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利用地震烈度资料定量估算历史地震震中区域和震级的方法是由Bakun和Wentworth于1997年首先提出的.该方法定量程度高,对烈度数据较少或发生在近海的历史地震的定位和震级估算尤为有效.按照Baku和Wentworth给出的思路,笔者尝试了对我国华北地区的历史和近代地震的震中和震级进行初步分析.首先,选取20世纪以来发生在该地区的10次有仪器记录的地震(5.3le;MSle;7.8),对该地区的烈度-震级-震中距衰减关系进行标定并给出了烈度衰减模型,表明华北地区烈度随震中距增大而衰减的速率明显小于美国加州地区(约50%).在此衰减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确定震级和震中区域的网格搜索试算方法(GSTSL),并给出了适用于华北地区的圈定震中区域和烈度震级的等值线置信值.最后,讨论了计算震中区域等值线时所引进的权因子Wi及其中参数b对震中区域等值线圈闭性的影响.利用该方法,对发生在1668年莒县——郯城地震,1679年三河——平谷地震,以及1966年隆尧地震和1969年渤海地震进行了分析.需要指出的是,该方法也可推广应用于我国其它历史地震资料丰富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1654年7月21日天水发生强烈地震,就此次地震的震中和震级,作者结合文献史料和前人关于历史地震震级的求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5.
目前国内对929年杭州地震普遍使用的地震参数为:震级5级,烈度Ⅵ度,其依据为《吴越备史》中所记载的"有坏庐舍者"。现有的关于929年杭州地震的历史资料有4条,其中有"庐舍倾圮甚多,王开仓赈之"及"居民庐舍倾圮,复开仓赈之"的记载。本文对这些历史地震史料的基本情况和可靠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将929年杭州地震的震中烈度定为Ⅶ度、震级定为5(1/4)级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6.
以Sugeno型模糊推理系统为基础,建立了以震级和震源深度为输入,以震中烈度为输出的震中烈度预测模型,并以四川地区震例数据为例,对模型构建的关键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说明.通过与参考文献中的拟合模型进行预测数据对比分析,可得本文的推理预测模型精度更高,误差更小,且有更强的扩展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地震烈度数据点,用椭圆参数方程对烈度点空间分布进行最小二乘拟合,得到各烈度区椭圆烈度估计线,然后对烈度估计线进行统计回归,得到一组适用于青、甘、川、滇4省中强地震的椭圆烈度分布模型I=f(M,R).基于所建烈度分布模型,联立考虑中心点和方向性的椭圆数学方程,代入全部烈度数据点估算地震震级和宏观震中.本文的试算震例表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并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利用该方法对明清时期4次烈度点较少的中强历史地震参数进行了估算,所得结果表明了此方法对历史地震有效. 相似文献
8.
采用现代仪器地震记录和烈度资料,我们建立了用于定量估算历史地震震级和震中位置的烈度衰减模型和分析方法,并对我国西南川滇地区的历史和近代地震的震中和震级进行了重新分析.利用20世纪以来该地区十四个有仪器记录的地震(5.9≤Ms≤8.0)及相应的烈度数据,对其烈度-震级-震中距衰减关系进行标定,并建立了用于震中和震级估算的烈度衰减模型.结果表明,当震级一定时,川滇地区烈度随震中距增大而衰减的速率明显小于美国加州地区(~60%).在衰减模型基础之上,发展了确定震中区域和震级的网格搜索试算方法(GSTSL),并给出了确定震中位置和震级的等值线置信值.采用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对1786年康定地震,1850年西昌地震,1913年峨山地震和1970年通海地震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更为精确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1931年南海西沙群岛北6 3/4级地震震中位置与震级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地震地质构造环境、历史地震烈度记录等资料,对1931年9月21日南海西沙群岛北海中63/4级地震的震中位置和震级进行了讨论。该次地震广州、三水、中山等地的烈度达5°,5°等震线长轴大体呈NW向。由大致勾画的等烈度线图推测,其震中位置应从现定微观震中向东推移110km(20°N,114.1°E)。