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青海省通天河发现蛇绿岩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3年6—7月,我们在青海省玉树地区进行地质考察时,在直门达西通天河边的尕拉发现了一个较好的蛇绿岩套剖面。蛇绿岩套虽已被强烈肢解、破碎、片理化,但其各组成部分基本具备,在通天河构造带上可作为一个代表性剖面。通天河—金沙江作为一个构造带在国内已得到了普遍承认和应用,近年来研究板块构造的学者甚至把它作为分隔南、北两大古陆的界线——板块缝合线;然而在这条带上除了张之孟等曾报导过得荣附近的蛇绿岩套外,特别在西部通天河一带至今还无正式的蛇绿岩套报导。因此,尕拉蛇绿岩套剖面的新发现,对通天河—金沙江带的蛇绿岩套特征、古特提斯海的演化历史、青藏高原的地质结构及形成模式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2.
在西藏白朗发现蛇绿混杂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雅鲁藏布江南岸有一条规模巨大的超基性岩带已为人们所知,作者于1979年6月在西藏日喀则地区白朗附近的蛇绿岩带南部发现了一套很好的混杂岩。白朗蛇绿混杂岩分布在白朗西南侧到罗布江孜村之间。该地的蛇绿岩自下而上包括超基性岩、基性岩、中基性火山岩、枕状熔岩和深海相放射虫硅质岩等(图版Ⅱ-4、5),属保存较好的有序型蛇绿岩套。蛇绿岩带南侧为浅变质的中生界复理石带,由灰色、灰黑色的砂、板岩组成。蛇绿岩带与变质中生界之间为断层接触,并且被一套以红色为主的杂色砾岩不整合覆盖。蛇绿岩带之北侧为晚白垩世的日喀则群,是由一套灰色、黄绿色的砂、页岩地层组成的复理石。蛇绿岩带与日喀则群之间也为断层接触  相似文献   

3.
蛇绿岩鉴别的关键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蛇绿岩的鉴别是蛇绿岩与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不同时代,不同成因及不同构造背景下形成的蛇绿岩,它们的端员缚分大多不太完整,并且各不相同,但堆积杂岩是必不可少的,蛇绿岩鉴别的关键问题就是堆积杂岩的判别研究,应加强对典型蛇绿岩中堆积杂岩的系统研究,以期总结出一套有效的判别标志用于蛇绿岩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新观察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一九七九年六月份在西藏日喀则地区着重对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进行了补充观察,发现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层序与理想的洋底的蛇绿岩层序非常相似,由下而上的顺序为:橄榄岩(主要是方辉橄榄岩和纯橄榄岩)、辉长岩或辉长岩脉群、基性火山岩、枕状熔岩和含有孔虫硅质岩等,属于少数保存较完整的蛇绿岩套之一。在空间分布上硅质岩系多出露在蛇绿岩带的南侧,并常与三叠系复理石呈断层接触;在北面则与晚白垩世日喀则群呈断层接触  相似文献   

5.
努尔.  А 《内陆地震》1995,9(2):184-192
哈萨克斯坦地震活动带从西往东延伸长约2000km,宽150km。在这个区域内曾发生过世界闻名的灾难性地震。外伊力阿拉套,昆格阿拉套和准噶尔阿拉套是这里地震最活跃的地区。在这里进行综合地震研究可以更具体、更准确地说明:哈萨克斯坦境内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详细部位;主要地震活动带长期的地震动态参数平均值;根据不同参数进行境内的地震区划;估计最大能级Kmax(Mmax)值并以此为依据论证和评估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张毅光  樊晓玲 《内陆地震》1994,8(4):373-377
新疆19号水平断层仪短临前兆异常分析张毅光,樊晓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地震办公室,呼图壁)1地质概况新疆19.号水平断层仪安装在距呼图壁县大丰镇南16km处,其地理位置为东经86°32′05″,北纬44°04′38″,位于天山北缘一套中新生代地层...  相似文献   

7.
利用天然地震和工程爆破在莫霍界面上的反射波和首波测定地壳厚度的方法,求出临汾地区的地壳平均厚度为38km,侯马、介休地区37km、吕梁山区44km,太行山区43.5km。指出沿临汾盆地汾河河谷有深大断裂存在,地壳深部莫霍间断面为一上隆的条状地带与地面的NNE向断陷盆地相对应。  相似文献   

8.
随县─启东人工地震探测剖面长700km,穿越郯城─庐江深大断裂带.提取了该区莫霍界面以下上地幔中的反射界面信息,获得了上地幔的分层结构.结果表明,该区上地幔中有两个深度分别为76km和100km的界面.76km深度以下为一低速层,100km深度以下则为速度更低的低速层.该区岩石层厚度为76km,与华北地区相似,具有薄岩石层性质.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部随县─启东地带上地幔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县─启东人工地震探测剖面长700km,穿越郯城─庐江深大断裂带.提取了该区莫霍界面以下上地幔中的反射界面信息,获得了上地幔的分层结构.结果表明,该区上地幔中有两个深度分别为76km和100km的界面.76km深度以下为一低速层,100km深度以下则为速度更低的低速层.该区岩石层厚度为76km,与华北地区相似,具有薄岩石层性质.  相似文献   

