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断陷盆地油气汇聚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气汇聚体系是一个不同于含油气系统和油气成藏系统的概念,它提出的目的旨在讨论层序格架中油气成藏单元与层序级次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格架,结合储层的分布和构造断裂等因素,预测油气的汇聚特征。油气汇聚体系由储集系统和油气输导系统构成,储集系统可以分为(1)高连通、大型毯状;(2)中连通、中型毯状;(3)低连通、小容量3种类型;油气输导系统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两种类型。油气汇聚体系分为大型、中型、小型3种类型,每种类型所对应的储集系统和油气榆导系统各不相同。该概念的提出,为研究层序格架中各种规模的油气汇聚体系与层序格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右江盆地层序格架中的生储盖组合特征及勘探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层序地层研究基础上,结合右江盆地油气勘探成果,建立了右江盆地层序地层格架与油气生储盖组合之间的关系模型。具体是以南盘江凹陷及十万大山地区为重点,通过泥盆纪-中三叠世层序地层中生储盖组合的研究,阐述相应的不同级别层序格架 (二级及三级 )中储集体的成因类型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而探讨不同成因层序中有利储集体的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分析了梨树断陷七棵树地区层序地层学特征。将七棵树地区沙河子组-营城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和6个体系域,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七棵树地区隐蔽油气藏成藏要素与层序地层格架有着密切的关系,湖侵体系域至高位体系域的转换时期是优质烃源岩发育的时期,湖侵体系域的早期和高位体系域的晚期是砂体发育的时期,三级层序界面与层序界面附近的砂体是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与长期活动的断层一起构成了七棵树地区复杂的油气运移输导体系。七棵树地区发育砂岩透镜体油气藏和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2种隐蔽油气藏类型,不同类型的隐蔽油气藏在层序格架中出现的位置是可以预测的。其中砂岩透镜体油气藏主要发育在各层序旋回的中部,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多分布在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和基准面下降半旋回的中部。以SW11井区油藏为例,简要分析了层序地层学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一、建造格架分析的依据和目标建造体的形态及其内部时空层序研究是沉积建造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三讲结尾,已经谈到建造体态的类型和其形成背景条件的关系。本讲将进一步讨论建造体几何形态的内部层序格架(或称构架)。建造内部层序格架包括岩相共生组合在水平(空间)与垂直(时间)方向的自然展布、相序的交替特征和沉积体系的叠覆层序关系。研究和分析建造体的内部层序格架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研究沉积作用与海平面变化的  相似文献   

5.
层序成因动力学参数类型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覃建雄  韦跃龙 《地球学报》2005,26(6):499-504
