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京津唐地区深部挤压带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京津唐地区的深部挤压带轴线沿宁河,香河,昌平一线呈南东-北西走向,在通过该带的北东向M和C面上均有一些北西弯曲的弧形。地壳下部和上地幔顶部层位呈透镜状增厚,浅部的北东向断裂也向北西弯曲。应力测量表明现今该带的应力场为向北西挤压。  相似文献   

2.
柳源  殷跃平 《地质论评》1999,45(5):555-560
强烈构造活动区重大工程场址的评价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难题。本文以新疆乌鲁木齐二电厂为例,应用风险度和专家系统对该厂区及附近断裂的活动性及其地震工程地质交效应进行了研究。采用Weibull函数,综合考虑了裂活动可能产生的振动、错动,蠕滑,地面裂缝,液化和崩塌等6种因素,建立了该区断裂地震工程地质模型;运用CRUSTAB专家系统,综合了地质条件,地震条件和地震球理对厂区断断裂可能产生的地震地面运动,断及  相似文献   

3.
4.
5.
断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断层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同震库仑应力改变入手,提出了断层间相互作用的触震与缓震效应,探讨了断层间的相互作用对断层活动性、断层未来地震潜势及余震活动分布图像的影响。从断层间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了大陆强震准周期丛集复发行为的可能的物理机制。认为断层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大的地震地质意义,在进行断层活动心性和断层地震危险性定量评价及余震分布图像预测时,应该充分考虑断层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8.
9.
江苏—南黄海地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是中国东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带之一。同时,该地区历史上曾频发中—强以上级别的地震,地震及次生地质灾害是威胁该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灾害之一。该区的地震活动时空特征和发震机制还不清楚。本文通过整理江苏—南黄海地区的历史和仪器记录地震数据,分析了该区地震活动时空分布格局,发现地震活动主要集中于若干条区域活动断裂带,在时间上具有约60年的平静期,目前仍处于地震活跃期。深部构造研究还表明该区域内地震活跃的南部坳陷和勿南沙隆起区均存在显著的地球物理异常,表明地震活动与区域深部构造有关。东部菲律宾海板块的俯冲作用和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引起的板块边界挤压力和大陆边缘因地形高程差异伴随的重力势能是中国海洋地震的主要驱动力。上述认识不仅加深了对江苏—南黄海地区地震构造环境的理解,同时也能对该区防震减灾公益事业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震地质与区域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构造地质、工程地质与地震地质资料为基础,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震地质环境进行初步分析,阐明了有关历史震害的概况,并进一步以工程地质条件优劣和地震震害程度密切相关来评价区域稳定性。这对本区的经济开发和工程建设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其它地球物理方法而言,地震反射方法的纵向分辨率较高,横向分辨率较低。为提高地震记录的横向分辨率,解决探测倾角较大的地层和复杂的地质构造及隐伏岩体等问题,在这里进行了地面地震层析技术的试验应用研究。针对非线性地面地震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并就该方法对地震地质模拟记录和实际地震记录的反演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13.
鲜水河断裂带是中国西南地区一条活动强烈的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具有规模大、活动性强、地震频度高、潜在次生地震地质灾害严重等特点,其地震活动具有特征地震的典型特征,且活断层分段特征明显。本文建立活断层分段上的特征地震模型进行未来地震动预测研究,依据各分段的特征震级、特征破裂断面的几何尺寸、应力降和地震矩等重要震源参数,建立各分段上的随机有限断层震源模型,合成得到各分段观测点的地震动时程与峰值,最终得到整个断裂带的特征地震下的地震动场预测图。研究成果对中国的防震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技术方法可作为中国地震区划技术发展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子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地震仪器数字化和多道化,高分辨二维和二维地震已在煤矿采区广泛应用。十几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煤矿建设和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作者从众多的采区高分辨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探出发,论述了有关概念,总结了技术方法,探讨了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对地质工作性质问题的再探讨沈永和(山西省地质矿产厅)1历史回顾30多年来,对地质工作性质的探讨虽时断时续,但较为集中的讨论大体有三个重要时期: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90年代初至今。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经济建设的发展,客观...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断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青藏高原东北缘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调查资料表明,伴随每次大地震的发生,都将产生规模不等的地震断层。本文研究了该区地震断层的分布规律、类型以及与先存断裂的关系等,同时对研究区不同地段的地壳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8.
基于擂鼓附近地表破裂几何形态的特殊性以及对擂鼓地区地震地表破裂机制存在的不同认识,本文通过野外实际调查测量,并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对擂鼓地区地震地表变形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结果认为:擂鼓附近几何形态的变化、同震位移量的明显偏小,以及破裂带拐弯处的表层物质发散运动,表明该地区具有一般挤压阶区的特征。由于北川—映秀断裂北段是兼有逆冲运动和右旋走滑运动的断裂,所以相比于一般挤压阶区,擂鼓挤压阶区受到了更强烈的挤压隆升,并且仍受到逆冲引起的撕裂断层作用。擂鼓阶区内形成的滑坡、地表破裂以及鼓包都是局部块体受到强烈挤压作用的结果,而撕裂断层作用影响较小,且完全被挤压隆升变形所掩盖。根据文中的研究并结合已有的深部运动资料,笔者构建了擂鼓挤压阶区三维结构模型。对擂鼓地区的同震变形机制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过程,也可为断裂阶区内的防震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上海地块的地质属性及其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上海地块的地质演化历史,确认它为外来地体,中生代早中期才汇聚于中国大陆东部。中生代晚期,成为福建—岭南隆起带的一部分,其中局部发育了晚侏罗、白垩纪的断陷盆地,新生代随该隆起带全面下沉,接受沉积。上海地块的地震活动以“频率高、强度低”为特征,地震往往发生在不同方向断裂的交汇处,上海地块上的断裂以 NEE 向和 NNW 向的两组为主,前者具剪切滑移性,后者具压扭性,根据各处发育的断裂规模和地震密度不同,可将上海及其邻区地震划分为四个小区。在一些区内可发生5级以上的较强地震,这是值得人们重视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