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天文馆召开──“世界一流天文馆讨论会”1994年3月2日北京天文馆召开了“世界一流天文馆讨论会”。会上首先由崔振华馆长通报了天文馆二期工程的情况,他指出“北京市委、市领导非常重视北京天文馆的改造工程,北京天文馆将建成世界一流的天文馆”。李元、卞德...  相似文献   

2.
南天追星     
2004年5月注定是值得天文爱好者们欣喜和忙碌的日子。按照预计,两颗明亮的彗星将出现在天空中:一颗是林尼尔彗星(C/2002 T7),另一颗是尼特彗星(C/2001 Q4)。由于欣赏林尼尔彗星的最佳地点在南半球,为了观测和拍摄双彗同现的场景,北京天文馆组成了赴澳大利亚观星小组。5月15日小组会同国内的天文工作者和爱好者一行共十人,从北京出发,开始了万里追星途。  相似文献   

3.
北京天文馆举办首届“爱祖国、爱科学、迎六一”天文知识演讲比赛六·一节前夕,本市东城区四所小学的200余名小学生欢聚在北京天文馆多功能厅,以特殊的活动方式来庆祝自己的节日。这些小朋友是应邀参加和出席由北京天文馆主办的首届“爱祖国、爱科学、迎六一”天文知...  相似文献   

4.
1992年6月20日,在北京天文馆举办“庆祝北京天文学会成立40周年大会”,会后举行了学术报告会。 1992年9月 与北京天文馆合作举办“国际空间年”展览。 1992年10月 与中国天文学会教育委员会等方面联合在京举办“亚太地区天文教育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张秉昌科普美术50年回顾展”2009年10月21日在北京天文馆A馆东厅举办。 10月21日上午9时30分,在北京天文馆A馆门厅举办了“张秉昌科普美术50年回顾展”开幕式及作品捐赠仪式。来自北京天文馆、北京美术家协会、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的领导、职工和张老的同学与朋友以及新闻记者近百人出席了开幕式并观看展览。  相似文献   

6.
关注今年七月——人造探测器将撞击彗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月12日发射的美国“深度撞击”(Deeplm-pact)彗星探测器,将在今年7月首次撞击名叫“坦普尔1号”的彗星,以实现研究彗星内部秘密的计划。举世注目的“深度撞击”号价值3.3亿美元,太空行程大约4.31亿千米。此举是人类第一个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活动。2005年4月29日,美国公布了“深度撞击”号所拍摄的“坦普尔1号”图片,拍摄时间是4月25日,正在太空与目标彗星“赛跑”的“深度撞击”号距离彗星6387.73万千米。在宇宙的黑色背景中,该彗星看上去像是一个浓烟滚滚的火球,不过它本质上由冻结的水、岩石和气体物质凝聚成的,并没有火。  相似文献   

7.
李元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天文科普专家,他多年来积极筹划和推动我国天文馆事业的发展,是北京天文馆的创始人之一。为此,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于1998年,将6741号小行星命名为“李元星”,以表彰他对天文普及事业的贡献。今年是李元先生80寿辰,又是他从事天文科普工作60周年。借此良机,本人根据自己与李元在一起工作多年的体会,就他在北京天文馆创业和敬业的史实做一回顾。担起开馆的重任1957年初,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北京天文馆”提字。5月,天象厅基建完工,7月民主德国专家安装完天象仪回国,这一切均拉开了北京天文馆对外开放的序幕。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8.
您想称称在木星上有多重、在水星上有多轻吗?您想“身穿”字航服,到月球上“散步”吗?您想和宇宙合个影吗?您想亲身感受一下置身于太阳系空间的感觉吗?请到北京天文馆来吧!《太阳系探索》展是北京天文馆斥资50万元,经过半年的不懈努力,与北京唯美  相似文献   

9.
彗星C1997L1被改名为“朱-巴拉姆”彗星据1998年1月23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快讯消息,由北京天文台观测宇宙学课题组于1997年6月3日发现的彗星C1997L1被重新命名为“朱-巴拉姆”彗星。这一决定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为了确定...  相似文献   

10.
彗星知识漫谈彗星是太阳系内的一种小天体,因其形态奇特而为人们瞩目。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曾在“梦天”一诗里,用“一泓海水杯中泻”的佳句描写了彗星出现在湛蓝色夜空时的情景,可谓出神入化。彗星并不多见。据记载,人类有史以来仅观测到大约二千多次彗星,其中亮度...  相似文献   

