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伊犁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含油气性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伊犁盆地是在前震旦系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双层结构盆地,即内裂谷盆地-山间陆相盆地。经多次造陆运动后,盆地内普遍缺失震旦系、下古生界、泥盆系、下三叠统和白垩系。盆地内的生油层主要为海相石炭系阿克沙克组、也列莫顿组,陆相二叠系晓山萨依组、塔姆其萨依组。生油中心主要位于伊什基里克山-脱勒斯拜克山以北的湖盆区内。储层主要以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的碎屑岩为主。伊犁盆地虽然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地质结构更加复杂,沉积中心的不断西移,但仍然在中新生代地层的地表及井下发现大量油气显示,表明该盆地具备生储油能力。该盆地有利与不利因素并存,对盆地的进一步勘探应加强基础研究工作,以避免盲目投入。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石炭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准东和腹部地区,根据野外地表调查,针对准噶尔东北缘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和评价,研究区烃源岩主要为灰黑色碳质粉砂质泥岩、泥岩。结果表明:该区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总体上属差-中等烃源岩。姜巴斯套组下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中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1、Ⅲ为主;上段有机碳含量较低,据相关变化趋势推测其有机碳类型为以Ⅲ型为主。因此总体上有机质类型为Ⅱ2-Ⅲ型。有机质成熟度总体上属成熟-高熟,主要为高熟。综上所述,准噶尔东北缘的石炭系是一套较有效的烃源岩,在该区寻找油气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合肥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具有油气勘探潜力,但研究薄弱。根据盆地中部安参1井石炭系—二叠系储层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分析及显微测温,主要讨论了油气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储层石英微裂隙及次生加大边中与油气包裹体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在145.2~150.2℃,155.6~160℃及169.9~177.9℃等三个温度区间。结合储层埋藏史-热史,发现储层主要经历了3期流体充注,时间在162.1~157.2 Ma之间(晚侏罗世)。通过包裹体冰点的测定,得到每一期流体的盐度特征,结合构造演化、烃源岩发育背景,推测油气主要是在石炭系—二叠系地层内部运移,同时也可能有新元古界、下古生界等深部的热液通过深大断裂运移到石炭系—二叠系,参与了油气的运聚,这在研究区今后的油气成藏研究中需要注意。  相似文献   

4.
斋桑盆地位于“一带一路”重要的沿线国—哈萨克斯坦国东北部,二叠系成藏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斋桑盆地构造演化背景,通过与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在构造沉积演化、烃源岩、储盖组合以及运聚模式的对比,揭示其二叠系勘探潜力.结果表明:斋桑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均为板块碰撞的产物,沉积体系受断裂控制;与风城组烃源岩类型相似,麦恰特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Ⅰ和Ⅱ型为主,源岩发育于高盐度、强还原性水体环境,为一套好-很好的烃源岩;但斋桑盆地二叠系储层中孔低渗,物性相对较好,且二叠系内部发育大套地层圈闭,可形成规模地层油气藏.综合对比分析表明斋桑盆地二叠系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5.
西非塞内加尔盆地是全球近期油气勘探最活跃的前缘盆地之一。基于盆地最新的油气藏数据和勘探成果,应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和含油气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塞内加尔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评估了待发现油气可采资源量,并探讨了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和未来的勘探领域。研究表明,盆地发育3套含油气系统,志留系含油气系统、盐下三叠系含油气系统和白垩系含油气系统,白垩系含油气系统是最重要的含油气系统。区域上,盆地的油气主要分布于毛里塔尼亚次盆和北部次盆;层系上,油气主要储集于上白垩统赛诺曼阶、下白垩统阿尔比阶和中新统;埋深上,盆地油气储量集中分布于1 500~2 000 m和2 000~2500 m。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是生储盖的有效配置、优质的储层和圈闭及盐活动。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塞内加尔盆地待发现石油、天然气和凝析油的可采资源量分别为1 5083×106 bbl、363 Tcf(万亿立方英尺)和3270×106 bbl,合计7 8879×106 boe油当量,最具勘探潜力的成藏组合是上白垩统赛诺曼阶成藏组合和下白垩统阿尔比阶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6.
