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北冕座和武仙座成怡然北冕座是位于牧夫应东侧的一个小星座。它的面积只有179平方度,介于赤经15时14分~16时22分,赤纬十26”~40”之间,肉眼可见的星数为29颗,其中2等星1颗,4等星4颗,其余的均在5等以下。在公元前二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  相似文献   

2.
春夏之交的傍晚,抬头仰望天空,在明亮的大角星(牧夫星座最亮星)与织女星之间,会看到一个近似半环形的小星座--"北冕座"。转过头来往南看,在人马座下方也有一个大约由10颗星星构成的环,比北冕座要暗一些,称为"南冕座"。这两个星座虽说不明亮,但是它们特有的美丽形象,常给人留下奇妙的想象。  相似文献   

3.
天龙座位于北冕座以北,看起来它的确像一条蛟龙弯弯曲曲地盘旋在大熊座、小熊座与武仙座之间,所跨越的天空范围很广。高昂的龙头紧靠武仙座,由4颗星组成,构成一个四边形。它是供极星座,在北半球四季可见。每年5月24日子夜天龙座的中心经过上中天。  相似文献   

4.
尝试将相位一致性方法增强的图像用于冕环结构的识别.针对相位一致性方法增强图像,提出一个新的冕环识别方法(简称PCB),该方法依据冕环形态变化比较平缓的形态学特性,将冕环识别方向限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之内,并且首次同时将识别过程中推进方向的变化情况和识别点的相位一致性大小作为终止识别的判据.对多组数据的识别和分析则表明相位一致性方法增强的图像的确适合用于冕环识别,而PCB方法所识别的冕环结构则同时具有很好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是一套现实可行的冕环自动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所有曲变星类型中,北冕座R型变星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由于亮度原因,这类变星发现的数量非常稀少,甚至比超新星还要少得多。但它们有着各种不同寻常的行为,包括光变曲线、光谱、消光曲线、红外辐射等等。自1795年第一颗北冕座R型变星发现以来,人们对它们的研究始终没有停止过,但至今仍有很多谜团有待我们解决。  相似文献   

6.
冕环结构的准确识别和跟踪有利于更好地研究和分析冕环特征以及同耀斑爆发和日冕物质抛射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相位一致性和方向滤波的冕环震荡识别和跟踪方法。识别过程如下:首先,使用相位一致性技术对太阳图像中的冕环特征进行识别;其次,对识别后的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接着使用方向滤波去除非冕环的结构特征;然后,对其进行形态学处理;最后,再对识别结果进行二次曲线拟合。运用所提算法对2011年9月6日由太阳动力学观测站(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SDO)在Fe IX 17.1 nm波段观测到的冕环震荡进行了识别和跟踪,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证明所提算法能被用于冕环特性以及震荡过程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太阳动力学观测站(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SDO)装载的太阳大气成像系统(Atmospheric Imaging Assembly,AIA)通过3个极紫外波段(171 (A)、193 (A)和211 (A))的观测资料展现了太阳活动区(AR11092)扇形冕环微弱的扰动传播,这种波动现象普遍存在于活动区冕环.该扰动传播起源于明亮的环足处,其传播沿冕环方向.冕环中观测到的扰动传播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速度范围是40~121 km/s,其值接近且小于声速.考虑投影效应以及环与视线方向的倾角大小,这正好是慢波模型所预期的.冕环的扰动周期在不同波段(3个极紫外波段)没有明显的区别,都存在3 min以及10多分钟的周期.此外,不仅仅冕环扰动表现出3 min左右的周期,色球层的黑子区域同样存在相同的振荡周期.这个结果表明黑子振荡是可以穿过色球以及过渡区到达日冕的.  相似文献   

8.
每年在10月至12月期间,北半球的居民在晚上8点钟前后,面向南方天空.遥望头顶方向,可看到四颗亮星构成一个巨大的四方形——即飞马座,在飞马座的东南方,有几颗小星(ω、λ、κ、γ、θ星)组成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这就是双鱼座的一部分,称为“西鱼”;靠近仙女座的几颗暗星(σ、τ、π、φ、χ等)构成另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是双鱼座的另一部分,称为“北鱼”。双鱼座的西鱼和北鱼排列成一个巨大的V字形,仿佛是连接两条鱼尾巴的丝带。V字的每一边象征着一条鱼,连接点是V字形尖端的α星。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ROSAT卫星对活动双星的观测及其观测性质,并比较活动双星的冕活动与同光谱带单层的不同,探讨次星的存在和质量转移对双量活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1968年9月22日日全食的内冕和日冕凝聚区偏振观测方法及资料.在对内冕和东边缘凝聚区仔细分析的基础之上,得出如下结论:内冕:1)在小于1.54R☉范围内,内冕总强度的等强度线呈椭率较小的椭圆形,赤道亮于极区.2)内冕偏振度一般在0.2—0.4之间,偏振方向基本上呈现了径向性的规律,径向偏离角△ф<5°.东边缘凝聚区:1)东边缘凝聚区沿日面边缘延伸约28°范围,最大高度约达0.28R☉.2)凝聚区范围内的偏振方向与径向方向有一个较大的规律性的偏离,偏离角△ф在15°—30°之间.而且在其亮核的两边,凝聚区本身辐射的偏振度出现了特殊的变化规律.本文最后,还利用电子速度为零的散射机制,在两种模型的假设之下,计算了凝聚区的电子密度分布,最大电子密度达7.7×10~9cm~(-3).  相似文献   

