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水文缆道普遍使用以缆索、水、大地形成信号传输回路,即所谓“无线测流”的方式。这种方式受到气候、水和地的化学电位、滑轮与副索接触电阻,缆索各部位绝缘处理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致使信号传输效率低而不稳定,且易遭雷击,不安全。为了消除上述弊端,我们研制的LGX-821型缆道测流信号器,是应用高频电磁辐射原理,将流量测验时的各种动作信号,通过以缆索作为天线,向空间  相似文献   

2.
水文缆道测流信号传输和接收是否稳定、可靠,直接影响到水文缆道测流资料的质量,不少水文测验工作者为此对信号传输及解决途径进行了探索研究。然而,由于江河水文情况极其复杂,测流信号稳定、可靠的接收技术,特别是不绝缘缆道、低输入阻抗条件下微弱信  相似文献   

3.
鲁承阳  赵赛生 《水文》1997,(5):60-61
对水文缆道循回绞车设计方法的改进1现行水文缆道循回绞车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水文缆道的水平运行驱动设备———水文缆道循回绞车(以下简称绞车)的设计方法,目前大多沿用《水文缆道》和《水文缆道测验规范》中介绍的方法。即为保证循回牵引索不在驱动轮上“打滑”,而...  相似文献   

4.
目前水文缆道的循回索走线形式大多数是采取开口式(开口游轮式是属开口式的一例)。用这种形式,对于大跨度的缆道都存在着一个垂度过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叫“支索架法”;另一种叫“张力轮法”。“支索架法”是采用一种由钢材制成的支架固定在主索上,然后将循回索跨在支架的滑轮上使循回索不致下垂太多。而采用支索架的往往都不止一个,而是采用多个均匀悬挂在主索的整个跨度内,这就增加了缆道布局的复杂性,同时还加重了主索的负担。且支索架本身的安装维修比较困难,采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水文缆道的普及和应用,测流信号的产生、传输、接收已成为缆道测流的主要问题。没有一个稳定、可靠的信号系统,必将严重影响缆道测流的进行。信号系统不稳定、不可靠的主要原因,一个是水下发送设备的结构形式;另一个是传输与接收都没有解决好,其中的主要症结则在传输上,而传输损失往往又是人为因素居多。水文缆道的技术指标曾要求缆道信号的传输效率要大于10%,也说明人们认识到信号的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许多水文测站,测流时采用起重索、河水、大地、铅鱼水下极板、水面极板等构成通路的测深、测速信号回路。这样的信号通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悬索的偏角、提高测量精度。而搞清信号的传输效率问题,对于水文测验精度的提高、水文电测仪器的设计、水文缆道的综合利用等,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为此,我们曾对长江主要测站测船、缆道测流时的信号传输效率做过一次调查研究和分析,对信号传输回路的各个参数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水文缆道测量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以致不能正常操作运用,或使用效率不高。本文拟就目前缆道测量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设想,供各地在改进缆道测量工作中的参考。一、缆道信号可靠传输问题在缆道测流中大多采用缆道钢绳—水—大地作为信号传输回路即所谓“无线传输”。如下图1所示。  相似文献   

8.
袁东良  马永来 《水文》1998,(6):51-52,41
@袁东良@谷源泽@马永来¥黄委水文局¥黄委河南水文水资源局1问题提出水文缆道是水文测站测流、取沙的重要技术设备,一般由主索、支架、导向滑轮、基础、锚锭等部分组成(见图1);按其型式可分为吊船缆道、吊箱缆道、重铅鱼过河缆道等。由于缆道跨河布设于野外,受风力作...  相似文献   

9.
袁启业 《水文》1996,(1):38-39
双循回式电动水文缆道简介袁启业(云南省水文总站昭通分站)1前言开口式缆道是当前水文缆道的一种主要型式,实践证明它存在着铅鱼沉水能力差、受循回索(工作索)张力钳制等问题。铅鱼选配重依跨度而定,《水文缆道测验规范》规定:G≥(5~9)q'L(G-铅鱼重,...  相似文献   

10.
《水文》2008,28(1):F0003-F0003
EKL-3A型全自动水文缆道测验系统是专为水文缆道测流研制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和PLC可编程控制器作为完成自动化缆道测流的控制核心,配合交流变频调速、光电编码测距定位、流速自动测算、音频信号传输等成熟技术和计算机测流控制软件及流量成果自动生成软件等构成。系统可通过计算机对缆道测流装置进行全自动、半自动、手动测流控制,各种测量方式均可最终生成断面流量报表和断面流速分布曲线图。  相似文献   

11.
水文缆道信号传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戴建国 《水文》2001,21(4):22-25
利用缆道回路传递流速,水面、河底、采样等多信号问题,至今尚未彻底解决,严重影响了我国水文缆道测验技术的发展,根据近期研制的全自动水文缆道测流系统和近20多年的缆道测验实践,提出了缆道的交流等效概念和多信号的产生与传输以及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2.
张章新 《水文》1996,(6):63-64,51
单电源极板式交直流水下信号器张章新(福建省水文总站)水深、流速测量是测流工作的两项基本内容。缆道测流是远距离操作,测流中必须把垂线水深和测点流速转化为电信号即水深信号和流速信号,然后通过工作索和铅鱼、水体、大地形成的信号回路传送到室内信号接收器。由于...  相似文献   