通过银额盆地周缘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岩石薄片显微构造、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以及盆地内部综合物化探与地震剖面、钻井等资料,对银额盆地及周缘晚古生代与中新生代地层构造变形及改造进行了分析,并对石炭系与二叠系后期构造改造期次及动力学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就石炭系和二叠系构造变形而言,露头区构造变形强于盆地内部,北山地区变形程度强于洪格尔山地区。石炭系与二叠系主要遭受了华力西末期、早中燕山期、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构造改造作用。第一期变形强烈,以差异隆升为主;第二期区域上变形最强烈,主要表现为区域抬升及大规模的逆冲推覆构造;第三、四期主要为轻微的差异升降作用,分别受控于太平洋板块向华北地块俯冲和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的远程效应。石炭系与二叠系多套烃源岩于早白垩世末期达到最大埋深,进入主要生烃期,早白垩世以来受后期构造改造较弱,形成的大面积河湖相沉积可作为有效的储层与盖层,为银额盆地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生储盖条件。  相似文献   

7.
额济纳旗地区祥探9井揭示的石炭系—二叠系为火山岩+碎屑岩组合,火山岩锆石U-Pb谐和年龄分布在(302.2±7.8)-(319.9±4.5)Ma之间,对应的地层时代相当于晚石炭世,岩性组合特征与大狐狸山剖面干泉组(C2P1g)可以对比,确定为干泉组。该井揭示石炭系—二叠系1027.4m(未穿),其中4m和4m以上的暗色泥岩(或粉砂质泥岩)20层,累计厚度288.5m,占地层厚度的28.1%。少量钻井岩心样品进行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有机质丰度中等—好,干酪根类型为Ⅰ—Ⅱ1型,有机质演化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显示了良好的生烃条件。与邻近的大狐狸山剖面干泉组烃源岩样品分析结果对比,祥探9井取得的样品有机质丰度显著高于地表剖面样品,TOC为地表剖面样品的1.8倍,热解产油潜量(S1+S2)为地表剖面样品的295.3倍,氯仿沥青"A"为地表剖面样品的32.8倍,总烃(HC)为地表剖面样品的42倍。干酪根类型评价指标分析,井下岩心样品H/C-O/C能较好地反映干酪根类型,地表剖面样品受风化作用的影响H元素显著降低,H/C-O/C无法进行干酪根类型评价,说明风化作用对烃源岩丰度和类型评价指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卢进才  魏仙样  李玉宏  魏建设 《地质通报》2012,31(10):1628-1638
额济纳旗地区祥探9井揭示的石炭系—二叠系为火山岩+碎屑岩组合,火山岩锆石U-Pb谐和年龄分布在(302.2±7.8)~(319.9±4.5)Ma之间,对应的地层时代相当于晚石炭世,岩性组合特征与大狐狸山剖面干泉组(C2P1g)可以对比,确定为干泉组。该井揭示石炭系—二叠系1027.4m(未穿),其中4m和4m以上的暗色泥岩(或粉砂质泥岩)20层,累计厚度288.5m,占地层厚度的28.1%。少量钻井岩心样品进行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有机质丰度中等—好,干酪根类型为Ⅰ—Ⅱ1型,有机质演化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显示了良好的生烃条件。与邻近的大狐狸山剖面干泉组烃源岩样品分析结果对比,祥探9井取得的样品有机质丰度显著高于地表剖面样品,TOC为地表剖面样品的1.8倍,热解产油潜量(S1+S2)为地表剖面样品的295.3倍,氯仿沥青“A”为地表剖面样品的32.8倍,总烃(HC)为地表剖面样品的42倍。干酪根类型评价指标分析,井下岩心样品H/C-O/C能较好地反映干酪根类型,地表剖面样品受风化作用的影响H元素显著降低,H/C-O/C无法进行干酪根类型评价,说明风化作用对烃源岩丰度和类型评价指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地学前缘》2017,(3):249-256
