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对川西雅江—道孚地区三叠系西康群含义及层序重新作了厘定;对杂谷脑组解体,重新定义认识的分歧,如年各组碳酸盐岩块砾混积层在西康群地层柱中的位置,进行了探讨命名地罗空松多组和新都桥组层位关系的新认识,双壳类(Pergamidia)在西康群中的分布及意义等若干地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作了总结与评述。  相似文献   

2.
在川西北壤塘地区三叠系西康群海底扇填图实践的基础上 ,从海底扇的沉积特征入手 ,对填图中存在的问题及区调方法、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提出了岩相—基本层序—组 (地层 )的海底扇填图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梁斌  朱兵 《四川地质学报》2002,22(4):193-197
在川西北壤塘地区三叠系西康群海底扇填图实践的基础上,从海底扇的沉积特征入手,对填图中存在的问题及区调方法,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了岩相-基本层序-组(地层)的海底扇填图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勤文 《地质论评》1981,27(5):405-412
川西松潘-甘孜印支地槽形成于三迭纪最早期,结束于三叠纪末。地层单位可分下三迭统和中、上三叠统二部分。主要沉积为一套巨厚陆源碎屑岩系。其下部称菠茨沟组,上部称西康群。在西康群的碎屑岩系中,广泛分布复理石沉积,如小金、道孚雅江和理县等地。本文主要对上述地区复理石沉积进行岩石和构造分析。  相似文献   

5.
松潘-甘孜造山带的西康群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6.25%,主体为一套复理石建造,南美波哥大海槽下白垩统沉积地质特征与西康群很相似,为配合地矿部目前开展的“第二次填图计划”,特节译此文,供西康群研究及专题“造山带与非史密斯地区填图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四川壤塘地区西康群砂泥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进行研究表明,其地球化学特征与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沉积物相似.物源区以长英质岩为主,指示化学风化程度的CIA指数及成分成熟度的CIV指数,表明较低的化学风化作用,反映了晚三叠世的半干旱气候环境.综合其它地质资料认为,壤塘地区西康群砂泥岩的物源区可能为康滇古陆.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鸡西,龙爪沟两群生物组合序列,重新划分了两群(组)的时代,并对两群对比关系提出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8.
周雄  周玉  谭洪旗  岳相元 《地质学报》2022,96(4):1380-1396
松潘-甘孜造山带中部大面积分布西康群浊积岩,为一套厚度巨大(2000~3000 m)的泥质碎屑复理石建造,以深海-次深海海底扇沉积为特征.本文通过对甲基卡稀有金属矿集区分布的西康群砂岩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粒度分析,从而揭示该区砂岩构造背景和物源属性.研究结果表明,砂岩样品SiO2、CaO、MgO、Al2 O3、Fe...  相似文献   

9.
比较详细地讨论了辽河群的变形作用和变质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比较详细地讨论了变质相系、变质带的分布和划分依据,还对变质作用P-T-t轨迹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初浅认识是:辽河群是在收缩体制下,古元古洋中的火山沉积岩系俯冲到地下深处发生变质和变形的,二者属同一热动力过程。现在所见到的构造形迹被认为是在同一动力作用下递进变形过程的最终状态;辽河群是层状无序的变质构造单元,只有摒弃原来按层序地层学建的"组",重新按岩性填图才能显现辽河群的固有面貌。  相似文献   

10.
三叠系西康群碎屑岩主体为一套浊积岩复理石建造。通过对西康群砂、泥岩地球化学组成特征研究,认为其物源来自康滇古陆表壳岩及其上覆的盖层沉积,大地构造属性为被动大陆边缘到活动大陆边缘再到多岛弧的转化。  相似文献   

