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较为混乱,同一个中国地名在不同的罗马字母文种里有不同的拼法。如“北京”,英文拼写为“Peking”,西班牙文拼写为“Pekin”。在同一语种中,地名拼写也不统一,如英文比较常见的有“威妥玛式”和“旧邮电式”等,其拼法也各异。“威妥玛式”等旧拼法不符合汉语普通话的语音规律,不能正确表达汉语语音。“威妥玛式”拼法带有各种附加符号,不便于电报传递,排版印刷等。从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拼写的科学性出发,都应废除各种外来的旧拼法。1958年2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采用汉语拼音拼写我国地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种标牌、地图、广告上使用英文译写通名的现象相当突出,大有“于今为烈”之势。笔者以为,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需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深入宣传采用汉语拼音拼写我国地名的重要性、必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应该说,对采用汉语拼音拼写我国地名的宣传工作做了不少,特别是有关文件下发的还是比较多的,但实际效果不如人意。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宣传广度不够。基本是在地名管理部门和相关专业人员内部进行宣传。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人士对此知之甚少。二是宣传深度不够。基本…  相似文献   

3.
CanTon是广州英语名的旧写,也是美国城市“坎顿”(CanTon)的英语名。作为中国地名“广州”的英译(CanTon),很长时间在中国大地已消声匿迹,早已送往博物馆了。可是近却又冒了出来,见于新建在广州市的大型建筑物,高级酒店“广州大厦,英语书写为“HotelCanTon”。众所周知把广州译写为CanTon是清末英国驻华公使馆威妥玛氏,用英文音译中国人名、地名和某些事物专名的一种主要拼写法,后称“威妥玛式”拼写或译写法。解放前在我国著作、文件或地图中的人名、地名以拉丁字母(罗马字母)形式出现时,大都采用“威妥玛式”拼写形式…  相似文献   

4.
七彩坪     
在中国走外国路?汕头、中山等市路牌地名用英文译写.不合规定最近,广东省汕头、中山等市街道设置了造型新颖美观的路牌,路牌上的地名采用英文译写,这既不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也不符合国际规范。街路牌属于地名标志。早在195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化的拼写方式,后来又在1977年雅典举行的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通过,作为国际标准。1987年,中国地名委员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还联合发文要求:地名标志上的地名,其专名和通名一律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不得使…  相似文献   

5.
一、日本地名的罗马化 日本地名用罗马字母拼写使用两种方案,一是“训令式”转写系统,一是“赫本式”转写系统。这两种转写系统长时间的被广泛使用。据传日本用罗马字母拼写,从十六世纪后半叶就开始了。当时提出的罗马字母化方案有多种,但最突出的是“赫本式”和“训令式”。“赫本式”是由美国传教士詹姆士·赫本(L·C·Hepbuhn)制定,后再经修订即成为通行的赫本修正式(modified Hepburnian sys-tem)。它是基于英语发音的一种拼式。“训令式”是在原“日本式”(日本学者 Aikitsu ta…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 :地名国际标准化 ,不仅是遵守国际协定 ,与国际接轨 ,为国际间进一步的交流和各类交往奠定基础 ,也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原则问题。自1977年联合国通过了用汉语拼音拼写中国地名作为罗马字母拼写的国际标准至今 ,全国各级地名管理部门都为此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一些地方盲目用外文拼写地名的现象大有趋多之势。如何进一步做好我国地名国际标准化 ,全国政协委员穆学明对此作了阐述。地名是全人类进行社会活动交流的窗口。进入21世纪的今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实现 ,地名将成为信息时代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地名英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内有的城市在一些标牌、地图、广告上出现了用英文译写“路”、“街”、“巷”等地名的情况。这不仅不符合国家的规定,而且在英汉翻译方面也造成了许多混乱:有的词不达意,有的简写不当,有的语法错误,有的一名多译……等等。出现这些问题固然与翻译者的英语水平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人们对于地名的性质本身及其跨语言处理的一些特点、规律和要求仍然不甚了了。笔者认为,地名的跨语言处理绝不是单纯的翻译问题。要把地名跨语言问题处理好,首先就必须解决好几个认识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地名工作应着眼于廿一世纪王际桐经过地名工作者、研究者几十年的努力奋斗,我国的地名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的地名单一罗马化,早于1977年第三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上就通过了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中国地名作为罗马字母拼写的国际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录》...  相似文献   

9.
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自述:“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故出蜀后,李白诗剑干游,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长期的游历生活给李白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李诗中多用地名提供了客观可能性。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地名,李白都随便地拿来入诗。入诗地名的选择渗透着诗人独特的审美倾向。综观李诗,在入诗地名的选择上表现为好用古地名、好用泛地名、好用壮观景物名三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受港、台和国外地名的影响,在地名专名和通名都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在专名中出现了“洋”、“大”、“古”、“怪”的现象;在通名中出现了“山庄”、“花园”、“广场”、“城”、“别墅”等现象,成为各地亟待解决的问题。上海市针对存在的问题,起草了《上海市高层建设、住宅区和其它建筑物名称管理细则》,现已基本定稿,使建筑地名逐步走向规范和统一,对各地是有启发的。民政部有关部门领导看了上海的材料后,认为此材料很好,其做法有必要在全国推广,故建议在《中国地名》刊登。  相似文献   

