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动源地震中采用静校正技术将地震数据校正到平面上进行常规处理,被动源反射地震数据处理中同样面临该问题,其中涉及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生成拟炮集记录后,采用主动源地震方法进行静校正处理;第二种方法是在背景噪声上,根据检波点高程将数据校正到平地表上再进行拟炮集记录计算.本文主要分析了第二种静校正计算方法的原理、以及实现步骤,并通过数值模拟起伏被动源地震数据,对两种静校正方法校方法进行了综合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被动源原始数据上静校正和在互相关生成的拟炮集上静校正都能实现起伏地表校正为平地表,但在被动源原始数据上静校正再相关会导致静校正量发生改变,需对反射记录非因果部分进行两倍炮点校正,因果部分进行两倍检波点校正才能叠加生成拟炮集.  相似文献   

2.
利用初至波走时速度成像进行近地表静校正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利用常规地震初至波走时速度成像进行近地表静校正的方法。该方法的基础是回折波射线的走时层析成像,它能准确地求出近地表连续速度分布,用浅层速度成像结果能够得到准确的近地表静校正量。文中给出了初至波走时射线层析成像的理论模型试验结果,成像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3.
变换坐标系下相移法起伏地表地震波场延拓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地表起伏变化对地震波场的影响问题,本文提出将(x-z)域的曲网格映射成(ζ-η)域的矩形网格,推导出(ζ-η)域中的标量声波方程,根据推导出来的波动方程采用双平方根法将地表采集到的地震波场在(ζ-η)域中向下延拓,以解决地表起伏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对模型的计算,该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起伏地表下的直接叠前时间偏移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新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和流程,可不必应用野外静校正,直接对起伏地表采集的地震数据进行叠前时间偏移.本文采用输入道成像方式,通过基于稳相点原理给出单道数据的走时和振幅计算方法,发展了一个表驱动的叠前时间偏移算法.偏移方法可依据同相轴是否被拉平确定叠加速度和修正近地表速度模型,也可依据拟成像的构造倾角,自适应地确定偏移孔径;后者既减少了偏移计算量,也压制了偏移噪声.文中用二维起伏地表的断陷盆地模型的理论数据验证了所发展方法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5.
由于地表起伏和近地表结构变化产生的静校正问题严重影响了煤田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为此,首先利用低速带分片拟合的广义线性反演技术进行折射波静校正,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和部分短波长静校正问题,然后,利用叠加能量最大静校正技术进一步解决剩余静校正问题,最后,利用非地表一致性剩余时差校正技术,解决速度和射线等误差引起的非地表一致性剩余时差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在以串连的方式应用了三种校正方法之后,在共炮点道集上,折射渡同相轴的线性形态得到了恢复;在动校正后的共中心点道集上,煤层反射的双曲线同相轴被拉平;在叠加剖面上,煤层反射的信噪比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6.
VTI介质起伏地表地震波场模拟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起伏地表下地震波场模拟有助于解释主动源和被动源地震探测中穿过山脉和盆地的测线所获得的资料.然而传统的有限差分法处理起伏的自由边界比较困难,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我们将笛卡尔坐标系的各向异性介质弹性波方程和自由边界条件变换到曲线坐标系中,采用一种稳定的、显式的二阶精度有限差分方法离散(曲线坐标系)VTI介质中的弹性波方程;对地表自由边界条件处理时采用了一种修饰的差分算子来计算弹性波方程中的混合导数项在自由边界上的法向导数.兰姆问题的解析解与本文的数值解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处理自由地表边界条件.模拟实例表明:起伏地表对地震波场有重要影响,各向异性导致弹性波波前形状复杂且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相似文献   

7.
Pseudo-offset migration (POM) is a new method for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of converted waves that improves on equivalent-offset migration (EOM). The mapping of POM is different than EOM but the purpose of the two methods is to map the input samples to the common conversion scatter point (CCSP) gather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s of the two migration methods and model parameter sensitivity tests for both POM and EOM. At large offset-to-depth ratios the hyperbolic approximation, the three-term approximation and the double square root (DSR) equation are used to NMO-correct the mapped POM gathers to obtain more accurate migration velocities. These equations were derived and calculated by small pseudo offset. POM is then used to image complex structure and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相似文献   

