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团分析法分别对距离类D=5及D=6的Abell-ACO团的二维分布进行了分析.分析的目的是探讨星系团分布中可能存在的超大尺度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富星系团分布中的确存在尺度≥100h-1Mpc的超大尺度结构.本文的分析为超大尺度结构的存在提供了又一支持.  相似文献   

2.
星系团二维分布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采用分形分析法分别研究了全天区富星系团表中北银纬和南银纬不同深度和不同富性的子样本的二维分布规律,结果发现星系团的二维分布是一个多级分形结构,在D≤4和D=5+6类子样本中,不同分形级之间的转变尺度所对应的投影尺度均为 ̄42h^-1Mpc。在整个尺度范围内,北银纬、南银纬样本星系团的分布规律很相似。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分形分析法分别研究了全天区富星系团表中北银纬和南银纬不同深度和不同富性的子样本的二维分布规律,结果发现星系团的二维分布是一个多级分形结构,在D≤4和D=5+6类子样本中,不同分形级之间的转变尺度所对应的投影尺度均为~42h~(-1)Mpc。在整个尺度范围内,北银纬、南银纬样本星系团的分布规律很相似。  相似文献   

4.
本利用在考虑团内星系面数密度分布的前提下,以视向速度为判据,按最大似然原理解算团分布参数和成员概率的严格统计方法,对8个Abell星系团进行了成员研究。解算结果表明此方法是合理的、有效的,星系团的速度弥散度分布与动力学模型一致。有迹象表明椭长形的结构在星系团中是一种普遍现象。从这8个团得到了清晰的NA-σc的相关关系,进而推知团的质光比为100h100^-1 ̄600h100^-1,平均350h1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覆盖全天区的HB类星体表和ACO星系团表为样本,对不同类型的Abel星系团进行分类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星系团与类星体的成协有不同的特性.两样品的KS检验证实与Abel成协(或反成协)的类星体与全部类星体不是出自同一母体,说明这种成协(或反成协)是真实的,不是由投影效应引起的.进一步的计算得到,D4的Abel团对其周围成协类星体的密度增强因子q=1.089,R2的Abel团对其周围的类星体的吸收星等AB=0.09.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在考虑团内星系面数密度分布的前提下,以视向速度为判据,按最大似然原理解算团分布参数和成员概率的严格统计方法,对8个Abell星系团进行了成员研究.解算结果表明此方法是合理的、有效的,星系团的速度弥散度分布与动力学模型一致.有迹象表明椭长形的结构在星系团中是一种普遍现象.从这8个团得到了清晰的NA-σc的相关关系,进而推知团的质光比为100~600h,平均350h.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Kent和Gunn提供的COMA团天区414个星系的视向速度资料,以及关于团成员的统计判别结果,对COMA团进行了动力学方面的讨论,分析表明COMA团不存在显著动力学效应的整体转动。利用King-Michie模型拟合得到COMA团的核半径为5.'2(相当于210kpc,取H0=50km·s-1·Mpc-1),特征速度弥散度为935km·s-1.从动力学模型的角度来看,COMA团有较为明显的形态分层。有迹象表明团中心区域的次结构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8.
本利用Kent和Gunn提供的COMA团天区414个星系的视向速度资料,以及关于团成员的统计判别结果,对COMA团进行了动力学方面的讨论。分析表明COMA团不存在显动力学效应的整体转动。利用King-Michie模型拟合得到COMA团的核半径为5。'2(相当于210kpc,取H0=50km·s^-1·Mpc^-1),特征速度弥散度为935km·s^-1。从动力学模型的角度来看,COMA团有较为  相似文献   

9.
利用星系团形成的数值模拟技术所得到的星系团以及大尺度结构,本研究了星系团的其周围环境物质的引力透镜效应对背景类星体计数的影响,以期解释最近观测到的类星体-星系团成协现象,然而,得到的结果却是:用星系团及所遵循的大尺度结构的引力透镜效应,不能解释所观测的类星体数密度,这与解析方法所得结论一致,分析表明,目前所观测到的类星体与星第团成协,如果不是统计涨落,则无法用引力透镜效应来解释。  相似文献   

