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重庆市涪陵区厚层软硬相间公路高边坡的详细调查发现,不同的岩层产状,不同开挖方向其斜坡变形破坏模式不同。本文根据野外实例总结了不同岩层产状与开挖方向对应的破坏模式,平缓层状斜坡破坏方式有滑塌式崩塌、倾倒式崩塌和坠落式崩塌;中倾角层状斜坡破坏方式有顺层滑移和崩塌;高陡倾角层状斜坡坡破坏方式有滑移式崩塌和坠落式崩塌。表明斜坡变形破坏地质力学模式与斜坡岩体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成生联系。通过对不同倾角的斜坡岩体破坏方式研究,可以达到系统评价预测斜坡稳定性的目的;通过公路开挖对不同产状岩层可能造成灾害的预期,可以采用不同的预防措施,避免大型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该河段是汶川地震触发灾害最为严重的河段之一。基于详细的实地调查和遥感解译成果,分析崩塌灾害的空间分布,崩塌发育斜坡物质组成、高程、坡高、坡度、坡形和失稳部位及崩塌形成机理,揭示震后崩塌灾害的发育规律。崩塌的发生存在明显的背坡面效应和方向效应,岩质边坡崩塌最为发育,且多发育于花岗岩、闪长岩和辉长岩等硬岩斜坡中,崩塌破坏模式以滑移式和倾倒式为主。  相似文献   

3.
张丽  李广杰 《世界地质》2005,24(4):378-381
长白山天池地区崩塌灾害频频发生。为分析长白山天池地区斜坡稳定性,选取龙门峰作为典型斜坡,采用有限元法对其进行应力、位移模拟分析,绘制最大、最小主应力等值线图。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天池地区高陡斜坡整体稳定性较好,不会发生大规模崩塌。斜坡上缘表层岩体的稳定性较差,极易导致小型崩塌和危石坠落发生。并确定龙门峰两侧南北向陡崖、瀑布附近东西向陡崖及黑风口以南南北向陡崖分布区为崩塌灾害严重区。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7,(2)
以克兰河东侧不稳定斜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典型的区域地质背景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以及崩塌灾害发育特征、崩塌灾害概况和崩塌灾害发展趋势,研究漂石层崩塌和碎石层崩塌的防治措施,即:采用崩塌体削方、混凝土挡土墙、被动防护网、钢筋混凝土桩板墙、漂石清理及镶补支护等手段组成。研究得出的防治措施可供其他类似的崩塌地质灾害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5.
非贯通裂隙岩体破坏模式研究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强  李宁  陈方方  张平 《岩土力学》2009,30(Z2):142-148
非贯通裂隙岩体是石油、采矿、水电、公路、铁道、核废料处理等各种行业岩体工程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介质之一。开展非贯通裂隙岩体力学性质研究是认识、利用、改造非贯通裂隙岩体的前提,而非贯通裂隙岩体表现出的力学性质与其破坏模式、破坏机制有着决定性的联系。从非贯通裂隙岩体的结构出发,研究其破坏模式是深入研究非贯通裂隙岩体力学性质重要途径。基于非贯通裂隙岩体结构的特点,总结前人对非贯通裂隙岩体破坏模式研究成果,试图对当前的研究手段、分析角度、研究结论等进行归类、分析、总结、思考,指出当前对非贯通裂隙岩体破坏模式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6.
5 12 汶川地震的强震作用诱发产生了大量崩塌地质灾害,且多发生于碎裂结构岩体中。崩塌后斜坡后缘岩体及前缘堆积体的稳定性和后缘岩体对前缘堆积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同样是震后灾害所面临的问题。以干河沟沟口斜坡为例,在分析该斜坡结构特征及崩塌机理的基础上,采用二维离散元软件UDEC模拟了斜坡在天然或强震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和可能失稳过程; 运用极限平衡法对陡壁岩体再次崩塌,产生新物质堆载在现有崩塌堆积体后缘前、后分别建立模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碎裂岩体崩塌过程可分为应力重分布、潜在崩塌体形成和地震诱发崩塌3个阶段。崩塌堆积体在考虑后缘堆载作用之前,在天然或地震环境下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考虑堆载作用之后,其可能会在地震条件下失稳。离散元法和极限平衡法的组合使用,对于解决同类斜坡的同类问题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崩塌和滑坡是深圳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在研究地质环境的基础上,使用地质灾害调查资料,从空间分布、时间分布、灾害规模、灾害要素等方面总结深圳崩塌、滑坡的规律和特征,从地质、地貌、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程度方面分析其成因.  相似文献   

8.