Sureste盆地为墨西哥油气最富集的盆地,但与墨西哥湾北部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勘探潜力。在分析油气成藏要素、成藏模式的基础上,首次对成藏组合进行了划分与评价,指明了盆地的勘探潜力。研究表明:以上侏罗统提塘阶为主的4套烃源岩为盆地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5套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优质储层为盆地提供了多样的勘探层系。受盐岩活动、构造运动和沉积负载的共同控制,盆地发育6种圈闭类型和4种成藏模式。据此,将成藏组合在纵向上划分为深部、中部、浅部3套,其展布范围、控制因素及勘探程度各不相同。目前油气发现在中部成藏组合最为富集,其中深部和中部成藏组合以断层沟通下生上储的挤压背斜油气藏为主,浅部成藏组合以"盐岩+断层"沟通下生上储的盐刺穿相关油气藏为主。盆地未来勘探潜力主要集中在陆上深层和海上深水。陆上深层深部成藏组合的牛津阶风成砂岩勘探程度很低。海上深水至今未有油田投产,其西侧以浅部成藏组合为目标,东侧以中部成藏组合为目标,南侧以深部成藏组合为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有效烃源岩和油气藏的空间组合关系是油气成藏规律研究的关键,理清这种关系及其主要控制因素对于剩余油气藏勘探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东部具有39年开发历史的老油田~一胜坨油田为例,以精细油源对比为基础,通过对其成烃与成藏组合关系的研究,提出了高勘探程度地区寻找隐蔽油气藏的一种新思路。油源对比表明,BS3下和BS4。上优质烃源岩是胜坨油田的主力烃源岩,其中坨二一坨三区主要源自BS4上亚段,坨一区主要源自BS3下亚段。油藏水化学和断裂发育特征分析表明,胜北大断层沟通了储集层和主力油源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垂向输导体系。从油气的运聚过程、成烃与成藏组合关系以及资源潜力分析,区内已经发现的油藏以它源型为主,据此推断在古近系较深部位应存在自源型油藏,而在陡坡带包括潜山中应存在它源型油藏,并且具有相当的规模。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前人研究结果,结合野外调研及钻井资料,对盆地的构造演化背景、盆地西南缘主要断裂特征及盆地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认为盆地构造复杂,断裂系统具有多期次、多级次、分段性等特点,盆地变形改造时代新、逆冲推覆构造发育,有利于油气局部运移和富集;盆地区发育石炭系、三叠-侏罗系、白垩系3套烃源岩及相互配套的储、盖条件,盆地山前深部构造带及凹陷内的低凸起部位是有利勘探区,并提出了6个较为有利构造区。  相似文献   

12.
李克永  李文厚  刘哲  张东阳 《地质通报》2016,35(2-3):383-389
六盘山盆地是近南北向狭长的中新生代断陷沉积盆地,位于秦岭、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断褶带之间,华北古板块南部边缘,为河西走廊东延部分。通过六盘山盆地六盘山群底部砾岩砾石特征、古水流等分析,探讨下白垩统沉积时期的物源特征。从露头观察结果看,三桥组沉积的粗粒砂砾岩具有分选性和磨圆度差的特点,反映结构成熟度低及离物源近的特点。早白垩世初期,六盘山盆地受晚侏罗世挤压构造的影响,盆地周缘山体为剥蚀区,西南缘沉积了一套以粗碎屑为主的冲积扇,向盆地内部过渡为辫状河;早白垩世晚期,受伸展构造的影响,盆地边界向外扩展,坳陷一并向西部扩展,随着气候的干旱-湿润交替出现,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及浅湖、咸化湖沉积。  相似文献   

13.
李克永  李文厚  刘哲  张东阳 《地质通报》2016,35(203):383-389
六盘山盆地是近南北向狭长的中新生代断陷沉积盆地,位于秦岭、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断褶带之间,华北古板块南部边缘,为河西走廊东延部分。通过六盘山盆地六盘山群底部砾岩砾石特征、古水流等分析,探讨下白垩统沉积时期的物源特征。从露头观察结果看,三桥组沉积的粗粒砂砾岩具有分选性和磨圆度差的特点,反映结构成熟度低及离物源近的特点。早白垩世初期,六盘山盆地受晚侏罗世挤压构造的影响,盆地周缘山体为剥蚀区,西南缘沉积了一套以粗碎屑为主的冲积扇,向盆地内部过渡为辫状河;早白垩世晚期,受伸展构造的影响,盆地边界向外扩展,坳陷一并向西部扩展,随着气候的干旱-湿润交替出现,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及浅湖、咸化湖沉积。  相似文献   

14.
