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知地点信息”指根据华南地区历史地震活动分布特征,将华南地震活动区划分为老震区、水库区和小震活动区。本文分析了华南地区以上3种区域1980年以来22次已知地点信息的ML≥5.0地震事件前的地震活动现象,总结探讨了各区中强地震前的异常特征:水库区表现为震中的地震平静—增强,老震区和小震活动区则为区域的地震增强—活跃—平静。综合以上分析研究,提出了华南已知地点信息的地震预测对策。  相似文献   

2.
华南寒武纪牙形石序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以湘西和湘西北 4条基干剖面为主的总重量超过 4.2t的 980块产牙形石样品 ,发现凤山阶以下一些副牙形石种可以用来进行详细的地层划分和对比 .从而 ,首次建立了华南中寒武统上部至上寒武统顶部 8个牙形石带 ,并与我国华北、北美和伊朗等地相应牙形石带进行了对比 .这 8个带自下而上为 :Gapparodusbisul catus Westergaardodinabreridens带 ,Shandongoduspriscus Hunanognathustricuspidatus带 ,Westergaardodinaquadrata带 ,Westergaardodinamatsushitai W .grandidens带 ,Westergaar dodinaproligula带 ,Westergaardodinacf.behrae Proonentodusrotundatus带 ,Proconodontus带 ,Cordylodusproavus带  相似文献   

3.
4.
在WindowsMobile手机上实现地震短信的截获,并依据短信内容,利用ArcGISMobile实现震中区相关信息的展示,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应急人员对灾情信息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2003年大姚6级间歇双震序列中,第一主震余震与第二主震前震的地震波动力学、波形特征。提出了当第一主震序列中“大头波”和“小头波”两类波形的P波初动一致时,分类、分时段动态追踪P波和S波的振幅比值呈线性的一组,就可识别第二主震的前震,追踪前震波形变化。将其与岩样加压声发射试验结果中类似的前震波形特征做了相互印证,同时分析了初动方向相反的震例:1976年盐源-宁蒗6级间歇双震序列,指出可以初动方向相同、P波与S波振幅比值呈线性的情况为两个双震第二主震前震的判定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用计算机自动挑选任意震级区间,任意时间间隔和任意空间范围内的地震信息,并根据用户要求在常用的各种等积圆锥、等角圆锥或等角圆柱(麦卡托)投影底图上绘制震中分布图的方法、程序编制及应用实例。实践表明,在计算机特别是微型机广泛普及的情况下,该方法在为地震数据处理服务,地震图象、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研究等工作中是一种简易可行的有效手段。在地震的分析预报和理论研究中,有很多情况都需要直观地了解地震的空间分布,因而,常常需要绘制各种各样的震中分布图。目前,很多国家特别是多地震国家的地图集都没有震中分布图专页。日本不仅将五级以上地震分级绘震中,而且还以不同颜色表示出不同震源深度。瑞士将世界多地震的十一个方块区域五级以上地震绘成全球震中分布图。美国也曾绘制过全球震中分布图。我国是个多地震国家,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地震资料,不少作者绘制过各种各样的震中分布图。所有这些图件,尽管有的资料不甚齐全,但都已成为当前各国地震工作者、地震地质工作者手头的珍贵资料。绘制不同地区、不向时间段和不同震级范围内的震中分布图,对地震分析预报具有现实意义。例如,要了解某个特定时间段大震的空间分布,可绘制该时间段大震的震中分布图;要了解地震沿某一断裂带的分布,可绘制相应的多边形区域的震中分布图;要了解某个大震前后的小震分布情况,可绘制该区域这个特定时间段内的小震震中分布图。地震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常常呈现出一种密集填空现象,而且大震前后小震的分布常常显示出明显的阶段性,这种分阶段的不同分布形式是与大震孕震过程密切相关的,因此对震中分布及其发展变化情况的分析是一种很有希望的分析预报方法。及时绘制一个危险地区小震震中分布图,对分析预报大震是很有意义的。近来在国外,由于各种地震台网和地震数据库的建立,有的国家的局部地区已逐步实现了地震信息传送检索和绘图自动化,成图迅速准确,使用方便,对地震预报和理论研究起了促进作用;我国在这方面也开展了不少工作,但大量绘图工作依然靠手工进行,而挑选地震信息往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和时间,这对地震工作无疑是个损失。现在有些单位正在筹建地震数据库,更多的单位已普及微机的应用,而许多微机都可建立地震目录库或地震数据文件。在这种情况下,配备必要的挑选地震信息和自动绘制震中图软件已经变成广大地震工作者越来越迫切的要求。为了能用计算机迅速准确地自动挑选地震信息并绘制符合不同要求的震中分布图,五年来,我们作过各种尝试,作过各种挑选,也绘制过多种震中图。本文主要讨论其方法要点,并以实例说明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地震台网的震中定位精度判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已出版的地震报告中的数据对震中精度进行了可靠且保守的估计。因为大量的地震研究依赖于地震定位报告,所以要估算地震定位误差。地震定位和参数估算大多数都是通过传统的线性反演方法用一维地球模型计算走时来获得。假设误差是高斯分布、零均值和不相关的,报告给出的定位结果是不精确的。遗憾的是,这种假设通常情况下是不成立的,特别对高置信度而言,不能真实估算定位误差。研究发现,地震定位精度与地震台网的几何形状紧密相关。我们利用两个确定震中位置的爆破形成近震台网(0°~2·5°)的定位判据。利用蒙特卡罗模拟台网几何,我们发现当近震台网符合以下判据时近震台网定位能精确到5km之内,具有95%的置信度:(1)250km以内有10个或更多的台站;(2)方位角小于110°;(3)次级方位角小于160°;(4)30km以内至少有一个台站。为得到近区域台网(2·5°~10°)、区域台网(2·5°~20°)和远震台网(28°~91°)的地震定位精度判据,我们使用了大量定位很好的地震和核爆炸数据。当超过局部范围时,我们发现次级方位角足以控制定位精度。当次级方位角超过120°时,定位误差将增加。当台站覆盖的次级方位角标准小于120°时,近区域台网的定位精度为20km,具有90%的置信度,区域台网和远震台网的定位精度为25km,具有90%的置信度。  相似文献   