8.
初至拾取是起伏地表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近地表建模的精度及静校正效果,但起伏地表资料极低的信噪比使传统的自动初至拾取算法几乎失效,而手动拾取要耗费巨大的人工和时间成本。本文研究了改进超虚干涉法,结合多道多域初至质量监控技术,实现起伏地表资料初至波自动拾取。改进超虚干涉法首次将近地表散射波纳入干涉法提高信噪比的范围,并通过折射波和散射波的线性组合使干涉法适用于起伏地表条件下任意复杂射线路径的初至波类型;提出反向干涉和多域干涉的概念,显著增强了所估计的虚源信号;使用波形反褶积滤波器较好地抑制了干涉导致的"假事件"的形成;采用多道多域初至质量监控技术,实现错误"假事件"初至的自动归位,提高了拾取初至的稳定性。本文研究的初至波自动拾取理论与技术具有突出的鲁棒性和稳定批量处理大量实际三维地震数据的能力,在中国西部山区三维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的应用效果显著,质量优于某常用商业软件。  相似文献   

9.
传统有限差分方法在处理起伏地表时存在一些困难, 而坐标变换法可将起伏地表映射为水平地表以克服此缺点.但同时, 地下构造被变换得更加复杂, 导致了波传播和成像的不准确.本文提出了一种分层的坐标变换方法, 并应用到了弹性波逆时偏移中, 此方法既可以克服起伏地表的影响, 又可以不破坏地下构造.波场正向延拓、逆时延拓和分离是在辅助坐标系下完成的, 而成像是在笛卡尔坐标系下完成的.通过对简单起伏模型和中原起伏模型的试算证明了本文提出方法的准确性.同时, 对两种极端起伏地层高程不准确的情况进行测试可以看出:分层坐标变换逆时偏移方法的成像效果远好于传统坐标变换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波场的一种转换,称为消除倾角影响变换(DART),它将满足双平方根算子方程的叠前波场转换成满足单平方根算子方程的波场.后者可以进行常规的动校正和水平叠加.事实上这种转换是消除动校正时倾角影响的一种倾角校正(DMO)方法.这是Stolt偏移法在DMO中的类似,它只需利用快速傅氏变换(FFT)以及附加的插值运算就可实现.文末附有算例.  相似文献   

11.
基于动力学基本原理,建立非规则桥梁的多自由度动力简化模型,根据拉格朗日方程推导简化模型的动力方程,结合龙格—库塔方法,采用自编程序研究行波激励下非规则桥梁综合考虑支座摩擦滑移、结构碰撞等非线性因素作用时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行波效应和碰撞效应的共同作用可使矮墩的弯矩需求增大;行波激励可使板式橡胶支座位移增大,地震波最后到达的桥墩其上方支座位移峰值增加最为明显;相比高墩,地震作用下矮墩上部的板式橡胶支座易发生滑动。因此非规则桥梁进行防碰撞设计时应考虑行波激励及支座摩擦,找出相邻结构的最大碰撞力,以指导设计。  相似文献   

12.
基于动力子结构方法的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验证了将约束子结构法引入到复杂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进一步提高计算效率的简化措施。结合土层有限元模型的自身特点,提出了标准子结构的概念,通过设置标准子结构,可减少相同子结构的重复计算。基于约束子结构本身的性质,假定土层计算区域为局部非线性,可简化等效线性化分析过程,通过数值试验给出了局部非线性区域的取值范围。算例表明,上述简化措施在提高大规模复杂场地地震反应分析计算效率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不规则界面介质中散射波场的理论研究由Aki-Larner(1970)开始,自此就这一问题发展出一系列的模拟方法,主要有:纯数值法(有限元、有限差分、谱元等)、高频射线法、边界法等.边界法是基于边界积分方程的一种半解析的方法,对于界面的散射问题,它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圆弧状凹陷地形对平面P波的散射:高频解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波函数的Fourier-Bessel级数展开,推导了具有不同深宽比的圆弧状凹陷地形对入射平面P波二维散射问题的解析解.与现有解析解不同之处在于,为了使该解析解适用于更高的入射波频率,本文利用了柱函数的渐进性质,使得散射波的待定系数可以直接确定,避免了线性方程组的求解以及相关的数值计算问题,从而拓展了该解析解适用的频带范围.通过与现有解析解的比较,论证了该解析解的正确性,进而在一个较宽的频带范围内分析了圆弧状凹陷地形对入射平面P波的散射效应.  相似文献   

