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胆囊癌CT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分析了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CT表现。根据CT表现及结合病理分为1)壁厚例,表现为胆囊壁弥性或局限性不规则增厚,增强后囊壁强化明显;2)腔内型,表现为从增厚囊壁突入腔内的不规则结节影,伴胆囊壁侵犯,增强较明显;3)肿块型,胆囊腔闭塞,胆囊区低或等密度肿块,伴邻近肝脏直接浸润,胆管扩张及局部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胸腰段爆裂骨折的CT表现,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研究其CT表现。结果:胸腰椎前、中、后三柱损伤31例,前、中柱损伤22例,中柱损伤11例;无骨片进入椎管12例,椎管内骨片占有百分比<50%为36例,>50%为16例。结论:CT能对椎管损伤准确诊断,对治疗方式的选择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CT对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隐性骨折患者,其中男64例,女20例,年龄7 ̄73岁,平均42.6岁。所有患者均行轴位或冠状位CT扫描。结果:扫描发现脊柱骨折28例,髋臼骨折8例,胫骨平台骨折11例,眶骨骨折12例,颞骨骨折13例。肩胛骨骨折12例。结论:CT对隐性骨折的诊断具有极大价值,对于高度怀疑骨折而X线片未显示骨折征象的患者应进一步给予CT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4.
空洞性肺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空洞性肺结核的CT表现和特征,探讨CT诊断该病的可靠性。材料与方法:21例空洞性肺结构病人均做胸部CT和胸片检查,分析CT所见并与病理、胸片对照,10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11例痰检和临床证实。结果:(1)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为空洞性肺结核的好发部位;(2)空洞呈圆形或椭圆形,空洞外壁较光整,空洞壁常有钙化;(3)空洞所属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4)临近空洞胸膜局限性增厚;(5)空洞以外肺  相似文献   

5.
颅脑外伤分类的CT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对多种颅脑损伤的认识水平。所用材料和方法为本组135例,男98例,女37例,年龄4_77岁,平均年龄24.83岁。车祸伤93例,跌伤28例,击伤14伤,101例有昏迷史,全部病例均作头颅CT轴位平扫。从相互伴发的多种颅脑损伤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它们的CT表现。结果得到了135例中,有多种类型颅脑损伤133例,单纯脑挫裂伤2例;硬膜外血肿104例,合并同一部位骨折75例,占72.15%,合并脑挫裂伤占70.37%;硬膜下血肿20例,位于外力对冲部位15例.占75%,合并脑挫伤裂伤12例,其中11例邻近硬膜下血肿;外伤后2小时内CT检查,并于外伤后4小时至5天内CT复查47例,发现病变进展38例,占80.95%。结论为硬膜外血肿多伴同部位骨折;在硬膜外血肿中,伴发的脑挫裂伤多位于对冲部位;硬膜下血肿多发生于对冲部位;颅脑损伤后,短期内病变可能会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收集了总结了40例脑囊虫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CT表现及病理进行了对照分析,其中脑实型16例,脑膜型4例,脑室型2例,混合型18例。作者认为CT诊断脑事虫病具有很大的特征性:(1)低密度囊状病灶,(2)高密度点状或结节状病灶(3)低密度囊状病灶壁有点状结节状高密度影。CT检查在显示脑囊虫的数目,位置及分型方面明显优于其它检查。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到目前为止,国内对RB主要采取眼球摘除。 但为避免误诊,所以术前必须要正确诊断,应用各种影像手段来检查。据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统计的RB 81例应用CT检查均发现眼内高密度影、不均质,有钙斑者29例,占CT检查者的75.0%。视神经增粗6例,眼球增大5例眼内肿物向眶内蔓延3例,眶腔扩大1例。 由此看来,CT检查不但能够发现眼内的病变,还可观察眼外蔓延及眼球周围结构的改变,在发现眼外蔓延的肿瘤方面,CT检查优于B…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意外后抑郁症量表与CT表现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ZungDHAMDSCL-90-D调查了98例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抑郁心理状态,CT片上观察的指标有AP%、PP%、LY%和病灶部位(皮层或层下)。结果表明:(1)PSD的发生率较高,急性期为43%,慢性期为55%;(2)不论皮层还是皮层下病灶,急性期左半球前部损伤均产生较高的抑郁程度,AP%与抑郁程度呈显著负相关,(3)慢性期患者CT上损伤部位与PSD关系不明显,作者的结论是:PSD量表得分与有一定关系,CT可预测PSD发生的可能性及抑郁程度大小.  相似文献   

9.
颅内脂肪瘤的CT与MR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例病人脂肪瘤均通过CT与MR检查,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4种肿瘤位于胼胝体,1例位于右侧裂,另一侧位于从裂,脂肪瘤在MRT1加权,T2加权像均为高信号,所有病例CT扫描均为低密度,脂肪瘤通常伴有先天性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10.
