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沿岸带底栖海藻的垂直分布情况比较复杂。在黄海沿岸潮间带不仅有绿藻,而且有许多褐藻和红藻,有些褐藻不仅生长茂盛而且数量很多。显然,它们对于潮间带的这种特殊的生态环境是能够适应的。 底栖褐藻的光合作用与光照条件的关系是决定其垂直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Kage yama和Yokohama测定过分别生长在潮间带中部、低潮线和低潮线下15米深处的四种褐藻的光合作用与光强的关系。他们认为底栖褐藻的光合作用也有适应高光强的种类,  相似文献   

2.
底栖海藻着生在海底的底质上。由于潮汐的作用,覆盖在它们上面的海水的深度也相应地不断变化,使它们经历着周而复始的被海水淹没和干出的过程。海水深度的变化不仅造成照射到海底的阳光的强度的变化,而且由于海水对不同波长的光的选择性衰减作用,还使光谱组成随深度而变化。光谱组成的变化又随海水的光学类型而异。因此,生长在这种环境中的海藻的光合作用对光照条件的适应必然反映在光强适应和光质适应两个方面,呈现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光合作用的机理,研究海洋生产力,开发利用海洋植物资源以及保护海洋环境,都需要研究有关海藻光合作用的问题。在这些研究工作中经常需要测定光合作用速度。氧电极极谱法是测定溶解氧的灵敏、快速的方法,在光合作用的研究中广泛应用这  相似文献   

4.
新测定方法采用开放式测定系统。测定时,海水不断地流过海藻,使其周围的环境与在海中相似,避免了传统封闭式测定系统中的“瓶效应”。这种新方法根据海水的流量、流入与注出海经水中溶解氧浓度的差以及管内海藻的生物量算出光合作用速度,具有简便、可靠以及能够测定个体较大海藻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海藻的潮间带分布和地理分布是受地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物理的种种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但对大型的底栖海藻,不少藻类学者都己指出,温度因子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温度及其波动对潮间带海藻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青岛潮间带地区的四种海藻在不同恒温(5~35℃)、不同变温(23±3,26±3,29±3℃)及不同变温幅度下(25±0,25±2,25±3,25±4,25±5℃)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每种海藻均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生长,且最适生长温度为25℃左右。(2)在给定的温度范围(20~30℃)内,适宜的变温(23±3℃和/或26±3℃)可提高海藻的光合作用速率,从而促进海藻生长,但当变温超出适温范围时(29±3℃),海藻生长受到抑制。(3)与25℃恒温相比,高潮带的叉枝藻随着变温幅度的增大,生长率和光合作用速率显著下降。中潮带的孔石莼和缘管浒苔则对不同变温幅度显示出一定的适应性。低潮带的扁江蓠在不同变温幅度下的生长和光合作用速率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我国几种热带海藻的光合作用与光量子通量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用氧电极法测定海南岛潮下带产的凤尾菜Gracilaria eucheumoides等6种热带红藻和无肋马尾藻Sargassum enerve等3种热带褐藻的光合活性和光量子通量密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红藻和褐藻的补偿点差别不大,9种热带海藻的光合作用补偿点都在24—28μE/(m~2·s)之间,而光合作用饱和点上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为0.18—0.66mgO_2/(g鲜重·h),一般而言,红藻的较低,褐藻的较高;2.各种热带海藻的光合作用饱和点的差异,其规律也符合一般海藻的垂直分布规律;3.对人工栽培的凤尾菜、琼枝Eucheuma gelatinae卡帕藻Kappaphycus alvarezii等,可以扩大生长水层,在更深一些的水层中栽培,这对发展生产是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9.
细胞穿膜肽能够介导外源物质进入细胞,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分子运输手段。传统的大型海藻外源物质转导方法较为复杂,并且效率偏低。目前尚没有将细胞穿膜肽应用于大型海藻的报道。本实验利用细胞穿膜肽九聚精氨酸(R9)对浒苔、紫菜和海带这三种常见的大型海藻进行转入,观察其转导效果,并测定转导后藻体光合作用效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细胞穿膜肽R9能够成功的转入三种大型海藻,转入的效率与藻体细胞壁结构有一定联系;转导后藻体的Fv/Fm、ETR(I)和ETR(II)没有明显变化,说明R9对大型海藻的光合作用没有负面影响。本实验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大型海藻外源物质转导方法,为今后的大型海藻育种,分子转化以及外源物质转入机制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黄良民 《海洋学报》1985,7(4):484-491
采用瓦氏检压技术在室内测定了温度对蛎菜、鹅肠菜、半叶马尾藻、广东紫菜、坛紫菜和江蓠,以及盐度对细基江蓠和江蓠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文中报道了这些实验结果,讨论了用回归分析方法所建立的每种海藻的回归方程,并比较它们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温度、盐度的相关曲线。  相似文献   

