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综合相关文献研究,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土壤中氡气浓度的检测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探讨不同土壤中氡浓度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土壤孔隙度是影响土壤中氡气浓度的关键因素。不同类型的表层土壤,孔隙度不同,所含氡气浓度也不同。当表层土壤为房渣土、填土时,土质夯实,孔隙率低,氡浓度含量较低;表层土壤为粉土、粉质粘土时,土质较均匀,土层较疏松,孔隙度略大,土壤氡浓度大于前者;表层土壤为粉砂、细砂时,土层更为疏松,土壤中孔隙度再次增大,氡在土壤中有大量的存储空间,所含的氡浓度最大。因此,土壤的孔隙度大小影响氡从地下向地表渗透析出的难易程度,孔隙度越大氡越容易渗透其中,浓度就越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广州市南沙区主要花岗岩分布区开展土壤中氡浓度调查(网格500m×250m), 发现了多处土壤氡异常区,并对土壤中氡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讨论。区内土壤中氡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62~238.61kBq·m-3,本底值为7.957kBq·m-3,异常点最高值是调查区土壤中氡浓度本底值的30倍。  相似文献   

3.
在印度西北的Doon河谷周围的土壤中和住宅内用柯达LR-115Ⅱ型塑料径迹探测器进行了氡的研究。在Infra-Krol的碳质页岩及Siwaliks中部的砂岩中,土壤气的氡浓度较高。沿主构造带,如Main Boundary Thrust及Main Frontal Thrust也观测到高值氡。住宅里氡值取决于该地区的地质情况,建筑材料和房屋类型结构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大面积多点快速土壤氡析出率测量问题, 设计开发并进行了土壤氡析出率活性炭累积吸附法的方法技术研究.在参考氡析出率装置和野外实验数据的基础上, 进行了测量装置及材料的选择、装置刻度、野外累积暴露时间、活性炭盒吸附氡有效衰变常数等研究.通过2002-2003年22次重复观测, 北京西北郊区粘土类土壤氡析出率平均值为20.15mBq.m-2.s-1, 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26.75和13.49mBq.m-2.s-1, 标准偏差为3.55mBq.m-2.s-1.与仪器静电收集法比对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的相对误差小于±10%.实验结果表明: 活性炭方法测量结果稳定可靠, 简便易行, 适用于全国大面积土壤氡析出率调查.   相似文献   

5.
蓟县山前土壤氡浓度与断裂和地热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慧敏  王志刚 《华北地质》2009,32(3):221-227
作者通过对天津蓟县山前地段土壤氡浓度的测量,对土壤氡-断裂-地热三者关系进行了研究,判明了这三者之间的物理相关性和形成机理的内在联系,其主要结论是:氡浓度异常与断裂构造的走向、地热异常的范围具有一致性,且氡浓度异常与地热异常具有正相关性;地下水的运移是产生氡浓度异常及地热异常的充分条件,构造破碎带是导通和富集氡浓度异常及地热异常的必要条件.在不同的构造单元中,可产生不同的热储类型.本方法可以确定地热资源的勘查方向,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旁证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超 《铀矿地质》2011,27(2):120-122
通过对土壤氡浓度测量校正模型的应用和分析,初步建立了根据残留气体的土壤氡浓度校正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论证了方法的可参考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氡及其子体是天然本底辐射剂量的主要贡献者,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设计了一种简易的表面氡析出率测量装置,可以用来测量某些样品表面的氡析出率。为了了解所设计装置的性能,对不同氡析出率大小的样品进行了测量,同时对这种防氡涂料的防氡效果进行了测评。测量结果表明,该测量装置可较为准确地给出所测样品的表面氡析出率,且性能稳定、操作简便,可改进余地较大,缺点是测量耗时较长。  相似文献   

8.
9.
空气中氡浓度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氡是一种放射性惰性气体,它与肺癌的关系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展了环境氡的研究工作;氡的母体元素铀、镭在地质环境中的分布与空气中的氡浓度水平有密切关系,通过研究地质环境中铀、镭的分布资料,就能快速定性地评价空气中氡浓度水平.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根据实验和理论分析, 提出一种单轴、三轴压缩试验的新的破坏判据, 分析其机理是体积或密度连续原则的破坏。指出这一判据有可能应用在这种试验的自动控制上。  相似文献   

