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MPC出版日期 获永久编号小行星数 小行星命名数2002.04.27. 0 171(0)2002.05.26. 3001(30) 72(2) (括号内数字指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和紫金山天文台的获编号或命名数) 新小行星命名:中国天文学家命名的小行星 在2002年5月发布的小行星命名中,有两颗小行  相似文献   

2.
小行星动态     
MPC出版日期 获永久编号小行星数 小行星命名数2001.12.30. 0(0+0) 26(0+0)2002.01.28. 2263(37+0) 38(0+0) (括号内数字分别指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和紫金山天文台的获编号或命名数) 新小行星命名:业余天文学家的荣誉  相似文献   

3.
小行星动态     
MPC出版日期 获永久编号小行星数 小行星命名数2002.02.27. 2535(36+0) 78(0+0)2002.03.28. 1936(16+0) 115(1+0) (括号内数字分别指国家天文台和紫金山天文台的获编号或命名数) 小行星动态:近地小行星撞击自动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4.
年 月 获永久编号小行星数 小行星命名数 2001 2 1291(2) 0 2001 3 1151(12) 234(1) (括号内数字指北京天文台施密特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小行星数) 小行星命名:科学精英  相似文献   

5.
MPC出版日期 获永久编号小行星数 小行星命名数2001.10.02. 1642 (26+0) 84(0+1)2001.11.01. 0 (0+0) 26(0+0)2001.11.30. 2013 (50+0) 16(0+0) (括号内数字分别指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和紫金山天文台的获编号或命名数) 从9月份开始、小行星的观测和发现又进入了新一轮的高潮。在过去的一个月之内,发表小行星的观测  相似文献   

6.
月份 获永久编号小行星数 小行星命名数2001.08 863(10 0) 123 (5 4)2001.09 1420(28 0) 52(1 0) (括号内数字分别指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和紫金山天文台的发现数) 在8月4日的小行星通报上,小行星中心改变了从年初开始的每两期公布一次新的小行星命名的惯例,而在这一期继7月份的小行星命名之后,继续给出了新的小行星命名。这使得9月2日的小行星通报上  相似文献   

7.
年 月 获永久编号小行星数 小行星命名数 2001 4 1200(17 1) 0 2001 5 0(0) 206(0) (括号内数字分别指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和紫金山天文台的发现数) 小行星命名:和平号空间站与美国宇航局 宇航事业与天文研究关系密切。很多小行星发现者都倾向于以宇航方面的事物命名小行星。在2001年5月新命名的小行星中,(11365)号小行星被命名为NASA,这是美国宇航局的缩写。美国宇航局成立于1958年,主要进行宇宙探测和研究。1969年首次将人类送上月球,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绩。(11881)号小行星被命名为Mirstation(和平号空间站)。它是俄罗斯最早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的小行星编号和命名 新世纪的第一个月在小行星史和小行星命名史上都是非常重要的日子。2001年1月1日是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发现200周年纪念日。20世纪20年代,第1000号小行星以发现谷神星的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命名;在21世纪的第一个月被命名的第10001号小行星则以发现谷神星的地点西西里首府Palermo命名。在1月9日发布的小行星通报上,当月获得永久编号的小  相似文献   

9.
2009年10月初,国际永久编号为19872号和19873号的小行星。依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文电报中心的格林博士提议,经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核批准,分别正式被命名为“陈栋华星”和“陈韬星”。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一百余颗小行星的初始轨道根数,收集近二十年来未编号小行星的7000余次观测资料,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比较系统的证认工作.初步证认出以后,考虑精确摄动,结合全部资料改进轨道.经确定证认,最后计算出准确轨道的有8颗新小行星.文中最后对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另四颗已正式编号的小行星提出了命名.  相似文献   

11.
2009年2月10日,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将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暨威海市天文台)于2008年12月24目发现的临时编号为K08Y09M的小行星给予永久编号:207931。这是我们天文台到目前为止所发现取得临时编号的27颗小行星中第一颗获得永久编号的小行星,也是我国内地高校望远镜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实现了我国内地高校望远镜小行星发现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百年北大喜获“北京大学星”今年5月4日是北京大学的百年华诞。作为对北京大学百岁生日的献礼,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北京大学校友陈建生院士和他领导的北京天文台观测宇宙学课题组将他们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第7072号小行星命名为“北...  相似文献   