13.
北方河流一般采用开口游轮式拉偏缆道。主索负担循环索、起重索,铅鱼测深、测速。副索负担拉偏角,与副索平行架设钢绞线或钢芯铝线作为信号传递。用两支二极管隔开流速、河底信号。水面信号采用河底信号串水面极板,或用浮子干簧管作水面触发设备。但受水草、大沙的影响,信号常发生故障,而误动作。LJ—1型、2型流速计算器是重庆水文仪器厂70年代生产的一种晶体管放大器。该仪器设有有线、无线测流档,有延时档和信号灵敏度词节旋纽。经我们使用,该仪器不但用于流速仪信号的接收计数,而且  相似文献   

14.
问与答     
《水文》1988,(1)
问我国第一座岸上操作的水文缆道何时建于何处?此后发展情况如何? 答 50年代初,我国测流取沙的主要技术装备是普通船只,或过河索吊船。5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人在岸上操作的各种类型的水文缆道和在河流上方操作的水文缆车。据考证,1954年6月12日浙江省新昌县长诏水文站研制成第一座人在岸上操作的水文缆道。这种测流设备的最大优点是能保证测流人员安全。因此,它一出现就受到领导重视和测流人员的欢迎。水电部水文局多次组织技术协作攻关,逐步完成设备配套,  相似文献   

15.
权威  汪隆德  王非非 《水文》2014,34(4):68-70
传统水文缆道使用"有线"或"无线"回路进行流速信号传输,但是这两种回路都存在结构复杂、电参数不稳定等固有缺点,所以造成传输不稳定、故障排查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测流工作的正常进行。本文提出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使用无线数传电台建立传输信道来进行流速信号传输,经过实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水深、流急的江河中,使用水文缆道测速、测深时,都会因水流将测深铅鱼冲向下游发生飘移和摆动,以致影响测深精度。为了克服这一现象,我国水文工作者于60年代初创造了在缆道主索的上游加设副索以“拉偏”,使  相似文献   

17.
目前,水文缆道已成为绝大多数水文测站的主要测验设备。为了提高缆道的讯号传输效率,经常遇到导向滑轮与水泥杆的绝缘处理问题。一般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1)在水泥杆与固定导向滑轮的抱箍中垫橡皮垫。(2)在导向滑轮的轴上加尼龙绝缘套。(3)在导向滑轮与抱箍中加拉紧瓷绝缘子(见图1)。这些方法简便、易行,有一定的绝缘作用,但却无法消除表层水膜的导电。我国南方的水文缆道,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大多数水文缆道是用“无线法”测流(即通过缆索—水—大地—二次仪表形成回路)。由于缆道有一定的跨度和高度,相当于一条很长的架空线,在上面势必要感应各种干扰信号,特别是在电台附近,干扰更为明显;测深时的水面、河底信号多是凭听觉,用手动控制;流速信号凭心记,伴随着一定的人为影响。根据我们几年来的实践,研制了一套水文缆道防干扰、半自动测深测速信号简易装置,经在我省通化水文站使用,效果较为理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水文缆道无线测流利用牵引索和大地作为信号的传输回路,对这种传输回路要求传输两种信号互相不干扰,易于分辨。本文推荐一种用于无线测流的信号装置,原理可靠,结构简单易行,经使用,效果良好。无线测流的测深信号(水面、河底信号)、测速信号,通常采用直流正负脉冲型和交直流脉冲型。直流正负脉冲型,由于存在牵引索对地静电位的影响以及水面极板极化等问题,抗干扰能力差一些,同时还必须设置两组水下电池,增加了水下部分的装置。这里介绍的装置采用交直流脉冲型,交流信号振荡器采用音频振荡器,交直流信号只使用一组水下电池。水  相似文献   

20.
1前言水文缆道是目前水文测站主要的测流取沙设备,它由主索、循环索、起重索、支架等组成。循环索是缆道行车在断面上往来和铅鱼升降的动力传动纽带。循环索的受力很大,尤其是在大洪水测流时,由于铅鱼入水后循环索受到强大的水流冲击力,加上漂浮物的缠绕等,使其长时间处在疲劳状态下,而且,循环索在行车运行和铅鱼的升降过程中不断与导向滑轮及游轮产生摩擦,造成钢丝绳磨损、断丝等,所以水文缆道循环索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必须及时更换新的钢丝绳,以保证测验工作的顺利完成。用传统的方法更换循环索,不但工作量大,而且麻烦,特别是大中河流和通航河流以及跨公路的缆道站,更换一次循环索不仅要花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且还担心安全问题。为此,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种更换循环索的新方法,现介绍如下。2循环索更换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更换循环索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具体做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把行车架固定在主索上,避免其来回移动。(2)在行车前固定一个单饼滑轮于主索上,如图1所示。用架子把准备更换的钢丝绳架在行车下方的平地上,绳头穿过单饼滑轮。(3)用紧线钳收紧循环索后卸下钢扣,与新的钢丝绳连接在一起,具体连接法如图2所示。当跨度不大时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