12.
铀矿找矿中氡的迁移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白云生  林玉飞 《铀矿地质》1995,11(4):224-231
本文主要介绍铀矿勘查中氡的迁移机制。通过对自行设计的氡迁移模型长达3个月的试验研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和选择一条经深部揭露的地段(多个矿体埋深为已知)进行地表多种氡法测量,证明只用扩散理论是不可能完满解释为什么氡法能够探测到深达二三百米的铀矿体。从广义角度提出了氡的迁移机制主要是“接力传递”作用。  相似文献   

13.
居民住宅和单位用房中氡的来源及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慧山  谈成龙 《铀矿地质》1996,12(2):104-110
本文讨论了人类正常生活环境中氡的来源及产生的机制、氡对人体的侵害、以及防氡降氡的某些措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春  施斌  顾凯  孙义杰 《工程地质学报》2014,22(s1):551-557
本文分析了当前岩土体离散元法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1)离散元颗粒与宏观模型间力学关系不明确; (2)离散元法计算量大,计算效率低。并针对这两个问题开展了理论研究和系统研发。在建立离散元颗粒接触关系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微宏观力学参数转换公式,构建具有特定力学性质的离散元模型; 提出了离散元颗粒系统的能量计算方法。在一系列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岩土体大型三维离散元模拟系统MatDEM。其具有良好的前处理和后处理功能,能自动生成各种云图和模拟动画; 采用矩阵运算和GPU(图形处理器)高速计算,显著地提高了离散元计算的速度。在实例中,MatDEM被用于岩体孔隙的水力压裂模拟,在单台计算机上完成了一百万颗粒的动态模拟。结果表明,微裂隙趋于平行最大压应力方向和各向异性软弱方向形成; 能量转化曲线表明,弹性应变能和动能逐步转化为热量,但总能量始终恒定,离散元系统实现了能量守恒计算。  相似文献   

15.
深埋长隧道岩爆的预测预报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岩爆是深埋长隧道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目前基于岩爆理论和岩爆破坏机制虽提出了许多理论预测方法,但用于生产实际都有困难。作者在现场调研和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基础上,对岩爆的预测预报及防治对策进行探讨 。  相似文献   

16.
连云港海相软土工程特性及处治方法探讨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根据连云港地区历年来多项工程的地质资料,并与我国部分沿海地区软土进行对比,系统分析了连云港海相软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特征,特别是抗剪强度特性、固结变形特性和蠕变特性,并总结了该地区海相软土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介绍了适合于海相软土的地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根据岩体中不同区域裂隙发育规模的差异分为连续区域和离散区域,在不同区域中使用不同的地下水运动数学模型,应用区域分解算法来解决这类问题。其中连续区域采用了等效连续介质模型,离散区域采用了随机裂隙网络模型,通过区域公共边界上水位和流量连续的条件将两模型耦合求解。将基于区域分解算法的耦合模型应用于锦屏水电站坝址区三维渗流场的模拟中,通过钻孔观测水位和计算水位的对比发现,该方法是有效的,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18.
是专著《城市岩土地基工程地质》的简单介绍。城市岩土地基工程地质就是工程地质学、岩土工程学、工程岩土学、环境工程学等众多分支学科在城市地域内综合、融会、升华的结晶。分析了城市岩土地基工程地质研究的理论体系,研究了城市岩土地基工程地质的内容,探讨了城市岩土地基工程地质研究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大型岩质滑坡往往伴随热效应, 热效应引起的摩擦系数降低可以用来解释高速远程现象。为了研究岩体结构面剪切破坏后表面热量产生特征, 首先, 分别利用红外热成像仪和三维激光扫描仪对直剪试验破坏后的结构面表面进行拍摄与扫描, 得到其表面温度分布与精细几何信息。然后, 利用数学统计方法获取剪切破坏后结构面表面温度分布情况; 利用改进的2D divider方法获得结构面表面三维模型的分形维数, 进行粗糙度评价。最后, 结合直剪试验正向应力数据, 分析岩体结构面剪切破坏后表面平均温度与其所受正应力以及粗糙程度两参数之间的拟合关系。结果显示:滑坡启程阶段(低速剪切)破坏中(1)岩体结构面表面粗糙程度影响剪切过程中热量的产生, 表面越粗糙, 产生的热量越多, 并且热量主要集中在结构面表面凸起部位; (2)岩体结构面所承受的正压力影响剪切过程中热量的产生, 正应力越大, 产生的热量越多; (3)岩体结构面表面粗糙度对剪切破坏热量产生的影响较所受正应力略大。研究成果为大型岩质滑坡破坏过程中的能量研究提供了技术参数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