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改进型空间分析测算模型在盐碱地演化预测中的应用研究——以松嫩平原西部通榆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用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改进型的空间分析预测模型,以半干旱环境下典型生态脆弱区松嫩平原西部通榆县为例,用改进型空间分析测算模型分析了全县1992~2001年间土地盐碱化演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全县未来29 a内土地盐碱化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改进型空间分析测算模型可较准确预测区域未来某一时间点盐碱地数量与结构;(2)通榆县2030年以前将以非盐碱地快速盐碱化为主,其中低覆盖度草地和沼泽地是新增盐碱地主要来源;(3)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干预,全县土地盐碱化过程有一定可逆性,以轻、中度盐碱地向耕地、高覆盖草地、农村居民用地和城镇用地转化为主。 相似文献
2.
县级农用土地动态监测研究:以河南修武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南省修县农用土地的动态监测,探讨了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993年比1989年全县耕地减少2.3%,其中耕地减少的35.3%为居民点用地;耕地减少的56.3%为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造成的。在分析农用土地利用变更动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利用和切 实保护耕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Hyperion高光谱数据的土地退化制图研究--以陕西省横山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陕西省横山县境内的Hyperion数据为数据源,提出一种针对土地退化的制图方法:土地退化指数法(LDI: Land Degradation Index)。在影像分类的基础上,利用在分类过程中提取的训练样本进行线性波谱分离,得到各个端元的分离影像和RMS误差影像,再通过设置新的端元和反复运行线性波谱分离算法得到最终的训练样本,然后利用神经网络法对影像进行二次分类,最后在掩膜处理的基础之上把土地分为: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高度退化三种类型(Kappa=0.90)。文中分别采用了三种分类方法: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混合分类方法、光谱角制图(SAM)方法、混合调制匹配滤波(MTMF)方法。结果显示混合分类方法(Kappa=0.71)具有比光谱角制图方法(Kappa=0.54)和混合调制匹配滤波方法(Kappa=0.60)更高的分类精度,所以选择在混合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土地退化指数LDI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成像光谱数据具有较高光谱分辨率,在类别细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该文针对成像光谱数据特点,研究与成像光谱数据特征相适应的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包括边缘辐射纠正技术、影像融合技术和异常光谱检测技术,该方法在试验区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土地退化评介与监测技术路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对90年代后期国内外土地退化评价与监测主要进展分析基础上,归纳出了绝对、相对和差异三种退化的评介思想;直接运用图象处理软件,通过监督非监督分类选择几个基于RS、GIS的指标,给定不同的权重综合地确定土地退化类型和程度的两种技术监测路线。最后,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以沙质荒漠化为例提出了在绝对退化思想指导下,通过确定土地退化生态基准的时空尺度,建立监测区内典型土地退化类型与程度的标准信息资源库,GI 相似文献
6.
基于MODIS数据,选取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温度植被旱情指数(TVDI)、改进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陆地表面温度(LST)4个对干旱地区地表覆被具有显著指示作用的指标,结合IGBP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图,以新疆伊犁地区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为例,对研究区2003—2007年土地覆被动态进行监测,并利用熵权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覆被动态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指标对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具有不同的适宜性和指示度;在新疆伊犁地区和博州,土地覆被动态地域差异性明显,土地覆被退化程度较大的土地类型为水体、草地、永久湿地、城镇,而森林、灌木林、荒漠草原和农田等土地类型有所改善,呈现出“局部改善、总体退化”的局面;引用熵权法将多个遥感指标综合起来进行土地覆被动态的监测与评价的途径是可行且有效的,可为干旱区土地覆被、荒漠化、土地退化、植被变化等工作的监测与评价提供可靠的技术方法与有价值的案例。 相似文献
7.
土地荒漠化是非常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而科学评价荒漠化治理和零增长目标是否实现的必要前提是具有完善统一的评价体系。为此,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提出了土地退化零增长(LDN)的概念和监测指标。防治土地退化是中国的重要生态目标,中国已开展了多次全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但是,如何将这些监测结果用于土地退化的评估实践,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针对中国四大沙地,利用3期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数据,与基于UNCCD框架体系下的土地退化零增长(LDN)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基于土地沙化程度变化趋势提出了中国沙化土地退化指标体系(CSLDN)。结果表明:UNCCD所提出的LDN监测指标与中国的荒漠化监测数据总体精度为0.51,中国沙化土地监测指标与LDN指标具有宏观一致性。此外,经本地优化后的CSLDN指标克服了低植被盖度区域LDN对土地退化和恢复的评价不准确的问题,更准确刻画了精细尺度空间内的土地动态变化状况,对土地退化防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高原草地退化遥感监测对象的地学属性分析--以西藏自治区那曲县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分析那曲县草地退化遥感监测对象的空间分布特征、波谱响应特征和时相特征三个地学属性,得出以下结论:(1)那曲县的自然景观单元分异程度比较低;(2)退化草地植被在TM5、6波段具有高反射值,LAND-SAT TM信息源中具有对草地植被退化敏感的波段TM7,TM5和TM3;(3)高原植被返青比较晚,生长期短,7、8月份是牧草生长旺季。并根据地学属性分析结论选择7月下旬的LANDSAT TM图像作为草地退化动态监测的主要遥感信息源。 相似文献
9.
