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将滇东北山原内会泽县土地按复合土地系统、土地系统、土地单元三级,划分为6个复合土地系统、20个土地系统和128个土地单元,分析了复合土地系统的自然特征.  相似文献   

2.
从城市元胞自动机模型的角度研究三维虚拟城市的自动化生成方法.通过建立城市元胞自动机模型,模拟城市土地单元的演化过程,根据演化结果确定各土地单元的空间位置和相应的建筑物类型.研究利用Creator进行三维场景建模,利用OpenGVS场景管理技术随机生成建筑物,并将其布设在三维场景的相应位置上,生成三维虚拟城市,并就三维虚拟城市自动化生成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和数据结构、空间坐标转换等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福兴 《中国沙漠》1984,4(1):16-22
本文把石羊河流域看作一个完整的生态整体。从地形、地表组成物质、海拔高度、人类经济活动等方面探讨了土地的分异因素,同时按照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联系生产原则等划分了12个第一级土地类(相当于"土地系统"、"地方"),61个第二级土地型(相当于"土地单元"、"限区")。最后,就就第一级土地类的基本特征和利用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配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如何将土地利用数量结构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难点,以及常规的叠加法等土地利用配置方法难以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有效地将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匹配到具体的土地单元问题,该文利用遗传算法的内在并行机制及其全局优化的特性,提出了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配置方法。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客观性强、灵活性高、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思维导图与综合思维有着密切的内在认知联系,建立具有地理综合思维特征的思维导图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本研究结合综合思维的特征和思维导图的属性,在理论推演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地理综合思维特征的思维导图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包含2个一级指标:质量和过程;5个二级指标:全面性、层次性、关联性、完整性、呈现方式.基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者通过实践指导样本学生绘制具有地理综合思维特征的思维导图,最终通过检验,证实了指标体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指标体系的应用为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提供一种路径.  相似文献   

6.
李栓科 《极地研究》1996,8(3):39-48
分析制图说和综合制图说是目前国内外占主导地位的两种地貌制图体系。本文阐述了这两种体系的优劣。并设计出适合拉斯曼丘陵区的地貌制图系统,分步骤对地貌形态的五大要素进行分析取舍。并辅以营力分区图、古剥蚀面图等图件,使综合地貌图信息更丰富,同时清晰度和直观性亦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7.
<正>地图是综合表征地学空间现象分布特征的重要方式,是人类认识地理环境的综合形象总结并通过图件形式表达的研究成果。地图既是优秀研究成果的集成,又是指导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不可或缺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的日益增加,地图的形式也纷繁多样,如各种要素图、专题图、电子图、综合图等。地图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地理学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综合思维在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重要地位,而地理联系图的构建有利于综合思维的进阶,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作为高中地理课程"选择性必修2"的教学主题,"区域发展"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高阶水平的重要依托.因此,本文以"区域发展"为例,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视角出发,提取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区域演变、区域差异、区域联系以及区域发展六大教学主题的地理联系图构建要点,进一步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梳理了地理联系图的构建路径,以期为综合思维的进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洪斌 《地理教学》2010,(18):51-52,46
“多图并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不同角度引用不同主题的图表来进行综合分析,以期达到对某一问题的解决。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它分析问题有思路、解决问题有信度,重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成了不少地理教师破解教学难点的“利剑”。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图并用”是否真正发挥了其作用,有效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呢?下面,笔者就“多图并用”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耦合途径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景观生态学自诞生以来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已经取得了众多进展, 然而在景观格局与生态 过程关系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阐述了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有关概念和方法, 揭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开展耦合研究的必要性, 进而总结了耦合研究的一般方法, 并在此 基础上提出了耦合研究的理论框架, 即以一定区域为依托和一定目标为导向进行土地单元或生 态系统类型划分, 通过土地评价和模型集成将小尺度观测研究和大尺度空间动态模拟相结合, 在 实现区域目标的基础上, 构建具有良好适应性的耦合模型系统。  相似文献   

11.
滇西北三江河谷纵剖面的发育图式与演化规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地壳持续、匀速抬升继以长期稳定的构造条件下,均一流域河谷纵剖面形态是以河口或河源为原点的抛物线(h=Al~N)。抬升期,河流深切侵蚀,纵剖面为上凸抛物线型;稳定期,河流均衡调整,纵剖面为下凹抛物线形;其间过渡阶段,纵剖面为直线型。流域地貌随侵蚀循环而相应演化,最终形成准平原。滇西北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接近理想假设条件,其河谷纵剖面的形态和演化符合上述的图式和规律。  相似文献   

