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2.
地面γ能谱资料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根据铀钍元素性质的差异及其关系,论述了地壳中古铀及活性铀的研究方法。从铀的迁入、迁出特征,将富铀钍地质体分为铀源体、富铀体、含铀体,并给出了定义和在华北地台的划分标准;对三种地质体的存在与否及组合特征与铀成矿前景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举出了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些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用地面伽玛能谱资料估计地层(体)含铀性和资源量方法,并提出富铀富集体、铀源富集体、尤其富铀源富集体是最有利于成矿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对采自云南省个旧地区的100件土壤样品进行室内多道伽马能谱分析后发现,该地区土壤的铀镭平衡系数为0.65,表现出贫镭偏铀的特征.铀镭的不平衡导致地面或航空伽马能谱测量中铀道数据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误差,因此需要作适当地处理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麻城市双庙关金矿床隶属于秦岭–大别成矿带,近年来找矿进展显著,但成矿时代和成矿背景尚不清楚。矿区广泛发育新元古代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和变辉长岩,沿NE-NNE向和NW向断裂产出11条金矿(化)体。基于详细野外调查发现,矿区北部钾长花岗岩体、花岗斑岩体均被NE向含矿断裂穿切,为成矿前岩浆活动产物,矿区中部的闪长岩脉则穿切矿体,晚于成矿事件。钾长花岗岩体、花岗斑岩体和闪长岩脉的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33.6±1.1) Ma、(127.9±1.6) Ma和(126.6±1.3) Ma。因此,双庙关金矿床应形成于128~126 Ma,与小秦岭、熊耳山、桐柏等矿集区金爆发式成矿的时间一致,与中国东部岩石圈破坏导致的构造-岩浆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并论证了区域性钍铀比计算古铀量时所采用的正确表达式是 ,而不是目前人们常用的 ,并据此将古铀量计算公式 修正为 相似文献
7.
8.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的冷却史及折返机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及其围岩 T-t 冷却曲线显示了超高压变质岩的冷却史从800℃到300℃经历了三个阶段:两次快速冷却(226±3Ma 到219±7Ma 期间从800℃到500℃的第一次快速冷却,180~170Ma 期间从450℃到300℃的第二次快速冷却)和介于二者之间的等温过程。这一具有两次快速冷却的 T-t 曲线已被近年来获得的高精度金红石 U-Pb 年龄(218±1.2Ma)(Li et al.,2003),高压变质和退变质独居石 Th-Pb 年龄(Ayers et al.,2002),和强面理化榴辉岩二次多硅白云母的Rh-Sr 年龄(182.7±3.6Ma)(Li et al.,2001)所证实。超高压变质岩的二次快速冷却事件反映了二次快速抬升过程。在东秦岭及苏鲁地体东端发育的同碰撞花岗岩 U-Ph 年龄为225~205Ma,与超高压变质岩第一次快速冷却时代吻合。考虑到同碰撞花岗岩与俯冲板片断离的成因联系,这种时代耦合关系表明俯冲板片断离可能是超高压变质岩第一次快速抬升和冷却的重要机制之一。大别山 Pb 同位素填图揭示出南大别带超高压变质岩具有高放射成因 Pb 特征,因而源于俯冲的上地壳;而北大别带超高压变质岩具有低放射成因 Pb 特征,源于俯冲长英质下地壳。这表明在陆壳俯冲过程中上、下地壳之间可发生挤离(detachment)或脱耦(decoupling)。已有实验证明脱耦的上地壳在俯冲过程中可沿挤离面逆冲抬升(Chemenda et al.,1995)。同理,由于俯冲镁铁质下地壳在大别山没有出露,可以推测俯冲长英质下地壳和镁铁质下地壳之间也最终发生了挤离或脱耦。大陆岩石圈在不同深度存在若干低粘度带(Meissner and Mooney,1998)是上述俯冲陆壳分层脱耦现象发生的依据。因此,俯冲上地壳及部分长英质下地壳的第一次快速抬升折返是俯冲过程中大陆地壳内部分层脱耦和俯冲板片断离的综合结果。上述过程只能使已脱耦的上地壳及部分长英质下地壳抬升折返,而未与俯冲岩石圈脱耦的下地壳在板片断离后仍可继续俯冲。俯冲板片断离后,两大陆块在晚三叠世和早-中侏罗世继续汇聚,导致华南陆块下地壳继续俯冲,及已经脱耦并折返至中上地壳的超高压岩片向北仰冲。这一仰冲可能是导致超高压变质岩第二次快速抬升的重要机制。强面理化榴辉岩二次多硅白云母的 Rb-Sr 年龄(182.7±3.6Ma)可能记录了这一超高压岩片仰冲事件发生的时代。惠兰山基性麻粒岩年代学研究揭示了罗田穹隆在早白垩世的快速抬升,与此同时大别山发生了大规模岩浆事件。山体快速抬升与大规模岩浆事件的耦合关系指示了大别造山带早白垩世的去根作用,或岩石圈拆离事件。伴随这一山体快速抬升,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开始大面积出露地表。 相似文献
9.