层序地层学为沉积盆地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层序地层学在沉积盆地分析中的参数包括宏观参数和微观参数。宏观参数特指沉积盆地中同一成因类型或成因相关的层序构成的层序组合体的总体特征,主要包括物质组成、宏观轮廓及叠置序列等。微观参数系指单个层序本身的识别标志,分为层序内部标志和层序界面标志。前者包括层序的几何形态、规模级别、内部构型、成因格架和充填序列等;后者包括界面的物理标识、剖面特征、成因属性和级别类型等。不同的层序参数类型揭示不同的成因背景,反映不同的动态过程和成因动力学意义。通过这些参数类型及其成因意义的研究,可分析层序形成与沉积盆地及板块构造的关系,进而研究层序的形成背景和成因动力学,最终为盆地动力学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摘要:寒武系为川东南地区油气勘探的主体层位,根据野外露头特征、岩心样本、录井记录、地震概况及测井资料,对寒武系地层的岩性结构剖面进行初步分析,对层序关键界面识别与划分的标志进行详细描述,将其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根据区内层序地层纵横特征,建立了寒武系的层序地层格架,研究了层序格架中海平面变化与岩溶作用的关系,对风化壳特征及储层研究都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风化壳储层的层序地层特征,建立了马五1亚段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在其内识别出了4 个准层序;通过建立海平面变化与风化成岩( 岩溶) 作用的关系模式,从成因上阐明了层间岩溶和后期高级别的风化成岩( 岩熔) 作用的发生过程和控制因素,揭示了在碳酸盐岩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中,不同级别的海平面变化周期控制着不同级别的沉积层序和风化成岩( 岩溶) 作用;分析了准层序与储层物性的关系,认为在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风化壳储层中,准层序界面控制着层间岩溶的发育,是影响马五1 亚段风化壳储层性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层序地层作为沉积盆地识别标志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论文以盆地充填动力学为指导,从层序界面与盆山转换、层序级别与盆地规模、层序格架与盆地类型、层序充填与盆地演化四方面,对层序与盆地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层序作为盆地的识别标志主要包括:1)不同成因类型和规模级别的界面作为划分相应成因级别层序的重要标志,他们反映地壳演化过程中的动力转换事件,其中超级、I级、Ⅱ级界面分别反映盆地域之间、盆地之间、盆山之间的应力转换机制,Ⅲ-Ⅳ级界面揭示了构造、海平面、气候、物源联合引起的盆地容纳空间和沉积机制的转变过程;2)作为板间、板缘、板内过程的沉积记录,层序与盆地之间存在特定的耦合关系:超级层序相当于沉积盆地域,I级层序相当于沉积盆地,Ⅱ级层序对应于盆地构造沉积幕,Ⅲ级层序对应于盆地充填幕,Ⅳ-Ⅴ级层序相当于盆地充填韵律;3)不同成因沉积盆地,层序成因格架及内部构型各异,因而根据层序特征研究,可判识盆地成因属性;4)在盆地演化的不同阶段,盆地性质、构造特征、沉积格局存在差异,所形成的层序构型、界面属性及组合特征等亦不同,因而通过层序充填序列的研究,可揭示盆地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西部第三纪盆地陆相层序与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陆相层序地层概念模型,研究柴达木第三纪盆地层序格架中油气分布规律,探讨各层序中不同体系域中沉积体系的配置关系、生储盖组合、油气聚集模式、圈闭类型及分布。认为第Ⅱ构造层序中的最大湖泛体系域最具生油潜力;高位湖退体系域为最有利的储集层;上超体系域成藏类型丰富,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初步总结出陆相层序中自生自储、下生上储、侧向运移、垂向运移四种油气运移聚集模式。  相似文献   

10.
砂体作为油气优势储集介质,其展布特征直接影响油气运移最终归宿,层序地层格架作为控制砂体展布重要因素,具油气地质意义.通过对八道湾组层序地层与沉积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得到层序地层格架内砂体展布特征,预测研究区油气圈闭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八道湾组整体经历了弱退积→强退积→进积过程,基准面上升期发育八二、三段,八三段分布于不整合面之上,易形成岩性油气藏.八二、三段分支河道砂在构造运动改造下,易形成构造油气藏与上倾尖火型岩性油气藏.基准面下降期发育八一段,其煤层既为生烃层,亦可作为储层,自生自储,可发育非常规类型煤层气藏.  相似文献   

11.