王芸 《地下水》2019,(1):145-146,207
在对和田县朗如乡X625公路崩塌灾害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崩塌灾害的发育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崩塌灾害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3处崩塌灾害规模等级均属小型,破坏方式均为滑移式;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震、持续强降雨、融雪入渗、水流冲刷作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 3处崩塌地质灾害稳定性均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采取相关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兰州城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对地质环境扰动的人类建设工程活动强烈,引发城市南北两山斜坡区段地质灾害频发。对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分析后认为,地形、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是崩塌、滑坡灾害发生的控制因素,降水和人类工程活动是崩塌、滑坡灾害发生的主要引发因素。  相似文献   

10.
溯源侵蚀是黄土丘陵区最强烈的动力地质作用。常导致沟头后退、坡脚掏蚀,进而引发崩塌灾害。文章通过对研究区崩塌灾害的统计分析,厘定出溯源侵蚀作用引发崩塌的典型类型为拉裂-倾倒型。该类型崩塌具有后壁陡直、粗糙、规模大、分布广、危害范围广,潜在危险性大等特点。分析认为溯源侵蚀引发拉裂-倾倒型崩塌是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耦合作用的结果。该类型崩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斜坡在地表水力侵蚀和重力作用下,坡体内拉应力分布区、剪应力分布区和强烈水力侵蚀区三个区发生了转化,经历了斜坡应力重新分布、拉应力的增大与范围扩大,剪应力状态改变与范围集中、坡顶拉张与孔隙水压力耦合作用下的崩塌体倾倒破坏三个阶段。控制和影响拉裂-倾倒型黄土崩塌稳定性主要因素包括:斜坡几何特征、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及裂隙中的静水压力。随着土体含水率的上升,坡顶拉张裂缝深度加深,侵蚀凹槽深度加深,崩塌体稳定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露天采场边坡自然背景条件、岩体结构类型、岩石力学参数、工程地质岩组特征、结构面特征、边坡工程地质分区、边坡稳定性评价、边坡破坏类型及规模等论述,阐明了露天采场边坡工程地质特征.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A区A-A'剖面、C区E-E'剖面稳定性计算结果不能满足安全系数的要求,其他区边坡总体稳定性较好.露天采场现处于生产建设阶段,边坡正处于剥离形成过程中,边坡几何形态保存较完整,仅局部出现小型崩塌、垮塌、粒状解体、楔形破坏、地裂缝和大气降水冲刷等.尚未出现较大规模破坏,现状边坡总体稳定,基本可代表未来边坡的破坏类型和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2.
杨光  廖坤炎 《第四纪研究》2019,(5):1246-125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工程活动日趋强烈,中山市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呈加剧趋势。根据中山市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结合中山市环境地质特征,对中山市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进行了分析。统计分析表明,4~9月是汛期雨季,是中山市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高发季节。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多发生在坡高10~30m的斜坡带上,均分布于山体坡脚,临近居民区及建筑物,与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本地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强、规模小、危害性大等特征,为中山市今后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空地面塌陷是江苏省邳州石膏矿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具有突发性、偶然性、隐蔽性等特点,矿区上方人口密集,耕地、河流分布广泛,对矿区内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危害较大。在该区以往地质工作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已发生的地面塌陷进行野外地质调查,综合分析了塌陷坑所处的基础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采空区形成历史、塌陷坑的形态、塌陷发展过程和人类工程活动等要素。结果表明: 邳州石膏矿老采空区主要分布于矿区中部及西部,其规格严重偏离房柱法开采规范要求,整体稳定性差,常形成面状地面变形和波状地面塌陷等; 近期采空区主要分布于中部及东部,常形成点状地面塌陷; 巷道开拓区,主要位于中东部新建矿井区,常形成点状地面塌陷及塌陷隐患点。根据国内对石膏矿区采空地面塌陷的治理经验,结合本区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措施,以便有效规避灾害风险。