11.
地名标准化已推行多年,总的讲成绩是很大的。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地名标志、全国近百条国道线两侧河镇地名标志,墓本上实现了标准化。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化的拼写形式已被国内各族人民及国际上所接受。但是,距实现全国地名标准化还有一定差距。一、地名管理法规体系尚待健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依照国家的《地名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制定出结合本地买际的地名管理法规,但至会还有一个省级单伍尚未出台。全国1693个县、442个县级革,出台地名管理办法的仅有1387个,占市县总数的65%。只有形成从中央…  相似文献   

12.
地名一向被喻为“本地人的脸”。自1977年以来,我国在“地名标准化”、“地名单一罗马化”、“地名国际标准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许多地方存在的一地多名、一名多地、一名多写、一名多译、译音不准、用字不当等问题都得到了根本的扭转,并制定了《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少数民族语地名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法》、《外国地名汉字译写通则》、《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地名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有了这么多条条框框对地名的约束,地名的标准化似乎不该出什么问题,但它却偏偏不那么“顺溜”,在地名管…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虽然健全了地名法规,使地名管理与其他管理有了质的区别,地名管理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使地名管理的主体基本明确,奠定了地名管理机构作为城市有序化的中枢神经作用,管理中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然而,我们的地名法规在量化方面还比较模糊,在实施过程中具有较大的模糊自由度,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容易使地名管理出现一种“管”而不“理”的症结。地名管理机构做为地名管理的行政职能部门就难  相似文献   

14.
道路同名、重名,同一个地名竟出现几个不同的区片,令初到上海的外地人一头雾水。对此,上海市开展了同名道路整治工作,人们再也不用手握地址,为找一个地方,绕城圈巡,满世界地海捞而犯愁了。“8胞胎、10胞胎”的同名现象将告别于世。据上海市地名主管部门介绍,据统计,此前,全市道路同名现象共有334起,涉及道路达838条。其中2条道路同名245起,3条道路同名59起,4条道路同名10起,5条道路同名8起,6条道路同名6起,8条道路同名2起,9条道路同名1起,10条道路同名3起。全市19个区(县)均有涉及,个别区县甚至超过100条。这些同名道路中,有城市主干道、城…  相似文献   

15.
早在1978年9月26日国务院批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测绘局、外交部、中国地名委员会《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我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的报告》附件第三条规定“在各外语中的地名,专名部分原则上用音译,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通名部分(如省、市、自治区、江、河、  相似文献   

16.
强化科学手段提高管理水平郑英一、地名管理的发展趋势地名管理是以地名为对象,以行政管理为手段,以实现地名标准化为目的的专项系统工程。地名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地名命名与更名管理、地名档案资料管理、地名标准化工作、地名罗马字母拼写、地名标志和标准地名的推行...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全社会的地名意识,弘扬南京优秀历史文化,宣传地名管理法规,提高南京城市形象,反映该市建设新成就,南京市地名委办公室、南京市区划地名学会和《南京日报》社于1月5日至16日联合举办了2004年“南京十佳新地名”评选活动。这次“南京十佳新地名”评选活动是继“2002、2003年南京十佳新地名”后的又一次全市性的地名评选活动。2004年南京11个市辖区内依法新诞生了道路、居民区、高层建筑、综合性建筑、广场等地名358条,此次评选就是在这些新增的地名中选出十个最佳地名,其中选出5条道路名称和5个高层建筑、住宅区名称,组成2004年“南京…  相似文献   

18.
《上海地名志》采用方志横排竖写的形式,即横排地名类,按时间顺序竖写地名的演变发展过程,把上海地名群的沿革史和命名状况,个体地名的特征要素等内容,植人方志的“总述、概述、简述、大事记、专记”之中。经过多次专家研讨,确定《志》的卷首设总述、大事记;正文设自然地理实体、政区、居民地、交通(一)、交通(二)、经济文化类、地名管理等7篇,每一篇、章、节之前分别冠以概述、简述和无题小序;正文之后设专记、附录、地名索引等;卷首之前附各种现行地名图、历史地名图和照片。把地名志纳入方志系列,意味着地名志必须按“篇…  相似文献   

19.
一、地名的译写 国际社会很重视地名翻译的标准化工作。早在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就考虑采用一种简便、通行的方法,以保证在国际交往中地名不会因语言文字的复杂造成混乱。1967年,第二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做出决议,要求世界各国、各地区在国际交往中都使用罗马(拉丁)字母拼写,敛到每个地名只有一种罗马字母的拼写形式,  相似文献   

20.
论地名重合     
在不同地域,也就是在不同的经纬坐标上,①出现相同的地名,这种现象称为地名重合。对于地名重合的问题,一般可以通过历史学和历史地理学方法,查清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合地名中,哪一个是历史上最早存在原始地名,但这种工作也常常遇到困难。特别是山地名,往往使人束手无策。地名重合是一种历史地理现象。也就是说,所有重合地名,都是在历史上形成的。现在世界各国都已注意不让当代地名出现重合的现象,有的国家并且制定了法规,以防止地名重合。我国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就有防制地名重合的条文。②历史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