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苏的科学家们说,他们利用推导出的一种数学公式已接近预报强地震,该公式推导出20次大地震中的16次地震前的某些地震图像。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地球物理学教授诺波夫说:“这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向预报大地震迈进了一步。”诺波夫也是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此项研究的作者之一。这个新方法还未被用来预报地震,而科学家们也不能用此方法预报地震发生的精确时间和地点。但是诺波夫说,此方法能使科学家们作出更多的一般地震预报,如预报说,一广大地区的某地3年内很可能发生一次强烈地震。这对目前科学家们的能力来说,可以说是一个进展。现在科学家们基本上局限于作出长期预测。如美国地质调查局1988年7月预报,在30年内,加州南部圣安德烈斯断层发生一次里氏  相似文献   

2.
苏格兰爱丁堡一个研究小组的发言人和鉴定人麦克达夫(Divid MeCduff)于1983年1月26日宣布,该组研究人员研制出的一种地壳计算机模式,能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他说,用以前的地震和地电磁场资料,该组的数学公式成功地预报了1982年12月13日发生在北也门的地震。他希望工商业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可用该程序为贸易或居民中心选择安全地点。他还说他的研究小组正考虑成立一个  相似文献   

3.
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学家说,喀斯喀特的火山喷发通常与墨西哥的火山喷发发生在同一时间。在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所增加的地震活动,通常也发生在同一时间。地球物理学教授和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实验室主任安德森说:“这个研究结果不一定能帮助预报哪里能发生大地震,但是能够帮助预报何时发生大地震。安德森说:大地震和火山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样能证实地震活动的区域性质。加利福尼亚中强地震数量的增加提出一个新的认识:即地震表示地壳有很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概率预报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地震历史中表现出来的统计规律去推测未来。在一定概率意义下,给出下次地震可能发生的时间界限,或是在指定时间内,给出地震发生的概率,对于研究地震区域划分,提供抗震烈度等问题都是有一定意义的。这里仅从地震序列本身提取预报信息,没有考虑发震时间与各种前兆观测的关系,也没有考虑时间与地点和强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5.
曹新来  许向科  孙佩卿  冯向东 《地震》2007,27(3):111-116
通过多个震例研究认为, 不同的井在几次强地震前记录了形态相同的水位下降过程, 数量虽然不多, 却表明地下水地震前兆异常的变化形态在短期到临震阶段具有重复出现的特征。 这类异常出现转折后距地震发生时间一般较稳定, 通常在20天左右或更短, 是预报地震发生时间的重要指标。 因此, 研究此类异常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分析预报中的应用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土库曼的科学家们正在为地震科学、为预报地震的强度、地点和时间作出贡献。这个位于中亚地区的苏维埃加盟共和国已开始在其西部有计划地建立地球物理和地震台网。1983年,土库曼加盟共和国西部地区曾多次发生地震。综合性的地球物理,水文化学和地震研究及观测正在该共和国的所有地震活动区进行,台站也正在监测地震前兆异常。土库曼科学院地震研究所所长库尔班诺夫对塔斯社记者说,一个研究地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地震预报的含义不仅应包括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的预报,还应包括地震影响的预测。在考虑地震预报法规时,文中认为地震发生的预报分成地震趋势预报、地震短期预报和地震警报三种类型更为合适;地震影响的预测主要应包括地震危险区的划分、地震烈度的判定和强地震地面运动参数的预测等内容,并对有关问题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唐山地震10周年之际,人们不仅议起以往劫难,更加关注今后的命运,希望了解我国目前地震科研及预报达到了什么水平.记者请国家地震局局长安启元向本报发表谈话.安启元介绍,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解放以来,我国发生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315次,其中7级以上强烈地震46次,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对此,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早在1956年就把地震预报研究列入了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并从1966年邢台地震后开始了地震预报及研究.他说,唐山地震之前,我国曾较好地预报了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可是,却没能对唐山地震作出预报.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说,是没有从科学上认识地震孕育发生的规律,预报方法是经  相似文献   

9.
李漳南 《地震学报》1982,4(2):190-198
本文初步研究了中国南北地震带上称之为跳跃迁移的大地震(M6(3/4))迁移规律,并给出其统计预报方程。例如给出了四川省地震发生的时间和纬度以及南北带北段南区地震发生的纬度的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强对地震预报的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作如下规定:一、地震预报是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及地震影响的预测.预报分为长期、中期、短期、临震四种.(一)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几年到几十年或更长时期内的地震危险性及其影响的预测.包括全国或区域性的地震区划;建设规划区及工程场地的地震烈度、地震地面运动参数、地震小区划和震害的预测;全国或区域性的地震活动趋势的预测.(二)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几个月到几年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预报.(三)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几天到几个月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的预报.  相似文献   

