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登陆热带气旋特大降水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雁翎 《海洋预报》2006,23(1):70-75
根据参考文献[1]中的热带气旋资料,采用因子组合分析方法,找出了影响登陆热带气旋特大降水的主要因子和条件因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建立了热带气旋特大降水的预报判别式,利用此判别式对热带气旋特大降水进行模拟和试报,其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2002年8月在湛江附近登陆的0214号强热带风暴(黄蜂)进行了风暴潮实时预报。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的热带气旋强度和位置,采用数值模式,在该热带气旋由北上加强到登陆减弱的整个过程中,进行了三次实时预报,分别为18日20时、19日08时和19日 17时。预报结果表明本数值模式具有良好的预报功能,并指出其风暴潮预报时效和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热带气旋气象预报的时效和精度。  相似文献   

3.
4.
本文研究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TAN分类器.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的基础之上阐述了TAN分类器的假设条件、分类原理及算法,并着重研究了这一分类器在北京地区降水预报分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山东半岛形似骆驼头楔入渤海和黄海之间,地处中纬度,深受海洋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山东每年降水的多寡与国计民生关系很大,尤其夏季(6—8月)汛期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70%,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全年降水的大局。虽然有些气象台,对山东局部地区降水做过不少分析研究工作,但就整个山东全省范围夏季降水分布的时空特征加以客观分析,并作出定量预报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分别从系统结构、系统程序设计、技术方法、预报流程和效果检验几个方面介绍了东营市夏季(6~9月)分县降水概率预报自动化系统。该系统简单、方便,客观性强、自动化程度高,适应目前预报业务技术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1998—2017年间日本气象厅(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JMA)台风最佳路径、热带测雨卫星(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 TRMM)逐3小时降水及日本55年再分析(Japanese 55-year reanalysis, JRA-55)逐6小时数据, 针对起源于西北太平洋、移动路径位于台湾岛以南且台风最外围第一波螺旋雨带经过华南地区的台风, 将符合上述条件的台风筛选出来后, 由卫星云图和TRMM降水资料判断出台风第一波螺旋雨带到达华南地区的日期, 并分析雨带到达之前台风对该地区日降水的影响, 以此探索台风登陆前外围环境场对华南地区降水日变化的影响规律及机理。结果表明, 在台风临近华南地区期间, 一方面台风外围气流会向该地区输送水汽促进该地区降水, 另一方面华南地区在台风外围辐散场下沉气流的影响下降水受到抑制。当前者作用大于后者时, 华南地区降水增强, 此情形下华南地区大气不稳定极值时间多发生于午后, 午后降水明显, 对应的台风多发生于7、8月份,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东, 有利于台风北移, 台风第一波雨带到达华南地区时台风中心距华南沿海较近; 反之, 华南地区降水减小, 大气层结较稳定, 夜间至清晨出现因辐射冷却导致的层云降水峰值, 对应的台风多出现于9、10月份,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 不利于台风向北发展, 台风第一波雨带到达华南地区时台风中心距华南沿海较远。文章结果有望提高对台风登陆前的外围环流场影响沿海地区云和降水过程的规律性认知。  相似文献   

8.
登陆台风的多层递阶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利华 《海洋预报》1999,16(1):29-34
多层递阶预报是动态系统的新型统计预报理论。由于它把动态系统看成是一个时变参数系统,因而与客观实际较为符合,预报误差也相对较小,利用它来进行台风预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冯利华 《海洋预报》1998,15(1):39-43
根据台风自身的活动规律,利用逐步回归周期预后来研究台风的年活动强度,其结果是比较理想的,因而是进行台风长期及超长期预后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海温与鲁西南夏季降水分析及在长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北太平洋海温与鲁西南夏季降水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建立12个相关场,得出赤道海域,黑潮海域和北太平洋海域三大主要优势相关区。选出35个预报因子进行主成份分析,应用前10个合成主成份变量建立预报方程,收到了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利用1°×1°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和中尺度自动站等气象资料,分析了环流背景对台风莫拉菲的路径和降水变化的影响,并对莫拉菲的降水过程的物理量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副热带高压带状分布,副高南缘偏东气流加强,台风北侧最大东风风速与南侧最大西风风速之差增大是造成台风路径变化并稳定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的主要原因;莫拉菲在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过程中,其水汽通量相对散度、垂直速度、涡度等各物理量场均表现出有利于强降水出现的特征,也揭示了此次台风造成的强降水出现地区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对在浙江省温岭登陆的“9711”号台风的风暴潮预报过程作了回顾, 总结了预报成功的经验, 探讨了对海门站预报误差较大的原因。