11.
梅西叶天体 M85(NGC4382)是一个透镜状星系。它的赤道坐标为:赤经12时25.4分,赤纬 18°11′。视星等:9.1,面亮度:13.0,角径:7.′1×5.5′,距离:5.5千万光年。发现者:PierreMechain,1781年。梅西叶1781年3月18日对其观测记录写道:无星的星云,位于后发座 Flamsteedll 与14星之间,室女座女神手持麦穗的上面一点儿。此星云很暗淡。M.Mechain 在1781年3月4日测定了其位置。NGC 的简述:很亮,相当大,圆形,中间北偏西有一颗亮星。虽然 M85位于后发座,但它也是室女座“星云王国”(以前对星系的本质不了解时,把星系一律称为星云)的成员之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此透镜状星系与室女座中的 M84实际是一对“双胞胎”,两者的距离都是5.5千万光年,都是9星等,质量分别为太阳的5千亿和4千亿倍。与 M84一样,M85也是一个旋臂不明显的贫气星系。M85位于后发座 Flamsteedll,一个4.7星等星东侧1。多一  相似文献   

12.
封莉  甘为群 《天文学进展》2005,23(3):215-225
日冕加热是太阳物理中一个基本问题。随着一批高性能仪器(如TRACE、SOHO、Yohkoh)投入观测,作为太阳日冕中一种基本结构的冕环,其观测资料日益丰富。冕环加热是日冕加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简要介绍冕环最新观测和研究进展后,以其一维模型为基础,着重讨论了现有冕环加热结构和加热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双子座巨蟹座成怡然双子双子座是位于金牛座东侧的黄道星座。其范围为,赤经:5时57分~8时06分,赤纬:卜10”~+35”,面积为514平方度,其中亮于6等的星有70颗。由于双子座有不少亮星,所以看起来灿烂辉煌。二十八宿的井宿就在这个星座中。亮星。(中...  相似文献   

14.
将冕环电流按成因分成三种类型:对流电流、感应电流和自举电流,并分别进行了讨论。将tokamak等离子体中的自举电流的概念引入到冕环中,初步分析表明在部分冕环中也可能产生可观的自举电流。这种电流的存在将对冕环的稳定性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978年4—7月间所取得的北冕座RT食双星光电观测进行了分析处理,结果表明光变曲线具有波形扰动特征。与近年观测比较,扰动波有向轨道相位增加的方向迁移的趋势,属前进式“行波”扰动,迁移周期约18.5年。对其可能的解释作了讨论。并用经典方法取得RT CrB首次测光初解。结合分光观测结果,发现该星是分离亚巨星系统,但其主星偏离开一般Rs CVn型双星主星的质-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晚型星的磁场强度与ROSAT软X射线的相关性,用四种模型拟合了ROSAT的观测结果,讨论了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同时发现单星的星冕温度与磁场强度的相关性很好.因此可以认为磁场是晚型星星冕很重要的加热机制.由处理ROSAT数据得到的星冕温度,可估计晚型星表面的磁场强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研究有热冕存在的吸积盘的特征。首先,我们采用最新的不透明度表和态方程表对经典薄盘的结构进行了探讨。然后考虑吸积盘上下方存在的热冕,分析了冕中的物理过程并研究了冕的结构。在此基础上,我们计算了有冕盘的结构并与无冕盘比较,讨论了盘冕共存系统中物质的蒸发。采用内区径流(亦译为平流)ADAF主导吸积与外区有冕盘吸积方案,研究了黑洞双星系统中光谱态之间转换的作用,提出了黑洞双星系统中光谱态转换的新机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不透明度是吸积盘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不透明度表和相应的态方程表的改进对吸积盘结构的影响不大,相对于粘滞系数和混合程的不确定性而言是可以忽略的。2、系统的冕结构研究表明,冕的存在对盘的结构有重要影响。吸积物质从冷盘蒸发到热冕中会使内盘物质耗空,在内区只有冕存在。这样的结构将对吸积盘的辐射产生重要作用。3、数值计算了冕的演化,发现物质蒸发使吸积盘理论能自然地诠释如下观测特征:矮新星爆发中出现的紫外边延滞、X-射线后爆发,以及爆发温度。然后,我们提出了新的关于WZ Sge型矮新星和X-射线新星在沉寂阶段的演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我们数值模拟了WZ Sge的长周期演化。4、提出了冕盘的蒸发是吸积从外区薄盘向内区ADAF转化的原因。利用蒸发模型计算了X-射线瞬变源的转换半径,发现理论值与观测值基本一致。5、用有冕盘蒸发模型探讨了X-射线双星中(如Cyg X-1,LMC X-1,LMC X-3)光谱态、从硬到软的变化,发现吸积率的变化导致了ADAF和薄盘之间转换半径的变化,从而使光谱态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8.
给出1997年3月9日日全食时所作的日冕偏振CCD观测资料的处理结果,包括太阳赤道东西和两极等十二个方向的中冕(1.6-3.2R)绝对亮度分布和偏振度分布。  相似文献   

19.
给出1997年3月9日日全食时所作的日冕偏振CCD观测资料的处理结果,包括太阳赤道东西和两极等十二个方向的中冕(1.6 ̄3.2R⊙)绝对亮度分布和偏振度分布。  相似文献   

20.
在上期的“星空漫步”中我们简介了船底座的故事,这一期我们主要介绍船尾座、船帆座和罗盘座,它们都属于南天星座。船尾座拉丁语名为Puppis,赤经为6时02分至8时26分,赤纬为-11°至51°。船尾座位于大犬座天狼星和船底座老人星两颗星连线的东侧,大部分处在银河中,其中有亮于6等的恒星181颗,包括1颗二等星,6颗三等星,14颗四等星。每年3月13日晚8时船尾座上中天。观测者在北纬39°以南地区可看到完整的船尾座,北纬79°以北的地方则完全看不到这个星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