12.
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抚仙湖、星云湖综合治理出流改道工程旨在“保护抚仙湖、改善星云湖、不影响东风水库水质”,不仅涉及到玉溪市饮用水源的保护和城市水源的长远发展规划,还涉及到东风水库、曲江和海口河至南盘江及其沿岸城市引水工程的防洪度汛,及两湖一库(抚仙湖、星云湖、东风水库)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因此,工程实施前对工程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非常必要。对工程所涉及到的抚仙湖、星云湖和东风水库的水质、生态效应、生物交流以及流域内的相关用水工程的影响作较为全面的分析,旨在为工程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绿洲”概念小议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本文探讨了绿洲的概念,认为绿洲的内涵应扬4方面:(1)绿洲位于荒漠区;(2)水是绿洲存在的基础;(3)茂盛的植被是洲的主体景观;(4)地貌部及人类活动对绿洲发展与演变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城市内部居住环境评价的空间分析——以佳木斯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市内部居住环境质量进行定量研究是目前城市研究的热点之一。运用GIS、网格计算和空间数据自相关模型结合的方法对佳木斯市进行实证研究。利用ArcMap平台将研究区域划分成若干相同大小元胞(cell),以元胞为单位进行各种统计运算。以居住环境满意度调查问卷数据为基础建立属性数据库,并与元胞建立拓扑关系生成空间—属性一体化数据库,作为评价的基础,分别对居住环境的主要构成因子:利便环境、周边环境、文化环境进行了评价。通过空间自相关模型对评价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探索性分析,发现居住环境是在空间分布形态上相应地表现出整体上的趋同性和局部的差异性。并从空间相关联的角度出发,对研究区域提出了空间布局和规划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玉溪太阳能辐射资源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溪市太阳能辐射量资源丰富,1960~2009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 286.3~2 085.3小时,每天平均日照6小时,冬春季由于晴天多,日照最丰富;盛夏雨日多,日照最小,秋季因经常出现连阴雨天气,日照也相对较小。最大值出现在春季的3月,平均日照8.5小时,最小值出现在盛夏的7月,平均日照仅2.6小时。玉溪太阳能辐射量为57.615×108~52.55×108kJ/m2,资源从东北向西南递增,最丰富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元江、新平县,其次是江川、通海县,最小是澄江县。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由于观测场周围环境污染和建筑物的增多增高,对太阳能辐射观测值带来较大影响,使气象站实际观测到的日照小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并且较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企业地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费洪平 《地理研究》1993,12(1):111-119
西方发达国家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企业地理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已有了很大进展。为开展我国企业地理研究,本文主要论述了企业地理研究的产生背景及其发展历程、主要领域以及研究动向,并认为在我国开展企业地理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深远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珊瑚岸礁的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分析了海南岛珊瑚岸礁的成礁环境,论述了本岛岸礁的结构特征,进而划分了岸礁类型,最后探讨岸礁发育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全球冰冻圈变化预测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辛羽飞  卞林根 《极地研究》2008,20(3):275-286
冰冻圈是气候系统重要的圈层,对气候系统有强烈的反馈作用,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冰冻圈的变化和预测研究愈来愈受到科学界的重视。近年来,冰冻圈的预测研究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主要表现在:海冰、积雪冻土等子系统模式发展迅速,开展了不少模式比较计划,这些模式能重现大尺度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模拟能力较以前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模式模拟的不确定性仍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冰盖等子系统的模式对于其内部的热力过程、其底部与海洋的相互作用过程缺乏有效的观测手段,认识不够清楚,湖冰河冰模式主要还依赖统计相关模型。随着遥感技术以及资料同化技术的不断应用,各个子系统物理过程认识的不断深入,冰冻圈模式预测将日趋完善,逐渐缩小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最小水流能量损失率理论在河相关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最小水流能量损失率理论的变分法基础。用该理论导出了航道整治工程前后的河相关系式,并将之用于预估东平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后的河相。实测值与预估值的比较表明,该理论和该河相关系式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房地产系统仿真及政策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平  耿继进  王峰  陈勇 《热带地理》2004,24(4):371-375
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深圳市房地产系统仿真模型,在现状条件下,对1997~2010年的深圳市房地产系统进行了仿真和预测模拟,并进行了包括土地、人口、金融、通关等一系列可操作的政策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深圳市房地产市场总体发展是健康合理的,但在未来2~3年内存在住宅供应压力较大的隐患.根据政策实验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