应用特征参数GU、FU、B处理区域伽玛能谱资料的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U、Th元素的地球化学特性出发,探讨了利用“古铀丰度”(Gu)、“活化铀”(Fu)和“相对变迂系数”(B)等特征参数处理区域伽玛能谱测量资料的可能性和实际应用效果。文中阐述了选用的能谱特征参数的理论基础及地球化学意义。同时,利用这些特征参数对成矿带上所作的区域地面伽玛能谱测量资料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利用这些参数在确定区域铀源体、研究该区铀元素活化运移和沉积富集规律、探讨该区控制铀矿化形成的主要地质因素以及预测区内铀矿找矿远景地段等方面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的伽玛能谱资料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华东南成矿省是我国铀矿资源最丰富的铀成矿省,也产出了众多有色、稀有金属矿床。成矿省内铀矿床可划分为3大类4类12个亚类,分布在赣杭铀成矿带、武夷山铀成矿带、桃山-诸广铀成矿带、郴州-钦州铀成矿带和雷鸣盆地铀成矿区,以花岗岩型和火山岩型铀矿为主。文章在大地构造演化及铀成矿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厘定了成矿省内以铀为特色的矿床成矿系列,共划分3个成矿系列、7个成矿亚系列;分析了铀成矿演化特征,构建了铀成矿谱系,显示华东南铀成矿作用集中发生在中-新生代,特别是白垩纪和古近纪,具有区域上的同时性。近年来,华东南铀矿勘查取得了一系列找矿突破,下一步应继续在有潜力的已知矿床深部和外围勘查,扩大资源量,同时开拓新区、新类型铀矿,重点寻找大矿、富矿、经济可采矿,并加强铀-多金属矿成矿系列研究,注重铀-多金属共伴生矿的综合勘查。 相似文献
11.
12.
根据物化探方法(伽玛、伽玛能谱、径迹、~(210)Po、铀量及Pb、Cu、Mn的光谱分析)的测量结果与已知铀矿床在地表水平投影的重叠面积的对比,通过统计和分析,推导出衡量上述方法找矿效果的评价指标,提出了在该地区以评价参数R为主全面衡量各种测量方法的有效性的看法。并对矿床外围未知地段的找矿远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扼要介绍了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北部比弗洛支地区脉型 (veintype)和阿萨巴斯卡盆地中与不整合面有关的 (Unconformity associated)铀资源概况 ;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两类铀矿化成矿作用的共同特征 ,指出控矿的核心因素是热点活动与构造作用的叠加。这从本质上与我国华南铀矿富集区的控矿因素是相似的。因此 ,通过两个铀矿富集区的对比 ,认识铀成矿作用的本质 ,拓宽找矿思路 ,对于探索寻找新成矿区和新类型铀矿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现有资料,分析康滇地轴的区域地质构造运动及其演化与铀成矿的关系,提出晋宁期是康滇地轴第一次铀成矿期(960—1006Ma)。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辽西-冀北铀矿床成矿地质环境、时空分布及矿床特征出发,以遥感信息为主,综合地质、物化探、水文等资料进行全区联幅分析、复合成图与应用,建立了不同岩区环、弧形构造解译标志并阐述其地质内涵。解译了火山机构、小型封闭沉积盆地和与铀矿密切相关的岩浆岩体,控矿构造和矿化蚀变带的产状、类型,解译了卫片图像“热晕点”并讨论其地质意义及其铀矿的关系,最后建立了遥感地质找矿模式和综合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6.
17.
狼山地区是在元古代古裂谷基础上,由2条岩石围断裂、3条韧性剪切带和数条推覆构造或逆冲推覆构造所组成的狼山造山带。发育有韧性断层岩型等铀矿化类型,成矿时代为中晚元古代和古生代晚期。主要控矿和聚矿的空间为韧性断裂。据此,本文指出了该区的找矿前景及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在简述赣杭构造火山岩铀成矿带区域地球物理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区域地球物理场与铀矿化的空间分布关系,代表性铀矿床(田)的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其组合类型,指出了“多位一体”的地球物理场组合是铀成矿的最佳组合。根据组合类型,对全带矿床、矿点进行分类排队,并为全带远景评价提供了依据,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