13.
北京时间2009年8月7日上午,国际小行星中心式批准命名一颗编号为215080的小行星为“高雄星”。这颗直径在1千米至3千米范围内的小行星,由中国台湾蔡元生天体搜寻团队测量员袁凤芳于今年3月20日发现,5月9日得到永久编号后马上提出命名申请。“高雄星”有自己的椭圆形移动轨道,平均4.66年接近地球一次,距离地球最近距离为2亿千米,最远为6亿千米。目前,“高雄星”离地球的距离为4亿千米。  相似文献   

14.
彗星情报站     
2006年2月里共发现并命名了3颗彗星。其中P/2005SB216(LONEOS)最早发现于去年9月30日,当作小行星编号为2005 SB216,从12月开始陆续有观测者发现它具有彗星特性,最后于2006年2月7日确定为彗星,亮度19等。另外,本月有两颗周期彗星得到永久的编号174P/Echeclus和175P/Hergenrother。重新发现的周期彗星是41P/Tuttle-Giacobini-Kre-  相似文献   

15.
彗星情报站     
2006年4月里共发现并命名了3颗彗星。R.H.McNaught 报告他在4月5日进行 Siding Spring巡天项目观测时发现了一颗新彗星,编号为 C/2006 G1(McNaught),彗星发现时的亮度有18等,2006年8月20日过近日点,近日距2.6天文单位,运行周期10.6年。C/2006 GZ2(Spacewatch)是 Spacewatch 巡天项目在4月7日发现的,当时明显是一个小行星状的目标,由于没有其它观测确定它的彗星特征,按照小行星命名规则命名为2006 GZ2。正式命名后的第二天,J.Montani 报告重新检查Spacewatch 当时拍摄的图像以及随后的观测中,发现它有  相似文献   

16.
小行星家族中的音乐殿堂李竞在天文学界,有一个已经成为法则的传统,就是发现小行星的天文学家和天文机构拥有该小行星的命名权。从1801年发现第1颗小行星到1993年9月的近二百年间,已发现并编号的小行星共5655颗。其中已命名的4512颗,占79.8%。...  相似文献   

17.
Bard.  CM 《紫金山天文台台刊》1992,11(2):156-172
本文扼要介绍国际小行星中心的简史,同时也概括了小行星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展望。全文共13节:1.两个时期 2.19世纪的工作 3.计算研究所 4.小行星中心的创始5.理论天文研究所 6.用电子计算机计算摄动 7.小行星索引 8.迁往剑桥(美) 9.证认工作 10.小行星的编号 11.小行星的观测者 12.特殊小行星 13.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18.
小行星动态     
新小行星命名:科学家和诺贝尔奖 在每次发布的小行星命名中,几乎都会出现著名科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身影。2002年11月发布的小行星命名中,英国的开尔文爵士的名字Kelvin被用于(8003)号小行星。开尔文爵士原名威廉·汤姆森(William Thomson,1824~1907),他在1848年提出、1854年修改了绝对热力学温标(现称开氏温度,绝对零度),  相似文献   

19.
点彗台     
最新发现 2012年7月里共发现命名了4颗彗星,都是周期彗星。2012年7月13日,La Sagra业余巡天项目发现一颗小行星状的目标,发现时亮度为14.5等,按照小行星命名规则得到的编号为2012NJ。随后的观测发现这个目标有一条尾巴,最终确定它是一颗彗星,编号修改为P/2012NJ(La Sagra)。这颗彗星已于2012年-6月13日过近日点,近日距1.3天文单位,  相似文献   

20.
彗星情报站     
2005年11月里共发现并命名了4颗新彗星。 11月4日夏威夷大学的D.Tholen报告Fabrizio Bernardi用夏威夷大学小行星巡天项目(UHAS)的3.6米加拿大-法国-夏威夷望远镜发现一颗新20等的彗星,编号为P/2005V1(Bernardi)。 11月20日E.J.Christensen报告了他在执行Catalina巡天项目任务时发现的一颗彗星,彗星的亮度17等,编号为C/2005 W2(Christensen),这个目标得到了其他一些观测者的证实。最初粗略的轨道为2005年6月1日过近日点,近日距3.2天文单位。随后发现LINEAR在11月3日已经拍摄到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