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志尧 《中国天文和天体物理学报》1996,(4)
根据文[1]中图1(a)和图1(b),分别对CepB和CepF进行成图处理,得到了它们的强度分布图和速度分段积分等高图,通过对这些强度分布图和速度分段积分等高图的分析和研究,也得到了CegheusOB3巨分子云复合体是成块的,并且这些块是没有被自引力束缚的,同时还得到了CepB和CepF的外流的动力学时标。 相似文献
2.
3.
本论文用IRAS巡天数据的最新版本ISSA,经过进一步处理,得到了S140、S141、S142SharplessHⅡ区-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发射强度、温度及其光深的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对各HⅡ区的特性参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发射总光度以及复合体中尘埃的分布情况,对尘埃中VSG的丰度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5.
6.
利用均匀磁化球模型,对OrionB云中的39个分子云浓核,从它们观测的源半径和分子线线宽,推求它们的数密度和磁场,得到平均磁场110μG,平均密度为8×10^4/cm^3,这些计算值与观测结果一致,对于R〉0.2pc的分子云浓核,利用均匀磁化球模型推求磁场和数密度的方法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8.
9.
10.
分子云核与恒星形成区的良好探针—CH3C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通过对猪户座KL区的观测、分析与计算,阐明CH3CN分子转动谱线系作为分子云核与恒星形成区探讨针的可能性和优越性,并对观测该系所需要的仪器条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罗绍光 《中国天文和天体物理学报》1991,(3)
使用IRAS天空流量图,在校正了黄道光发射后,得到了S252复合体的弥散红外发射的强度、温度及尘埃的分布。结果表明,这个复合体的弥散红外发射的总光度为1.8×10~5L_⊙,其中2/3来源于早型星加热,其余的来源于星际辐射场。在电离氢区内,尘埃是严重减损的,复合体有着复杂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以用诞生于分子云边缘的早型星HD42088的星风或电离辐射与母云的相互作用来解释。 相似文献
12.
13.
14.
本文作者通过对猎户座KL区的观测、分析与计算,阐明CH3CN分子转动谱线系作为分子云核与恒星形成区探针的可能性和优越性.并对观测该线系所需要的仪器条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利用均匀磁化球模型,对OrionB云中的39个分子云浓核,从它们观测的源半径和分子线线宽,推求它们的数密度和磁场.得到平均磁场110μG,平均密度为8×104/cm3.这些计算值与观测结果一致.对于R>0.2pc的分子云浓核,利用均匀磁化球模型推求磁场和数密度的方法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磁场对分子云及其中的恒星的形成和演化起到重要的作用.分子云磁场的探测方法主要是谱线塞曼效应、尘埃热辐射的偏振,以及谱线的线偏振观测.利用谱线的塞曼效应可以直接测量视线方向的磁场强度.尘埃热辐射偏振可以有效地示踪磁场方向在天球上的分布.分子云内部的磁场会受到不同物理过程的影响.高分辨率观测可以研究磁场扰动的细节,低分辨率观测可以得到分子云甚至银河系大尺度磁场的宏观信息.只有多波段的观测才能全面地认识分子云磁场与各种物理过程的联系.该文对分子云尘埃热辐射偏振的观测情况做了调研,总结了分子云大尺度磁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郑兴武 《中国天文和天体物理学报》1995,(3)
利用VLA的观测,我们在猎户座分子云区,发现了11个小质量分子云浓核。它们的平均有效半径为0.03pc,平均质量为3.5M⊙,分布在呈丝状母云南北走向的轴线上。在浓核区3'的范围内,测到有5kms-1pc-1的速度梯度,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这个核区的慢速转旋。根据我们的NH3(1,1)的观测资料,并与尘埃的毫米波连续辐射和红外辐射比较,我们认为这个区域的大部浓核是还没有星核的年轻分子云核,正处于热动能与自引力的平衡阶段。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作者通过^13CO观测示研究银河系分子云总体特征和展示大尺度结构,以及探测恒星形成区新成协天体。评述了研究结果及其应用和有关研究课题的深入与发展,并与同类工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分子云间的自引力在巨分子云聚合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国玄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1996,(17):234-239
在巨分子云聚合形成过程中,一般都包括了分子云间的非弹性磁撞与分子云间的自引力。本主要对分子云间的自引力在这一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分子云间自引力对分子去的成团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