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那天,我去菜市场买菜,忽然看见市场一角有一个老大爷在卖山稔子,用一个簸箕装着。山稔子颜色黑红黑红的已经熟了,摆在簸箕里像一个个小小的罐子,圆滚滚胖乎乎的很是可爱。我问:"大爷,这稔子多少钱一斤?"老大爷说:"5块钱一斤,不贵的。很甜,你尝一个?"我捡了一个尝尝,味道绵甜绵甜的,还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山野味道,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两斤,拿回家和老婆、孩子慢慢享用。吃着山稔子,我想起了我的家乡,想起了家  相似文献   

2.
"三百六十五个夜晚,最甜最美的是除夕,风里飘着香雪里裹着蜜,春联写满吉祥,酒杯盛满富裕……"前些时候,在电视里听着这优美的歌声,我的思绪飞到了久别的故乡。那年除夕回老家与二老团聚,刚进门就看见年近七旬的父亲正在厨房忙着过油锅,东一盆西一筐地忙得不可开交。我心里酸酸的,是啊,细细算来,自己也着实天数不少没回老家了。"爹,我能干点啥子呢?"我心疼地说。"这个你小子插不上手,你就等着晚会儿吃大餐吧。哦!对了,村里现在  相似文献   

3.
<正>"三百六十五个夜晚,最甜最美的是除夕,风里飘着香雪里裹着蜜,春联写满吉祥,酒杯盛满富裕……"前些时候,在电视里听着这优美的歌声,我的思绪飞到了久别的故乡。那年除夕回老家与二老团聚,刚进门就看见年近七旬的父亲正在厨房忙着过油锅,东一盆西一筐地忙得不可开交。我心里酸酸的,是啊,细细算来,自己也着实天数不少没回老家了。"爹,我能干点啥子呢?"我心疼地说。"这个你小子插不上手,你就等着晚会儿吃大餐吧。哦!对了,村里现在  相似文献   

4.
一袋嫩玉米     
<正>8月9日是星期一,刚一上班,遂平县国土资源局档案室里就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这位衣着简朴的中年妇女手里提着一个编织袋,走进档案室,对档案员张爱华说:"妹子,我今天是来感谢您的,这  相似文献   

5.
<正>3月17日早上,我刚一走进办公室,桌上的电话就"丁零零"响起,打破了早上特有的宁静。我赶紧拿起听筒,从电话那头传出对方愤怒的声音:"是卫辉市国土局监察大队吗?昨天夜里不知是谁在我承包的麦田里挖地基,都已经夯实了,你们快来管管吧!"我一边安抚对方的情绪,一边详细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是城郊乡东关村村民李振方,他早上去自家地里看麦子的长势  相似文献   

6.
正3月17日早上,我刚一走进办公室,桌上的电话就"丁零零"响起,打破了早上特有的宁静。我赶紧拿起听筒,从电话那头传出对方愤怒的声音:"是卫辉市国土局监察大队吗?昨天夜里不知是谁在我承包的麦田里挖地基,都已经夯实了,你们快来管管吧!"我一边安抚对方的情绪,一边详细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是城郊乡东关村村民李振方,他早上去自家地里看麦子的长势  相似文献   

7.
春节刚过,笔者来到河南与河北交界处的南乐县西邵乡,站在黄河故道边,只见田间地头,农民们正在紧张地抗旱浇麦,一派忙碌。走入田间,一位老农正在引水浇麦。问及地里的干旱情况,他深有感触地说:"今年天旱,多亏了国土局给俺们平整土地。以前俺们都是抱着几十米  相似文献   

8.
又到清明,又到了细雨纷飞的时节。昨夜,父亲的影子再次在我的梦中闪回,醒来不觉已是泪湿枕巾。我的父亲是一名老国土,他生前任过土地所所长和信访股股长。我小的时候,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就骑着那辆旧自行车早早出了门,天黑以后才回来,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从不改变。从我的老家到父亲上班的地方,大约有二十多里的路程。记得在一个大雪天,母亲对父亲说:"昨天晚上下了一夜雪,路太难走了,今天你就歇一天吧,别去  相似文献   

9.
<正>父亲来电话说:"要过端午了,我从灞河割了艾蒿,你们兄妹每家一把,已经捆好,快来取吧!"每次听到父亲的呼唤,我的心情总是在不断地激荡,一股暖流自心窝里流淌。取来艾蒿,上面沾满父亲了满满的思念,还有满满的爱,我将这思念和父爱,小心翼翼地用胶纸粘在门上,轻嗅艾香,沁入心脾,轻抚父爱醇香入醉。"艾蒿插在门上,一可以辟邪,二可以驱蚊虫,愿你们的身体都健健康康,无病无恙。"多么朴实的话语,它寄托了父亲对儿女浓浓的情,也流露出父亲绵绵的挂念和牵绊。  相似文献   

10.
<正>又到清明,又到了细雨纷飞的时节。昨夜,父亲的影子再次在我的梦中闪回,醒来不觉已是泪湿枕巾。我的父亲是一名老国土,他生前任过土地所所长和信访股股长。我小的时候,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就骑着那辆旧自行车早早出了门,天黑以后才回来,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从不改变。从我的老家到父亲上班的地方,大约有二十多里的路程。记得在一个大雪天,母亲对父亲说:"昨天晚上下了一夜雪,路太难走了,今天你就歇一天吧,别去  相似文献   