松嫩平原盐沼湿地冻融期水盐动态研究--吉林省长岭县十三泡地区湖滩地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吉林省长岭县十三泡地区湖滩地为例 ,选取有代表性的月份进行定位观测、实验和对比分析 ,研究了冻融期盐沼湿地水盐运移的特殊规律性。研究表明 ,盐沼湿地冻结期 ,由于冻层的存在 ,土体内产生的温度梯度、水势梯度 ,是冬季水盐积累的驱动力。在冻结期 ,冻层水盐自底层向上迁移 ;融冻期 ,冻层自地表向下及自暖土层向上双向融化 ,在冻层形成上层滞水 ,在冻层之下水盐从下向冻层迁移冻结。冻融期间盐沼湿地水盐迁移的热力学机制是松嫩平原土壤盐化发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土地退化评价与监测技术路线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在对 90年代后期国内外土地退化评价与监测主要进展分析基础上 ,归纳出了绝对、相对和差异三种退化的评价思想 ;直接运用图象处理软件 ,通过监督非监督分类选择几个基于RS、GIS的指标 ,给定不同的权重综合地确定土地退化类型和程度的两种技术监测路线。最后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以沙质荒漠化为例提出了在绝对退化思想指导下 ,通过确定土地退化生态基准的时空尺度 ,建立监测区内典型土地退化类型与程度的标准信息资源库 ,GIS数据与RS数据相融合的土地退化评价与监测的技术路线框架。 相似文献
11.
吉林西部土地荒漠化预测研究--以吉林省镇赉县为研究区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吉林西部土地荒漠化典型区之一的镇赉县为研究对象,在GIS的支持下,根据研究区两个时期的遥感影象,解译出土地利用图和荒漠化土地分布图,通过叠加处理把荒漠化土地作为单独地类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中剔除,得到两期包括荒漠化地类的土地利用类型图,进一步叠加,得到监测期内镇赉县荒漠化土地相对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介绍了马尔柯夫荒漠化预测模型的建立过程,并应用马尔柯夫模型预测和分析了镇赉县土地荒漠化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镇赉县荒漠化将继续发展,荒漠化土地将逐步蚕食掉现有的草地、林地和耕地,2050年,荒漠化土地将占研究区的32.49%。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农村居民点动态变化遥感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以2000年Landsat TM图像和2004年中巴资源2号卫星(CBERS-2)图像为基本数据源,利用遥感与GIS技术对山东省农村居民点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建立了山东省农村居民点遥感监测数据库,分析了山东省农村居民点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04年间,山东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增加了14 278.38 hm2,年平均扩展速率为3569.60hm2/a,扩展强度指数为0.091%,用地比重为8.05%.农村居民点斑块数量增加了906个,斑块平均密度为33.27个/100km2,斑块平均面积为24.20hm2. 相似文献
13.
松嫩平原西部土地盐碱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7,自引:7,他引:67
松嫩平原西部土地盐碱化是我国土地盐碱化的重要地区。近几十年来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控制 ,盐碱化土地面积已达 32 0× 10 4 hm2 ,平均年递增 2× 10 4 hm2 ,而且盐碱化程度逐渐加剧 ,生态环境逐渐恶化。通过生态工程措施、农艺措施、水利工程措施、以及发展小化工厂等的治理措施 ,盐碱化土地可得到改良 ,区域环境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松嫩高平原县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地形梯度特征分析——以巴彦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黑龙江省巴彦县为研究区,基于研究区DEM数据,运用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指数、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均衡度和优势度,明确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地形梯度特征及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在地形因子的作用下存在明显的梯度特征,旱地、水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及其他用地主要分布在较低地形级别区,林地主要分布在较高地形级别区。② 除林地以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优势地形位均位于较低地形级别区,林地分布的优势地形位位于较高地形级别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优势区域不尽相同。③ 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及均衡度变化趋势相同,优势度的变化趋势与信息熵、均衡度的变化趋势相反,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地形因子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GIS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with the help of searching historical literatures andcalculating the landscape indices, the land use changes of Qian'an County in both spatial and temporalaspects from 1945 to 1996 has been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driving forces of land use changesand their ecological effects are discussed too.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1)Landuse changed greatly in Qian'an during 1945-1996, characterized by a decrease in grassland, wetlandand water bodies,and an increase in cultivated land, saline-alkali land, and the land for housing andother construction purposes. Grassland decreased by 175,828.66 ha, and cultivated land increased by 相似文献
16.
该文在遥感技术 (RS)、地理信息系统 (GIS)的支持下 ,建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 ,以便快速、准确、经济地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 ,并对土地利用的时空数据 ,包括空间数据和专题属性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处理、分析和显示 ,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先进的管理工具、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耕地保护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耕地保护技术层面措施进行定性定量研究,测度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在省级层面的耕地保护效果,以1999—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借助STATA软件分别通过聚类稳健标准差下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混合OLS模型进行估计,选择最优拟合结果。F检验,B-P检验,Hausman检验显示固定效应模型拟合结果最优,以该模型对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耕地保护效果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实行对减少耕地面积下降有显著作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比率每提高1%,能减少耕地流失188.05 hm2;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耕地保护效率来说4个直辖市要高于其他省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