11.
几种海洋蓝藻生长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Synechococcus bacillaris,Oscillatoria lud,Schizothrix calcicola,Spirulina platensis等4各海洋蓝藻的生长条件的研究表明,除S.platensis外,其他3种蓝藻在“f/2”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外源生长因子对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S.bacillaris适应较高光强,其温度和pH最适范围较窄,S.calcicola  相似文献   

12.
胶州湾位于山东半岛东南方,东经120°4''24" ,120°22''24" 与北纬35°58''30",36°14''20"之间。海湾北部广阔,南部尖狭,略呈葫芦状。其东西最宽处约29公里,南北最长处约33公里。湾口宽3.15公里,总面积(不包括岛屿)约255平方公里。 胶州湾四周有海泊河、李村河、白沙河、石桥河、红江河、杨河和大沽河等径流流入湾内。这些河流平时流量不大,但每至雨季则水位骤增,直接引起海水盐度等一系列因子的变化。此外,环境污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水的理化性质和沿岸海洋生物的栖息分布。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沙群岛海产蓝藻类的种类极为丰富。但迄今为止除黎尚豪报导过西沙群岛永兴岛的陆生习性的27种蓝藻外,尚未见过任何报告。本文为西沙群岛海产蓝藻类研究的第一部分。根据的材料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75年和1976年在西沙群岛采集的,计127号。本文仅报道11种,隶于颤藻科(Oscillatoriaceae)的6属,其中4种在我国为海产蓝藻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14.
海洋微藻胞外产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海洋微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最主要初级生产者 ,具有种类多、数量大、繁殖快等特点 ,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Fogg1966年和Hellebust1974年研究发现,海洋微藻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向周围环境中释放多种代谢产物,如碳水化合物、氨基酸、酶、脂类、维生素、有机磷酸、毒素、挥发性物质以及抑制和促进因子等。这些产物统称为胞外产物 (Extracellularproducts,ECP)。胞外多聚物 (Extracellularpolymericsubstance ,EPS)是胞…  相似文献   

15.
对海水腐植质和海洋沉积物腐植质中的碳水化合物组成及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并与陆源腐植质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海水腐植质和海洋沉积物腐植质的富里酸(FA)和乙醇可溶有机物(ES)的酸水解液中单糖种类和含量多于、高于腐植酸(HA)。总糖含量测定结果与单糖相似。陆源腐植质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明显低于海洋来源的腐植质。  相似文献   

