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邵晓东 《贵金属地质》2000,9(3):144-148
“金三角”地区砂金矿主要分布于6个岩金矿集中区附近,勉县-平武深大断裂带附近,NW-NNW向次级裂隙带与主干深大断裂带的交汇部位,本区西北部的中低山区向东南部的低山丘陵区转换的部位,支流与干流交汇部位的下方,石英脉发育地区附近的水系中;成矿模式是高含金地质体→外动力改造高含金地质体,使金物质脱离母体呈显粒金、胶体金、悬浮金以及离子金等形式→由高位搬运迁移到沟谷水第中,迁移过程中显微粒金可有部分转化  相似文献   

2.
四川是我国砂金矿的主要产区之一。区内各类微含金地质体、原(伴)生金矿等是砂金成矿的物质来源;深大断裂带和西北高、东南低的三大地貌阶梯及自北而南斜穿区域构造线的水系网络,为我省砂金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剥(溶)蚀地貌环境和搬运沉积条件;第三纪时由准平原化所产生的含金红土型风化壳和第四纪冰川消融期的含金冰(碛)水堆积物,对我省砂金成矿起了重要的“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强 《地质与资源》2009,18(1):31-36
冀北(京津)地区金(银)矿的成矿主要受古隆起及长期活动的东西向深大断裂带控制.在古隆起内部及边缘发育的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深断裂的交汇部位,形成了多个金(银)等多金属矿化集中区.与金(银)矿成矿关系密切的岩浆活动主要为燕山期,其次为海西期.金(银)矿化多位于岩浆作用形成的中酸性岩体附近或岩体之间.太古宙变质岩系中的“角闪质”岩石的金(银)元素背景值普遍较高,为本区的主要矿源层,角闪岩相是含金(银)的主要岩相.金矿成矿为多期、多次叠加,主要成矿时代为海西期和燕山期,其中燕山期较为重要,是区域金、银、铜、铅、锌成矿的主要时期.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近东西向区域性深大断裂内的岩石为本区金矿成矿的衍生矿源体;燕山明区域性NE、NNE向断裂带与EW向深大断裂的交汇区为金矿形成的有利部位;燕山期岩浆活动是本区金矿主要成矿期的热动力条件。运用地质规律、信息量统计、目标体化探等方法,对研究区进行了综合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5.
呼伦贝尔盟北部地区由于新构造运动含金地质体长期风化剥蚀,促使金的活化。河流及其2-3级支流发育,流域广,水流充足,有利于砂金矿的迁移、富集。现代的乐山丘陵、宽阔沟谷有利于砂金的保存。该区已发现数十个砂金矿,多为河谷型,主要含金层为含粘土砂层或砂砾层。砂金富集与河谷地貌关系密切,河床弯曲的凸岸、变异部位、关门咀、迎门山等地貌是砂金富集有利部位。该区金直接来源于加里东和华力西花岗岩。结合金的来源、矿床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指出了该区今后砂金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
罗明纪 《地质与资源》1994,3(2):107-113
砂金成矿地质条件:砂金物质来源于含金丰度较高的建平群以及具金矿化的构造破碎带和火山岩型金矿床(点);有利的新构造运动,地壳缓慢差异上升,剥蚀作用大于堆积作用,使含金地质体长期处于地表氧化带遭受充分地风化破碎作用,使金容易从含金地质体中解离出来;本区为干燥、多风、少雨气候条件,不易形成冲积型大型砂金矿。建平群出露区、凌源-北票-阜新断裂带两侧、含金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点)的氧化带、原生金矿床(点)分布区以及山前、山间、洪积扇、支谷的中上游或源头是寻找残积、坡积、洪积和细各砂金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7.
新疆若羌县黑山地区砂金矿分布多且范围大,但砂金矿分布区内岩金找矿一直没有重大突破。2009年,吉林省地质调查院在黑山地区日吉普顶一带发现了具全岩含金的石英斑岩体。通过地表槽探初步揭露和单孔验证,该岩体均有含金显示,最高含金1.38×10~(-6)。笔者认为该含金石英斑岩体可能为附近砂金源之一。对该含金石英斑岩体特征的探讨及进一步评价将有利于该区岩金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8.
夹皮沟金矿位于吉林省烨甸县东部,是我国黄金生产重要矿山之一。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至今,地质学者对夹皮沟金矿的地球化学找矿工作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本文在多年来生产、科研实践资料基础上对夹皮沟金矿的区域地质及区域地球化学背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夹皮沟地区Au以自然金为主,夹皮沟金矿成矿属于中温成矿,成矿流体及含金石英脉成矿流体主要呈碱性,Au的含量从正常场→近矿围岩→蚀变带→含金石英脉依次增加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9.
夹皮沟金矿位于吉林省烨甸县东部,是我国黄金生产重要矿山之一。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至今,地质学者对夹皮沟金矿的地球化学找矿工作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本文在多年来生产、科研实践资料基础上对夹皮沟金矿的区域地质及区域地球化学背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夹皮沟地区Au以自然金为主,夹皮沟金矿成矿属于中温成矿,成矿流体及含金石英脉成矿流体主要呈碱性,Au的含量从正常场→近矿围岩→蚀变带→含金石英脉依次增加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0.
辽南碧流河中上游砂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新  林世敏 《地球科学》1992,17(6):668-676
辽南碧流河中上游砂金矿位于营口—宽甸台拱与复州台陷的交接部位。砂金主要赋存于碧流河及其支谷水系第四系全新统砂砾石层的底部,砂金矿体平行河谷呈层状分布;矿体埋藏浅,砂金粒度中粗,易采选;属冲洪积型谷底砂金矿。本区砂金主要来源于岩金矿和含金地层,成矿物质丰沛,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辽南砂金成矿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11.
黄仲权  史清琴 《云南地质》2001,20(3):270-278
根据成矿作用、成矿环境及矿床特征,金沙江流域(云南段)砂金矿床,可划分为:残坡积、洪积、冲洪积、冲积和冰碛等五种类型。成矿主要受碰撞带、深大断裂、大断裂及其派生断裂、基底岩石、地貌、水质和水化学环境等综合控制。以巨甸-大具及中江街-金江街两片区最具有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邓云山  傅碧宏 《沉积学报》1993,11(3):114-118
陇南地区白龙江下游冯坪子位于西秦岭复杂构造带中,广泛发育碧口群绿片岩系,为含金初始矿源岩,第四纪以来,白龙江流域长期隆起剥蚀,对矿金运移富集提供了良好的地质环境,断陷带、构造谷负向部位成为砂金储集场所,冯坪子河漫滩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深度增加金品位增高,3.5~5m,7.5~11m为金富集段。  相似文献   