11.
父爱如山     
一天早上,门铃响了.我开门一看,是父亲从乡下来了.他提着一个编织袋进来,说:"这是你小时候喜欢吃的红薯."我沏一杯热茶端给父亲,他的满头白发一下映入我的眼帘.我在城里工作,有半年没有回到乡下看望父母了,父亲的头发怎么白得这么快呢?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的头发乌黑发亮,相貌堂堂,村里的一些妇女常对我母亲说:"你嫁了一位好老公."父亲性格温和,他疼爱母亲,更疼爱我们.  相似文献   

12.
<正>2月底,陕县观音堂国土资源所所长朱广炬在段家门村巡查时,发现有人在整理荒草地。出于好奇,朱广炬上前询问正在指挥工人的男子,问:"老乡,咱们这是干什么呢?"该男子说:"我准备在这里办个养牛场,想先把这块儿荒草地整理出来。"朱广炬听完这话,立刻亮出执法证:"我是观音堂国土资源所的执法人员,想问一下,你有合法的用地手续吗?"该男子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递给朱广炬:"我是段家门村村民秦斌(化名),我已  相似文献   

13.
愧疚     
正女儿出生还没有满月,我却因为部队有紧急任务而匆匆归队了,我清楚地记得离家的时间:2006年11月5日,星期天。再次休假回家见到女儿时,女儿已经满院子跑了。看到女儿陌生而胆怯的眼神,一股愧疚之情从心灵深处喷涌而出,顿时"占据"了我的脑海。人们总习惯说军人生活苦,充满了酸甜苦辣。而我却说,最苦的,不是军人,而是"军嫂"。从2004年10月和妻子结婚,到2010年5月转业,近6年的时间里,我和妻子相聚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正>我叫李喜涛,人们都叫我"老李",今年51岁了,是叶县国土资源局的一名信访接待员。从2008年7月3日局领导把我从地籍股调到信访办那天起,已经有一年零八个月了。翻看着这600天来我记录的三大本信访  相似文献   

15.
娘,咱回家     
正多苦多难的母亲走了,终年87岁。当大姐凌晨4时突然打来电话,说娘有些发烧时,我迷迷糊糊地说:"先让她吃点药喝点水,前天刚出院,不会有事的。"早上7点时,二姐又打来电话急切地说:"弟弟你快回来吧,咱娘恐怕不行了,喂药都不张嘴了。"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一名刚加入国土队伍不久的"新兵",工作伊始,主任就告诉我:"在咱们局里,无论哪个科室,《资源导刊》是必读必学的宝贝,要好好钻研学习,时间久了,你自然会知道她的好处。"当时的我半信半疑,抱着"开卷有益"的心态打开了这本属于"国土人"的杂志,这一看就再也没有放下来。最初吸引我的是《文化沙龙》。这里的文章语言质朴,感情却十分丰沛,读来让人感慨良多。那天,读到《母亲在,天天都是中秋节》这篇文章,瞬间我被拉进了对童年的美好回  相似文献   

17.
春华秋实     
<正>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雨过后的凉风诉说的是秋天的到来,田垄里的庄稼诉说的却是秋的收获。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这里我也将收获属于自己的秋实。还记得刚来钻机上班的第一天,那是一个晚春的下午,夕阳和煦,晚风徐徐,远山下的村落如一位老者恬然安坐,平复着我这个初来乍到者激动的心。从那时便开始了我的"春耕"。还记得初入钻机实习时,对于刚从大学踏入社会的我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为了更好地融入工作,我开始了新的学  相似文献   

18.
春节刚过,笔者来到河南与河北交界处的南乐县西邵乡,站在黄河故道边,只见田间地头,农民们正在紧张地抗旱浇麦,一派忙碌.走入田间,一位老农正在引水浇麦.问及地里的干旱情况,他深有感触地说:"今年天旱,多亏了国土局给俺们平整土地.以前俺们都是抱着几十米的电线,拖着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水管才能浇上地.现在你看,只要一小段水管,推上电闸就能浇地,太方便了!"  相似文献   

19.
<正>果树沟原名不叫果树沟,后因这里的果树多了,人们就用"果树"二字渐渐替代了它原来的名字。30多年前,在草长莺飞的季节,我从县直单位抽调到果树沟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正式到果树沟报到那天,老远就看见果树沟的李队长从一个山坡上大步流星地向我走来。他不到40岁,个头稍高,富有生气的红脸膛,略显出黑褐色的额头,显然是个标准的山里汉。李队长面带微笑,伸出一双粗大的手握着我的手说:"老崔,你可是县里派来的干部,到俺这儿可要受罪噢!"他"老崔"二字一出口,弄得我不尴不尬。从大队送我来的金妇联不依不饶说:"人家才二十出头,你瞎称呼啥呀!"  相似文献   

20.
正果树沟原名不叫果树沟,后因这里的果树多了,人们就用"果树"二字渐渐替代了它原来的名字。30多年前,在草长莺飞的季节,我从县直单位抽调到果树沟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正式到果树沟报到那天,老远就看见果树沟的李队长从一个山坡上大步流星地向我走来。他不到40岁,个头稍高,富有生气的红脸膛,略显出黑褐色的额头,显然是个标准的山里汉。李队长面带微笑,伸出一双粗大的手握着我的手说:"老崔,你可是县里派来的干部,到俺这儿可要受罪噢!"他"老崔"二字一出口,弄得我不尴不尬。从大队送我来的金妇联不依不饶说:"人家才二十出头,你瞎称呼啥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