11.
马尼干戈第四系盆地河流阶地具有"砾石分选、磨圆差,分层结构不明显"的物质组成、"沿玉曲河南岸单侧发育、具菱形状阶地"的分布和形态及"第Ⅲ级阶地因次第升降而裂解"的构造特征等。因此推断马尼干戈盆地可能是区域上三大构造单元—"南部义敦群域辗掩系统(义敦岛弧带)、中部结合群域原地系统(甘孜-理塘结合带北段)和北部西康群域辗掩系统(西康群)"晚近期不均衡抬升(块断升降)引起局部断陷成盆、并叠加左行走滑拉分而形成的。这一发现对松潘-甘孜造山带第四纪新构造期活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综合区域地质、岩石物性和航磁资料的分析,认为石渠-甘孜-雅江剩余布格重力正异常带可能是被“挤入”西康群之下、埋藏于深部的前古生代离散陆块与二叠纪玄武岩及“义敦群”存在的综合反映。该异常带的连续延伸,说明甘孜-理塘构造带南段的主体部分已由北西转至南西走向。该重力异常带位置是重要而明显的构造分区界线。  相似文献   

13.
川西北壤塘地区三叠纪西康群极低级变质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和伊利石的结晶度指数、晶格参数(bo)的测定,揭示川西北壤塘地区三叠纪西康群遭受了区域极低级变质作用,进一步讨论区域极低级变质作用与构造变形的关系,并指出区域极低级变质作用是成岩-埋藏变质作用(造山前)和同造山变质作用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下包座地区,存在向东「突出,两翼分别向NWW、SW撒开的弧形构造。区域上的玛曲一玛沁断裂(荷叶断裂)为其北侧边界。该弧形的构造由西康群变质砂板形成的中部层次的褶皱和断裂构造组成;形成于印支运动,燕山运动进一步强化发展。在弧内主要断裂带有金矿化。  相似文献   

15.
川西高原西康群极低级变质岩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川西高原广泛分布的西康群,原视为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低绿片岩相变质岩,近期通过1:5万区调,根据粘土矿物X粉晶测试及岩石显微结构鉴定等成果,将其归属于极低级变质岩,并认为区域极低级变质作用主要源于印支造山前的成岩(埋藏)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地层发育程度和沉积特征,以萍乡-广丰深断裂和三南-寻乌深断裂为界,江西及广东北部中生代晚期可划分为北、中、南三个地层区。根据不整合面和岩石组合特征,以群级岩石地层单位与火山旋回或沉积旋回相对应为原则,北区可划分出火把山群和圭峰群,中区可划分出武夷群、罗塘群或版石群和圭峰群,南区可划分出余田群、版石群或罗塘群。根据岩性岩相特征,以组级岩石地层单位与复合岩相或沉积岩相相对应为原则,余田群可划分为水头迳组和菖蒲组,武夷群划分为双峰岭组、鹅湖岭组和石溪组,版石群划分为合水组和优胜组,罗塘群划分为白埠组、周田组和邓家组,火把山群划分为丘家组、天台山组、冷水坞组和周家店组,圭峰群划分为河口组、塘边组和莲荷组。根据同位素年龄数据和化石资料,余田群的地质时代属中侏罗世;武夷群主体属晚侏罗世,顶部石溪组跨入早白垩世;罗塘群或版石群属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火把山群属早白垩世,圭峰群属晚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17.
川西地区“西康群”研究工作中若干基本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西康群等岩群的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由于构造变形复杂,至今沉积地层层序等基本问题尚未解决。运用沉积地质学理论,从造山带演化观点出发,对海底扁和滨、浅海沉积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盆地演化的初步设想,并就今后研究提出了若干意见,以促进该项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8.
荆山群禄格庄组是胶北地体古元古代变沉积岩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准确测定其原岩沉积时代与物质源区,对进一步探讨荆山群与粉子山群之间的成因关系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以山东莱阳沐浴店地区出露的禄格庄组长石石英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长石石英岩中碎屑锆石内部矿物包体、阴极发光图像、LA-ICP-MS U-Pb定年与稀土元素组成的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