预报实践证明, 正确的气象预报是台风暴潮预报的基础,密切关注风暴的增水变化,随时调整预报值是风暴潮预报的关键。与实测资料比较,“9711”号台风高潮位的预报是及时、准确的,它为进一步提高风暴潮的预报精度和时效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利用逐日气象台观测资料,对1961—2010年夏半年(5~10月)中国总降水、极端降水、台风降水进行了趋势分析。结果发现:(1)中国平均降水量显著增加主要是由于降水强度增强引起的,降水强度增幅大于降水频数的减幅;极端降水量显著增加主要体现为极端降水频数的增多,极端降水强度50年来并无显著变化。(2)台风降水量减少主要是由于台风降水频数减少引起的,台风降水强度增幅弱于台风降水频数减少的幅度。(3)极端降水对总降水的贡献大致以103°E为界,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东侧受东亚夏季风的影响,东亚夏季风对极端降水有明显的加强作用,能达到全年总降水的10%左右;103°E西侧,极端降水的趋势对总降水增长趋势的贡献率为25%~50%,而东侧,总降水趋势主要受极端降水趋势的控制,极端降水趋势(包括增、减趋势)的贡献达50%~100%。(4)长江中游至西南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及环渤海地区的降水趋势与全国整体呈上升趋势不同,这些地区的降水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台风降水趋势显著减少导致这些地区极端降水减少,进而造成总降水的减少。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南海实际地形和真实的台风过程,对影响SWAN模式在南海台风浪推算中的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首先对不同的模型风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一个准确的风场是正确推算台风浪的关键。同时对SWAN模式中的白冠耗散作用、风能输入与白冠耗散不同的组合方式和折射项作用等因素对台风浪推算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模式中的各影响因素给出了合理建议。使得SWAN模式在南海台风浪推算中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概括了台风路径和预报责任海区图的全数字化制作流程,针对使用目的、专题要求和设计特点,重点讨论了投影等数学基础的匹配、地形信息的融入、多要素的综合以及颜色等整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基于1956—2018年31个气象站月值降水数据,采用M-K检验、Pettitt检验、Morlet小波分析、ARIMA模型等方法,分析青海省黄河流域近63年包括趋势、突变、周期在内的降水量特性以及验证未来5年降水趋势预测变化的合理性。结果表明:(1)近63年青海省黄河流域降水具有集中程度高、年内分配不均、丰枯季明显的特点;不同年代的月均降水量均集中在4—10月,且未来月均降水量有上升的变化趋势。(2)年降水量呈显著增长趋势,增长率为(9.07 mm/10 a),春季和冬季降水增长趋势显著,夏季和秋季降水无显著的增长趋势,2004年为该流域大的降水转折年。(3)年降水时间序列存在23~32 a,15~20 a,9~13 a以及4~6 a的周期变化规律,四级降水主周期分别对应30、15、11和6 a时间尺度。(4)ARIMA(2,1,4)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1956—2018年降水序列并对2019—2023年降水数据合理预测;线性回归及M-K检验分析结果显示1956—2023年降水序列呈显著增长趋势,增长率为(9.22 mm/10 a),与趋势预测结果相一致;ARIMA(2,1,4)模型可以对青海省黄河流域进行短期年降水量预测,为当地水资源合理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适用于南海区多因素影响的二级粗细嵌套网格风暴潮模型进行开发研究,考虑目前计算条件限制和预报实际时效的需要,采用天文潮与风暴潮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二级模型进行风暴潮潮位实验研究.本文的研究改进现有风暴潮模式中仅考虑风与气压影响增减水的缺陷,考虑了天文潮的非线性影响风暴潮潮位等因素,预报出实时风暴潮潮位,与目前多因素海洋动力耦合模型有相似之处.更好地提高了风暴潮增减水及实时潮位的预报精度,给出直观的近岸海域风暴潮潮位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18.
周雁翎 《海洋通报》2005,24(3):56-59,65
根据1970—2003年的热带气旋资料,采用GM(1,1)灰色模型,建立预报方程,对历年来登陆我国东南沿海的热带气旋个数偏多的年份进行模拟和试报,经检验效果良好。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登陆我国东南沿海热带气旋个数偏多的年份进行了预报,结论是2009年和2010年为灾变年份,即在这2年中登陆我国东南沿海的热带气旋个数将大于等于10个。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1968~1981年台风期间的水位观测资料,对长涂岛的台风暴潮特性及影响因子作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1、长涂岛的台风暴潮主要发生在7~9月间,大于100cm的最大增水较少发生;2、台风过程最大增水与台风路径的关系密切,较大的台风暴潮发生在台风接近时;3、台风过程增水与岱山气象站(相距15km)的气压有较好的负相关。而与风速有较好的正相关;4、台风过程最大增水与天文潮高潮相遇并非罕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