急性颈椎损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目的是分析急性颈椎损伤(ACT)的CT征象,评价CT在ACT诊断中的价值及限度。方法:78例颈椎外伤患者行平片、薄层CT检查及三维重建,并做对照分析。结果经影像学诊断60例ACT,CT诊断59例,1例CT阴性而由平片确诊 1例。平片与CT的骨折检出率分别为 53. 3%和 98.3%。结论:CT比X线平片可发现更多的骨折,并能明确骨折块与椎管的关系。这对临床处理严重颈椎损伤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多层增强CT检查对外伤危急症患者腹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外伤危急症患者的多层CT急诊平扫和增强检查资料。结果:15例外伤危急症患者中,骨盆骨折8例(CT增强显示:1伴动脉血管破裂出血:1例左侧髂总动脉破裂,5例伴一侧髂内动脉分支破裂出血,2例双侧髂内动脉分支破裂出血;2伴肝破裂出血2例,脾破裂出血3例,肾破裂1例);小肠及系膜损伤并多发断裂1例伴肝脾破裂;肝破裂1例;脾破裂4例;左侧臀上动脉破裂1例。增强CT可直接显示造影剂外溢及脏器破口外伤改变。结论:多层增强CT与单纯平扫CT比较,在显示血管破裂及脏器出血定位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有条件的医院可积极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3D98软件对22例复杂性颌面外伤常规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CT重建,讨论了三维CT诊断颌面外伤的优越性,提出尽管三维CT在骨折探测方面不及二维CT,但三维CT在评价骨折的形态,范围,骨折块移位及骨折所致的面部畸形方面优于常规CT,它是对二维CT的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6例(都为男性)急性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患者资料,其中2例右侧,4例左侧。除1例为跌倒致伤外,其余5例为运动损伤。X线平片检查6例,CT平扫2例,MRI平扫3例。结果:X线平片表现,根据Ogden’s分型,1例ⅠB型,1例ⅡA型、2...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小儿囊肿型肠重复畸形的CT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肠重复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男8例,女3例,全部为囊肿型肠重复畸形,其中肠外型9例,肠内型2例。肠外型CT表现为单房低密度囊性肿块,囊壁较厚,增强扫描囊壁均匀强化;其中5例表现为双层状“晕轮征”。肠内型CT表现为肠腔内附壁囊性肿块,轴位扫描表现为“双弧征”。结论:囊肿型肠重复畸形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表现较具特征性,对该病的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扭转(SV)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提高SV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或肠镜复位证实的15例乙状结肠扭转MSCT表现,归纳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5例SV的MSCT征象有:15例均显示乙状结肠扩张,4例提示有肠管损害,包括肠壁增厚、肠系膜水肿、系膜间渗出和腹腔积液等;CT定位像显示倒“U”征14例,横断面图像显示“圆腹”征13例,“鸟嘴”征11例,MPR显示“交叉”征10例,“漩涡”征9例;CT增强及CTA显示肠壁强化减弱3例,肠系膜小血管闭塞1例,肠系膜动脉旋转2例。结论:乙状结肠扭转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尤其是肠管损害的判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比颅脑外本文收集颅脑外患者患者100例,大部分在伤后1小时九小时内作CT扫描目的是提高地颅 外伤手术前后CT表现变化的认识,使病人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材料和方法:收集颅脑外伤手术患者106例,伤后1小时至13天作CT检查,大部分在外伤后娄一部例在手术后10天内CTT昨查1次以上。均采用颅骨钻引流或去骨瓣减压术。将手术前后CT表现进行对比影像分析。结果:单纯硬膜外血肿,术后出现脑挫裂伤较少,且程度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在腰椎创伤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76例,经CT轴位平扫(2DCT)后进行三维重建(3-DCT)即表面遮盖(SSD)及多平面重建(MPR),将其图像资料进行比较.结果:3-DCT能立体、直观显示腰椎创伤性骨折的部位、类型、三柱结构、椎管狭窄及脊髓受压等情况.结论:3-DCT作为2DCT的重要补充,对腰椎创伤性骨折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SSD及MPR既有良好形态学又有密度层次的图像,可协助三维显示椎间盘碎裂、突出和膨出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根据腰围个体化降低管电流在胸腰椎外伤多层螺旋CT检查中的可行性和方法。方法:取牛腰椎段,做成55~120 cm腰围的CT模型,其他扫描参数不变,以25~300 mA扫描椎体,得出图像质量合格的管电流值。131例腰椎CT检查的非外伤病例进行正常椎体常规和低剂量条件扫描,筛选出合适低剂量扫描条件;43例外伤胸腰椎体实施筛选的低剂量扫描。比较分析断层、MPR和VR、MIP图像。结果:CT扫描管电流与腰围相关性高,Pearson相关系数为0.994;以管电流为自变量,腰围为因变量,得出回归方程y=1.053 x-33.187,R2=0.984。低剂量扫描辐射剂量较常规剂量扫描明显减低;骨皮质、椎管内结构、椎管旁软组织及图像整体质量(骨窗及软组织窗)的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扫描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它们的评分值均达到良好和可接受程度;VR、MIP图像优良率达到93%。结论:根据腰围个体化低剂量多层螺旋CT对胸腰椎外伤的检查是可行的,获得的图像以及三维后处理图像的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可应用于胸腰椎外伤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CT及MRI表现特点,加深对此少见病的认识,提高对AIP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及临床证实为AIP的CT及MRI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11例全部行CT检查,其中有7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全部病例中有7例AIP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4例为局限性肿大。病变胰腺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MRI扫描在T2WI上信号轻度升高,T1WI上信号降低;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在动脉期强化减弱,门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且强化均匀。MRI有5例显示包膜样环,CT有4例显示包膜样环,CT不能显示胰管狭窄段,MRCP有4例显示胰管狭窄段。胰腺外表现主要为:胆管壁增厚并管腔狭窄5例,脾血管包埋变细4例,肾脏受累3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6例,肠系膜血管周围及腹膜后纤维化各1例。经类固醇激素治疗后影像学复查显示胰腺内外病变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AIP患者胰腺内、外CT及MRI表现均具有一定特征。其影像学表现结合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可做出正确诊断,避免患者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