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育苗池和养成池11项水质参数(温度、盐度、pH、溶解氧和化学需氧量、硫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磷酸盐及硅酸盐浓度)对虾池附着性纤毛虫的附着速率和对虾体表附着性纤毛虫附着量变动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虾池附着性纤毛虫的附着速率(R)与虾池化学需氧量(COD)之间存在着直线正相关关系:在育苗池内,R1=0.002+0.260COD(r=0.711,p<0.05),在养成池,R2=0.553+0.098COD(r=0.668,p<0.05)。R与水质其他因子之间未发现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对虾体表纤毛虫的附着量(M)与虾池纤毛虫的附着速率(R)之间存在着指数正相关关系:在育苗池,M=0.512e4.01R(r=0.692,p<0.05);在养成池,M=0.409e8.21R(r=0.671,p<0.05)。说明虾池附着性纤毛虫的附着速率和对虾体表纤毛虫附着量的变动主要取决于虾池COD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作者连续几年对荣成市一些重点对虾养殖池的水质进行跟踪监控,在水质控制方面进行综合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996年4~10月在荣成市靖海镇海水养殖公司任选4个条件基本相同的池子(1~4号),1,2,4号为试验池,3号为对照池,对其水质(水温、pH、盐度、溶氧、NH3-N)进行监控。每次上午9时采水,10时化验。分析监测方法参考《海水化学》,《海水化学分析方法》。水质控制采用:(1)物理控制法,在6月1~4日,7月31日~8月3日,8月13~17日,8月28日~9月1日进行适量换水。(2)化学控制法,在6月25日,7月1日,7月8日,7月16日,7月24日,8月24… 相似文献
3.
两种水质处理方式对养虾池内弧菌数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两个对虾养殖场,采用不同的水质处理方式养殖凡纳滨对虾(Lhopenaeus vannamei,俗称南美白对虾),并对池内及其附近海域的弧菌数量、水化因子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处理水质的两口养殖池弧菌数量明显减少,弧菌细胞密度均值分别为535、918个/cm^3,对虾生长正常,水质稳定.另一使用消毒剂处理水质的养殖场弧菌数量较高,两口监测池的弧菌细胞密度均值分别达到373l、4182个/cm^3,且水色变化较大,对虾出现体色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虾养成过程中虾池水质和底质的变化:II.不同虾池不同时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调查了在中国对虾养成过程中,放苗数,饵料系数和产量不同的七个虾池水体内叶绿素a的含量变化及五个虾池水体内脱镁叶绿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七个虾池中叶绿素a的含量从5月份到9月份由4mg/m^3左右增加到37-46mg/m^3,8月份个别虾池达到65mg/m^3。五个虾池中的脱镁叶绿素含量从5月份到8月份由<10mg/m^3增加到48-66mg/m^3,和叶绿素a的变化是一致的,但9月份又下降到 相似文献
5.
人工越冬对虾体内寄生纤毛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中国对虾越冬亲虾体内寄生纤毛虫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组织及防治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虾体表损伤是致病的主要原因。纤毛虫通过伤口进入虾体内,寄生于心脏血淋巴,吞噬血细胞,破坏组织尤其是鳃组织。致使组织机构损伤,缺血、变性,对虾呼吸困难,贫血、窒息而死,防止对虾体表受伤是预防该病的唯一途径。一些外用消毒剂如福尔马林、孔雀绿等对该病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养虾池围隔生态系海水线虫的数量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小型底栖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已有大量的研究。张志南、钱国珍等,于1989年、1990年、1991年和1993年,(Gerlach,S.A.,1971年,Har-ris,R.P.,1972年,Heip,C.,1985年,对各种不同类型水域中的小型底栖动物的研究也有许多报道,但是对于养虾池塘中的小型底栖动物的研究则报道甚少。海水线虫在海洋小型底栖动物中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种类上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甚至是绝大部分,因而是非常重要的类群。国内外很多底栖动物专家都把它列为重点研究对象。线虫在虾池的小型底栖动物中亦会是重要组分,因而对虾池生态系和对虾养殖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渔业资源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不但可以了解资源的状况和变动趋势,为渔业生产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而且对渔业资源的人工增殖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渔业资源的人工增殖一般是,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而且通常是在已经衰退的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要进行渔业资源的人工增殖,就不能不了解资源的历史和现状、变动趋势和衰退的原因。此外,对于已经衰退的渔业资源在进行人工增殖之后,尚需对其效果做出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环境因子及药物对牙鲆盾纤类纤毛虫病病原纤毛虫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牙鲆寄生盾纤类纤毛虫病病原形态,温度,盐度、pH值对病原纤毛虫的影响,药物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该纤毛虫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 ̄20℃、盐度30 ̄35‰,pH值4-6。外用药如:福尔马林,高锰酸钾,卤素类消毒剂以及淡水支该纤毛虫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净化虾池水质为目的,笔者在对虾池内设置了人工礁,选取海参、牡蛎、蛤仔、梭鱼、多鳞鱚等海洋经济动物,进行了海洋生物多品种混养试验。试验结果得出,所选生物摄食虾池中的浮游动物、对虾残饵和有机碎屑,减轻了虾池污染。 相似文献
10.
