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2.
海平面上升对我国主要三角洲平原影响的综合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多时相遥感影象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就未来海平面上升对我国主要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新黄河三角洲、老黄河三角洲(指天津地区,下同)和辽河三角洲造成的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估。据目前估算,在未来50年内,我国上述5个三角洲的海平面上升幅度分别为05,0.5~0.7,0.4~0.5,07~0.9和0.4~0.5m。假定未来海平面上升幅度为1m,据多时相遥感影象和GIS技术分析,上述三角洲平原在一般高潮位下,受淹面积分别为6025,61000(含苏北平原,下同),19900(新、老黄河三角洲合在一起计算,下同… 相似文献
3.
4.
这是涉及最近100年和下个世纪短期海平面变化的一般看法,正确估计下个世纪海平面的变化将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世界范围潮位记录的分析显示了最近100年来全球海平面上升约10—15cm。这是理论上的或是海动型的海平面变化。实际上并没有全球性的,甚至也没有地区性同时的海动型海平面变化。不同地区之间海平面变化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是变化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外海海平面上升对中国沿海潮波系统和潮汐水位可能带来的影响,通过西北太平洋潮波数学模型对边界海平面上升后潮波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发现边界海平面上升后,在无潮点附近东侧迟角增加,西侧迟角减小;无潮点北侧振幅增加,南侧振幅减小;辽东湾、渤海湾顶、辽东半岛东海域、海州湾至鲁南沿海、苏北沿海、台湾海峡至浙东沿海和南海平均潮差增加,海平面上升0.90 m后潮差最大增幅达0.40 m;长江口、杭州湾至对马海峡、朝鲜西海岸和莱州湾海域潮差减小。随着海平面上升量值的增加,渤海、台湾海峡潮差变化速率相对稳定,黄海、东海和南海站位变化速率有所变动;平均高水位的变化趋势与潮差一致;潮差增加的区域,高水位抬升幅度超过边界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平面上升引起的高水位超幅变化,增加了沿海地区对风暴潮和其他灾害防护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海平面上升对我国沿海低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影响我国沿海低地相对海平面上升的因素,讨论了相对海平面上升对我国海岸侵蚀、沿海低地淹没等影响以及风险等级划分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7.
8.
研究表明淡水利用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大于冰川融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日,日本科学家Yadu N.Pokhrel等通过计算全球陆地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建立陆地蓄水量人为因素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相关综合模型,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9.
末次间冰期的全球年平均地表气温比现今高0~2 ℃, 这一增温幅度与未来预估的增温幅度相当。因此, 末次间冰期气候往往被认为是未来气候的一个类比。本研究利用挪威地球系统模式(NorESM1-F)开展末次间冰期模拟, 并进一步讨论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5 m和10 m时末次间冰期的ENSO海温变率。模拟结果表明: 模拟的末次间冰期热带太平洋年平均海表面温度较工业革命前普遍偏低, 这与地质记录重建基本一致。与工业革命前相比, 模拟的末次间冰期El Niño事件强度偏弱, 极端El Niño事件偏少; 而La Niña事件强度偏强, 极端La Niña事件偏多; 随着全球平均海平面的上升, 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变化, 表现为小于0.5 ℃的海温异常出现的频率减少, 而大于0.5 ℃的海温异常出现频率增加, 表明全球平均海平面的上升会使海温的异常更加明显, 但全球平均海平面的上升对模拟的末次间冰期ENSO事件的频次及平均强度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10.
未来上海地区海平面上升将引起地下水位抬升,将会对土压缩模量E产生影响。E是土的最重要的物理力学参数指标之一,尤其在地基沉降计算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土压缩模量Es的预测分析工作,进行了地基变形的探讨研究,供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海平面上升已引起各国政府和科技界的高度关注。预计未来30年,浙江沿海海平面将比2009年升高88~140 mm。海平面上升与浙江沿海平原地面沉降迭加将进一步恶化地质与生态系统,引发许多灾害问题,制约沿海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就如何应对海平面上升与地面沉降迭加引发的地质灾害链与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要从地球系统科学角度,重视对陆-海相互作用机制与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着手考虑建立陆海(包括入海河流)统筹的海岸带地质与生态环境监测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2.