含油气盆地流体分析方法体系及今后应加强研究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永尚  吴文旷 《地质论评》1999,45(2):151-157
含油气盆地流体分析牟指导油气勘探和开发,环境保护和防震减灾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为更大构造单元和更深层次上研究流休作用提供证据,本文主要针对油气勘探和开发,建立了盆地流体分析的方法体系,讨论了流体动力系统分析的原理及其应用前景,提出了在盆地流体分析中今后加强研究的若干具普遍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中西部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是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一新生代大型造山带环绕的小型克拉通盆地,盆地核心为构造相对稳定的小型克拉通,边缘环绕构造活跃的前陆冲断带。与北美、欧洲等大型含油气盆地相比,中国含油气盆地规模小、构造活动性强。盆地普遍经历:(1)寒武—志留纪,各自漂离于大洋中的小型克拉通盆地;(2)泥盆—二叠纪,亚欧板块南缘地体增生;(3)三叠—古近纪,特提斯洋关闭,陆相断(坳)陷盆地;(4)新近纪以来,再生前陆盆地等四个构造演化阶段。从下而上叠合了早古生代海相克拉通盆地、晚古生代海陆交互相克拉通盆地、早中生代陆相断(坳)陷盆地和新生代再生前陆盆地四个构造层序。古生界克拉通盆地构造相对稳定,古生代发育多期不整合界面和大型古隆起;中新生代前陆盆地叠置复合在其边缘,发育成排成带的构造。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叠合-复合性质决定了其叠合-复合含油气系统的特征:具有多油气系统、多源多阶段生烃、多期成藏、多层系含油气。中国中西部盆地的油气勘探主要包括古生界小型克拉通层序和中新生代前陆层序两大领域,其中早古生代克拉通层序以古隆起及其斜坡、晚古生代克拉通层序以大面积岩性储集体、中新生代前陆盆地以大型冲断带控制着油气的成藏与富集。  相似文献   

13.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hydrocarbon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Kuqa petroleum system of the Tarim Basin,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cause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phase diversities and their differences in geochemical featur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in oil and gas phase, the petroleum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categories: oil reservoir, wet gas reservoir, condensate gas-rich reservoir, condensate gas-poor reservoir and dry gas reservoir. The causes for the diversities in oil and gas phases include diversities of the sources of parent material, maturity of natural gas and the proces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of different hydrocarbon phases. On the whole, the Jurassic and Triassic terrestrial source rocks are the main sources for the hydrocarbon in the Kuqa Depression. The small differences in parent material may cause diversities in oil and gas amount, but the impact is small. The differences in oil and gas phase are mainly affected by maturity and the accumulation process, which closely relates with each other. Oil and gas at different thermal evolution stage can be captured in different accumul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4.
扎格罗斯盆地是全球常规油气资源最富集的前陆盆地。基于最新的数据资料,应用石油地质综合评价和含油气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扎格罗斯盆地的油气分布和主控因素,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评估了油气待发现可采资源量,并探讨了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和未来的勘探领域。研究表明,盆地发育6套含油气系统,白垩系/古近系复合含油气系统、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和志留系Gakhum含气系统是最重要的含油气系统。区域上,盆地的油气主要分布于迪兹富勒坳陷、基尔库克坳陷和胡齐斯坦隆起;层系上,油气主要储集于古近系、新近系和白垩系。油气分布整体表现为“坳陷富油、隆起富气”的特征,其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是优质区域盖层、有效烃源岩的展布和新近纪的构造运动。资源评价结果表明,扎格罗斯盆地待发现可采石油、天然气和凝析油的资源量分别为44.6×108t、9.3×1012 m3和10.4×108t,合计129.8×108t油当量,最有勘探潜力的成藏组合是二叠/三叠系Deh Ram群、Asmari组和西北侏罗系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15.
阿富汗-塔吉克盆地是中亚地区常规油气具有良好勘探潜力的前陆叠合盆地之一。基于最新的数据资料,应用石油地质综合评价和含油气系统分析的方法,本文研究了阿富汗-塔吉克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评估了油气待发现可采资源量,并探讨了油气资源潜力和未来勘探领域。研究表明,盆地发育2套主力含油气系统,分别为中下侏罗统-卡洛夫牛津阶含油气系统和始新统/下白垩统-古新统Bukhara含油气系统。区域上,盆地的油气主要分布于西南吉萨尔隆起和苏尔汉坳陷,盆地总体表现为"贫油富气"特征。其中,74.0%的天然气储量分布在西南吉萨尔隆起,71.5%的石油储量分布在苏尔汉坳陷,几乎所有凝析油都分布于西南吉萨尔隆起。层系上,油气在侏罗系、白垩系以及古近系分布,但集中分布于侏罗系。油气分布整体表现出"盐上构造圈闭富油,盐下地层圈闭聚气"的特征,有利生储盖组合和局部构造控制盐下层系油气分布,新生代构造运动等控制盐上层系油气分布和富集程度。资源评价结果表明,阿富汗-塔吉克盆地待发现可采石油、天然气和凝析油的资源量分别为202.74 MMbbl、8680.15 Bcf和126.65 MMbbl,合计油当量1776.09 MMboe,最具有勘探潜力的成藏组合为中上侏罗统卡洛夫-牛津阶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16.