刘运黎  汤玉平 《地质通报》2007,26(4):483-491
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依据近年来的勘探成果,对六盘山烃源岩进行了评价分析,发现目前较明确的3套主要烃源岩中,白垩系下统的乃家河组、马东山组和李洼峡组源岩在盆地内分布较广,除北部埋藏较浅的区域未成熟外,大部分已趋于成熟。石炭系也是重要的源岩,由于埋藏较深,后期改造作用大,应以找气为勘查目标。三叠系烃源岩成熟度较好,但分布范围局限,勘探潜力受到影响。盆地的诸多油气显示及地面油气异常响应特征,充分证实了该盆地具有烃类的生成、运移和聚集的过程。整个盆地的油气地球化学异常响应特征明显,油气苗显示丰富,分布广泛。地球化学勘探测量发现了盆地内有3个近东西向展布的油气地球化学异常区带。根据三维荧光光谱图,对油气属性进行了判别,均表现为轻质油的地球化学特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纪—二叠纪盆地基底结构构造和石炭系—二叠系岩石地层特征、沉积演化、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的研究,认为该区石炭纪—二叠纪为统一的裂谷盆地。盆地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为由北向南的上超沉积,早二叠世中期—晚二叠世为由南向北的下超沉积,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阿木山期为盆地演化的鼎盛时期,以浅海陆棚相沉积为主;在烃源岩分布、有机质丰度、干酪根类型和烃源岩演化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广泛发育的浅海陆棚相泥页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条件,发育多套厚度较大、有机碳(TOC)含量中等—较高、以Ⅱ类干酪根为主的烃源岩。烃源岩演化主要受埋藏史的影响,以成熟—高成熟为主。局部地区受华力西末期—燕山期侵入岩热接触的影响,或构造改造强烈的区带受构造动力变质作用的影响,烃源岩演化达到过成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纪-二叠纪盆地基底结构构造和石炭系-二叠系岩石地层特征、沉积演化、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的研究,认为该区石炭纪-二叠纪为统一的裂谷盆地.盆地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为由北向南的上超沉积,早二叠世中期-晚二叠世为由南向北的下超沉积,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阿木山期为盆地演化的鼎盛时期,以浅海陆棚相沉积为主;在烃源岩分布、有机质丰度、干酪根类型和烃源岩演化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广泛发育的浅海陆棚相泥页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条件,发育多套厚度较大、有机碳(TOC)含量中等-较高、以Ⅱ类干酪根为主的烃源岩.烃源岩演化主要受埋藏史的影响,以成熟-高成熟为主.局部地区受华力西末期-燕山期侵入岩热接触的影响,或构造改造强烈的区带受构造动力变质作用的影响,烃源岩演化达到过成熟.  相似文献   

17.
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烃源岩有机质来源、沉积环境及热演化程度等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通过对吉格达凹陷蒙额参3井下二叠统—上石炭统干泉组、中下二叠统烃源岩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等分析表明,下二叠统—上石炭统干泉组上段及中下二叠统烃源岩正构烷烃峰范围较宽,抽提物饱和烃组分中轻质组分要大于重质烃类,低碳数烃占据主导,萜类化合物以三环萜烷为主,四环萜烷含量较低。这些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表明,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有机质母源以浮游生物为主,同时存在高等植物的贡献,石炭系水体更深,石炭系烃源岩浮游植物的贡献更大,陆源高等植物的贡献较小。OEP和CPI指示干泉组和中下二叠统烃源岩为奇偶均势的特点,指示干泉组和中下二叠统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且石炭系干泉组烃源岩演化程度略高于中下二叠统。姥鲛烷(Pr)和植烷(Ph)的分布特征表明,干泉组上段烃源岩处于还原环境,中下二叠统烃源岩处于强还原-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