10.
星系团研究涉及面极广,此处仅简介光学研究的若干方面,全文分为两篇,前一篇中已知介绍了星系团表,星系团有大尺度分布,星系团的一般性质,本篇中则介绍团星系的演化,环境与星系形态,并作简要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星系团研究涉及面极广,此处仅简介光学研究的若干方面。全文分为两篇,本篇中介绍星系团表、星系团的大尺度分布、星系团的一般性质;第二篇中将介绍团星系的演化、环境与星系形态,并作简要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利用估计红移对Abell统计样品中的cD团进行了空间两点相关函数的计算,确证了cD团的相关性质;特别指出了在特大尺度~300Mpc(H_0=100km·sec~(-1)Mpc~(-1))上cD团仍有一定的相关,而且cD团与射电源和超星系团之间可能存在着空间分布上的联系和对应,显示了更大尺度上可能的成团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本利用Edinburgh/Durham南天星系表的资料,以及UKST巡天第349号天区R片星像的COSMOS机扫描参数,对4个星系团内不同颜色成员星系的分布作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些团的内区,蓝星系在成员星系总数中所占的比例fb小于团的外围部分;在场区中,fb之值大于团区的相应值。末简单讨论了fb的某些特征的可能含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目前样品数最大的Hewitt Burbidge类星体总表与覆盖全天区的Abell星系团表 (即ACO表 )研究了类星体与星系团分布的成协问题 .利用交叉相关函数方法 ,发现在角距离θ >3°范围内类星体与Abell团呈反相关现象 .这种反相关主要是由光学选类星体产生的 ,射电选类星体的分布与Abell团基本无关 ,这一事实支持了星系团中尘埃的吸收效应的解释 .在θ <3°范围反而无明显的反相关性 ,说明类星体与星系团存在着成协的倾向 .进一步分析表明类星体与星系团的相关性与红移无关 ,这不利于引力透镜效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对星系团次结构研究中所应用的各种统计学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评述.内容包括:次结构存在可能性的统计探测、团结构分析以及次团的运动学参数拟合和成员的统计确定.  相似文献   

16.
两点相关函数,关联分维及IRAS星系大尺度分布的典型尺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对两点相关函数及关联分维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以IRAS星系红移天样本作为例子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大尺度上,IRAS星系的分布既不能用简单幂律形式的两点关函数,也不能用简单分形来描写,它可以用多级分形来更好地描写,多级分形结构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存在典型尺度,即相邻分形间的转变尺度,用非归一计数方法可以有效耐 准确地确定这些典型尺度。存在典型尺度对目前已有的结构形成模型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7.
马Er 《天体物理学报》1994,14(2):101-108
本讨论了寝扰动谱中大尺度负密度扰动对星系尺度扰动峰值的局域密度的影响,以及空洞演化中边界壳层非线性发展的作用,结果表明它们并不能解释空洞的形成,但考虑星系相互作用在可见星系形成中的关键作用,把星系群与星系的存在作为形成的必要条件时,可以用负密度扰动对星系团和星系群的局域密度的调制,解释30-60Mpc的空洞形成,对于更大尺度空洞的形成,则必须考虑对标准冷暗物质模型谱作出修正。  相似文献   

18.
我们分析了强γ爆和弱γ爆与不同富性的Abell团之间的交叉相关特性。发现弱γ爆与所有富性的Abell团都没有交叉相关,而强γ爆除了与R≥2的Abell团没有交叉相关外,与R=0,R=1的Abell团都有1σ以上的交叉相关。  相似文献   

19.
我们分析了强γ爆和弱γ爆与不同富性的Abell团之间的交叉相关特性。发现弱γ爆与所有富性的Abell团都没有交叉相关,而强γ爆除了与R≥2的Abell团没有交叉相关外,与R=0,R=1的Abell团都有1σ以上的交叉相关。  相似文献   

20.
本给出了用改进后的视向速度成员确定方法对8个Abell星系团进行成员概率计算的具体结果。从团天区内场星系的分布情况来看,改进后的成员确定方法明显地改善了使用原方法所出现的场星系向团中心聚集的不合理现象,对有效性指数E的分析表明,方法改进后,星系团成员确定的有效性也有整体上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