10.
碧口群西段董家河蛇绿岩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家河蛇绿岩位于碧口群火山岩系西段,由蛇纹石化、滑石菱镁岩化变质橄榄岩、辉长岩、堆晶辉长岩和浅变质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组成,具有典型的蛇绿岩套岩石组合特征.变质橄榄岩为轻稀土亏损型,辉长岩与变质玄武岩具共源岩浆演化特征,均表现为MORB型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及不活动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是本区蛇绿岩的重要组成端元,指示扬子北缘碧口地区一个已经消失的古洋盆.辉长岩中锆石的激光探针U-Pb测年结果((839.2±8.2)Ma)表明,该洋盆形成于新元古代晋宁期.  相似文献   

11.
对山西地震的震源深度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得出:山西地震的震源深度最深的为35km,浅的6-8km,大多数为10-25km。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陆地壳上地幔电性特征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立 《地球物理学报》1996,39(Z1):130-140
根据大地电磁测深调查结果,编制了中国大陆30,90,150km三个深度的电阻率图以及壳内低阻层和上地幔低阻层的顶面深度图。在90km深度的电阻率图上发现了一个自松辽盆地直到扬子地台西南缘的北东-南西向巨大低阻异常带.150km深度的电阻率图上显示出在低阻的背景上镶嵌着一些高阻块体.中国大陆的壳内低阻层深度国基本上反映了地温场的特征,壳内低阻层上隆区基本上对应于高地温区.中国大陆的上地幔低阻层深度变化大.最浅处仅50-60km,大多位于构造活动地区;最深处达200km以上,大部分对应于稳定地区.中国大陆的上地幔低阻层平均深度为100-120km,东部浅,西部深。  相似文献   

13.
王勇  许厚泽 《地球物理学报》1996,39(Z1):105-113
利用中国大陆以及最近与俄罗斯拼接的中亚地区的布格重力和地形数据,采用响应函数和互相关函数技术,结合弹性板挠曲理论,研究了中国大陆及其邻近地区(25°N-70°N,50°E-140°E)的岩石层强度,用现代均衡的观点探讨了研究区的均衡补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整个中国大陆及其邻近地区的有效弹性厚度Te值为35km.其中,青藏地区Te值为85km.西伯利亚西部至乌拉尔Te值为75km,天山、塔里木盆地Te值为40km,帕米尔高原Te值为25km左右,西伯利亚中部、蒙古以及中国东北北部Te值为40km,华北Te值为25km,华南Te值为40km.均衡补偿对于波长大于几千米的地形负荷为局部补偿,对几百公里到1100km的地形负荷为局部补偿和岩石层强度所支持,短波长地形负荷基本上由岩石层强度所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湟源台573型地震仪在1990—1991年间记录的49个共和地震和记录到PN震相的25个地震资料,通过计算,得到共和——湟源之间直达波的平均传播速度为;V(pg)=6.76km/s、V(sg)=3.84km/s,湟源地区的地壳厚度为61km。  相似文献   

15.
1992年底在延庆-怀来地区实施了深地震反射剖面测量,目的是通过对该区地壳细结构的研究来探讨延庆-怀来盆地形成演化的机制和过程,以及与该区地震活动图像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上部地壳总体上呈“透明”性质,厚25-26km;下部地壳具有强烈的反射性质,厚约14-15km.壳幔过渡带是由双程走时约2s和厚约5-6km的水平反射叠层所组成,莫霍界面具有深度深(约39-40km)和平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1989年10月18日22时58分在山西省大同县东南发生了Ms6.0地震,之后余震不断。为了现场震情监视,地震发展趋势,强余震预报等研究工作的需要,对其主余震参数进行了较为精确的测定,并计算得到直达波P的速度为5.93km/s,虚波速度为7.99km/s,地震多集中发生在深度为10-15km地段。  相似文献   

17.
延庆─怀来地区地壳细结构──利用深地震反射剖面   总被引:37,自引:13,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2年底在延庆-怀来地区实施了深地震反射剖面测量,目的是通过对该区地壳细结构的研究来探讨延庆-怀来盆地形成演化的机制和过程,以及与该区地震活动图像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上部地壳总体上呈“透明”性质,厚25-26km;下部地壳具有强烈的反射性质,厚约14-15km.壳幔过渡带是由双程走时约2s和厚约5-6km的水平反射叠层所组成,莫霍界面具有深度深(约39-40km)和平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以宁波地震台DD-1短周期仪器记录到的震中距400km左右的地震为例,讨论了该范围近震的震相分析问题。认为在地壳平均厚度约30km的地区的台站,当震中距在400km左右时P与Pn、S与Lg差不多同时到达,使震相分析复杂化。指出可以用分析体波或面波的方法来加以确定地震的各项参数。  相似文献   

19.
以宁波地震台DD-1短周期仪器记录到的震中距400km左右的地震为例,讨论了该范围近震的震相分析问题。认为在地壳平均厚度约30km的地区的台站,当震中距在400km左右时P与Pn、与Lg差不多同时到达,使震相分析复杂化。指出可以用分析体波或面波的方法来加以确定地震的各项参数。  相似文献   

20.
滇西地区地壳浅部基底速度细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胡鸿翔  高世玉 《中国地震》1993,9(4):356-363
本文论述滇西地区思茅-中甸剖面基底导速度细结构的研究结果。基底层项部Pg界面深度为0-3.5km,而底部P1^0界面深度为11.0-17.0km。基底层速度在金河-洱海断裂以南为5.70-6.30km/s,断裂以北增至6.30-6.50km/s,其过渡带位于剑川附近,剖面上断裂附近,除界面深度变化外,Pg面速度横向变化也较明显。速度等值线较为稀疏的景云桥炮南侧、大仓炮附近与支梯炮南侧地区,估计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