15.
层间隔震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隔震形式,不仅可以降低上部结构的动力响应,还可以弥补基础隔震结构的不足.现有研究多集中在远场地震作用下的规则层间隔震结构.本文利用通用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SAP2000分别模拟了一幢8层带裙房钢筋混凝土框架层间隔震结构、基础隔震结构和抗震结构,分析并对比了三种结构在近场地震作用下动力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近场条件下三种结构顶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鞭梢效应;相比抗震结构两种隔震结构具有很好的减震效果,而且基础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好于层间隔震结构;由于结构刚度突变的部位剪力较大,所以应对其裙楼顶部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16.
各向同性介质长偏移距地震同相轴动校正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二阶动校正方法基于较小最大偏移距与目标层深度比和地震波沿直线传播假设,进行长偏移距地震资料处理时,这些假设不再成立.高阶项动校正公式能提高长偏移动校正精度,文中对几种典型的高阶项动校正方法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优化四阶、优化六阶动校正方法.模型计算表明,高阶项动校正方法能取得较常规动校正方法好的动校正结果,但并非阶数越高动校正精度就越高;在纵向速度变化剧烈时,高阶动校正或优化高阶动校正方法一般不能适用于最大偏移距与目标层深度大于3.5的地震反射同相轴,优化四阶和优化六阶动校正公式由于考虑了无穷大偏移距的影响,具有更稳定、更加精确动校正效果,适合于实际的各向同性长偏移距地震资料处理.  相似文献   

17.
动校正是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地震资料处理结果的精度.在浅层和大偏移距情况下,常规动校正使波形发生拉伸畸变,波形拉长、频带向低频方向移动,进而影响叠加效果.通常地震资料处理中大都采用切除的方法克服动校正拉伸畸变的影响,这对目的层较深时是可取的.以工程地质调查为目的的海洋地震勘探旨在了解海底之下较浅地层深度范围内的地质信息,一般勘探区水深较浅,数据叠加道数较少,如果仍然采取切除处理,势必严重影响资料的分辨率和准确度.本文阐述了一种无拉伸动校正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动校正后的波形畸变问题,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近海浅层工程地震勘探中是行之有效的,有助于提高速度分析的精度和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半主动控制方法对非对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平动-扭转耦合振动控制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非对称结构的平动-扭转耦合振动方程和状态空间方程;然后以磁流变(MR)阻尼器为控制装置,结合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最优控制算法和限幅控制策略,提出了基于MR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方法;最后对半主动控制方法对非对称结构地震反应的控制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半主动控制方法可以对非对称结构的水平位移、扭转位移和加速度反应都产生明显的控制效果,适当下调控制力需求时,不会导致控制效果的等比下降,降低MR阻尼器可调控制力上限后,可以减小阻尼器尺寸,便于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土质边坡地震动力响应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往往会触发大量的山体滑坡,给人类和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为研究探索土质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本文建立了二维均质边坡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了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对地震响应中学术界和工程界最为关心的加速度、位移和频谱特性响应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得到以下几点结论:①在坡顶和坡面处,与输入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比较,输出加速度峰值出现的时刻有滞后现象;②坡体内部对输入地震动PGA存在垂直和临空面放大作用,同时垂直放大作用呈现出节律性变化的特点;③地震作用下坡体的最大变形在水平方向上出现在坡脚处,在竖直方向上出现在坡肩处;④边坡体内部对输入地震动的频谱成份产生滤波作用,滤掉了输入地震动中的高频成份,且随着高度的增加,这种滤波作用呈现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Izvestiya, Physics of the Solid Earth - Abstract—Two methods for estimating station anomalies in teleseismic P- and S-wave traveltimes are considered. Both methods employ traveltimes of th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