8.
双场点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双场点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用以计算在相同地震构造环境中,相同地震作用下的相邻两个工程场点同时超越其给定地震动参数的概率.该方法是确定系统的危险段落、场点遭受的附加地震危险的有效工具.基于汶川MS8.0地震后大渡河干流及邻近地区的地震环境,以大渡河干流梯级水电站系统为例,确定了大渡河干流梯级水电站各个河段的地震危险性.其中危险性最高的3个河段是:龚嘴—铜街子河段、沙坪—龚嘴河段和大岗山—龙头石河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结合永久散射体和准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的时间序列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几何信息提取方案,利用2003~2008年获取的40景SAR影像量测并分析了三峡大坝运行时的稳定性问题及其周边区域的形变规律.我们发现在数据获取期间,三峡大坝左段的时效沉降基本停止,大坝形变受水位的影响较大,季节性变化也有一定体现.该实验结果和已发表的该坝段形变监测结果十分吻合.在数据处理结果中我们还在大坝上游秭归县附近堤坝发现一处形变异常.研究结果表明了时间序列SAR影像信息提取技术在大坝稳定性监测及坝区形变参数获取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一种基于Google Maps的地震信息节点显示地震震中的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秀敏  柴荣建 《华南地震》2011,31(1):104-109
Google Maps API是Google公司提供的免费WebGis电子地图应用服务.本文根据地震信息节点的网络状况,以Google Maps为开发基础,以地震信息通道为载体,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建立面向信息节点服务的地震震中地图发布中心,为市、县地震机构提供一个实时地震信息展示平台.一方面提高了信息节点的地震数据...  相似文献   