巴彦浩特盆地石炭系含油气系统及有利区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油气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是评价盆地含油气的一种新方法 ,对研究油气藏的形成、提高勘探效益、降低勘探风险、预测有利的油气聚集带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巴彦浩特盆地现有的勘探成果 ,对盆地含油气系统进行了分析 ,识别出盆地南部海西期—印支期石炭系破坏型含油气系统和北部燕山期—喜山期石炭系再生型含油气系统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油气勘探有利区带的分析 ,指出盆地北部及其中的黑汕托—赛勒背斜构造带是盆地开展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7.
西纳土纳盆地是南海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根据含油气系统"从源岩到圈闭"的核心思想,本文以盆地油气田的最新资料为基础,结合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历程,运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对盆地内主要含油气系统进行分析与划分,且在空间上圈定含油气系统展布范围。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深入剖析油气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探讨未来盆地的油气勘探前景及重要勘探领域。研究表明,西纳土纳盆地发育4套含油气系统,Belut-Gabus/Arang/Belut(·)含油气系统和K/J-Arang(·)含油气系统是最重要的含油气系统,分别富集了盆地内46. 1%和45. 0%的油气可采储量。区域上,盆地的油气主要分布于Anambas地堑和Penyu次盆东部;层系上,油气主要储集于上渐新统和下中新统;油气藏类型上,油气富集于挤压背斜和披覆背斜等构造型油气藏中。油气分布规律的主要控制因素是主力烃源岩展布、区域盖层与油气运移路径、反转挤压和基底隆升运动。综合分析认为,Penyu-Penyu(·)含油气系统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储层砂体预测和凹陷油气优势运移通道研究是该含油气系统的未来勘探重点。  相似文献   

18.
苏丹迈努特盆地油气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苏丹迈努特盆地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海外最大的勘探项目.快速高效发现大油田是跨国勘探的主要目的。本文在过去三年的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和勘探的基础上,系统总结盆地的独特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聚集规律。迈努特盆地三期裂谷的叠置.早白垩世是最主要的一期,形成了主力烃源岩;晚白垩世弱裂谷期,沉积了一套以砂岩为主的地层;古近纪又发育一期裂谷.是主力成藏组合发育时期。特定的构造—地层特征和演化史,决定了盆地独特的油气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跨时代油气聚集模式。这一模式的建立为最终发明储量达5亿吨的大油田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阿拉伯盆地是中东油气区油气资源最为富集的盆地。本文以该盆地油气田的最新资料为基础,结合盆地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应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探讨该盆地油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中阿拉伯盆地内发育3个主要含油气系统:下志留统含油气系统、侏罗系复合含油气系统和白垩系复合含油气系统。中阿拉伯盆地油气的层系分布表现为"下气上油",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储集层富集了盆地内78.9%的天然气可采储量和83.7%的凝析油可采储量,而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则富集了盆地内81.9%的石油可采储量。区域上,中阿拉伯盆地的石油储量主要聚集于西海湾坳陷、迪布蒂巴赫(Dibdibah)坳陷、盖瓦尔(Ghawar)凸起和安纳拉(An N`ala)凸起,天然气和凝析油则在卡塔尔凸起更为富集。中阿拉伯盆地的油气分布主要受3个因素控制:优质区域盖层控制了油气的层系分布,主力烃源岩展布和优势运移路径控制了油气的区域分布,基底断裂和盐运动构成的圈闭控制了油气藏的形成与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