该研究对矿区下一步开展采空地面塌陷治理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崩塌地质灾害是苏南低山丘陵地区岩质边坡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在对无锡鼋头渚景区沿湖景观路崩塌危岩体开展应急调查与测绘的基础上,文章对崩塌危岩体地质背景条件和灾害特征进行了描述,并采用赤平投影法对危岩体结构面组合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深入研究崩塌灾害形成原因与破坏模式后,提出采用危岩清除+钢筋混凝土肋柱锚固+挂网喷射混凝土护面+系统截排水+纳入群测群防应急体系的综合防治对策,为苏南丘陵地区同类型软硬互层岩质边坡崩塌灾害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等倾角岩层顺向坡,受坡体结构和岩体物理力学性质控制,多存在变形、崩塌、滑坡等工程地质问题,常常会诱发大规模的地质灾害。该类斜坡潜在滑动面不直接出露地表,一般具有变形机制复杂、隐蔽性强和危害大的特点,是滑坡领域关注与研究的重点。拖担水库大坝左岸为一古滑坡,在水库扩建开挖过程中,诱发古滑坡体复活。在分析古滑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勘察和变形监测结果,研究了其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左岸古滑坡具有岩层倾角“上陡下缓”、滑体底部存在反倾坡内的剪切破碎带、滑床岩体产生弧状弯曲的特点;②古滑坡体为一基岩顺层滑坡,滑动模式为“滑移(弯曲)—剪断”型,其变形破坏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弯曲隆起阶段、滑移剪出阶段和扰动变形阶段;③该类斜坡变形破坏后,坡体易沿“上陡下缓”的椅型软弱层面发生二次滑动,滑坡控制关键是对下部变形区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通过资料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对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孕灾条件和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区域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由南而北、自西向东在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孕灾地质背景及降雨、地震活动、人类工程活动等诱发因素方面均有明显不同,进而导致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及发育特征的差异。西部中高山峡谷区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地形起伏大,活动断裂发育且地震活动较为频繁,地质灾害具有规模大、泥石流相对发育、沿构造线和河流线状分布的特点;南部低中山及岩溶发育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构造及岩性较复杂,碳酸盐岩极为发育,采矿活动强烈,以地面塌陷相对发育为主要特点;北部红层丘陵区地质构造及岩性简单,地形起伏小,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类型单一、数量多、规模小,分布上具有面上松散分布、局部相对集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提出了“双向滑动”高边坡的概念及陈述了目前研究进展,然后以某建设场区东侧高边坡为例在对其工程地质条件,前期治理工程措施与效果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在对该高边坡前期治理工程实施后的坡体变形特征分析、病害机理、后期补强措施的基础上得出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双向滑动”高边坡的病害特征、形成机制、危害方式、治理理念与方法。对类似高边坡病害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四川南部城市群为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中四大城市群之一,有望成为四川省第二大增长极。区内多为丘陵山地型城市,有限的发展空间迫使城市建设活动中频繁的削坡、回填,在获得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引发了大量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地震活动、红层风化,地质灾害是区内最主要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通过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结合收集资料分析得出:华(?)山断裂及荥经-马边-盐津断裂在区内均表现为强活动性,地震活动频繁。侏罗系-白垩系红层泥岩具有快速风化的特性,红层边坡具有剥落、崩塌、落石、表层溜塌、滑塌、浅层滑坡六大破坏方式。区内地质灾害频发,发育密度达7.81处/100km~2,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为主。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随着我国对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投入,对高危病害边坡的研究显得日益重要.众所周知,山区地形地貌一般起伏较大,地质条件相对复杂,且易发育滑坡、崩塌堆积、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高效准确地查明这些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指导地质灾害治理方案设计和安全施工意义重大.以贵州省某高速公路的滑坡勘察应用为实例,介绍高密度电法在边...  相似文献   

20.
以龙塘山 2号大桥为工程背景 ,在综合考虑桥基岸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尤其是岩体结构的基础上 ,建立了数值分析模型 ,采用离散元法对该桥 10 #墩所处岸坡的破坏模式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 :( 1)龙塘山 2号大桥 10 #墩所处岸坡基本稳定 ;( 2 )施工时 ,应对既有公路上方岸坡坡顶及坡面可能崩滑岩块进行预清除与加固 ;( 3)根据岸坡破坏趋势可得其稳定坡角为 5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