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2009年江苏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卫星水汽图为主,结合可见光云图、雷达资料和常规天气观测资料,分析2009年6月5日发生在江苏徐州沛县的一次冰雹、龙卷天气,结果表明:卫星水汽图中动力异常区与对流系统的交界处和可见光云图上两个对流云团出流边界处触发的新的雷暴云团区域容易产生龙卷等强对流天气;水汽图上的水汽输送带与可见光云图的对流云系相一致,并且水汽图像特征与导致垂直运动和气流变形场的大尺度天气过程有关系,代表着对流层中上部的动力特征;强对流天气发生在低亮温对流云团中。高时空分辨率的卫星和雷达遥感资料很好地反映了短时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发展与演变,有效地补充了常规天气资料分析的不足,为短时天气预报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分析83年7月18日至23日沿淮淮北连续暴雨期间的卫星云图。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云图在天气分析利预报中能直观的反映大、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活动规律的优越性,通过分析云场的分布和变化特征,找出预报天气系统发生变化的前兆,确定造成不同暴雨量级的云带和云团性质,探索暴雨的定区、定量(量级)预报。实践证明,由于卫星云图的图次比天气图多,在暴雨的预报中十分有用。  相似文献   

3.
聂晶鑫  陆晓静  李蓉 《干旱气象》2009,27(2):185-189
用卫星云图、雷达对2008年8月7日强对流天气产生的暴雨过程跟踪观测资料,结合自动站地面降水实况和WRF模式风场资料进行短时预报分析.结果表明:扩散东移冷空气和副热带高压边缘偏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下,大气层结不稳定发生强烈的强对流天气;利用卫星云图,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本反射率强度图、0.5°仰角基本速度图和风廓线产品跟踪监测,综合分析预报短时暴雨天气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自气象卫星问世以来,卫星云图以形象直观,探测范围大,出图速度快等优点,在天气分析和预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越来越受到气象人员的重视和欢迎。就目前我国多数气象台站而言,主要接收日本GMS系列卫星-云图。GMS卫星播发的云图有高,低分辨率两大类。受条件限制,多数台站主要接收低分辨的局部区域云图和由A—D组成的拼接图。  相似文献   

5.
利用天气图、T-LNP图、垂直速度图、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资料,对2011年4月17日的一次广东省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找出影响其发生发展的触发机制与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省各地计算机网络终端的普及,网上资料达到共享,卫星云图、雷达回波以其独特、直观、准确、连续地反映天气系统中云系的结构,云团的发生、变化、移动等特征,成为预报中受欢迎的重要工具;1995年我市出现百年未遇的洪涝,市台在分析天气形势的同时,连续不间断地使用省网上卫星云图与雷达回波图,在暴雨预报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成为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几年来我们对卫星云图与雷达回波分析应用,累积了一些体会,现将使用过程中的几点浅见提出来,以期共同探讨。1 根据云图上云系特征和分布,推断修正各种天气系统的具体位置,及时发现不易分析出来的天气系统,揭露新的天气事实。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漯河市强对流性天气的产生机制和形势场,并应用V-3θ图的分布特征、能量特征值、卫星云图云顶亮温和闪电数据,做出对流性天气的预报预警。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普安县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6—06—12—06—13普安县出现大范围的降水天气过程,通过对高空图、地面图、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的分析,判断该次大型降水天气过程是高空槽和低涡切变共同影响,触发普安县不稳定能量造成的,是一次典型的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9.
199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天气图、台风年鉴、GMS卫星云图、ECMWF格点资料等分析总结了199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风暴的活动特点,并对这些特点做了天气气候背影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漯河市强对流性天气的产生机制和形势场,并应用V-3θ图的分布特征、能量特征值、卫星云图云顶亮温和闪电数据,做出对流性天气的预报预警.  相似文献   

11.
从间隔3小时一次的静止卫星云图上发现,对一些生命很短、尺度很小的雷雨大风天气,并非都能很好地进行分析,尤其是对一些短时大风天气,其持续时间只有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根据卫星云图分析这种天气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对某些雷雨大风天气,可以在卫星云图上进行监视,分析其发生发展的演变特征与天气尺度云系间的相互作用.为了利用静止卫星云图,建立云图的概  相似文献   

12.
98.5.14闽北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爱鸣  陈世阳 《气象》1999,25(10):43-47
利用天气图、卫星云图等资料,分析了1998 年5 月13~14 日闽北大暴雨的形势背景、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地面中尺度系统的特征,探讨了此次大暴雨的成因,所得结果有利于业务预报  相似文献   

13.
一次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特征分析   总被引:33,自引:24,他引:33  
利用天气图、卫星云图和5cm多普勒天气雷达的资料,详细分析了一次强对流天气的环流背景、回波发展演变过程和多普勒特征及其风场结构;初步分析了强对流天气瑟下垫面地理特征之间的密切关系。对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强对流天气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秦剑  刘瑜 《气象》1989,15(3):24-28
利用天气图、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图、物理量图及实时资料计算,综合分析了云南省1988年6月18日出现的一次强暴雨过程。初步确定,这次过程是在“滇黔辐合区”的强烈作用下,南北两个低涡在辐合区内结合,发展而产生的低纬高原上的一次典型降水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近十几年对绥滨县冰雹天气的分析,发现绥滨县冰雹产生与高空要素场、地面气压场配合有很大关系,同时在云图上也有明显的特征。高低空要素的配合及云图发展变化和新一代雷达图的特征对冰雹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997-1999年乌鲁木齐发生的11次雷暴天气的分析表明,雷暴天气发生于850hPa上反气旋环流的东南边缘的高能量区,雷暴云图由孤立的对流云图和锋面及涡旋云系中的对流云图发展而成,其形状不规则,生命史4-8h,当雷暴云图成熟时产生雷暴天气现象。  相似文献   

17.
华北强天气的水汽图象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91~1993年共37个时次的NOAA TOVS反演的红外水汽亮度温度图、卫星云图及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华北地区夏季强天气过程,归纳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的水汽图象4种基本类型,为分析和预报此类天气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主要利用FY-2C卫星3.7um短波红外云图(或称中红外云图)、可见光云图、红外云图,结合大尺度环流形势对我国东部地区2006.12.25—26大雾的发生发展过程、范围变化等进行了定性的分析,揭示了这次大雾天气长时间持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1 引言 市级气象实时业务系统的建立,不仅为各级台站提供了丰富的天气图、数值预报传真图、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等信息,而且,为台站传输了大量的实时共享报文资料。充分利用这些实时报文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分析大气结构,跟踪监视天气变化,对准确预报各种天气,尤其是灾害性天气,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市级气象实时业务系统的建立,不仅为各级台站提供了丰富的天气图、数值预报传真图、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等信息,而且,为台站传输了大量的实时共享报文资料。充分利用这些实时报文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分析大气结构,跟踪监视天气变化。对准确预报各种天气,尤其是灾害性天气,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