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1990年6月和10月闽江口溶解态镉、铜、铅的行为及其与营养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6月和10月镉呈添加行为,铜呈保守行为,而铅呈除去行为、镉的添加主要源自浮游生物碎屑的再矿化作用,而铅的去除受非生物无机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2.
闽江口水体中镉、铅和铜的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分别于1986年6月和10月研究了闽江口水体中镉、铅和铜的行为发现颗粒态镉、铅和铜的含量主要受制于悬浮物的含量,而不同季节闽江口悬浮物的组成有差别,溶解态金属的河口行为因元素的不同而异,镉在6月和10月均呈添加行为,添加率分别为1400%和460%;铅在6月呈添加行为,添加率为1500%,在10月呈保守行为;在6月和10月铜均呈保守行为,溶解态镉、铅和铜的河口行为与重金属的化学性质及悬浮物的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福建紫泥岛海域溶解态铜,铅,镉的分布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1990年6月和11月福建九龙江口紫泥岛海域表层水中溶解态Cu、Pb,Cd的分布行为。结果表明,Cu,Cd均呈添加行为,Pb6月基本呈除去行为,而11月呈添加行为。Cd的添加源自有机质分解再生和或颗粒的释放。6月Cu和11月Cu,Pb的添加分别源自有机质分解再生和再悬浮沉积物的释放。  相似文献   

4.
林峰  许清辉 《台湾海峡》1990,9(3):251-255
利用潮输沙量的计算方法,估算了闽江口入海口内3个断面所包围区域溶解态镉、铅和铜的收支平衡,从而研究了这些重金属的河口行为。  相似文献   

5.
大亚湾珊瑚礁痕量金属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大亚湾珊瑚礁痕量金属铜、铅、镉的含量 ,并讨论了相关的影响因素。测定结果发现 :A组、B组珊瑚礁礁体中铜、铅、镉的含量从里到外有递增的趋势 ,这与近年来大亚湾水体中铜、铅、镉含量的变化是一致的。而 A组珊瑚礁变化明显 ;B组珊瑚礁礁体中铜、铅、镉含量呈现较复杂的变化。分析认为 ,这是因珊瑚礁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所致 :(1)海水组成对珊瑚礁化学成分的影响 ;(2 )海洋生物种类、数量及其矿物组成是制约元素分布的主要因素 ;(3)陆源碎屑组分对大亚湾珊瑚礁的化学组成有一定的影响。各因素在不同情况下所起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江蓠为材料,研究了在温度为5~25℃,重金属浓度为1~100μg/L的环境条件下,江蓠对铜、铅、镉的吸收和富集能力,并测定了在这些环境条件下江蓠生长速率、光合速率和光合作用色素的变化。结果表明江蓠对重金属铜、铅、镉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在实验条件下,随着海水重金属浓度的增加江蓠对铜、铅、镉的累积量也显著增加。江蓠对铜、铅、镉的富集系数最高分别可以达到2767、5149和1165。在实验的重金属浓度范围内江蓠的生长速率、光合速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处于正常的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在排污混合区利用人工养殖的江蓠净化和修复海水中的重金属污染具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工业废水中的铅、镉等排入河道、海湾、造成了水质的污染,近年来对水体中的痕量及超痕量的铅和镉的测定有不少报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虽有较高的灵敏度,但仪器昂贵;常用的萃取比色法,手续繁杂,干扰多,灵敏度不高,因此在环境污染检测中也不适用。铅和镉都有良好的极谱行为,但是经典极谱、示波极谱和方波极谱等灵敏度都不够高,对环境化学中测定镉和铅是不适用的。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据文献〔1—4〕报导,海洋鱼贝类中铅、镉的含量一般分别在0.04一7μg/g、0.01—21μg/g(均为干重)范围之间,并且大部分样品中的镉都高于铅。虽然铅、铜、镉在弱碱性测试介质——柠檬酸三铵-乙二胺中也能测定,但由于引入的试剂空白较高,对测定样品中低含量的铅有影响,同时考虑到铅、镉的含量比较接近(铜含量0.1—500μg/g,干重),所以,本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6年到2007年,“908专项”珠江口附近海域海水与沉积物的调查资料,研究珠江口海域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珠江口及附近海域海水中铜、铅、锌、镉、总铬、汞、砷的含量平均值均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采用数理统计相关分析计算出各重金属元素与各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发现在河口重金属主要以稀释混合过程为主,悬浮颗粒物中重金属在酸化作用下以解吸作用为主,氧化还原作用的影响不大.沉积物中铜-锌、铅-锌、铜-镉、铅-镉、锌-镉、铅-铬,锌-铬、镉-铬8组元素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它们具有相似的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和来源;并运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对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评估,珠江口沉积物的潜在生态风险的来源是镉和汞占据主要权重,尤其珠江口沉积物中镉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局部激增的特点值得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0.
笔者于2012年8月对乐清湾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采集,并测定了其中各重金属(汞、砷、铅、镉、铜、铬和锌)元素的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元素的地累积污染指数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铜、锌、汞、镉、砷、铅、铬,乐清湾海域基本上所有站位均处于"无-中"的污染水平;同时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总体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低,各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镉、砷、铜、汞、铅、锌、铬,其中镉为该海域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1.
随着越来越多滨海电厂采用海水法烟气脱硫工艺进行烟气脱硫,该工艺排放的低pH 废水的生态环境影响越来越受到海洋研究者和有关管理部门的密切关注。文章通过在室内设置5.0~9.0的6组不同的pH,考察各组海水中铬、铜、锌、镍、镉和铅等重金属含量随pH 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湛江湾海水中铬、铜、锌、镍、铅等含量随着pH 的升高而降低,其中除铜为三次方显著衰减规律外,铬、锌、铅、镍等4元素含量随pH 变化均遵循显著的线性衰减响应规律。ECOMSED 模型预测结果显示,湛江湾某规划电厂脱硫酸性废水排放导致的水体劣于第三、四类海水水质标准(pH:6.8~8.8,ΔpH>0.2)的海域面积全潮平均为3.63km2,该区水体溶出的各重金属含量较高,但相对于约190km2 的湛江湾海域面积而言,影响范围较小。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国产WFX—IB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以APDC—DDTC/MIBK—环己烷萃取,硝酸溶液反萃体系分离富集海水中痕量铜、铅、镉和锌,继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连续测定。提出的方法可用于大洋、河口和近岸海水样的分析。本法检测限铜、铅、镉和锌,分别为0.013、0.022、0.0013和0.051微克/升,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8%,回收率为96—108%。  相似文献   