13.
龙塘金矿位于右江再生地槽西大明山隆起与钦州残余地槽十万大山断陷的交界地带,受NE或NNE向次级断裂和碳酸盐岩与火山熔岩的接触带联合控制,矿床产于断裂带靠近火山熔岩一侧的风化带中,硅化及褐铁矿化显著。该区金矿不属典型的“红土型”,属断裂破碎带蚀变火山岩型。矿石主要由含褐铁矿的氧化矿石(所谓的红土型金矿)组成,氧化深度大于80m,矿床规模达中型以上。断裂、下三叠统北泗组火山岩及不同时代的碳酸盐岩为区域主要控矿要素,三者共存时,断裂接触部位的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和绿泥石化是含Au矿体或矿化体存在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经过细致的野外工作和室内分析将金英金矿床构造划分为北东、北西、东西、北北东、南北等5个构造带及华夏系、北西向构造带、东西向构造带、新华夏系、南北向构造带等5个构造体系,提出了华夏系→北西向构造带→东西向构造带→新华夏系→南北向构造带的构造演化史。研究表明,区域上以华夏系构造为主,金英金矿床金矿化处于北西向构造带中并沿北东向构造分布,即北西向构造与北东向构造交汇部位是成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5.
黄勇  朱勋  卢定彪  陈仁  徐安全 《贵州地质》2003,20(4):220-222
昆仑山北坡水系发育,现代河床与河谷阶地的冲洪积物中普遍有砂金产出,淘金点无一例外地分布于几克里阔勒构造混杂岩带横跨的水系下游,并且,带内不同岩类具有不同程度的金矿化,从而揭示了该构造混杂岩带可能是形成岩金的有利部位,该区的砂金也可能源于此带。  相似文献   

16.
藏北地区砂金矿矿质来源于中酸性岩浆岩接触带,沉积地层不整合接触带及硅化岩带,具物源近,成矿时代新的特点。班公湖-怒江地缝合线及其两侧的羌塘隆起带和冈底期-念青唐古拉陆块,是区内最有利的砂金成矿区。  相似文献   

17.
金砂与原生金关系及四川大金砂矿源地的远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尔新 《矿物岩石》1990,10(2):70-76
从金砂矿区全球分布图与原生金矿富集区分布图对比分析中,得出中-大型金砂矿物质应来源于原生金富集区金矿床的结论。据此分析了四川大型金砂矿多集中于第四纪,并分布在相对很狭窄的樟腊-平武、古城-白水一带,指出龙门山海西-印支褶皱带东北段与西秦岭褶皱带交汇地区,可能存在着提供大型金砂矿物质来源的原生金矿富集区.  相似文献   

18.
藏北地区砂金指纹特征及其对原生金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砂金指纹(化学成分)特征是利用砂金寻找原生金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表明,藏北地区砂金成色具明显的不均匀性,化学成分在东、西部地区变化较大,反映区内砂金对原生金具有继承性,并受后期地质作用改造明显,表明其原生金来源可能具有近距离搬运的多来源特征;自然金微量元素含量特征则指示:本区原生金的类型主要为浅成低温热液型,矿石富含As、Sb、Cu、Pb、Zn,且剥蚀程度较小,在砂金富集区附近有望找到规模较大的原生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