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祁连西段寒山金矿床位干阿尔金断裂南侧,赋存于阿尔金断裂南侧的北西西向次级断裂中.对于该矿床的成矿时代一直存在很大争议,为此根据北祁连西段寒山金矿床中43个金矿石样品的铅同位素分析数据,获得的铅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404±7)Ma.通过与之相距仅7 km的鹰咀山金矿床有关资料的对比,认为它们的成矿时代相同,这一发现对该区今后的找矿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本文讨论的范围东起景泰,西至玉门、敦煌的狭长地带。此区除敦煌一段为东西向展布外,其余均呈北西西向延伸,共包括三个地质构造分区:北面为阿拉善台隆;中间为狭义的走廊过渡带;南面为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图1)。在地质发展史上,本区是由新(北祁连  相似文献   

3.
方鸿慈 《地质论评》1964,22(6):479-484
河西走廊是指甘肃省西都祁连山以北、龙首山-合黎山-宽台山(统称走廊北山)以南的北西西向狭长平原。这一平原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北祁连地槽的山前拗陷,在这拗陷盆地里堆积着巨厚的第四纪地层;其中并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所以研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代隆金矿区构造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代隆金矿位于壤塘金矿带内,该带总体呈北西西向,由一系列断层及褶皱组成,并伴有不同岩性的岩浆岩产出。区内构造整体呈北西西向,但也发育东西向及北东向次级断裂。区内金矿体主要富集在花岗斑岩与板岩之间的断裂破碎带内,在北西西向与东西向构造结合部位、北西西向构造产状变化部位,为下一步找矿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5.
<正>0引言青海省刚察县位于南祁连造山带。刚察县泉吉地区出露以花岗岩为主的大量中酸性侵入岩,主要呈岩株状形式产出,与研究区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整体呈北西西向或近东西向展布。由于以前工作条件艰苦、分析设备精度不高等问题,对研究区的中酸性侵入岩研究程度较低。本论文依托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采集样品,对花岗岩的地质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为研究区的构造-岩浆演  相似文献   

6.
<正>1地质背景酒东盆地大地构造地处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与阿拉善地块之间走廊过渡带上,是中新生代断(坳)陷盆地。工作区位于酒东盆地东北斜坡构造单元之上(王崇孝等,2005;李奋其等,2006)。盆地北部基底由前震旦系龙首山群结晶变质岩系和海西期花岗岩类组成。构造相对稳定,以断裂构造为主,发育北西西向和北东向断裂。盆地盖层为三叠系、中下侏罗统、下白垩统及新近系。下白垩统新民堡群  相似文献   

7.
汪毓煌 《地质论评》1965,23(2):103-110
矿床位于古陆与凹陷带的接壤带,并且与深变质岩带相毗邻。区内断裂非常发育,形成一些与深变质带一致的北西西向迭瓦状逆冲大断层,而地层的褶皱比较微弱。火成岩活动比较频繁,加上多次构造活动,使部分岩石受到深度的变质。矿区之南为前震旦纪(?)深变质岩系,呈北西西向狭长条带状分布,为副片麻岩、片  相似文献   

8.
<正>1引言青海省刚察县泉吉地区位于南祁连造山带,区内出露了大量的中酸性侵入岩,以花岗岩为主,主要呈岩株状形式产出,整体呈北西西向或近东西向展布,与研究区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由于工作条件艰苦、分析设备精度不高等问题,研究区中酸性侵入岩研究程度较低。前人依据K-Ar测年方法测得岩体侵入年龄为泥盆纪,但对于该结果仍有争议。笔者依托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试方  相似文献   

