讨论以往用于模拟观测时值资料分析处理方法在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震前电磁波异常信息进行地震短临预报研究了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庆地震台经过近两年多的观测及实际震例验证,基本说明了MDCB型地震前兆监测仪监测的时变曲线图、日变曲线图等七种图件与地震三要素密切相关的规律性以及使用MDCB型地震前兆监测仪资料进行地震短临预报的可行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一种前兆异常预报效能的检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学忠  黄辅琼  吕晓健 《地震》2000,20(3):25-28
给出了一种地震前兆预报效能的检验方法,以北京板桥水位观测资料为例,通过与随机异常和以一定时间间隔周期出现的均匀异常的预报效能进行对比,对其异常的预报效能进行了系统检验。 结果表明,北京板桥水位观测5日均值,通过维纳滤波后的残差值高于1倍均方差异常,对张北—唐山一带中等以上地震具有一定预报效能。以异常出现后80天的时宽做预报,此时 R 值可达0.43,可信度为70%以上。这一方法可用于对其他前兆观测台站或单测项预报效能的检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呼和浩特地震台与包头地震台DSQ型水管倾斜仪的观测环境、仪器安装运行情况及2015—2017年观测资料的观测精度、稳定性、连续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对比,做出质量评定,运用多种处理方法进行了系统计算和分析。使用维尼迪柯夫调和分析得出M2波潮汐因子均方差质量指标,得出内在质量精度。应用契比雪夫多项式对年度观测资料拟合分析,从而得出仪器的相对噪声水平,进行两台指标对比分析。对台站地形变观测资料前兆观测系统做出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为今后的地震前兆研究和预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研究乌什台、阿合奇台、柯坪数字前兆观测资料,分析总结了2013年12月1日柯坪MS5.3地震前3个台站前兆资料异常特征。结果表明:震前乌什地震台水管仪、伸缩仪、新46井水位、体应变、钻孔应变、阿合奇地倾斜仪和柯坪钻孔倾斜仪数字前兆资料存在不同程度的前兆异常,短临异常主要以记录曲线出现阶变、畸变、变粗,趋势异常;以加速、转向的形变异常比较明显,以期总结震例,做好震情跟踪工作。  相似文献   

17.
以2012年6月24日宁蒗5.7级地震为例,通过研究该地震前后的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宁蒗5.7级地震前的形变观测资料的短临前兆异常特征进行了识别与分析,并总结了前兆异常识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江宁地电新台于1996年开始在新台址处正式观测。经4年的观测资料积累,已具备条件对新台的监测预报效能进行评价。评价表明,江宁地电新台观测资料可靠,观测精度较高。因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Ms6.1地震(△396km)和1997年7月28日南海Ms5.1地震(△360km)前,地电阻率值显示了较好的前兆异常。对台址测区附近(△〈10km)发生的ML2.1地震,江宁地电新台地率也观测到异常变化。由此  相似文献   

19.
MDCB型地震前兆监测仪的临震信息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震前电磁波异常信息进行地震短临预报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庆地震台经过近两年多的观测及实际震例验证,基本说明了MDCB型地震前兆监测仪监测的时变曲线图、日变曲线图等七种图件与地震三要素密切相关的规律性以及使用MDCB型地震前兆监测仪资料进行地震短临预报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平凉地震台前兆异常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平凉地震台前兆观测始于1975年。随着观测技术的不断提高,最初的几个测项经过多年筛选、优化组合后仅剩附件厂人工水氡观测,现运行的其他前兆手段均为1997年以后增加或改建项目。所有数字观测项目为2001年“九五”数字化改造项目。所以对这些手段的观测效能做个评价很有必要。本文着重通过本监视区发生的几个有限地震及甘肃省玉门5.9级地震和新疆库塞湖8.1级大震前后相对应的观测手段资料出现的异常进行总结,做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