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3.
“横行介士——馆藏蟹类标本展”是中国湿地博物馆策划举办的原创专题展览,旨在向公众普及海洋蟹类、淡水蟹类的各种形态、栖息地生态环境等相关科学知识,全面展现蟹类物种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文章从策展原则、内容策划、组织实施3个方面探讨该展览以教育为核心、为公众创造难忘的博物馆体验。同时,积极反思存在的不足,为未来专题展览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草木有心——诗经湿地植物文化展”是中国湿地博物馆策划举办的专题展览。展览从《诗经》中的湿地植物入手,将自然科学与古典文学知识相融合,采用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展览模式,通过馆藏文物、动植物标本、图版手绘等实物展品,融合视觉、触觉、听觉效果,向观众深入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风采。文章尝试从选题定位、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和配套设计4个方面梳理总结该展览在策划、设计和实施中的经验,以期为中小型博物馆专题展览相关工作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国际重要湿地的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国家林业局网站和谷歌地球网站等,获取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国际重要湿地等相关数据,从地理学的区域、空间等维度进行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空间结构分析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区域分布上,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主要分布于海拔500 m以下的东部季风区,尤其主要在长江、黄河流域周边分布;从中国特殊的三大经济带发展来看,湿地自然保护区因自然条件按中、西、东顺序依次减少,呈"山"字型地域分布结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因位于城市而受经济发展因素影响,呈东、中、西"阶梯状"分布。2在空间结构上,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在全国及各省市区域内都呈凝聚型分布,其主要集中分布于长三角地区以及湘鄂交界处、山东中部和黑龙江、吉林交界处。 相似文献
6.
<正>2011年10月2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浙江省林业厅、西溪湿地管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湿地博物馆承办,浙江省旅游协会协办的中国国际重要湿地展示会在浙江杭州中国湿地博物 相似文献
7.
8.
中国湿地保护区与湿地公园空间分布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等降水线、地表径流和干湿度地区为参考因子,讨论中国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空间分布差异。利用Arc GIS软件,分析中国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密度分布相关性,计算两者重叠和互补性;通过基尼系数和综合密度等指数,在八大经济区域尺度上,比较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空间分布的均衡程度。在年降水量为600~800 mm的区域,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数量最多;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都趋向河流分布,湿地保护区距离河流更近;半湿润区湿地保护区数量和面积都最大,湿地公园面积都很小。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平均核密度为0.49×10-4个/km2和0.45×10-4个/km2,二者的分布密度不相关(r=0.31)。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空间的最邻近距离指数都小于1,呈现聚集分布。在区域尺度上,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基尼系数分别为0.93和0.98,各经济区域之间综合密度分布差异较大。湿地保护区主要分布在有重要湿地资源的中国东北、东南和西南等地区,在湿地保护生态系统中发挥主要作用;而湿地公园多分布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地区,更贴近人类生活,有效补充了湿地保护区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10.
11.
昆明大观楼位于滇池草海之滨的大观公园之中。在过去的600年间,大观公园经历了昆明西湖—水云乡—近华浦—大观公园的演变过程。至今,她仍然保持着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的主要特色。大观楼是该湿地公园中标志性建筑物,始建于300多年前的清朝康熙年间。到乾隆年间,昆明寒士、布衣孙髯,一扫他人俗唱,写出具有深广社会内容的180字长联,由昆明诗人、书法家陆树堂书写,刊刻后悬于大观楼前。不少人为之击节赞赏,被誉为“海内第一联”或“长联第一佳者”。自长联一出,“闻者莫不兴起,冀一登临为快”。各地游人络绎不绝,大观楼也就名驰遐迩了。楼藉联…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中国国家湿地公园:现状、挑战和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中国国家湿地公园10 a发展现状和特点,梳理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探讨了其未来的发展对策。结果表明,1国家湿地公园在中国发展迅速,并呈现"分布的广泛性和不平衡性、与湿地资源的不协调性、整体总面积较大和湿地率较高、类型以河流湿地、人工湿地和湖泊湿地为主"等特点;2国家湿地公园面临空间分布不均、资金缺乏、国家重保护和地方重利用的博弈、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不健全、发展建设程序不规范、科研薄弱和专业人才缺乏、监管体系和配套机制不完善等挑战;3从管理层、建设者和研究规划层角度,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管理层应加强国家湿地公园发展的宏观统筹规划,并实施分区分类管理,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关系,以确保数量稳定提高、质量同步提升,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一步完善包括资金筹集、公众参与和经营管理在内的配套发展机制。建设者应严格执行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程序,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关系,突出自身特色,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日常监测工作,注重后期维护管理。研究规划层应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实用技术研究,加强成果的推广应用转化,加强科学规划队伍的培养和管理,为国家湿地公园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正>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共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614个,湿地公园(含试点)213处,其中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91个,国际重要湿地41个,已初步形成了以湿地保护区为主体,湿地保护小区、湿地公园、海洋功能特别保护区、湿 相似文献
19.
20.
根据新疆乌鲁木齐柴窝堡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资源和水资源现状,分析了湿地公园水源补给不足、水质污染的问题。通过实施水质保护恢复工程、湿地生态环境恢复工程、栖息地恢复工程、野生动物保护等生态修复措施,达到保护湿地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目的,同时缓解该区域因地下水超采引起的生态恶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湿地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