9.
车镇凹陷断层与油气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镇凹陷是济阳坳陷中面积最小的一个狭长的箕状凹陷,其断层按走向可分为北西西向、北东向及近东西向三组,三组断层的断面形态、活动特点都不相同。文中以基底沉降曲线分析了控凹断层的活动特点,用断层发育曲线分析了控洼断层在不同地段的活动特点,证实断层的活动序次:最早为北西西向断层,其次为北东向断层,最后为近东西向断层。北西西向断层在早第三纪发育了三个旋回,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断层只发育了后二个旋回,断层活动强弱  相似文献   

10.
蔡凹锑矿位于陕豫锑矿带西段,含矿岩石主要为秦岭岩群石墨大理岩。控矿因素有地层、岩性、构造及硅化蚀变等,而以构造最为重要。矿区八条矿化带均受北西西向韧性一韧脆性断裂和北西西向脆性断裂控制,其中前者控矿构造的深部找矿前景好。  相似文献   

11.
横河逆冲推覆构造呈北西向挟持于临汾一运城盆地南东边界断裂与新生代同善一承留北西西向断裂间,为两构造带之次级“P”方向剪裂隙。上述两带分别具为右行扭动及左行扭动特征,指示横河逆冲推覆构造带形成于喜马拉雅期。  相似文献   

12.
塔儿沟钨矿床处于北祁连造山带西段、野牛滩花岗质岩体西南缘外接触带。通过对其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认为塔儿沟钨矿床矿体层限明显,褶皱构造、断裂构造控制矿体数量、产状和规模,野牛滩花岗质岩体提供成矿热源。野马南山群B组片岩为赋矿唯一层位,北西向断层是寻找"矽卡岩型白钨矿体"有利部位,北西西向断层是寻找"石英脉型黑钨矿体"有利部位,W5异常区是寻找白钨矿床的最佳地段,W3、W2异常区是寻找白钨矿床的最佳靶区,花岗质岩体外接触带是下一步找矿勘查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3.
阿尔金-祁连山接合部重力场特征及其构造变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阿尔金、祁连山接合部新近完成的6幅1:20万区域重力调查资料,在区内划分出4处不同重力场特征和构造变形。北东东向密集重力梯级带反映出阿尔金断裂带为左行走滑兼有逆冲,阿尔金左行走滑断裂带夹持重力高和重力低,反映了其为隆起与坳陷组成的断裂构造带。扭、压、张3种构造变形应力场效应共存,以扭应力为主,在不同地段兼有压、张性。祁连山造山带西段呈北西西向弧形重力高、重力低相间分布,反映了挤压推覆、逆冲叠置、盆山耦合的构造格局,反映出祁连造山带内挤压型盆山偶合的对应关系。据估算,香毛山、大雪山两重力梯级带侏罗纪至今,最小位移量为分别为140km、120km。敦煌盆地、苏海盆地重力场疏缓开阔,具有变形相对较弱的稳定地块特征。  相似文献   

14.
金川地区构造序列及与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川地区的控矿构造有其特色,一个存在于白家嘴子组和塔马子沟组间的早期推覆构造造成位于断层上盘的白家嘴子组地层强烈变形,并与后期伴随大陆裂解的伸展构造一同为含矿超基性岩浆的贯入成矿创造了条件。在中新元古代,金川地区可能发育成一个变质核杂岩体,伴随有大规模基性超基性岩浆侵入。祁连造山运动为区域成矿后的最主要构造运动。在造山过程,形成一系列近北西西向逆平移断层,并将龙首山的老变质核杂岩夹持隆起,在区域上显现出一个正花状构造系,构建了该区域的主要构造格架。祁连运动还导致原似层状的含矿岩体破裂、走滑和翘起,导致青藏高原隆起的新构造运动则将白家嘴子含矿岩体进一步破坏,同时将其向北东东推掩至新生代冲积层之上。  相似文献   