11.
希腊地电场监测项目的负责人说,从事该监测项目的雅典大学的科学家们对克法利尼亚岛1988年5月22日发生的地震做出了预报。80年代初研究出该地震预报方法的物理学家瓦罗特索斯(Panayotis Varotsos)教授说,这是用该方法在一周内做出的第二次确实准确的预报”。瓦罗特索斯在会见美联社记者时说:“昨天晚上,我们向部长联合地震委员会(Co-Ministerial Committee on Earthquakes)发出了电报,在电报中我们预报了今天的地震的时空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川滇地区12组4~5级地震密集活动及其对应强震的时空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等地震密集活动中的最大地震震级与后续强震震级不相关;对应地震与密集活动的时间间隔多在半年内;利用4、5级地震密集活动作为M≥6.7地震1年尺度的预报异常,预报效能R值为0.258 5;在云南地区,强震多发生在密集地震集中区,而四川的强震多发生在4、5级地震不活跃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陆8级地震的有序性——一种新的预测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道一  黄建发 《地震地质》1991,13(3):229-240
通过对中国大陆已发生的20个8级地震的研究,发现8级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有序性,这种有序性表现在一些8级地震的发生有252年,94年,48年及25年的时间间隔,应用这种有序性可用来对中国大陆8级地震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14.
大气电场观测研究在近场地震短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郝建国  柳松 《中国地震》1990,6(3):87-91
本文简述了在华北地区开展的近地表大气电场异常与近场地震关系的观测研究情况,并通过对北京附近发生的两个4级地震前所记录到的大气电场异常现象的分析研究,论述了震前大气电场异常的时间及空间分布特征。指出了继续深入地开展大气电场与地震关系的观测研究,有可能为近场地震的短临预报提供出一种较为可信的预报标志。  相似文献   

15.
苏联地震工作者、第比利斯大学教员尼诺·卡恰希婕断言:发生在世界任何地区的强烈地震都在发震的同时“启动”地球内部下一次破坏性地下风暴的孕育机制。这位女科学家认为,在发生灾难性地震的震源区内,有时在距震源一定的距离内,地球内部产生一些特殊的波,地震震中似乎就随这种波的“峰”向未来强震的中心地点迁移。她还认为,科学家掌握这些过程的机制后,就可在不远的将来预报未来强震的地点,其预报准确性就象预报海啸破坏性涌浪抵达海岸的时间一样。尼诺·卡恰希婕对塔斯社记者说:“在地  相似文献   

16.
笔者根据十几年地震监测预报的实践体会,尤其是根据1996年华北北部地区震情跟踪研究中发现的某些问题,重新提出要大力加强前兆异常的落实工作,建议把以源兆为基础的预报思路为以场兆为基础的预报,要大力加强活动构造研究与地震前兆研究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未来强震发生的时间与地点预报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1)建模法,以南北地震带不同内地域不同震级层次地震的发生时间为样本,建立了13个预测模型,用于对未来地震的发生时间进行预报。利用其中关于5.0≤M≤5.9地震的模型较为准确地预报了1989年11月宁夏固原5.0级地震的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18.
北祁连河西地区流动重力监测预报工作介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监测的基本任务是为地震科研预报提供连续、及时、准确、可靠的观测资料,其观测成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地震预报的准确性,地震科研预报水平的提高和以地震监测预报为基础的防震减灾事业的生存与发展。科研预报是建立在可靠的观测资料基础上的,人们常说,地震科学是观测科学,没有可靠的观测资料,规律是难以揭示的。流动重力监测的是区域重力场非潮汐变化信息。伴随活动断层的物质变迁和构造变形,必然在地表发生相应的重力变化。我国用重力测量方法研究地震预报的工作在边监测边研究边预报的道路上已经走了30年的历程,重力测量所取…  相似文献   

19.
1989年11月的美国洛马普列塔地震使人们再次认识到发生在城市地区附近的7级地震的可怕。由于不可能对现有的所有建筑物和设施采取彻底的抗震措施,所以,以短期地震预报为基础的临时措施对减少人身伤亡的重要性就越来越明确了。过去,人们常说:“尽管象东海地震那样的8级地震能够预报出来,但预报首都圈的7级直下型地震却很难。”可是,就现状而言,不仅说能够绝对预报出8级地震是言过其实,相反,一口咬定将来不可能预报7级地震也是不妥的。认为7级地震比8级地震小,前兆也相应地小,一般较难检测出来,这种想法可以  相似文献   

20.
用准周期(PP)方法预测地震序列中早期强余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地震序列的准周期性,提出了预测早期强余震发生时间的准周期方法及其定量预报指标,同时进行了回溯性预报检验,R值评分为0.45。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