参考我国63/4~71/2级地震的震中位置与V度等震线最远距离的统计结果,认为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将该震定为7.1级是较为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作者根据位错模型导出了震级不仅与震中烈度和震源深度有关,而且与极震区面积有关。震中烈度通过应力降和震级联系起来,而极震区面积则通过位错面的面积或震源体积和震级联系起来,使震级与烈度的物理联系更加明确。 用我国的61个浅源地震资料,用逐步回归方法计算出震级M与震中烈度I0、极震区面积(面积单位为平方公里)A0的关系为: M=3.53+0.039I02+0.0178(Ig A0)3,还分别计算出震级与6—8度区面积A6、A7、A8的关系为: M=3.63+0.72 Ig A6,M=5.34+0.718(Ig A7)·(IgIg A7),M=5.92+0.104(Ig A8)2。并外推出震级与5度区面积A5的关系为: M=3.03+0.72 Ig A5。 利用这些关系式来确定历史地震震级比仅考虑震中烈度来确定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针对迄今为止中国在地震大小的度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撰写的。在阐明地震大小物理含义的基础上,首先指出由震源辐射能量ER出发所定义的传统震级标度ML,mb(mB),MS都存在着"以偏概全","震级饱和"和ML震级标度的"局限性",以及不同标度的震级之间不可相互换算等问题。而由在地震破裂的整个过程中震源区"等效力"所做的功出发导出的地震矩M0是对地震大小最科学的度量。为继续应用"震级"这一术语来描述地震的大小,由M0所定义的矩震级标度MW不仅克服了传统震级标度存在的各种问题,而且适用对不同大小、不同震中距、不同震源深度地震大小的度量。因此近20年已被国际地震学界普遍采用。最后强调推进地震大小的度量与国际接轨是推进中国地震科技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不仅有利于国际地震科技交流合作,而且有助于增强防震减灾工作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13.
分析了目前地震编目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根据地震目录的种类、性质等,提出了提高地震编目精度的措施,即应统一规范、统一标定量规、选取布局合理的台站,使用多种方法和区域走时表、加台基校正值计算震级等。指出,只有提高编目的精度才能使使用者从地震目录中获得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15.
阐述了姚安6.0级地震烈度评定的过程,对各评估区的房屋的破坏比进行了调查,计算出各类房屋的震害指数,进而确定了各评估区的震害指数,并按照<中国地震烈度表>新规定,对各个评估区的烈度作了评定. 相似文献
16.
2015年4月25日在尼泊尔廓尔喀县发生的8.1级地震及后续强烈余震,造成尼泊尔北部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区建筑物倒塌损失严重。本文利用现场震害调查资料和高分卫星遥感影像,开展建筑物震害遥感解译,得到各个遥感解译点的遥感震害指数,结合现场调查点评估的烈度拟合了遥感震害指数-实际震害指数转换关系,再根据遥感震害指数估计了全部解译点的震害指数及地震烈度。估计的烈度与现场调查结果对比显示出较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为该地区今后发生地震提供了可借鉴的遥感评估震害指数转换模型。 相似文献
17.
1605年琼山大地震强余震震级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文献[1~18]提供的史料,研究了1605年琼山大地震的前震及强余震的时间、震感范围、烈度和震级等参数问题。最后讨论了琼山大地震的强余震震级参数估算中存在的误差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不同标度震级关系和台基影响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近年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观测报告中的中国及邻区地震目录资料,取能够同时计算面波震级MS和近震震级ML的地震,拟合出2种震级之间的关系,发现与过去使用30余年的换算公式存在系统差别。考虑现代化地震数字观测系统有动态范围大、频带宽、台站多、覆盖区域广、测定精度高的特点,由此拟合的关系应当更可靠。考虑不同误差因素统计面波震级MS和近震震级ML的关系表明,2种震级之间换算和不换算的差别并不大,因此建议MS和ML震级之间不换算为宜。分析地震台站的场地响应发现:一些基岩台的放大因子在1附近,场地响应不随频率变化;处于沉积土层的台站,放大因子在低频段大于1,高频段小于1;还有一些台站在某个频段范围大于1,或者小于1。另外,沉积土层台站的单台震级和台网平均震级差也随周期增大,呈现由负到正的增长趋势。看来并不存在固定的台站校正系数,因此不能把台站校正作为提高震级测定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