16.
寄生红藻是一大类比较特殊的藻类,其中又可分为两群,一群是与寄主关系密切或属于同科的种类,称作近缘寄生红藻(ade1phoparasites),另一群是与寄主不相关的种类,称作远缘寄生红藻(alloparasites)。 寄生红藻一名的提出始于H. Solms-Laubach(1877),在他以前,Reinsch(1874-1875)虽曾注意到一些红藻个体上的瘤状物,也称为寄生红藻,但他没有发现任何一种的囊果,因此,很难确定寄主和瘤状物之间的区别;而H. Solms-Laubach则第一次充分地描述一种具有特殊生殖器官的寄生红藻。 寄生红藻的起源问题,藻类学家间有几种假说,目前还存在着争论。我国迄今还没有寄生红藻的报道。本文首次记述了我国产的四种寄生红藻,全部属于近缘寄生红藻,内计松节藻科、凹顶藻亚科的菜花藻属(Janczewskia)一种和江蓠科的蓠生藻属(Gracilariophila)三种,这对研究寄生红藻的一些理论问题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海藻在南美白对虾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以鱼粉、豆粕等为主要蛋白源的实用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海藻粉(0%,3%,6%,9%和12%),喂养体质量为0.40-0.61g的南症状白对虾幼虾30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3%组的南症状白对虾体增重和蛋白质效率显高于其它各添加组,而未添加海藻粉组生长最差;添加3%海藻组饲料系数最低,而未添加组和添加9%和12%组最高;对对虾体成分的分析显示不同含量的海藻粉显影响对虾体灰分、脂肪和总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中沙群岛、东沙群岛一样,历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我们坚决支持我国政府一再声明的这一严正立场。 西沙群岛红藻的研究始于樊恭炬和王永川(1974)发表的“我国西沙群岛海藻的研究I.殖丝藻属”。文中把世界上分布较广的暖水性海藻Liagora farinosa Lamx移至一新建立的殖丝藻属,名为Ganonema farinose (Lamx.) Fan et Wang.1975年,樊恭炬等在同一题目的第二篇“Ⅱ.海索面科(红藻门)的一些新种及新纪录”中报告了以下各种: 中国粉枝藻 Liagora sinensis Fan, Wang et Pan 鼓苞粉枝藻 L. setchellii Yamada 纤细粉枝藻 L. filiformis Fan et Li 单轴殖丝藻 Ganonema pinnatiramosa ( Yamada) Fan et Wang 疣枝果丝藻 Trichogloeopsis hawaiiana Abbott et Doty 1976年,张峻甫和夏邦美在“中国江蓠属海藻的分类研究”一文中报告了西沙群岛产的弓江蓠Gracilaria artcuata Zanard.和凤尾菜G. eucheumoides Harv.两种经济海藻。 根据上述三个报告,连同记载在待刊稿上的17种,西沙群岛的红藻迄今所知者共有25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于1957、1958、1975和1976年先后四次派出调查队到我国西沙群岛进行海藻调查,采集了大量标本。为了弄清这一岛群的资源情况、海藻种类和区系组成性质并进而探讨与邻近地区海藻区系的亲缘关系等。我们正在对部分红藻进行研究,所得结果将陆续整理发表。 本文报告了下列六种红藻,其中的三种为西沙群岛的新纪录,包括一种为我国新纪录。一种系新种,绝大部分为罕见的红藻。  相似文献   

19.
海洋真菌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微生物作为海洋生物的一个组成,有其独特的特性,耐盐性不能作为区分海洋型与陆生型微生物的标志。本文对海洋真菌的的界定、数量、附着基质、生态类型以及其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做了概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继续报道我国西沙群岛海产色球藻目 Chroococcales 的十种蓝藻,隶于三科六属,有八种是我国海产蓝藻的新记录,它们是:铜锈微囊藻 Microcystis aeruginosa Kuetzing,小形色球藻 Chroococcus minor ( Kuetzing) Naegeli,湖沼色球藻盐泽变种 C. limneticus Lemm.var. subsalsus Lemm,易变色球藻 C.varius A.Braun,膜状色球藻C. membraninus ( Meneghini) Naegeli,圆胞束球藻 Gomphasphaeria aponina Kuetzing,附钙管鞘藻 Hormathonema epilithicum Ercegovic 和透明拟丝藻 Johannesbaptistia pellucida ( Dickie) Taylor at Drouet。其中透明拟丝藻形态特征独特,这对于蓝藻类的研究,特别是研究从色球藻目进化到丝状蓝藻类的系统演化具有重要价值,早已为藻类学家们所重视。该种也是我国海产蓝藻属的新记录。 迄今为止,藻类学家们一致认为色球藻目是蓝藻门 Cyanophyta 中最原始、最低级的类群,其植物体最简单,大都是单细胞或简单的群体,而且都十分微小,常被肥厚的胶质鞘所包埋,这就使该目蓝藻能适应复杂的自然环境。所以,在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研究中它已引起许多学者的注意。有关该目海产种类的分类研究,我国仅有少数报道,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