11.
1976年7月28日唐山—丰南7.8级强震给微震观测区域台网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台网各类仪器记录全部出格、只记录到地震初至波到时的情况下,用人工分析方法如何确定震中参数? 大家知道,对某区域台网来说,不同地区的地震各台将记录到首波之间不同的到时差。也就是说,对某地区发生的地震,台网各台记录到首波到时之间的时差将大致相同。设有几个地震台,各台所记录的某次地震首波到时分别为t_1,t_2,……t_n,则  相似文献   

12.
引言 观测数据的性质决定了所用的处理方法。自然界和科学实验中,有许多观测得不到确定的结果,这种数据在性质上就是随机的。地震前兆测量结果目前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分析处理这种数据时,充分运用现代研究随机现象的概率统计工具是必要的。 实测资料和测量系统性能的分析表明,前兆观测结果是一个多维随机向量的时间序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现行无量纲地震前兆信息的提取和表示方法:归一化、相对变化量、比值、从属函数、相关系数和斜率等方法。详细地讨论了无量震前兆参数的地震前兆特性及其年变化、日变化、随机变化和趋势性变化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震震中分布图的构造解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宗晋 《中国地震》1992,8(1):10-17
1991年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出版了1∶600万全国震中图,超过10万个大小震中点染的图象具有大量的中上地壳的构造信息,本文以目视地震线法对天山地震区、阿拉善-祁连山地震区、青藏地震区、南北中轴地震带、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浙黔、东南沿海等九个地区的地震构造格局和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5.
1918年南澳地震的震中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8年2月13日广东南澳7 1/4级地震震中位置一直未有定论。当时虽已有地震台记录,但台站稀疏,距震区最近的徐家汇天文台有900多公里远,且当时仪器和记录的精度不高,故以有限的地震台来确定远震震中,其误差必然较大。震中附近又因大片海区而影响了宏观调查。近四十年来,先后有不同的作者分别从微观、宏观或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方法试图给出震中位置。由于他们的工作方法不同,依据的资料不一,他们所确定的震中位置差异很大,最大差距达100公里以上(表1)。  相似文献   

16.
1725年1月8日(清雍正二年十一月廿四日)杨林、宜良间(东经103°.1,北纬25°.1)6级(8°)地震。据中国地震目录记载:“十一月廿四日申时地震,房屋倒塌,压死人民等,北起寻甸隆丰里(易隆),南到澂江阳宗里,西到杨林官渡,东至宜良邑市(马街)一带,包括白土坡、二龙吸珠(二龙戏珠)在内的地震破坏区内共压死人700,伤人约200。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对该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发震构造及地震震级  相似文献   

17.
以南北地震带为例,通过对1920~2011年全国有记录的各种震级地震资料的整理统计,利用投影分析,计算出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之间的偏移量,研究震级和偏移量之间存在的非线性衰减模型,并对模型拟合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地震测震技术发展的阶段性特性,探索研究了时间对偏移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用去趋势涨落分析(DFA)方法分析辖区内各个子台记录到的同一个近震事件,研究分为地震前、中、后以及地震波形3个分量的标度指数,其标度指数的大小可以反映地震波信号与背景噪声信号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在划分地震带、探讨地震迁移规律以及进行地震统计预报时,常常要绘制小比例尺的震中分布图。利用计算机来绘制震中分布图,首先要把一份完整的地震目录记到磁带或磁盘上,  相似文献   

20.
基于Matlab可视化图形用户界面程序,编制基于Mapinfo地理信息和双差地震精定位结果的地图及地震震中分布绘制软件,为地震预报研究提供高精度的震中分布图.运用该软件绘制重庆荣昌地区地震震中分布,可较好反映区域范围内构造展布情况,对地震研究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