11.
2006年4月16日,脉冲星的发现者贝尔女士访问了北京天文馆,并为北京的青少年们做了一场名为“你们都是恒星材料”的精彩报告,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地球上化学元素的来历。讲座结束后,在北京天文馆朱进馆长的安排下,我们得以有机会对贝尔女士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2.
第二届“中国与其他国家天文学交融”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林巧为庆祝北京天文馆建馆40周年、北京古观象台建台555周年,北京天文馆于1997年9月15—19日在北京古观象台举办第二届《中国与其他国家天文学交融》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参加...  相似文献   

13.
新的一页     
新的一页《北京日报》今年1月19日头版,用大字标题写道:“天文馆古观象台改造工程将启动”。这一消息是从1月18日上午,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张百发、主管科技教育的副市长胡昭广二位领导就北京天文馆和古观象台的建设召开的办公会上获悉的。消息传来,北京天文馆沸腾...  相似文献   

14.
“世纪彗星”的风采卞德培两位美国业余天文爱好者海尔和波普,于1995年7月23日在观测人马座的M70球状星团时,分别发现了一个模糊的雾状天体。后来证实他们看到的是同一颗彗星,并被命名为“海尔-波普彗星”。彗星的亮度使他们十分惊讶,还远在10亿公里之外...  相似文献   

15.
① 1986年哈雷彗星回归时我国发行的特种邮票与首日封② 1986年中国科学院赴西沙哈雷彗星观测队制作的印章③ 美国洛杉矶Griffith天文台/馆1997年观测海尔-波曾彗星纪念章④、⑤、⑥匈牙利发行的哈雷彗星纪念邮票(1986年)⑦ 老挝发行的乔托号探测哈雷彗星邮票(1986年)⑧、⑨台北天文台1986年哈雷彗星教育季铜质纪念品(正反面)⑩ 北京天文馆制作的1986年观测哈雷彗星宣传图片之一  相似文献   

16.
郭霞 《天文爱好者》2008,(12):46-47
为纪念伽利略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400周年,联合国正式宣布2009年为国际天文年。 北京天文馆近期隆重推出由德国蔡司公司制作的“探索宇宙”节目——和伽利略一起领略宇宙魅力。同时,在老馆的东展厅引进了由意大利佛罗伦萨科学史博物馆策划主办的《伽利略望远镜》展览。为使广大读者能分享与伽利略一同探索宇宙的乐趣,我们特别邀请北京天文馆信息中心郭霞女士撰文介绍“探索宇宙”节目。同时,我们得到展览部全体同事的大力支持,将意大利《伽利略望远镜》展览画册刊印在杂志里。而《天上宫阙》一文更详细介绍了首次亮相在老馆西展厅《玩转星空》展览中的中、西星空图。百闻不如一见,若想真正体验冬月北京天文馆的热度,请到天文馆来吧?  相似文献   

17.
学习的趣味     
最近,香港太空馆邀请香港天文学会再次为两者在1985年和1997年合作出版过的《彗星》一书出第三版。在参与写作的过程中,“彗星的发现”一章算是手到擒来,但“彗星轨道动力学初探”一章,却有点苦不堪言,然而思考的过程,却又快乐无比。最重要的,是令笔者明白学习过程中,不能做“差不多先生”。  相似文献   

18.
考察团的任务北京天文馆改造被列为北京市政府重点工程,为此,北京天文馆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决定组团赴台湾考察。由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曹凤国任团长,北京天文馆崔石竹馆长、崔振华研究员,北京市科委条件处处长林耕,北京天文馆司徒冬、赵世英、...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月,由大众科技报社和中国公众科技网共同主办的“2007年度中国十大科普事件”评选结果揭晓,“北京天文馆50华诞及‘北馆星’命名”入选2007年度中国十大科普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20.
注意彗星观测资料的天文爱好者 ,肯定对“LIN EAR彗星”不感陌生 ,因为它一再出现在新发现的彗星名单里。这些彗星都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和美国空军共同执行LINEAR(LincolnNear EarthAster oidResearch :林肯近地小行星调查 )计划时发现的 ,因而都被命名LINEAR彗星。林肯实验室的天文学家在1 999年 9月 2 7日拍摄的御夫座图像上找到亮度为 1 7等的小行星状天体 ,但发现之初就觉得它的“行迹”不同于小行星 ,各地追踪观测的结果判明 ,这是一颗新彗星 ,命名为C 1 999S4L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