13.
汕头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含量和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乔永民  黄长江 《海洋学报》2009,31(1):106-116
于2002年9月在汕头湾采集了1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了它们的细粒级组分、总有机质、铝、铁、锰、铜、锌、铅、镉、铬、镍、钴的含量,对其分布特征及其彼此之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以南海陆架区重金属含量为背景值计算了汕头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结果表明,铁、锰、铜、锌、铅、镉、铬、镍、钴的含量范围分别为2.91%~3.94%,427.85~810.96,24.43~79.49,84.83~248.50,35.56~50.25,0.30~1.75,36.11~74.22,16.99~31.69,8.22~10.87 mg/kg,其分布由汕头湾上游的榕江口至湾口呈波浪状递减(锰除外)。汕头湾表层沉积物中各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其中富集系数从大到小的重金属元素是铜、镉、铅、锌、镍、铬和锰。人为排污、水动力作用、黏土含量、盐度是多数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的控制因素。锰的分布特征更多地取决于汕头湾水域的氧化还原条件。  相似文献   

14.
工业废水中的铅、镉等排入河道、海湾、造成了水质的污染,近年来对水体中的痕量及超痕量的铅和镉的测定有不少报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虽有较高的灵敏度,但仪器昂贵;常用的萃取比色法,手续繁杂,干扰多,灵敏度不高,因此在环境污染检测中也不适用。铅和镉都有良好的极谱行为,但是经典极谱、示波极谱和方波极谱等灵敏度都不够高,对环境化学中测定镉和铅是不适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菊花药材中铅、镉、砷、汞、铜 5 种有害金属元素的测定方法,并分析不同产地菊花药材重金属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不同产地菊花中铅、镉、砷、汞、铜5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铅、镉、砷、汞、铜 5种元素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RSD均<3.0%,加样回收率(n=6)在87.9%~105.8%之间。采用系统聚类分析不同产地菊花药材中重金属含量,认为以江苏产地的菊花药材质量较好。结论:本研究建立的ICP-MS 具备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的优点,可用于菊花中5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同时检测,为菊花的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他药材的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汇总并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东海陆扰海域重金属排海通量年变化规律及主要来源,应用多介质海洋环境中重金属迁移-转化模型,估算了东海陆扰海域重金属海洋环境容量。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东海陆扰海域铜、铅、锌、镉排海总量整体上呈不对称的倒"U"形变化趋势,基本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20世纪90年代达到最大值,当前排海总量仍高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水平。东海陆扰海域铜、铅、锌、镉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以河流为主的陆源排放,其中88.0%左右来源于河流排放,7.5%左右来源于排污口,只有4.5%左右来源于大气沉降。长江流域排海通量占东海陆扰海域排海总量的比例最大,平均为92.4%左右,钱塘江流域平均只有3.9%左右,闽江流域平均只有3.7%左右。东海陆扰海域铜、铅、锌、镉污染物海洋环境容量分别约为17.0,4.7,113.1,0.71 kt/a。当前铅、锌、镉污染物排海总量没有超过东海陆扰海域海洋环境容量,但铜的排海总量超过其海洋环境容量大约8%。  相似文献   

17.
海水中铅、镉、铜和锌的测定,国外一般用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示差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1-3],但此二种设备目前尚不易普及,为满足一般海洋调查和研究的需要,我们自制了旋转玻碳电极和直流线性电压扫描装置,与X-Y记录仪组成简易的伏安仪,用它测定了沿岸海水中的镉、铅、铜和锌,旋转玻碳电极比静止汞膜电极检测灵敏度较高,且可在较强的酸性溶液中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中药制剂对中国对虾免疫活性物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罗日祥 《海洋与湖沼》1997,28(6):573-578
分别于1994年和1995年9-10月以胶州湾海捕中国对虾为材料,取其血淋巴测定血凝素活力,溶菌活力,并以投喂添加VC,VB6,中药制剂1号,中药制剂2号的药饵17d,25d后的免疫性的活力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珠江口-陆架-陆坡共12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铜、铅和镉的6种地球化学形态的分配特征。各种金属的总形态含量沿珠江口-陆架-陆坡方向的分布依次呈马鞍型。金属形态的分散性随金属化学活性增强而增加。然而,三种金属的6种地球化学形态在这三个区域中的分配又具有各自的规律性。此外,还对各金属之间及某些形态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溶解铜、镍和镉的行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泽夏 《海洋学报》1986,8(1):48-52
在长江口咸淡水混台过程中,铜属保守行为,溶解铜的入海有效浓度为19—21nmol/kg;镍和镉属非保守行为,由于河水中悬浮颗粒物与海水中阳离子发生离子交换作用,溶解镍和镉有了增量,其入海有效浓度分别为4nmol/kg和0.20—0.22nmol/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