于1992年4-10月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前湾育苗场和胶南市红石崖镇邵家村养殖场,采用载玻片挂片和对中国对虾现场取样的方法,研究中国对虾育苗池和养成池载玻片挂 表面和对体表微型污着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虾养殖水质与饵料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投喂不同厂家生产的对虾配合饵料致使水质因子变化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对虾养殖水体的pH、溶解氧及氨氮含量的变化和饵料的质量有直接关系,且影响到对虾的生存。而养殖水体的盐度、温度的变化和饵料的相关性不甚明显。文中还对配合饵料影响养殖水质因子变化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人工越冬对虾体内寄生纤毛虫——旋毛蟹栖拟阿脑虫,新亚种的记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导了从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nouye)越冬亲虾血淋巴内分离的盾纤毛目纤毛虫一新亚种,隶属于嗜污科(Philasteridae)拟阿脑虫属(Paranophrys),系蟹栖拟阿脑虫(Paranophrys carcini)一新地理亚种,定名为旋毛蟹栖拟阿脑虫,新亚种(Paranophrys carcini spiralis subsp.nov.)。本工作对该亚种做了蛋白银染色、银浸法、孚尔根染色,以显示其银线系、纤毛下器及细胞核器,并结合扫描电镜对虫体形态作了观察与鉴定。文内对该亚种的形态学作了描述并列表比较了所在属诸种主要性状特征以及本新亚种与相似种在形态特征上的主要差别,以确定新亚种的成立。 相似文献
13.
病毒虾池底泥对对虾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3年全国暴发的对虾流行病,主要是由病毒病引起的,其传播速度之快,流行面之广,危害之大,前所未有①现已认识到,对虾病毒病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的。其中,虾池底泥是其传播途径之一。室内试验证实:病毒通过虾池底泥的传播.可使健康虾感染对虾肝胰腺小病毒病(HPV)②鉴于病毒可通过底泥传播、扩散,危害养虾业。因而.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病毒传播,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并进而预防病毒的感染,是当前对虾养殖业的重要研究课题。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对虾对虾于1993年7月10日取自青岛流亭镇双埠… 相似文献
14.
15.
根据专业拖虾调查数据和历史资料,研究了东海日本对虾的数量分布和数量变化,结果表明,调查区日本对虾的年平均渔获率为65.9g/h,夏季时较高,为136.5g/h,其次是春季时,秋、冬季时较低。冬、春季时日本对虾主要分布在26°00′~28°00′N海域,其密集中心位于100m水深区域。夏、秋季时整个调查区都有日本对虾分布,最高站位的渔获率为1000g/h以上,主要出现在夏季,且分布于长江口区和温台渔场区。整个调查区日本对虾最高现存资源量为1360.6t,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2485t下降了45%。还讨论了日本对虾资源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和恢复日本对虾资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可溶性Fe对中尺度海洋围隔生态系中浮游生物群落数量变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首次应用3个中尺度海洋实验生态系围隔装置研究可溶性Fe 对浮游生物群落数量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0和50μg/dm~3的可溶性Fe,均大大促进了浮游植物,特别是硅藻类中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的生长。但浮游植物的过量繁殖并没有导致生态系中滤食性桡足类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18.
我们于1992年4月在林北盐场育苗场进行了免用抗菌药物育苗的初步试验。1试验材料单胞藻培育池房顶为透明的玻璃钢瓦,窗和池的上空挂有白布窗帘和幕。每池容积为3m3水体(3.8m×1.3m×0.7m)。海水由沉淀地打入单胞藻培育室2个10m3水体的池中,以每m3水体加入次氯酸钠(NaClO,有效含氯量8%)125ml,经过10h通气搅拌后,再以每m3水体加17g硫代硫酸钠(Na2S2O3,大苏打,海波)中和水中余氯,1h后,测定无余纪即可使用(使用前预温到要求水温,整个试验用水都按此法处理)。浙江产… 相似文献
19.
几种药物对中国对虾卵子的消毒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试验了几种药物对中国对虾卵子表面细菌的杀灭力以及卵子对消毒药物的耐受力。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适当浓度的药物对卵子消毒可以消除病原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减少对虾育期各种疾病的发生而又不致于对卵子的孵化率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