15.
在青海北祁连优地槽褶皱带托勒山复向斜中,出露一套下古生界浅变质碎屑岩夹灰岩、火山岩,上古生界山间凹陷碎屑岩,中生界沉积岩,构造线大都呈北西西向。横切构造线的天盆河、骆驼河中下游均有采金历史。1984年青海省物勘队配合1/5万区域地质调查开展了同比例尺物化探工作,化探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根据分析成果,圈定铅锌异常、砷异常和铜、铋等异常,在砷异常分布地段,局部有微弱金异常伴生。砷金异常主  相似文献   

16.
赵大沟矿段各矿体的产出与分布严格受北西西向压扭性断裂(F1~F5)控制。成矿作用早期形成的张性构造裂隙是矿体的主要赋存空间,无论矿体还是张性裂隙均在深部显示为沿北西西向压扭性断裂断续延伸的规律,反映了在北西西向压扭性(F1~F5)断裂所经过矿段的深部还有延续。因此,赵大沟矿段构造控矿标志明显,预测与其相邻的赵大沟以西地区和金洞沟地区地表及深部具有相似的赋矿规律和找矿标志,应作为今后主要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7.
龙山金锑矿是湖南最具代表性的金锑矿床之一,位于龙山穹窿核部,区内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断裂十分发育,按产状主要有北西西向、北北东向、北东向及北西向共4组,矿脉主要受北西西、北北东两组断裂构造带控制。文中对矿区构造演化特征进行阐述,并对构造与成矿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龙山金锑矿控矿构造是多期多级构造的叠加,控制主要矿体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宗务隆构造带位于柴北缘构造带与南祁连构造带之间,总体呈北西西向展布。构造带东段丰富的岩浆活动记录了该构造带晚古生代—中生代期间的裂解和闭合过程,而西段岩浆活动的记录较为稀少,对于其东、西段是否具有相同的构造演化尚不清晰。通过分析构造带西段三叠系隆务河组碎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碎屑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组成,认为隆务河组的碎屑沉积物的源区古风化程度轻微,不具备沉积再循环的特征,原岩主要为长英质岩石,南祁连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和早古生代大陆弧型花岗岩为隆务河组碎屑岩的主要物源;碎屑岩可能沉积于早中三叠世挠曲型盆地中;锆石U-Pb年龄分析表明宗务隆构造带东西段构造演化具有不同的历程,东段发育有限洋盆,而西段并未出现,转换地带可能位于生格至罗根郭勒之间。  相似文献   

19.
<正>郭米寺-尕大板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北祁连山加里东板块聚敛部位的俯冲杂岩带内,属北祁连成矿带走廊南山南坡成矿亚带(任有祥等,2001)。区内出露地层有中寒武统、石炭系、侏罗系、白垩系和第四系。中寒武统黑茨沟群为主要的赋矿地层,岩性为基性-中性-酸性熔岩、火山碎屑岩和潜火山岩。区内构造线呈北西西向,褶皱形态复杂,火山机构发育。区内中寒武世海相火山岩呈狭长带状沿NW-SE向分布。铜多金属矿床多产于火山活动旋回的上部酸性凝灰岩中,具明显的层控特点(曹德志  相似文献   

20.
滴水山金矿床位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的西段,分布于北西西向剪切带内,通过野外实地观察和镜下鉴定、样品测试,对该剪切带内Au2矿体构造-岩相特征及其地球化学元素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剪切带存在2期变形,早期为由北向南斜冲的韧-脆性剪切变形,晚期为斜向下滑的脆性变形。(2)根据元素分析结果,Au元素含量从安山质晶屑凝灰岩带→糜棱岩化安山质晶屑凝灰岩带→蚀变碎裂岩带→金矿化蚀变碎裂岩带逐步增高。根据相关性分析,Au与Ag相关性最好,其次为Pb、Mo,与As、Hg相关性一般。研究认为,滴水山金矿床北西西向剪切带早期韧-脆性变形有利于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为Au元素的运移和初步富集提供了通道,晚期脆性变形主要形成各种张裂隙和构造破碎带,由于构造体制发生转换,导致Au元素的再次富集形成金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