相对海平面上升的危害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俊杰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5,16(1):66-70
相对海平面上升已成为中国沿海地区海洋地质环境灾害之一。本文在有关学者以往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中国相对海平面上升所造成的危害作了进一步探讨,并提出一系列防治对策。相对海平面上升能够在沿海地区造成海岸侵蚀、风暴潮灾害加剧、海水入侵、水资源和水环境遭到破坏、沿海低地被淹、防汛工程功能降低等诸多灾害。为了减缓这些灾害,采取一定的防治对策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其中加强海平面变化监测和科学研究是基础,提高海堤标准、加强海堤管理与保护、施行海滩人工喂养是关键,此外还要辅以公众意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沿岸海平面上升及影响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近年来中国沿岸相对海平面上升趋势及其影响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总结,着重就目前研究中有关我国沿岸潮滩湿地与其他低地淹没以及加剧的海岸灾害估算等方面存在的难点和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应加强相关基础资料积累、重视海平面上升与其他协同作用因素对研究对象的综合影响、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海洋水文与海岸环境要素演变以及我国沿岸海岸信息系统研究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库水位上升条件下边坡渗流场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库水位的上升将导致边坡体内渗流场的变化,进而引起边坡的失稳破坏。边坡体内的渗流场是饱和渗流与非饱和渗流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库水位上升过程中坡体内地下水位线的位置变化及相应的渗流场参数的计算表明:由于上部松散堆积体与基岩渗透系数的差异,基岩内地下水位线的抬升速度明显滞后于上部松散堆积体;体积含水量、压力水头、流速和水力梯度等渗流参量在基岩中的变化幅度较小,而在上部松散堆积体中的变化幅度则相对较大。这说明库水位上升对上部松散堆积体的影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明显的。 相似文献
15.
中奥陶世克拉道克阶(Caradocian)在全球范围内为海侵期,体现在全球范围广泛的黑色页岩沉积及笔石动物的大规模繁盛,湘黔地区这一时期地层发育完全,从碳酸盐台地-斜坡-外陆架盆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响应。在台地区表现为碳酸盐台地的淹没,斜坡区表现为碳酸盐重力流及黑色页岩、粉砂岩沉积,形成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而在外陆架盆地区表现为黑色岩系大规模发育及笔石的大量繁盛。 相似文献
16.
海平面上升的海岸形态响应研究方法与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海岸带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带,全世界几乎一半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地区[1](根据UNCEDDE的定义,以距海岸线150 km计)。受全球变化,尤其是21世纪海平面加速上升的影响,海岸将发生复杂的形态响应过程,包括海岸侵蚀、滩地淹没和湿地沉积平衡的调整等,从而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引起世界沿海各国政府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从海平面上升海岸响应历史记录研究、海岸均衡剖面研究和形态响应模拟研究三个方面概述了海平面上升海岸形态响应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各种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点及局限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海岛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 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 水资源相对比较贫乏, 一般都依靠地下水维持岛上生产生活用水, 如果地下水质受到影响, 则会带来较大的风险。岛内地表淡水湖泊水体污染严重。为了解决岛内地表淡水湖泊水体污染问题, 决定调用海水对其进行稀释, 而这一方案则有可能造成引水工程沿线海水侵入地下水问题。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从厦门西侧的筼筜湖经松柏湖调水到钟宅湾对周围地下水质和湖库水体的影响, 以及在丰水年和枯水年湖库水体和海水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分析表明: 工程在一年左右对周围地下水的影响将趋于稳定, 工程沿线150~800m 范围内地下水的盐度产生了明显变化。在枯水年, 由于地下水位下降, 海水有可能会补给湖库, 引起湖泊盐度升高, 对工程沿线特别是饮用水备用水源湖边水库造成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8.
多孔介质中毛细吸力作为其重要物性参数,有着重要的工程应用背景。本文结合Gardner模型的土水特征曲线和Micro-CT(Micro computerized tomography)断层扫描仪获取的多孔介质的结构形态参数,根据吸力和饱和度的拟合关系,建立了一维非饱和毛细上升模型。同时,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多孔介质非饱和毛细水上升模型进行非稳态求解,获取不同时刻湿度场和毛细吸力的分布情况,并给出了一种量化多孔介质毛细上升过程的理论方法。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在室内以窄筛分洗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测定其毛细吸渗上升过程及稳定时的湿度分布。结果证实,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整体上具有较高的吻合性。本文提出的多孔介质毛细上升的预测方法具有可行性,可用于预测砂土的毛细水上升高度和湿度场的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9.
基于EEMD及BP神经网络的区域海平面多尺度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时间序列的统计预测模型是现阶段海平面高度预测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海平面变化机理复杂,传统方法对于非平稳非线性的时间序列预测存在较大局限性,预测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基于闸坡站长时间(1959~2011年)月均验潮序列,结合集合经验模态分析(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EEMD)与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方法,提出一种改进的区域海平面变化趋势预测方法——EEMD-BP建模.本研究首先利用EEMD方法对原始序列进行分解,根据验潮序列中隐含的各个信号的不同频谱特征生成多个本征模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简称IMF),达到将时间序列平稳化,提高信噪比的效果.然后由各IMF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因子,分别预测各IMF的未来变化趋势,最后将输出结果重建得到原始序列的预测值.结果显示,EEMD能有效提取序列中隐含的多时间尺度信号,神经网络能较好地预测海平面未来变化趋势,相对于直接使用BP神经网络进行海平面变化时间序列预测(R=0.76,RMSE=36.74mm,ME=-3.46),EEMD-BP建模预测精度有显著提高(R=0.89,RMSE=28.16mm,ME=2.31).说明EEMD-BP建模首先对非平稳非线性时间序列进行平稳化、降噪等处理,再分别对分解后序列进行预测,有利于提高预测精度.该方法为相关区域海平面变化趋势预测研究提供现实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