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在解析支撑能力和东北问题特点的基础上,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出发建立全面振兴社会经济支撑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以地级市为单元对东北三省进行评估。研究发现:各地市社会经济支撑能力差异显著,哈大沿线核心城市的支撑能力较强,西翼城市以及朝阳、七台河、绥化、葫芦岛、铁岭、双鸭山和鹤岗等资源型城市支撑能力较弱。因此未来东北地区在振兴政策的区域分布上应有所侧重,对不同地区施以不同的振兴或扶持政策。在创新、绿色、开放方面需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而在体制机制改革和共享服务建设方面需要全面覆盖,并重点加强黑龙江北部和辽宁、吉林西翼城市的共享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4.
区域水资源可利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区域水资源可利用量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常规计算方法不能满足区域的实际情况。本文在总结水资源可利用量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考虑水权及水质定义了区域水资源可利用及有效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概念,以郑州市为例,结合郑州市的实际情况,计算了郑州市各行政区域的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结果表明,郑州市当地水资源可利用量7.22×108m3,当地水资源可利用量严重不足;考虑客水及跨流域调水,现状年水资源可利用量11.5×108m3,规划年水资源可利用量21.56×108m3,考虑客水利用和跨流域调水后,基本能满足当地水资源需求量;考虑水质污染,现状年有效水资源可利用量10.11×108m3,加强水污染治理依然是未来十分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区域土地资源配置与社会经济发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文章在阐述土地资源配置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分别从土地资源供给约束、资源禀赋和利用结构方面探讨了土地资源配置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制约,并对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从土地资源配置角度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7.
中国社会化水资源稀缺评价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水资源稀缺是我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水资源稀缺评价是水资源管理中最基础性的工作。在界定水资源管理阶段、引入社会适应性能力概念的基础上,将水资源稀缺评价问题拓展到了社会经济领域,强调社会资源在水资源稀缺评价中的作用。同时根据计算的社会化水资源稀缺评价指数,对2002年我国各省 (市) 水文水资源稀缺指数和社会化水资源稀缺指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和广西省由于相对高的社会适应性能力,其社会化水资源稀缺程度指数的相对排序得到了改善;河北、河南、贵州、云南省因相对低的社会适应性能力使其社会化水资源稀缺指数排序有所降低。同时探讨了社会适应性能力对水资源稀缺程度的影响,并指出运用社会资源来适应水资源的稀缺也是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8.
9.
10.
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前我国各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区域间普遍存在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以陕西省11个市(区)为例来分析和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依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选取的原则,结合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11市(区)为评价单元,科学、合理选取评价指标,并采用特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建立了陕西省11个市(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测算法计算各评价单元2003、2005和2007年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对各市(区)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和分析研究后,分析经济发展差异存在的原因。最后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按照区域发展的Logistic理论模型特征,探索性地将区域发展转型过程划分为缓慢积累期、加速成长期、高速发展期和平稳成熟期4个阶段。选取人口-社会结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4项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构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划分的指标体系和综合度指数,并开展中国省域尺度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识别与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演化过程中,4项形态发展不具有同步性,表现为产业结构转型程度高、发展阶段超前,而人口-社会结构、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相对落后;2000—2015年我国省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度不断提高,且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地域分异特征,基本形成了东部发达地区发展程度高、综合度指数高的高值区,东北地区、渝鄂中西部核心区以及山西、陕西、内蒙古和宁夏能源富集区中等发展阶段、综合度指数中等的中值区,其他区域发展阶段低、综合度指数低的低值区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2.
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水循环包括自然水循环和社会经济水循环两个方面。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指社会经济系统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各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对目前国际国内关于社会经济水循环关注的主要问题 (水资源安全、水资源社会经济研究、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水环境、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和综合管理) 及其进展进行了评述。水资源安全的主要对策已由增加供给转变为水资源需求管理。增加社会参与和明晰水权是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水价在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和综合管理正逐步落实。水资源需求管理机制、水权水价等水资源管理制度设计、作为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基础的生态需水问题和环境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将是未来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概念及研究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在总结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和特点,对目前各种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进行比较,分析其中深层次的联系,提出了以可支撑的合理规模来描述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角度综合分析了节水措施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现代进化算法的思想的水资源承载力计算思路。将该模型应用于辽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中,分析计算了该地区在规划水平年水资源可承载的规模。实例证明,该模型能够综合反映出水资源的承载规模,可以为当地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智力资源开发与区域竞争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几十年的高强度开发利用,东北地区传统意义上的自然资源优势日趋丧失,区域竞争力下降。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东北地区应把智力资源开发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战略对策之一。该区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是总量大,质量高,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聚集,科技进步基础处于全国前列。智力资源开发现存的突出问题是科技经费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企业未能成为研究与开发(R&D)的主体,科技体制改革落后,科技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智力资源开发存在巨大潜力,但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采用层次分析法的评价结果表明,智力资源开发潜力分5个等级。基于智力资源的开发潜力,东北地区可在如下4个方面提升区域竞争力,即加快改造传统工业优势部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靠科技提高农业竞争力;把东北地区建设成中国科研和高等教育基地之一;积极发展城市服务业,增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东北地区智力资源开发应采取综合性对策,迫切需要在体制、投资、人才政策和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5.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在总结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基础上, 以城市化地区为重点从水循环过程出发, 探讨 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水资源的形成和转化规律, 分析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 探讨城市化地区水 资源承载力的理论研究基础, 即: 变化环境下的水循环理论、城市化与“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 与环境”系统交互胁迫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并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 提出城市化地区水 资源承载力量化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 将城市化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纳入到区域“社会经 济—水资源—生态与环境”复合系统中, 从水循环动力过程出发, 揭示水资源承载力的本质。研究 成果可为城市化地区节水战略的实施、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17.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水资源短缺风险下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长春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25(5)
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得到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各区域水资源短缺的风险因子,进而应用综合评判分析方法评价水资源承载力状况;绝大多数地区的综合评分值在0.4左右,说明各地市水资源承载力较低.建议采取提高水价、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建立节水投入补偿机制或奖励机制以及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等措施,以期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18.
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分析计算与对策 总被引:67,自引:17,他引:67
根据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阶段可用水资源的计算方法和内陆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及其需水预测,分析计算了黑河流域中游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当完成水资源开发利用第二阶段,可用水资源在首先保证未来50 a内流域中游地区人口、环境和工业等部门发展的需水后,农业灌溉用水的总量将还有所增加,水资源不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可以使绿洲和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但东干流中游张掖盆地,因要在下世纪初完成分水指标,在下世纪的前20 a农业灌溉用水有缺口,但只要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在此期间提前完成农业节水目标的60%,就能顺利渡过今后20 a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如果在2050年能按计划完成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目标,则届时流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一万美元,可以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水资源承载力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多目标规划和模糊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结合广东省水资源特点,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计算与综合评估模型.模型选取工业产值、人口、农灌面积和COD排放4个目标,以水资源供需平衡、部门用水限制等约束条件,计算了广东省高、中、低3种水资源承载力方案并与城市规划有关指标作了比较,量化反映了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瓶颈作用;选择了水资源数量、水资源质量、可供水量、用水状况和社会经济5方面共20个评价指标,综合评估了21个市现状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表明各个市水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匹配性程度.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